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1】作者:倉央嘉措,譯者:曾緘
【2】漢 司馬相如 《鳳求凰》後半
最後的歌聲,前六個字是我自己寫的,後兩句來自百度。
----------
解釋一下,杜如芸之所以判斷出智霖是穿越者,是因為:倉央嘉措雖然是康熙時期(勉強算作古代)的人,但這兩句詩的翻譯者曾緘先生,卻是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近代人。如果知道這兩句詩,就一定至少是近代人而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樂都人。
----------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4章 番外一 醒來
梁都的人得知杜坊主醒來,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禮部的李大人,很有幸地成為了知情的第一人。
李大人其實一直都很鬱悶。
新帝登基不過三年,第一年幾乎都在戰火紛飛中度過,戰時各種忙亂,禮部成了六部中最沒存在感的部門,後來乾脆被暫時歸入後勤,成了兵部的跟班。
李大人本來和兵部的張大人同級,這下好了,生生被壓了一頭,一直到後來戰事停歇,全國上下又開始開山鋪路、興修水利,禮部雖然在新年前後的各類儀式上找到了一點存在感,卻依然不得不屈居於工部之下。
好不容易,兩年過去,大梁國海晏河清,人民安居樂業。
倉廩實而知禮節,禮部終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位置,並且挑選了一個最大的事件——為皇家子嗣操心。誰曾想,卻遇到了個不肯選秀娶妃,只守著個昏迷女人的主子。
一腔熱血毫無用武之地,只能時不時地仰天長嘆,我大梁國的禮部,怎麼就這麼難呢?
好在他韌性非常,作為肩負整個禮部希望的國之重臣,一次又一次地衝鋒陷陣,不時便要到梁帝面前去刷一刷存在感,順便找些機會讓禮部發揮應有的作用。
今日去找梁帝,是為了御駕親征前的祭天儀式。
按理說,祭天時要有皇后站在帝王身邊,以示陰陽調和,可現在後宮裡,別說皇后,連個侍寢的宮女都沒有,饒是禮部通曉古今禮儀,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來到御書房,李大人恭敬地朝梁帝貼身伺候的林公公行了禮,笑眯眯湊上前問道:“不知今日陛下心情可好?”
林公公回了禮,學著他低聲道:“李大人您覺得呢?這一個月,咱們皇上心情如何?”
聽他這麼提醒,李放細細回想這一個月來梁帝的處事、面相,突然醒悟:“是啊,您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這一個月,皇上的心情好像都不錯,吏部的幾件事情,要是放在平時,也就是微有小功,皇上卻連連賞賜,我們還猜測,那吏部的王大人,是不是私下裡揣摩聖意得了要領。”
林公公聞言輕笑:“您沒去問一下?”
“我去了啊!”李大人一拍手,“可王大人自己也是懵的,前兩日他連請罪摺子都寫好了,就怕皇上是明褒實貶,攢著事兒準備給他上螺絲呢。”
林公公被逗樂了,笑得手上的拂塵也跟著一晃一晃的:“大人們真是辛苦了,哪有那麼複雜,皇上這段時間,心情是真的好。”
“那就好……”李大人鬆了一口氣,又拿眼睛瞅了瞅御書房的大門,“皇上他……”
“哦,”林公公揮了揮拂塵,“出宮了。”
“啊!”李大人傻了眼,皇上出宮了你不早說,我還在這兒等個什麼勁兒?
茫茫然出了宮,李大人的馬車拐上了京中最大的平安街。
這路原本叫桂芸街,因為有個“芸”字,被陛下親自改名為平安街。
平安,平安,李大人低頭琢磨著,這又是為誰所求呢?
駛過一處大宅,馬車緩緩停下,李放下了車,看著杜宅的牌匾有些出神。
想當年傳奇樂坊主杜如芸頭一次來梁都,還是他接待的,她下榻的,便是這座宅子。
說起來這位杜坊主也是位風雲人物,第一天住進來便和楚國小公主起了衝突,還是他去拉了架,把楚國小公主,啊不,現在是楚國女帝,給帶回了宮……
李大人嘆了口氣,聽說這杜坊主不知是遭了什麼難,三年來一直昏迷不醒。
李大人又嘆了口氣,若是那杜坊主醒了,咱們大梁肯定就有皇后了,也不枉我年前那一番折騰。
皇上出宮是機密事,但六部的尚書們都知道,多半是來了這裡。
三年來風雨無阻,確是情深義重。
下車遞了拜帖,杜宅的管家急匆匆跑了出來,親自把李大人接進花廳,上了香茶,陪著說了一炷香的閒話。
“皇上他……”
“這……”老管家有些為難,“您來得不巧……”
話未說完,就見花廳外,一個紅衣姑娘從後院快步走了出來,氣呼呼地穿過前院的走廊,進了一間練功房,砰地一聲關了門。
李放瞧著眼熟,頗有些茫然地喃喃:“我這是眼花了麼?怎麼感覺剛才看到了杜坊主?”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追在女子身後的男人已到了緊閉的房門前,看似急切,下手卻極輕柔地敲了敲門,低聲下氣道:“如芸,你先別生氣,聽我解釋!”
裡面的人不理。
懇求的聲音延續了一刻鐘之久,練功房的門始終沒有動靜。門前的男人無奈地轉過身來,卻見有人恭恭敬敬地跪在身後。
他剛才一心都放在杜如芸身上,自然沒注意到有人從花廳出來,這會兒定睛一看,才發現是禮部尚書。
梁程煜面沉如水,看著李放沒有說話。
李尚書這會兒已經慌了,心中叫苦不迭:“完了完了,我這是撞上了什麼皇家辛秘?看皇上這表情,他不會殺我滅口吧!”
有沒想過殺人滅口不知道,梁帝只是垂著眼,看樣子有些出神。
他不說話,李放就不敢亂動,依舊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
一炷香後,梁程煜才如夢方醒般抬起頭來,點了點頭:“愛卿免禮。”
李大人戰戰兢兢站了起來,也不知這會兒該告退還是該說些什麼,卻聽見梁帝問道:“李愛卿今日可還有事?能不能……陪朕喝一杯?”
皇上都這麼說了,這會兒就算有天大的事也不敢再提,李放忙恭敬道:“沒事,沒事,陛下這是想去哪兒喝一杯?”
梁程煜還是皇子那會兒,倒是經常在京城走動,登基之後事務繁忙,即使是出宮也是直奔杜宅,根本不知道該去哪兒。再加上如今他這身份,去哪兒也都不合適。
他自嘲地笑了笑,正準備說算了,卻聽對面的禮部尚書道:“街上人員繁雜,不適合陛下逗留。臣有個小別院,在清風街,說起來倒也清淨,臣去酒樓訂一桌送過去,陛下過去喝一杯,如何?”
梁程煜點了點頭,這時的梁帝,全然沒了朝堂上殺伐果斷的氣勢,不過是個心有迷茫,有事想找長輩請教的青年。
站在一旁的杜宅管家殷勤上前:“訂餐之事,不必李大人親自操勞,直接用咱們杜家的外送系統即可。”他及時遞上紙筆和兩張城內最大酒樓的菜單,待李放圈了菜品、留了地址,便恭敬地裝入專用的竹筒,把鴿子放了出去。
半個時辰後,酒菜都上了桌。
李放小心翼翼地給梁程煜倒了杯酒,輕輕朝他推了推。就見梁帝拿起酒杯,一口便幹了,他又急忙滿上。
一連幹了三杯,梁程煜終於不再灌酒,卻依然愁眉不展。
酒桌上尷尬地沉默著。李放在心裡給自己打了打氣,把自己的揣摩又在心裡推演了一邊,這才小心地開口:“杜姑娘這是醒了吧。”
“嗯。”梁程煜還有點懨懨的,看著桌上的酒菜,突然問道:“這個,這個,還有這個,”他指著桌上的三盤菜,“都是哪家酒樓的,菜名是什麼?”
李放一心的莫名其妙,卻也不敢表露,一一詳細地答了。就見梁程煜揮了揮手,立刻便有一名皇家侍衛不知從哪兒閃了出來。
“這幾樣菜,你去酒樓訂一份一模一樣的,試毒之後送到杜宅去。速度快點,趕在晚膳前上桌。”
侍衛領命去了。這麼一打岔,李放心裡倒是有了譜。殷勤地又給梁帝倒了杯酒,他再一次開口:“杜姑娘醒了這是好事,陛下可是哪裡做得不合姑娘心意,把事情弄擰了?”
“還不是御駕親征的事!”梁程煜舉杯,一仰頭把酒全乾了,悶悶地回答:“朕也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梁都,但今日早朝的時候你也看到了,梁程軒的母族雖然已經伏誅,但東北軍里,還是有不少之前的餘孽,偷偷摸摸地延續當年的惡習,剋扣軍餉魚肉百姓。我本就打算借著這次御駕親征,親自整頓。”
李放是個聰明人,當年梁帝不肯選妃立後,又過繼兄弟的孩子當做太子,他就明白了梁帝的意圖,如今這樣推心置腹的場合,再裝糊塗,怕是今後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梁帝賞識了。當下心一橫:“皇上,您這……還是在給太子殿下鋪路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2】漢 司馬相如 《鳳求凰》後半
最後的歌聲,前六個字是我自己寫的,後兩句來自百度。
----------
解釋一下,杜如芸之所以判斷出智霖是穿越者,是因為:倉央嘉措雖然是康熙時期(勉強算作古代)的人,但這兩句詩的翻譯者曾緘先生,卻是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近代人。如果知道這兩句詩,就一定至少是近代人而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樂都人。
----------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4章 番外一 醒來
梁都的人得知杜坊主醒來,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禮部的李大人,很有幸地成為了知情的第一人。
李大人其實一直都很鬱悶。
新帝登基不過三年,第一年幾乎都在戰火紛飛中度過,戰時各種忙亂,禮部成了六部中最沒存在感的部門,後來乾脆被暫時歸入後勤,成了兵部的跟班。
李大人本來和兵部的張大人同級,這下好了,生生被壓了一頭,一直到後來戰事停歇,全國上下又開始開山鋪路、興修水利,禮部雖然在新年前後的各類儀式上找到了一點存在感,卻依然不得不屈居於工部之下。
好不容易,兩年過去,大梁國海晏河清,人民安居樂業。
倉廩實而知禮節,禮部終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位置,並且挑選了一個最大的事件——為皇家子嗣操心。誰曾想,卻遇到了個不肯選秀娶妃,只守著個昏迷女人的主子。
一腔熱血毫無用武之地,只能時不時地仰天長嘆,我大梁國的禮部,怎麼就這麼難呢?
好在他韌性非常,作為肩負整個禮部希望的國之重臣,一次又一次地衝鋒陷陣,不時便要到梁帝面前去刷一刷存在感,順便找些機會讓禮部發揮應有的作用。
今日去找梁帝,是為了御駕親征前的祭天儀式。
按理說,祭天時要有皇后站在帝王身邊,以示陰陽調和,可現在後宮裡,別說皇后,連個侍寢的宮女都沒有,饒是禮部通曉古今禮儀,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來到御書房,李大人恭敬地朝梁帝貼身伺候的林公公行了禮,笑眯眯湊上前問道:“不知今日陛下心情可好?”
林公公回了禮,學著他低聲道:“李大人您覺得呢?這一個月,咱們皇上心情如何?”
聽他這麼提醒,李放細細回想這一個月來梁帝的處事、面相,突然醒悟:“是啊,您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這一個月,皇上的心情好像都不錯,吏部的幾件事情,要是放在平時,也就是微有小功,皇上卻連連賞賜,我們還猜測,那吏部的王大人,是不是私下裡揣摩聖意得了要領。”
林公公聞言輕笑:“您沒去問一下?”
“我去了啊!”李大人一拍手,“可王大人自己也是懵的,前兩日他連請罪摺子都寫好了,就怕皇上是明褒實貶,攢著事兒準備給他上螺絲呢。”
林公公被逗樂了,笑得手上的拂塵也跟著一晃一晃的:“大人們真是辛苦了,哪有那麼複雜,皇上這段時間,心情是真的好。”
“那就好……”李大人鬆了一口氣,又拿眼睛瞅了瞅御書房的大門,“皇上他……”
“哦,”林公公揮了揮拂塵,“出宮了。”
“啊!”李大人傻了眼,皇上出宮了你不早說,我還在這兒等個什麼勁兒?
茫茫然出了宮,李大人的馬車拐上了京中最大的平安街。
這路原本叫桂芸街,因為有個“芸”字,被陛下親自改名為平安街。
平安,平安,李大人低頭琢磨著,這又是為誰所求呢?
駛過一處大宅,馬車緩緩停下,李放下了車,看著杜宅的牌匾有些出神。
想當年傳奇樂坊主杜如芸頭一次來梁都,還是他接待的,她下榻的,便是這座宅子。
說起來這位杜坊主也是位風雲人物,第一天住進來便和楚國小公主起了衝突,還是他去拉了架,把楚國小公主,啊不,現在是楚國女帝,給帶回了宮……
李大人嘆了口氣,聽說這杜坊主不知是遭了什麼難,三年來一直昏迷不醒。
李大人又嘆了口氣,若是那杜坊主醒了,咱們大梁肯定就有皇后了,也不枉我年前那一番折騰。
皇上出宮是機密事,但六部的尚書們都知道,多半是來了這裡。
三年來風雨無阻,確是情深義重。
下車遞了拜帖,杜宅的管家急匆匆跑了出來,親自把李大人接進花廳,上了香茶,陪著說了一炷香的閒話。
“皇上他……”
“這……”老管家有些為難,“您來得不巧……”
話未說完,就見花廳外,一個紅衣姑娘從後院快步走了出來,氣呼呼地穿過前院的走廊,進了一間練功房,砰地一聲關了門。
李放瞧著眼熟,頗有些茫然地喃喃:“我這是眼花了麼?怎麼感覺剛才看到了杜坊主?”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追在女子身後的男人已到了緊閉的房門前,看似急切,下手卻極輕柔地敲了敲門,低聲下氣道:“如芸,你先別生氣,聽我解釋!”
裡面的人不理。
懇求的聲音延續了一刻鐘之久,練功房的門始終沒有動靜。門前的男人無奈地轉過身來,卻見有人恭恭敬敬地跪在身後。
他剛才一心都放在杜如芸身上,自然沒注意到有人從花廳出來,這會兒定睛一看,才發現是禮部尚書。
梁程煜面沉如水,看著李放沒有說話。
李尚書這會兒已經慌了,心中叫苦不迭:“完了完了,我這是撞上了什麼皇家辛秘?看皇上這表情,他不會殺我滅口吧!”
有沒想過殺人滅口不知道,梁帝只是垂著眼,看樣子有些出神。
他不說話,李放就不敢亂動,依舊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
一炷香後,梁程煜才如夢方醒般抬起頭來,點了點頭:“愛卿免禮。”
李大人戰戰兢兢站了起來,也不知這會兒該告退還是該說些什麼,卻聽見梁帝問道:“李愛卿今日可還有事?能不能……陪朕喝一杯?”
皇上都這麼說了,這會兒就算有天大的事也不敢再提,李放忙恭敬道:“沒事,沒事,陛下這是想去哪兒喝一杯?”
梁程煜還是皇子那會兒,倒是經常在京城走動,登基之後事務繁忙,即使是出宮也是直奔杜宅,根本不知道該去哪兒。再加上如今他這身份,去哪兒也都不合適。
他自嘲地笑了笑,正準備說算了,卻聽對面的禮部尚書道:“街上人員繁雜,不適合陛下逗留。臣有個小別院,在清風街,說起來倒也清淨,臣去酒樓訂一桌送過去,陛下過去喝一杯,如何?”
梁程煜點了點頭,這時的梁帝,全然沒了朝堂上殺伐果斷的氣勢,不過是個心有迷茫,有事想找長輩請教的青年。
站在一旁的杜宅管家殷勤上前:“訂餐之事,不必李大人親自操勞,直接用咱們杜家的外送系統即可。”他及時遞上紙筆和兩張城內最大酒樓的菜單,待李放圈了菜品、留了地址,便恭敬地裝入專用的竹筒,把鴿子放了出去。
半個時辰後,酒菜都上了桌。
李放小心翼翼地給梁程煜倒了杯酒,輕輕朝他推了推。就見梁帝拿起酒杯,一口便幹了,他又急忙滿上。
一連幹了三杯,梁程煜終於不再灌酒,卻依然愁眉不展。
酒桌上尷尬地沉默著。李放在心裡給自己打了打氣,把自己的揣摩又在心裡推演了一邊,這才小心地開口:“杜姑娘這是醒了吧。”
“嗯。”梁程煜還有點懨懨的,看著桌上的酒菜,突然問道:“這個,這個,還有這個,”他指著桌上的三盤菜,“都是哪家酒樓的,菜名是什麼?”
李放一心的莫名其妙,卻也不敢表露,一一詳細地答了。就見梁程煜揮了揮手,立刻便有一名皇家侍衛不知從哪兒閃了出來。
“這幾樣菜,你去酒樓訂一份一模一樣的,試毒之後送到杜宅去。速度快點,趕在晚膳前上桌。”
侍衛領命去了。這麼一打岔,李放心裡倒是有了譜。殷勤地又給梁帝倒了杯酒,他再一次開口:“杜姑娘醒了這是好事,陛下可是哪裡做得不合姑娘心意,把事情弄擰了?”
“還不是御駕親征的事!”梁程煜舉杯,一仰頭把酒全乾了,悶悶地回答:“朕也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梁都,但今日早朝的時候你也看到了,梁程軒的母族雖然已經伏誅,但東北軍里,還是有不少之前的餘孽,偷偷摸摸地延續當年的惡習,剋扣軍餉魚肉百姓。我本就打算借著這次御駕親征,親自整頓。”
李放是個聰明人,當年梁帝不肯選妃立後,又過繼兄弟的孩子當做太子,他就明白了梁帝的意圖,如今這樣推心置腹的場合,再裝糊塗,怕是今後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梁帝賞識了。當下心一橫:“皇上,您這……還是在給太子殿下鋪路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