第73頁
她只知道劉邦對呂雉很不厚道,入關後的約法三章也是張良勸的,但劉邦此人對士卒如何她還真不清楚。
自然也無法確定這話是不是出自劉邦的真心。
不過無妨,貶低敗給自己的對手沒有任何意義,那只會顯得自己也菜。
其實巨鹿之戰前,懷王身邊的老將認為劉邦有德行才讓他擔任西征主帥。
劉邦在始皇帝時期就因為同情驪山刑徒而私自放掉他們,自己被迫逃亡。
而項羽要求隨同西征,老將皆以他「僄悍滑賊」及「所過皆殘滅」不利西征為由拒絕,讓他去巨鹿救趙。
若嬴雲曼知道這些史實,會對劉邦有更高的評價。
第49章
蕭何曹參等人都向劉邦行揖禮。
雖然此事不會再發生, 他們還是會感激於劉邦的仁義。
這些年他們與劉邦相交,若是反秦也必然會效忠於他,正是因為劉邦的為人。
如此仁君, 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呂雉的眼神亦柔和許多。
【秦二算這麼准, 我覺得有青玉案的功勞。】
【劉邦最破防的時刻, 大概就是漢國高層一起降秦, 結果有一半人笑呵呵地承認他們青玉案。】
【這些人里有五個是邦子哥剛起兵就追隨他的人啊!】
【其他人也是很早就跟他了。】
【邦子哥的天塌了。】
【這時候他終於知道駐防圖為什麼在韓信桌上了。】
劉邦只是看文字都感受到這種「破防」。
這青玉案還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他們?
駐防圖丟失、秦軍潛入漢中郡, 他必然會讓人徹查誰是細作。
但高層一半都是青玉案的人,還有五人在他剛起兵時就追隨他——
他就算懷疑張良,也不會去懷疑這五人啊。
這些人為何安插得這麼早,恐怕就是因為秦二的「反秦封神榜」了。
就是不知道僅為地級的他都這樣為秦二所看重,那名列天級的項羽又該如何?
【羽哥那邊更慘, 真正忠誠他的范增是被青玉案聯手排擠走的,另一個頂級謀臣陳平更是被套麻袋送去了上郡。】
【劉邦那邊是高層中間出了一半的叛徒,項羽這邊是叛徒堆里有個項羽。】
【為了保護「楚民」不餓死, 青玉案的細作們還很努力地治理政務。】
【甚至還寫信問秦二該怎麼增產糧食, 因為以項羽的征糧頻率百姓快要餓死了。】
【真難為他們了,好好的細作被迫治政。】
【不過羽哥倒是沒無語過,因為他壓根不知道這些人全是叛徒。】
【劉邦那的青玉案能功成身退時自曝身份, 羽哥這邊的不能, 不然小良子就看出韓王是怎麼死的了。】
已經決定歸隱養老的范增:「……」
幸好沒去輔佐項梁!
他一大把年紀了, 吃不得這樣的苦!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會因為陳平的離間計被項羽猜忌, 最終主動辭歸, 病死在回去的路上。
陳平目瞪口呆地看著「套麻袋」三字。
是他理解的那個套麻袋嗎?
………
嬴雲曼向祖龍解釋了「套麻袋」就是物理意義上的套麻袋。
陳平這人她印象其實不深, 他會被青玉案以如此極端的手段送來上郡——
她暗自猜測這陳平怕不是發現了青玉案的細作身份。
後世說他是「頂級謀臣」……
嬴雲曼其實不知道陳平具體都幹了些什麼。
因為韓信是同人熱門,她知道韓信初次被劉邦所擒就是陳平出的主意, 才給他列到了地級。
好險,差點「識人之能」就要打折扣了。
………
現在知道了。
項羽倏然轉頭看向追隨他的那些壯士。
項氏族人不可能是青玉案的人,這些壯士就不好說了!
尤其是那二十五個之前沒有離去的人!
項梁頭痛不已。
他總算知道項羽身邊為什麼全是細作了。
這動不動就懷疑他人,還懷疑得如此明目張胆。
還越是忠誠他就越是懷疑。
恐怕青玉案只要隨便挑撥幾句,那些真正忠於項羽的謀士就都像范增一樣離他而去,留在他身邊的可不就只剩細作了?
「羽,現在你和青玉案一樣效忠於秦二世。」
項羽這才反應過來,但還是冷哼一聲。
別讓他知道這裡誰是青玉案!
眾壯士:「……」
【當時青玉案唯一的缺點就是都是文人,基本不能沖在一線,沒法直接給羽哥使絆子。】
【細作當然得是文人,武卒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死在戰場上了,怎麼當細作嘛。】
【也不能短楚軍的糧食,項羽是真會隨便殺「沒用的謀士」。】
【駐防圖也沒用,項羽主打進攻,且沒人知道他這種直覺系會往哪邊衝鋒。】
【羽哥這邊細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騙他殺韓王和攻打南邊與東邊的諸侯,給韓信製造收復北邊各地的時機。】
【小良子後來針對羽哥一輩子,也沒懷疑到秦二身上。】
【張良是真記仇啊。】
【所以羽哥這邊的青玉案不能暴露身份嘛。】
剛把壯士們懷疑了一個遍的項羽:「……」
不敢回頭看壯士們的臉色。
項梁無奈嘆氣:「諸位,羽……應該不會被秦二世所猜忌,爾等只管建功立業即可。」
壯士們紛紛稱唯。
是啊,這智商就別想在秦二治下造反了。
………
張良現在不明白的反倒是秦二為何如此看重他。
若說能力不錯,不也被她逼得只能俯首稱臣?
潛伏在劉邦身邊的青玉案展現身份,明領功績而退。
項羽的青玉案卻得隱姓埋名,只為讓他無法察覺韓王之死的真相。
秦君對有才之人,就都如此愛惜嗎?
【話說網上一直有種猜測:韓信當初的殿前討封也是青玉案的手筆。】
【此話怎講?】
【陰謀論而已,秦二不喜歡掩埋史實,若真是她授意,這段歷史也只會被暫時封存,時限到了再予以公開。】
【就像韓信的「不反不告」、韓王成之死的真相,都是封存百年。】
【但秦三時期,青玉案封存史實的宮殿遭雷擊失火,燒毀了小部分還未公開的資料。】
【韓王成的死就在那個柜子上,火撲滅得再慢一點,這事也成疑案了。】
【封存的資料都是以時間排序,從時間看,說是封存的「殿前討封」真相也不是不行。】
【?所以到底是什麼陰謀論?】
【就是說韓信可能是被青玉案誘導前往咸陽,因為理論上秦二有無數種辦法讓他折返軍中。】
【一紙詔令就行,兵仙再幼稚也不會違背聖詔。】
【偏偏秦二沒有阻止他來咸陽,甚至還派人去迎接他。】
【更巧的是韓信不僅一路暢通無阻進咸陽,還踩著點參與朝會,錯過本該存在的殿前培訓。】
【巧合多到讓人不得不陰謀論。】
【這個陰謀論唯一的漏洞是:秦二如何確保韓信能幼稚到殿前請封?】
【但秦二都能憑著十八個字判斷出韓信的天級天賦,這到底是不是漏洞,只能說見仁見智。】
【我是漫星黨,我不信這種陰謀論,秦二和兵仙就是天定的緣分,歷史上的巧合多了去了,難道全是陰謀嗎?】
【所以說見仁見智——我們又不是搞學術的,不必那麼專業。】
嬴雲曼第一反應是華夏書閣得升級防雷措施。
隨後才考慮殿前請封的問題——
毫無疑問,那就是她的手筆。
都不用考慮其他,單就「韓信比情報更快出現在章台宮」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殿前培訓的省略必然是她刻意為之。
目的,大概就是製造「君將不合」的假象,好在軍功爵制改革時將聯繫韓信造反的人一網打盡。
這個信息被天幕透露出來……
嬴雲曼看向韓信。
韓信只是幼稚,並不是看不懂計謀。
正相反,在純粹的計謀上,他比任何人都要敏銳。
只是先前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與計謀有關。
被人如此算計,哪怕那人是君上……
撞進一雙含笑的黑眸,韓信再度狼狽潰退。
「殿前請封」「不反不告」的連環計能夠成立,需要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提:
君上知他。
【說回正題:提防間諜和安插間諜也是造反的重要知識點!】
【要是遇上秦二這種造反前就給你記小本本的對手,那就認了吧,贏不了就是贏不了。】
【令人害怕。】
嬴雲曼代入了一下後人的視角。
哇,秦二可真是個大魔王。
不能在造反前給自己造勢,一旦有名聲/讖語/大志向就榜上有名。
自然也無法確定這話是不是出自劉邦的真心。
不過無妨,貶低敗給自己的對手沒有任何意義,那只會顯得自己也菜。
其實巨鹿之戰前,懷王身邊的老將認為劉邦有德行才讓他擔任西征主帥。
劉邦在始皇帝時期就因為同情驪山刑徒而私自放掉他們,自己被迫逃亡。
而項羽要求隨同西征,老將皆以他「僄悍滑賊」及「所過皆殘滅」不利西征為由拒絕,讓他去巨鹿救趙。
若嬴雲曼知道這些史實,會對劉邦有更高的評價。
第49章
蕭何曹參等人都向劉邦行揖禮。
雖然此事不會再發生, 他們還是會感激於劉邦的仁義。
這些年他們與劉邦相交,若是反秦也必然會效忠於他,正是因為劉邦的為人。
如此仁君, 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呂雉的眼神亦柔和許多。
【秦二算這麼准, 我覺得有青玉案的功勞。】
【劉邦最破防的時刻, 大概就是漢國高層一起降秦, 結果有一半人笑呵呵地承認他們青玉案。】
【這些人里有五個是邦子哥剛起兵就追隨他的人啊!】
【其他人也是很早就跟他了。】
【邦子哥的天塌了。】
【這時候他終於知道駐防圖為什麼在韓信桌上了。】
劉邦只是看文字都感受到這種「破防」。
這青玉案還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他們?
駐防圖丟失、秦軍潛入漢中郡, 他必然會讓人徹查誰是細作。
但高層一半都是青玉案的人,還有五人在他剛起兵時就追隨他——
他就算懷疑張良,也不會去懷疑這五人啊。
這些人為何安插得這麼早,恐怕就是因為秦二的「反秦封神榜」了。
就是不知道僅為地級的他都這樣為秦二所看重,那名列天級的項羽又該如何?
【羽哥那邊更慘, 真正忠誠他的范增是被青玉案聯手排擠走的,另一個頂級謀臣陳平更是被套麻袋送去了上郡。】
【劉邦那邊是高層中間出了一半的叛徒,項羽這邊是叛徒堆里有個項羽。】
【為了保護「楚民」不餓死, 青玉案的細作們還很努力地治理政務。】
【甚至還寫信問秦二該怎麼增產糧食, 因為以項羽的征糧頻率百姓快要餓死了。】
【真難為他們了,好好的細作被迫治政。】
【不過羽哥倒是沒無語過,因為他壓根不知道這些人全是叛徒。】
【劉邦那的青玉案能功成身退時自曝身份, 羽哥這邊的不能, 不然小良子就看出韓王是怎麼死的了。】
已經決定歸隱養老的范增:「……」
幸好沒去輔佐項梁!
他一大把年紀了, 吃不得這樣的苦!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會因為陳平的離間計被項羽猜忌, 最終主動辭歸, 病死在回去的路上。
陳平目瞪口呆地看著「套麻袋」三字。
是他理解的那個套麻袋嗎?
………
嬴雲曼向祖龍解釋了「套麻袋」就是物理意義上的套麻袋。
陳平這人她印象其實不深, 他會被青玉案以如此極端的手段送來上郡——
她暗自猜測這陳平怕不是發現了青玉案的細作身份。
後世說他是「頂級謀臣」……
嬴雲曼其實不知道陳平具體都幹了些什麼。
因為韓信是同人熱門,她知道韓信初次被劉邦所擒就是陳平出的主意, 才給他列到了地級。
好險,差點「識人之能」就要打折扣了。
………
現在知道了。
項羽倏然轉頭看向追隨他的那些壯士。
項氏族人不可能是青玉案的人,這些壯士就不好說了!
尤其是那二十五個之前沒有離去的人!
項梁頭痛不已。
他總算知道項羽身邊為什麼全是細作了。
這動不動就懷疑他人,還懷疑得如此明目張胆。
還越是忠誠他就越是懷疑。
恐怕青玉案只要隨便挑撥幾句,那些真正忠於項羽的謀士就都像范增一樣離他而去,留在他身邊的可不就只剩細作了?
「羽,現在你和青玉案一樣效忠於秦二世。」
項羽這才反應過來,但還是冷哼一聲。
別讓他知道這裡誰是青玉案!
眾壯士:「……」
【當時青玉案唯一的缺點就是都是文人,基本不能沖在一線,沒法直接給羽哥使絆子。】
【細作當然得是文人,武卒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死在戰場上了,怎麼當細作嘛。】
【也不能短楚軍的糧食,項羽是真會隨便殺「沒用的謀士」。】
【駐防圖也沒用,項羽主打進攻,且沒人知道他這種直覺系會往哪邊衝鋒。】
【羽哥這邊細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騙他殺韓王和攻打南邊與東邊的諸侯,給韓信製造收復北邊各地的時機。】
【小良子後來針對羽哥一輩子,也沒懷疑到秦二身上。】
【張良是真記仇啊。】
【所以羽哥這邊的青玉案不能暴露身份嘛。】
剛把壯士們懷疑了一個遍的項羽:「……」
不敢回頭看壯士們的臉色。
項梁無奈嘆氣:「諸位,羽……應該不會被秦二世所猜忌,爾等只管建功立業即可。」
壯士們紛紛稱唯。
是啊,這智商就別想在秦二治下造反了。
………
張良現在不明白的反倒是秦二為何如此看重他。
若說能力不錯,不也被她逼得只能俯首稱臣?
潛伏在劉邦身邊的青玉案展現身份,明領功績而退。
項羽的青玉案卻得隱姓埋名,只為讓他無法察覺韓王之死的真相。
秦君對有才之人,就都如此愛惜嗎?
【話說網上一直有種猜測:韓信當初的殿前討封也是青玉案的手筆。】
【此話怎講?】
【陰謀論而已,秦二不喜歡掩埋史實,若真是她授意,這段歷史也只會被暫時封存,時限到了再予以公開。】
【就像韓信的「不反不告」、韓王成之死的真相,都是封存百年。】
【但秦三時期,青玉案封存史實的宮殿遭雷擊失火,燒毀了小部分還未公開的資料。】
【韓王成的死就在那個柜子上,火撲滅得再慢一點,這事也成疑案了。】
【封存的資料都是以時間排序,從時間看,說是封存的「殿前討封」真相也不是不行。】
【?所以到底是什麼陰謀論?】
【就是說韓信可能是被青玉案誘導前往咸陽,因為理論上秦二有無數種辦法讓他折返軍中。】
【一紙詔令就行,兵仙再幼稚也不會違背聖詔。】
【偏偏秦二沒有阻止他來咸陽,甚至還派人去迎接他。】
【更巧的是韓信不僅一路暢通無阻進咸陽,還踩著點參與朝會,錯過本該存在的殿前培訓。】
【巧合多到讓人不得不陰謀論。】
【這個陰謀論唯一的漏洞是:秦二如何確保韓信能幼稚到殿前請封?】
【但秦二都能憑著十八個字判斷出韓信的天級天賦,這到底是不是漏洞,只能說見仁見智。】
【我是漫星黨,我不信這種陰謀論,秦二和兵仙就是天定的緣分,歷史上的巧合多了去了,難道全是陰謀嗎?】
【所以說見仁見智——我們又不是搞學術的,不必那麼專業。】
嬴雲曼第一反應是華夏書閣得升級防雷措施。
隨後才考慮殿前請封的問題——
毫無疑問,那就是她的手筆。
都不用考慮其他,單就「韓信比情報更快出現在章台宮」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殿前培訓的省略必然是她刻意為之。
目的,大概就是製造「君將不合」的假象,好在軍功爵制改革時將聯繫韓信造反的人一網打盡。
這個信息被天幕透露出來……
嬴雲曼看向韓信。
韓信只是幼稚,並不是看不懂計謀。
正相反,在純粹的計謀上,他比任何人都要敏銳。
只是先前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與計謀有關。
被人如此算計,哪怕那人是君上……
撞進一雙含笑的黑眸,韓信再度狼狽潰退。
「殿前請封」「不反不告」的連環計能夠成立,需要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提:
君上知他。
【說回正題:提防間諜和安插間諜也是造反的重要知識點!】
【要是遇上秦二這種造反前就給你記小本本的對手,那就認了吧,贏不了就是贏不了。】
【令人害怕。】
嬴雲曼代入了一下後人的視角。
哇,秦二可真是個大魔王。
不能在造反前給自己造勢,一旦有名聲/讖語/大志向就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