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她聲音低沉卻有力,一字一句清晰地傳遍四周:「各位還請耐心等待,食物定會儘快送到大家手中。只是這救災之事,本就不易,全賴眾人齊心。若有故意尋釁滋事、擾亂秩序之人,休怪本宮按律嚴懲不貸!」
聞言方才囂張的幾人瞬間埋下頭去,不敢再多話。
安撫好這裡後,柳淳熙瞥見了剛歸來的關榆。
關榆來時身著官服,此時官服上滿是污漬,全然看不來來時的樣子,她的面上也這髒一塊兒那髒一塊兒。
她東張西望著,像是尋找什麼人,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柳淳熙的身上,而後她的雙眼冒出光亮,快步朝著柳淳熙走來。
「殿下,微臣有要事稟報。」關榆走到柳淳熙身前,頓了頓又道:「殿下可否借一步說話?」
柳淳熙當下心中生疑,與關榆一同走到了隱蔽之處,她微微頷首道:「何事要稟?」
關榆蹙眉道:「殿下,此次堤壩之事恐不簡單。」
「堤壩垮塌之處,看似是洪水衝擊所致,可微臣仔細查看,毀壞的地方十分耐人尋味。那斷裂處的痕跡並不像是單純被大水衝垮,有些地方的石料竟像是被事先撬動過,銜接處也有被破壞的跡象。」
「洪水只是誘因,背後怕是有人蓄意為之,這絕不僅僅是天災,更有可能是人禍。」
柳淳熙聽聞,臉色瞬間陰沉:「若真是人禍,定要徹查到底,絕不能讓這些惡徒逍遙法外!」
她眼眸低垂,心道不知繡春樓樓主和此事有沒有關係,前幾次事繡春樓樓主可皆在場。
柳淳熙低頭沉思著,目光偶然瞥見關榆滿是污漬的衣角,收斂起怒意道:「關大人辛勞許久,還是先去休息片刻吧。」
關榆臉上湧出感激,但隨後搖了搖頭:「堤壩還未完全修繕好,微臣只是先一步過來告訴殿下此事,如今事情已稟報,微臣還是回去繼續搶修堤壩。堤壩沒有修好,微臣心中始終不安。」
搶修堤壩的確緊急,柳淳熙點了點頭,囑咐一句:「去吧,注意安全。」
之後柳淳熙又召來了幾位暗中混進隊伍的蛛絲成員,讓她們暗中調查堤壩的事。
到了日暮時分,流芸帶著從臨縣調來的食物回來了,受災百姓皆吃上了熱騰騰飯菜。
月亮悄然爬上夜空,灑下銀白的清輝,為這片飽經苦難的大地披上一層薄紗。以柳淳熙為首的救災人員,這才終於能停下忙碌的腳步。他們或坐在殘垣斷壁旁,或倚靠著臨時搭建的帳篷,疲憊地享用著自昨日起的第一頓飯。飯菜雖簡單,卻吃得格外滿足,連日來的奔波與勞累,在此刻得到了片刻的慰藉。
夜半時分,淅淅瀝瀝的雨聲終於停歇,世界仿佛在經歷了一場洗禮後陷入了久違的寧靜,萬籟俱寂,所有人都沉浸在夢鄉之中。
與此同時,遠在一方的邊關某處燃起了熊熊烈火,寂靜的夜晚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喊聲。
「不好了,糧草著火啦!」這聲呼喊,好似一道驚雷,瞬間在營中炸開。
值夜的士兵瞪大了驚恐的雙眼,望著那熊熊燃燒的糧草堆,滾滾濃煙裹挾著熾熱的火焰,如猙獰的巨獸,瘋狂地吞噬著堆積如山的糧草。剎那間,軍營里燈火通明,急促的號角聲、士兵們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
蕭頌月急忙穿好衣服,招呼著多位士兵:「快!都去河邊打水救火!」
火勢愈發兇猛,狂風呼嘯,火借風勢,竟越燒越旺。一桶桶水澆向火海,升起陣陣白色的水汽,與濃煙交織在一起,瀰漫在整個軍營上空 。
轉瞬之間,悽厲的號角聲撕破夜幕,在軍營上空迴蕩,一下又一下,仿若重錘,狠狠地敲擊在眾人的心尖。
「有敵襲!有敵襲!是北梁的軍隊!」哨兵的呼喊瞬間點燃了緊張的氣氛。
蕭頌月正奮力提著水桶滅火,聽到喊聲,手中的木桶「砰」地一聲重重砸在地上,她猛地轉頭看向城牆方向,臉上怒意翻湧,狠狠啐了一口:「呸,他大爺的!竟敢在這時候搞鬼!」
滿玄竹神色冷峻,迅速抄起身旁的武器,有條不紊地開始發號施令:「頌月,你即刻帶領一隊人馬繼續滅火,同時徹查這次縱火事件,掘地三尺也要把那個叛徒找出來,看看究竟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燒我們的糧草!」
「其餘人隨我去迎敵!我倒要瞧瞧,那些不知死活的龜孫究竟有什麼本事!」
「是!」蕭頌月應道,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迅速召集人手,投入到滅火與調查的任務中。
「是!」其餘將士齊聲高呼,聲音震耳欲聾,帶著無畏的勇氣與堅定的決心,迅速整隊,跟隨著滿玄竹朝著敵軍來襲的方向奔去,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堅毅 。
第103章
南燕的朝堂, 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擰出水來。眾人皆因突遭敵襲、糧草被燒以及洪水肆虐而憂心忡忡。去年天災頻發,本就致使國庫糧食匱乏,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就在這激烈的爭辯聲中, 殿外傳來太監尖細的通報聲:「宣嵐越公主、蕭世子進殿——」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柳淳熙和蕭筱竹大步走進殿內。二人皆風塵僕僕, 衣衫上還帶著未洗淨的泥漬, 顯然是日夜兼程, 一路不曾停歇, 臉上也滿是疲憊之色。
柳裕安見此問道:「洪災之地如今情況如何了?」
柳淳熙躬了躬身,聲音雖略顯沙啞,卻清晰有力:「啟稟父皇, 洪災嚴重, 多地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無數。百姓們流離失所,缺衣少食,情形十分悽慘。」
「不過現已處理妥當, 臨時安置帳篷皆已搭建好, 只是運送過去的糧食不夠,女兒未得父皇允諾便去臨縣調來了糧食,女兒深知此舉逾越規矩, 還望父皇從輕處罰。」
柳裕安焦慮的心終於安了幾分,說道:「你做的很好,事急從權,該這樣做。」
柳裕安的神色剛剛稍緩,轉瞬之間, 又被愁雲所籠罩,重重地嘆了口氣道:「想來邊關的戰事, 你們都已有所耳聞。北梁悍然來襲,我軍糧草竟被叛徒焚毀,如今局勢萬分危急。就在方才,朝堂之上亂作一團,眾人各執一詞,爭吵得面紅耳赤,毫無定論。」
柳裕安的目光如炬,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那銳利的眼神仿佛帶著無形的壓力。台階下的眾臣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方才的失態,紛紛收斂了臉上激動的神情,神色變得恭謹起來,大殿內一時間安靜了些許。
而後柳裕安將視線定格在蕭筱竹身上,目光中帶著幾分考量,他沉聲道:「你父母和阿姐此刻都在前線浴血奮戰,你來說說,面對當下這危局,你有什麼想法?」
蕭筱竹沒有絲毫猶豫,動作乾脆利落地撩開衣袍,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北梁來犯,無數邊關將士正捨生忘死、奮勇抵抗。然而如今糧草被燒,軍中缺糧,這無疑是最為棘手的難題。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即刻向邊關運送糧草,以解燃眉之急,穩定軍心。」
話音剛落,便有一位大臣迫不及待地站出來,面露難色道:「可去歲南燕天災頻發,百姓苦不堪言。幾日前又突發洪災,剛剛才運送了一批糧食前往救災。如今國庫中存儲的糧食已然所剩不多,實在難以再抽調大量糧草支援邊關啊。」
「是啊是啊,這打仗本就是耗時耗力之事,一旦開戰,便不知何時才能結束。若是糧草供應不足,中途斷糧,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另一位大臣也隨聲附和,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蕭筱竹聽聞,心中怒火中燒,卻強自按捺,牙關緊咬,冷冷反問道:「那依大人之見,難道要我們就此放棄抵抗,任由北梁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南燕的山河,讓百姓慘遭屠戮嗎?」
此言一出,像是點燃了導火索,大臣們又紛紛開口,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朝堂之上再度陷入一片混亂,又回到了方才爭論不休的模樣,眾人圍繞著究竟是主動求和以保一時安寧,還是奮起抗爭、捍衛國土,各執己見,吵得不可開交 。
柳淳熙不動聲色地留意著柳裕安的神情變化,眼角餘光瞥見蕭筱竹垂在身側的雙手因憤怒而用力攥緊,指節泛白。
思忖片刻,她移至中央,聲線清脆卻不失沉穩:「父皇,女兒同意蕭世子所說,當務之急是火速向邊關運送糧草。北梁此番進犯,來勢洶洶,若輕易主動求和,南燕必將遭受沉重損失,割地賠款等代價我們承受不起。況且西戎一直對我南燕虎視眈眈,若此次求和,待北梁稍歇,西戎必定以為我朝軟弱可欺,再度進犯。到了那時難道我們還要一退再退、一味求和嗎?」
她微微一頓,目光掃過朝堂上或沉思或震驚的眾人,接著侃侃而談:「所以,女兒認為唯有奮勇抵抗,方是保家衛國的正途。」
「至於糧草短缺,國庫存儲不足,我們可以在民間收集。尋常百姓家中餘糧或許有限,但那些名門大戶呢?他們平日裡盡享榮華富貴,衣食住行皆依賴國家庇佑。如今國家深陷危難,正是他們挺身而出、回報社稷的時候。」
聞言方才囂張的幾人瞬間埋下頭去,不敢再多話。
安撫好這裡後,柳淳熙瞥見了剛歸來的關榆。
關榆來時身著官服,此時官服上滿是污漬,全然看不來來時的樣子,她的面上也這髒一塊兒那髒一塊兒。
她東張西望著,像是尋找什麼人,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柳淳熙的身上,而後她的雙眼冒出光亮,快步朝著柳淳熙走來。
「殿下,微臣有要事稟報。」關榆走到柳淳熙身前,頓了頓又道:「殿下可否借一步說話?」
柳淳熙當下心中生疑,與關榆一同走到了隱蔽之處,她微微頷首道:「何事要稟?」
關榆蹙眉道:「殿下,此次堤壩之事恐不簡單。」
「堤壩垮塌之處,看似是洪水衝擊所致,可微臣仔細查看,毀壞的地方十分耐人尋味。那斷裂處的痕跡並不像是單純被大水衝垮,有些地方的石料竟像是被事先撬動過,銜接處也有被破壞的跡象。」
「洪水只是誘因,背後怕是有人蓄意為之,這絕不僅僅是天災,更有可能是人禍。」
柳淳熙聽聞,臉色瞬間陰沉:「若真是人禍,定要徹查到底,絕不能讓這些惡徒逍遙法外!」
她眼眸低垂,心道不知繡春樓樓主和此事有沒有關係,前幾次事繡春樓樓主可皆在場。
柳淳熙低頭沉思著,目光偶然瞥見關榆滿是污漬的衣角,收斂起怒意道:「關大人辛勞許久,還是先去休息片刻吧。」
關榆臉上湧出感激,但隨後搖了搖頭:「堤壩還未完全修繕好,微臣只是先一步過來告訴殿下此事,如今事情已稟報,微臣還是回去繼續搶修堤壩。堤壩沒有修好,微臣心中始終不安。」
搶修堤壩的確緊急,柳淳熙點了點頭,囑咐一句:「去吧,注意安全。」
之後柳淳熙又召來了幾位暗中混進隊伍的蛛絲成員,讓她們暗中調查堤壩的事。
到了日暮時分,流芸帶著從臨縣調來的食物回來了,受災百姓皆吃上了熱騰騰飯菜。
月亮悄然爬上夜空,灑下銀白的清輝,為這片飽經苦難的大地披上一層薄紗。以柳淳熙為首的救災人員,這才終於能停下忙碌的腳步。他們或坐在殘垣斷壁旁,或倚靠著臨時搭建的帳篷,疲憊地享用著自昨日起的第一頓飯。飯菜雖簡單,卻吃得格外滿足,連日來的奔波與勞累,在此刻得到了片刻的慰藉。
夜半時分,淅淅瀝瀝的雨聲終於停歇,世界仿佛在經歷了一場洗禮後陷入了久違的寧靜,萬籟俱寂,所有人都沉浸在夢鄉之中。
與此同時,遠在一方的邊關某處燃起了熊熊烈火,寂靜的夜晚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喊聲。
「不好了,糧草著火啦!」這聲呼喊,好似一道驚雷,瞬間在營中炸開。
值夜的士兵瞪大了驚恐的雙眼,望著那熊熊燃燒的糧草堆,滾滾濃煙裹挾著熾熱的火焰,如猙獰的巨獸,瘋狂地吞噬著堆積如山的糧草。剎那間,軍營里燈火通明,急促的號角聲、士兵們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
蕭頌月急忙穿好衣服,招呼著多位士兵:「快!都去河邊打水救火!」
火勢愈發兇猛,狂風呼嘯,火借風勢,竟越燒越旺。一桶桶水澆向火海,升起陣陣白色的水汽,與濃煙交織在一起,瀰漫在整個軍營上空 。
轉瞬之間,悽厲的號角聲撕破夜幕,在軍營上空迴蕩,一下又一下,仿若重錘,狠狠地敲擊在眾人的心尖。
「有敵襲!有敵襲!是北梁的軍隊!」哨兵的呼喊瞬間點燃了緊張的氣氛。
蕭頌月正奮力提著水桶滅火,聽到喊聲,手中的木桶「砰」地一聲重重砸在地上,她猛地轉頭看向城牆方向,臉上怒意翻湧,狠狠啐了一口:「呸,他大爺的!竟敢在這時候搞鬼!」
滿玄竹神色冷峻,迅速抄起身旁的武器,有條不紊地開始發號施令:「頌月,你即刻帶領一隊人馬繼續滅火,同時徹查這次縱火事件,掘地三尺也要把那個叛徒找出來,看看究竟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燒我們的糧草!」
「其餘人隨我去迎敵!我倒要瞧瞧,那些不知死活的龜孫究竟有什麼本事!」
「是!」蕭頌月應道,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迅速召集人手,投入到滅火與調查的任務中。
「是!」其餘將士齊聲高呼,聲音震耳欲聾,帶著無畏的勇氣與堅定的決心,迅速整隊,跟隨著滿玄竹朝著敵軍來襲的方向奔去,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堅毅 。
第103章
南燕的朝堂, 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擰出水來。眾人皆因突遭敵襲、糧草被燒以及洪水肆虐而憂心忡忡。去年天災頻發,本就致使國庫糧食匱乏,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就在這激烈的爭辯聲中, 殿外傳來太監尖細的通報聲:「宣嵐越公主、蕭世子進殿——」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柳淳熙和蕭筱竹大步走進殿內。二人皆風塵僕僕, 衣衫上還帶著未洗淨的泥漬, 顯然是日夜兼程, 一路不曾停歇, 臉上也滿是疲憊之色。
柳裕安見此問道:「洪災之地如今情況如何了?」
柳淳熙躬了躬身,聲音雖略顯沙啞,卻清晰有力:「啟稟父皇, 洪災嚴重, 多地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無數。百姓們流離失所,缺衣少食,情形十分悽慘。」
「不過現已處理妥當, 臨時安置帳篷皆已搭建好, 只是運送過去的糧食不夠,女兒未得父皇允諾便去臨縣調來了糧食,女兒深知此舉逾越規矩, 還望父皇從輕處罰。」
柳裕安焦慮的心終於安了幾分,說道:「你做的很好,事急從權,該這樣做。」
柳裕安的神色剛剛稍緩,轉瞬之間, 又被愁雲所籠罩,重重地嘆了口氣道:「想來邊關的戰事, 你們都已有所耳聞。北梁悍然來襲,我軍糧草竟被叛徒焚毀,如今局勢萬分危急。就在方才,朝堂之上亂作一團,眾人各執一詞,爭吵得面紅耳赤,毫無定論。」
柳裕安的目光如炬,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那銳利的眼神仿佛帶著無形的壓力。台階下的眾臣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方才的失態,紛紛收斂了臉上激動的神情,神色變得恭謹起來,大殿內一時間安靜了些許。
而後柳裕安將視線定格在蕭筱竹身上,目光中帶著幾分考量,他沉聲道:「你父母和阿姐此刻都在前線浴血奮戰,你來說說,面對當下這危局,你有什麼想法?」
蕭筱竹沒有絲毫猶豫,動作乾脆利落地撩開衣袍,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北梁來犯,無數邊關將士正捨生忘死、奮勇抵抗。然而如今糧草被燒,軍中缺糧,這無疑是最為棘手的難題。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即刻向邊關運送糧草,以解燃眉之急,穩定軍心。」
話音剛落,便有一位大臣迫不及待地站出來,面露難色道:「可去歲南燕天災頻發,百姓苦不堪言。幾日前又突發洪災,剛剛才運送了一批糧食前往救災。如今國庫中存儲的糧食已然所剩不多,實在難以再抽調大量糧草支援邊關啊。」
「是啊是啊,這打仗本就是耗時耗力之事,一旦開戰,便不知何時才能結束。若是糧草供應不足,中途斷糧,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另一位大臣也隨聲附和,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蕭筱竹聽聞,心中怒火中燒,卻強自按捺,牙關緊咬,冷冷反問道:「那依大人之見,難道要我們就此放棄抵抗,任由北梁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南燕的山河,讓百姓慘遭屠戮嗎?」
此言一出,像是點燃了導火索,大臣們又紛紛開口,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朝堂之上再度陷入一片混亂,又回到了方才爭論不休的模樣,眾人圍繞著究竟是主動求和以保一時安寧,還是奮起抗爭、捍衛國土,各執己見,吵得不可開交 。
柳淳熙不動聲色地留意著柳裕安的神情變化,眼角餘光瞥見蕭筱竹垂在身側的雙手因憤怒而用力攥緊,指節泛白。
思忖片刻,她移至中央,聲線清脆卻不失沉穩:「父皇,女兒同意蕭世子所說,當務之急是火速向邊關運送糧草。北梁此番進犯,來勢洶洶,若輕易主動求和,南燕必將遭受沉重損失,割地賠款等代價我們承受不起。況且西戎一直對我南燕虎視眈眈,若此次求和,待北梁稍歇,西戎必定以為我朝軟弱可欺,再度進犯。到了那時難道我們還要一退再退、一味求和嗎?」
她微微一頓,目光掃過朝堂上或沉思或震驚的眾人,接著侃侃而談:「所以,女兒認為唯有奮勇抵抗,方是保家衛國的正途。」
「至於糧草短缺,國庫存儲不足,我們可以在民間收集。尋常百姓家中餘糧或許有限,但那些名門大戶呢?他們平日裡盡享榮華富貴,衣食住行皆依賴國家庇佑。如今國家深陷危難,正是他們挺身而出、回報社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