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前世,魏嬿婉就是被這種毒蕈湯折磨成那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這一世,她會將她受過的那些苦楚,一一報償到皇帝身上。

  魏嬿婉掌握權力之後,曾派人暗中尋找這種毒蕈,就是要用它來報復皇帝、控制皇帝。

  為了讓皇帝吃下毒蕈,她可費了不少功夫。

  毒蕈可以偽裝成一種蔬菜,現在御膳房被她的親信掌握,可以堂而皇之地製作成各種菜餚送到皇帝嘴邊。

  但是這並不是最完美的方案。

  一者,野蕈是山珍之一,其超乎尋常的鮮美和危險的毒性一向為人所熟知,毒蕈製作成飯菜後,形態和味道不會有太大變化,很容易辨認。皇帝畢竟還不是傻子,頓頓都有這個菜,難免引人懷疑。

  二者,吃加了毒蕈飯菜的人,再吃其他食物就會味同嚼蠟,這樣的方式太容易引起皇帝的警覺。

  所以魏嬿婉想到了將它加入到金丹之中。

  金丹的製作過程要經過對各種材料的融合煉化,經過煉化之後,原材料的外形和味道都會變化,不易辨認。

  而且,比起人多手雜,又有嚴格審查制度的御膳房食品和太醫院藥品,金丹煉製乃是仙家秘事,仙丹的配方和原材料無需向任何人公開,只要煉製仙丹的人獲得皇帝的信任,那麼仙丹就可以不經過任何審查,乃至不經任何第三人的手送到皇帝手中。

  這簡直是隱藏各種有毒成分的天然溫床。

  於是,如何讓皇帝吃下金丹,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先帝死於服食金丹中毒,當今皇帝對於金丹十分抗拒,引誘他去服食金丹看起來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

  但是魏嬿婉並沒有被這種表象所迷惑。

  皇帝迷信、自負,同時對衰老十分恐懼。

  因為他恐懼衰老,所以他有服食金丹的內生動力。

  因為他迷信、自負,所以他會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相信他比古來死於金丹的那些帝王將相更幸運,相信他能夠找到真正讓人返老還童,長生長樂的「仙丹」。

  魏嬿婉遠比皇帝更了解皇帝。

  她相信只要加以引導,皇帝遲早會走上先帝的老路。

  第641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當然,再完美的計劃都需要合適的人去執行。

  魏嬿婉費了那麼大的勁兒讓王倫假死,並且收服他為自己辦事,就是因為王倫是最適合幫她完成這一復仇計劃的人。

  王倫會醫術,尤其擅長製作各種便於隨身攜帶,又能夠治病救人的丹藥,他早年在民間成名,網羅一眾追隨者,就是靠這個。

  同時,王倫身為白蓮教的當家人,又擅長各種裝神弄鬼、蠱惑人心的把戲,很容易包裝成一個深不可測的世外高人。

  最重要的是,王倫有反心、也有膽量。

  魏嬿婉收服王倫之後,給他下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提煉那種毒蕈中的致幻成分,掩蓋毒蕈異常誘人的菌類鮮香味,為的就是方便未來將其神不知鬼不覺地加入金丹之中。

  事實證明,她沒有看錯人,王倫不僅煉製出了她想要的金丹,還成功把皇帝給忽悠瘸了。

  金丹中加入的毒蕈成分是經過提煉的,毒性更加強烈,皇帝一旦開始服用金丹,用不了多久就會上癮,同時精神恍惚,五臟受害,再也不會有還朝理政的可能。

  皇帝深居西苑縱情享樂,魏嬿婉以皇后之尊臨朝理政,威望日隆。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其後六年,魏嬿婉分別以為皇帝慶壽、為太子祈福等名義開了三次恩科,連帶夾雜其間的兩次正科,六年之中,竟然舉行了五次科舉考試。

  前兩次殿試皇帝還能勉強親自主持,之後的三次都是魏嬿婉與永琮代帝主持。

  在一輪又一輪的科考中,大批新人進入仕途,靠著提拔和吸納新人,魏嬿婉在朝堂上的勢力逐漸穩固,許多前朝新貴,甚至連皇帝的面都沒有見過。

  但是,皇帝本人的隱退並不代表皇權影響力的消弭,反對魏嬿婉的聲音變小了,但反對她的人依舊存在。

  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永琮身上。

  漸漸的,朝堂之上忠於魏嬿婉的和忠於永琮的人形成了互相對抗的兩派,在魏嬿婉與永琮母慈子孝的表象之下,朝堂局勢暗流涌動一刻也沒有停止。

  乾清宮正大光明殿,理藩院尚書具本上奏:「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派去廣州的郎中官已經回來了,這是西洋商人對於雙方貨物的報價,請娘娘過目。」

  年豐下台接過戶部尚書呈上的奏本呈給魏嬿婉。

  魏嬿婉面前的珠鏈已經撤去,她此時正坐在龍案旁,接過理藩院尚書的奏本。

  這份奏報早在理藩院郎中官回來之前就已經千里加急送給魏嬿婉看過,此時她略作瀏覽,直接問道:「這份報價單本宮三天前就送去給戶部過一份,戶部尚書看過了嗎?」

  戶部尚書站出來道:「回娘娘的話,臣已經看過了。臣以為,開放口岸與西洋通商不失為一件好事。我們對西洋貨物所需不多,但是西洋商人卻願意以高價大量購買我們的茶葉、絲綢和瓷器,彼此差異,每年能夠從西洋人手裡賺到的銀子,少說也有三百萬兩以上。」

  魏嬿婉頷首道:「恩,本宮也是這個意思,諸位臣工以為如何?」

  第642章 朝堂格局的變化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魏嬿婉主持朝政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缺錢。

  邊防要錢、打仗要錢、治河要錢、賑災也要錢,供著皇帝驕奢淫逸更是要錢!

  為了搞錢,魏嬿婉把國內的法子想了個便之後,終於把主意打到了洋人身上。

  魏嬿婉發現,洋人好像有很多銀子,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弄來的那麼多銀子,但是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把洋人手裡的銀子摟到她手裡。

  於是,她特地派了理藩院的人前往廣州的通商口岸巡視,想要擴大與洋人之間的生意,用天朝的各種貨物換回銀子來。

  「娘娘,殿下,奴才以為,與西洋通商一事,不應操之過急。」傅恆站出來道。

  「此話怎講?」魏嬿婉看著傅恆道。

  「娘娘,我朝自古重農抑商,商為末業,與西洋通商雖然能夠帶來幾百萬兩銀子的進項,但會使民間興起重商之風,會動搖社稷根基,實在得不償失。況且,開放通商口岸,會使大量洋人進入沿海各地,其中難免混入各種來歷不明的強盜、心懷鬼胎的蠻夷,使得沿海各地動盪不安。」傅恆道。

  曾經在促成皇帝隱退時給予魏嬿婉強力支持的傅恆,如今也漸漸站在了魏嬿婉的對立面。

  在傅恆眼中,如今皇帝已是日薄西山,可魏嬿婉的野心卻在權力的浸潤下不斷膨脹,阻擋在永琮面前的人已經從皇帝變成了魏嬿婉這個養母。

  劉統勛道:「富察大人此言差矣,幾百萬兩銀子現在看著不多,並不代表著未來不會增長,況且,天朝國庫還沒有充實到能夠將幾百萬兩銀子不放在眼裡的地步。」

  已經成為軍機大臣的岳濬接話道:「劉大人所言甚是。娘娘仁厚,這五六年間,朝廷用於河工、水利、賑災、軍糧的銀子比往年多了足足五成,如今用錢的地方多,西南緬甸軍隊連年入界騷擾,眼看大戰在即,軍餉又是一筆開支。臣以為,與西洋通商正是為國庫開源的好機會。」

  魏嬿婉抬眸道:「如此——」

  「皇額娘。」永琮開口打斷了魏嬿婉的話。

  魏嬿婉放柔聲音道:「太子有什麼想法?」

  永琮道:「皇額娘,兒臣以為富察大人所言有些道理,開放口岸、擴大與西洋通商規模一事還是從長計議得好。」

  大殿一瞬間安靜下來。

  永琮已經十七歲,去年大婚,皇帝親自為他選了佟佳氏的嫡女為福晉,以天朝的標準來看,永琮已經完全是成年人了。

  既然太子已經成年,那麼當初以太子年幼為由攝政的魏嬿婉,便沒有了繼續賴在乾清宮龍椅旁的理由。

  這些年,永琮很少對魏嬿婉的決定提出異議,大部分時候都是以傅恆為首的朝臣與魏嬿婉辯論爭取。

  今天永琮突然明確表達出對魏嬿婉的不認同,像是某種宣言。

  龍椅旁,魏嬿婉在所有人斂聲屏氣的等待中沉默了片刻,忽然從容微笑道:「永琮所言有理,與西洋通商事關重大,確實需要從長計議。」

  永琮明顯愣了一下,他似乎沒想到魏嬿婉會這麼幹脆地接受他的想法。

  他下意識看了一眼站在金階下的傅恆。

  第643章 被扼殺在萌芽狀態的叛逆

  魏嬿婉將永琮的反應盡收眼底,她知道永琮在想什麼。

  永琮大婚以後,和傅恆走得便越發近了。

  皇帝日漸衰老,退位或者死亡只是時間問題,魏嬿婉攝政多年積威日久,傅恆擔心魏嬿婉有意把持朝政,不願放權,所以一直在用各種方法勸說永琮要著手準備從魏嬿婉手中奪回權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