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薛義手下的將領還想抵抗,但趙友原先的士兵聽到這話,一個個丟盔棄甲,不肯再戰。其他人眼看身邊的士兵放下了兵器,頓時士氣全無,也跟著丟下了刀。
一時間,耳邊儘是拋戈棄甲聲。
薛義的將領見勢不妙,調轉馬頭想逃,卻被倒戈的士兵抓了起來。
薛義一死,他的兵也散了。
陳君遷將納降的事宜交給了陳川柏。
他跳下馬背,往前走了幾步,從地上撿起了一支箭。
那箭與他軍中所用不同,也不是薛義的人用的制式。
他將箭捏在指尖,正在觀察,就聽一側傳來聲聲驚呼。
陳君遷循聲望去,瞬間張大了雙眼——
冷箭射來的方向,他的靖靖正穿越人群,縱馬向他奔來……
***
十月初七,薛義大敗、冀州失守的消息傳至上京,皇帝徹底慌了神。
冀州背後就是上京,無險可守,無兵可用,他怎能不慌?
消息遞進宮時已是深夜,皇帝大驚失色,連滾帶爬下了寵妃的床榻,匆匆忙忙往太極殿趕去。
先前他提過,要用北狄對付叛軍,卻屢次被傅修遠勸阻。但現在,傅修遠的大軍已經被陳君遷全殲,薛義也沒了,他只能向自己的屬國求援。
匆匆寫好一封求援信,皇帝招來人:「八百里加急送去北狄王庭,讓他們立刻派兵南下。解上京之圍後要多少銀子都隨他們!」
「是。」宮人將信收好,片刻也不敢耽擱,埋頭往殿外走。
皇帝看著宮人的背影,鬆了口氣,跌坐在身後的椅子上,抬手去擦額上的汗。
擦到一半,他的餘光瞥見殿門處有一道寒光閃過,抬眼一看,嚇得他肥碩的身子猛然一抖。
殿外站著一個人影,手中握著一把長劍,劍尖正淋漓著殷紅的鮮血。
派去送信的宮人此刻就躺在那人腳下,一動也不動,身下是一灘暈開的血污。
那人也抬眼向他看來,邁步進了太極殿。
皇帝嚇得從椅子上跌落,手腳並用地爬出幾步,哆哆嗦嗦地靠在牆上。
「來、來人……護駕!」
他嗓音嘶啞,宛如悽厲的鬼嚎。
殿外無人應答。
他眼睜睜看著那人走到他跟前,借著微弱的燭光,他總算看清了那人的長相,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傅卿……」
寒光閃過。
皇帝沒來得及把話說完,就脖子一歪,沒了氣息。
他到死也想不明白,為何當初在一眾皇子裡執意選中他的傅修遠,會要了他的命。
傅修遠將從宮人身上找出的那封皇帝親筆信件放在了皇帝的屍身上,轉身向外走去。
太極殿中的火燭「撲」的一聲熄滅,只剩淒寒月光從敞開的殿門處斜照進來。
傅修遠走到殿外,命人將殿門緊鎖。
這場弒君行動,開始得悄無聲息,也結束得悄無聲息。
離開皇宮時,傅修遠最後一次回望這群富麗堂皇的殿宇。
很小的時候,他隨父親入宮赴宴。那時小小的他站在偌大的宮中,只覺這是天下最好的地方。
他想,終有一日,他會像父親那樣,自如地出入宮門,為百姓謀福祉。
他真的盡力過了。
殺了皇帝,殺了他親手送上那個位子的昏君,將上京和天下和平地交到下一任帝王手裡,是他能為大越做的最後一件事。
一聲輕嘆過後,他上了馬車,平靜地對車夫道了聲:「走吧。」
***
三天後,陳君遷率大軍來至上京城下。
不同於以往那些城池,上京城門大開,百姓夾道歡迎義軍進城。
等到義軍進了宮,砸開太極殿的門,才發現皇帝已經死去多日,凍僵的屍體上還有一封他死前寫給北狄的信。
陳君遷命人將信的內容昭告天下,好讓百姓知道,大越的帝王究竟是何等昏庸。
處理完此事,有人來報,說上京的戶籍簿、稅冊等都被人送了過來,無一缺漏,顯然是有人特意保存好留下來的。
陳君遷心中大概有了猜測,派人去驗證。
可翻遍了上京城,也沒有找到傅修遠的蹤跡。
時間一長,他便將此事放下了,畢竟他剛剛入主上京,還有太多事等著他去做——
薛義的軍隊被他全部收編,其余各地仍在負隅頑抗的朝廷軍聽說上京失陷,紛紛投降。
趙友在祁州找到了被薛義禁足的薛玉鳳。當初她救過他一命,而他如今有了從龍之功,陳君遷看在他們夫妻二人的面上,放過了薛家,並准他們夫妻在上京團聚。
謝遇歡得到了他允諾的一成官鹽生意,只等他登基大典結束便要返回金陵。
跟隨他起兵的所有將士,全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之前在商洛和其他戰場犧牲的人們,其親眷也獲了賞賜。
再之後,陳君遷又頒布了許多新政,尤以全國免除賦稅三年最為人稱頌。
入京兩個月後,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準備妥當,日子就定在了臘月二十這天。
消息傳到豫州時,一身布衣的傅修遠正坐在洛水上的一條小船里挑燈寫信。
他面前放著厚厚一疊寫好的信件,左手捏著一條沾了血的帕子。
「咳咳、咳……」
隱隱的咳嗽聲響起,正在船尾煎藥的行舟焦急地跑了進來,勸他:「公子,歇歇吧,別再寫了。」
傅修遠充耳不聞,想了一想,給最後一封信寫上一個圓滿的結尾後,把所有信件都交給了行舟。
「每一封我都寫了日期和地點,按上面的時間送給她,每年一封,不許忘了。」
他說這話時蒼白的臉上帶著笑意,行舟卻直想哭:「公子你別這樣,郎中說您的病還有得救,您別嚇行舟……」
傅修遠聽著行舟的哭腔,微微抬眼,看向面前燃燒殆盡的蠟燭。
他在想,過去三年,他耗盡心血,想要挽救搖搖欲墜的大越。但靖靖和父親說得對,他一個人救不了大越,他提出的想法難以推行,想要施展的抱負處處受阻。他只能抱著冀豫二州得過且過,到頭來卻白白熬壞了身子。
他這一生,頂著傅氏長公子的身份,擁有諸多讓人艷羨的名頭,可其實,想愛的人沒留住,想做的事沒做成。
只剩下一條爛命,大概也留不住多久了。
何必再強留呢。
他扭臉去看行舟,對他笑:「知道了。去看看藥煎好了沒有。」
行舟擦擦眼淚,不放心地走了出去。
來到藥壺邊,他剛剛蹲下身,就聽見身後傳來一聲落水的聲音。
行舟一驚,猛地跑進艙中。
只是整條船上,都沒再找到傅修遠的身影。
第147章
登基前夜 「我覺得你就是最好的。」……
臘月十九,登基大典的前一日。
天還沒亮,屋中燒著地龍,沈京墨睡夢中覺得口乾舌燥,閉著眼去摸放在床頭的水。
上京的冬天十分乾燥,她自小就習慣睡前放一杯水在床邊,渴了隨時能喝。
抓住杯沿,她迷迷糊糊地半支起身子來,將杯子放到嘴邊,仰頭——卻一滴水也沒有喝到。
沈京墨意外地睜開眼,怔怔地回憶了一會兒,這才想起,這杯水早在昨晚胡鬧過後就喝光了。
她動了動腿,想要下床倒杯水來,可還沒坐起身,身後就伸過來一條結實有力的長臂,把她撈回了懷裡。
陳君遷的聲音也有些啞,一邊啄咬她的肩一邊低聲問她要做什麼去。
「我渴。」沈京墨拍拍他的手,讓他鬆開。
陳君遷沒有松,把臉埋在她發間深吸了一口氣,算是清醒了幾分。
他拿過她手中的杯子,連衣裳也沒穿,翻身下地給她倒了滿滿一杯水,坐到床頭餵她喝。
沈京墨只喝了半杯潤喉就不喝了,陳君遷把剩下半杯一口飲盡,又給她倒了一杯放在床頭,掀起被子鑽了回來。
雖然只是下地走了兩圈,屋中也不算冷,但他身上還是有些涼氣,帶進被中,激得沈京墨抖了一抖,卷了被子往床里滾去,想離他遠些。
陳君遷眼疾手快,一把拽住被角,將她連人帶被拽了回來,傾身壓在她身上,低頭親她的眼尾,邊親邊說她:「剛伺候完你就跑,沒良心的。」
沈京墨困得厲害,扭動身子試圖掙脫:「別挨我,涼。」
陳君遷不聽,把她抱得更緊,埋頭吮咬她的頸窩,手也跟著往下探。
沈京墨這下不得不醒了:「你又來?」
「天還沒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時間,耳邊儘是拋戈棄甲聲。
薛義的將領見勢不妙,調轉馬頭想逃,卻被倒戈的士兵抓了起來。
薛義一死,他的兵也散了。
陳君遷將納降的事宜交給了陳川柏。
他跳下馬背,往前走了幾步,從地上撿起了一支箭。
那箭與他軍中所用不同,也不是薛義的人用的制式。
他將箭捏在指尖,正在觀察,就聽一側傳來聲聲驚呼。
陳君遷循聲望去,瞬間張大了雙眼——
冷箭射來的方向,他的靖靖正穿越人群,縱馬向他奔來……
***
十月初七,薛義大敗、冀州失守的消息傳至上京,皇帝徹底慌了神。
冀州背後就是上京,無險可守,無兵可用,他怎能不慌?
消息遞進宮時已是深夜,皇帝大驚失色,連滾帶爬下了寵妃的床榻,匆匆忙忙往太極殿趕去。
先前他提過,要用北狄對付叛軍,卻屢次被傅修遠勸阻。但現在,傅修遠的大軍已經被陳君遷全殲,薛義也沒了,他只能向自己的屬國求援。
匆匆寫好一封求援信,皇帝招來人:「八百里加急送去北狄王庭,讓他們立刻派兵南下。解上京之圍後要多少銀子都隨他們!」
「是。」宮人將信收好,片刻也不敢耽擱,埋頭往殿外走。
皇帝看著宮人的背影,鬆了口氣,跌坐在身後的椅子上,抬手去擦額上的汗。
擦到一半,他的餘光瞥見殿門處有一道寒光閃過,抬眼一看,嚇得他肥碩的身子猛然一抖。
殿外站著一個人影,手中握著一把長劍,劍尖正淋漓著殷紅的鮮血。
派去送信的宮人此刻就躺在那人腳下,一動也不動,身下是一灘暈開的血污。
那人也抬眼向他看來,邁步進了太極殿。
皇帝嚇得從椅子上跌落,手腳並用地爬出幾步,哆哆嗦嗦地靠在牆上。
「來、來人……護駕!」
他嗓音嘶啞,宛如悽厲的鬼嚎。
殿外無人應答。
他眼睜睜看著那人走到他跟前,借著微弱的燭光,他總算看清了那人的長相,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傅卿……」
寒光閃過。
皇帝沒來得及把話說完,就脖子一歪,沒了氣息。
他到死也想不明白,為何當初在一眾皇子裡執意選中他的傅修遠,會要了他的命。
傅修遠將從宮人身上找出的那封皇帝親筆信件放在了皇帝的屍身上,轉身向外走去。
太極殿中的火燭「撲」的一聲熄滅,只剩淒寒月光從敞開的殿門處斜照進來。
傅修遠走到殿外,命人將殿門緊鎖。
這場弒君行動,開始得悄無聲息,也結束得悄無聲息。
離開皇宮時,傅修遠最後一次回望這群富麗堂皇的殿宇。
很小的時候,他隨父親入宮赴宴。那時小小的他站在偌大的宮中,只覺這是天下最好的地方。
他想,終有一日,他會像父親那樣,自如地出入宮門,為百姓謀福祉。
他真的盡力過了。
殺了皇帝,殺了他親手送上那個位子的昏君,將上京和天下和平地交到下一任帝王手裡,是他能為大越做的最後一件事。
一聲輕嘆過後,他上了馬車,平靜地對車夫道了聲:「走吧。」
***
三天後,陳君遷率大軍來至上京城下。
不同於以往那些城池,上京城門大開,百姓夾道歡迎義軍進城。
等到義軍進了宮,砸開太極殿的門,才發現皇帝已經死去多日,凍僵的屍體上還有一封他死前寫給北狄的信。
陳君遷命人將信的內容昭告天下,好讓百姓知道,大越的帝王究竟是何等昏庸。
處理完此事,有人來報,說上京的戶籍簿、稅冊等都被人送了過來,無一缺漏,顯然是有人特意保存好留下來的。
陳君遷心中大概有了猜測,派人去驗證。
可翻遍了上京城,也沒有找到傅修遠的蹤跡。
時間一長,他便將此事放下了,畢竟他剛剛入主上京,還有太多事等著他去做——
薛義的軍隊被他全部收編,其余各地仍在負隅頑抗的朝廷軍聽說上京失陷,紛紛投降。
趙友在祁州找到了被薛義禁足的薛玉鳳。當初她救過他一命,而他如今有了從龍之功,陳君遷看在他們夫妻二人的面上,放過了薛家,並准他們夫妻在上京團聚。
謝遇歡得到了他允諾的一成官鹽生意,只等他登基大典結束便要返回金陵。
跟隨他起兵的所有將士,全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之前在商洛和其他戰場犧牲的人們,其親眷也獲了賞賜。
再之後,陳君遷又頒布了許多新政,尤以全國免除賦稅三年最為人稱頌。
入京兩個月後,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準備妥當,日子就定在了臘月二十這天。
消息傳到豫州時,一身布衣的傅修遠正坐在洛水上的一條小船里挑燈寫信。
他面前放著厚厚一疊寫好的信件,左手捏著一條沾了血的帕子。
「咳咳、咳……」
隱隱的咳嗽聲響起,正在船尾煎藥的行舟焦急地跑了進來,勸他:「公子,歇歇吧,別再寫了。」
傅修遠充耳不聞,想了一想,給最後一封信寫上一個圓滿的結尾後,把所有信件都交給了行舟。
「每一封我都寫了日期和地點,按上面的時間送給她,每年一封,不許忘了。」
他說這話時蒼白的臉上帶著笑意,行舟卻直想哭:「公子你別這樣,郎中說您的病還有得救,您別嚇行舟……」
傅修遠聽著行舟的哭腔,微微抬眼,看向面前燃燒殆盡的蠟燭。
他在想,過去三年,他耗盡心血,想要挽救搖搖欲墜的大越。但靖靖和父親說得對,他一個人救不了大越,他提出的想法難以推行,想要施展的抱負處處受阻。他只能抱著冀豫二州得過且過,到頭來卻白白熬壞了身子。
他這一生,頂著傅氏長公子的身份,擁有諸多讓人艷羨的名頭,可其實,想愛的人沒留住,想做的事沒做成。
只剩下一條爛命,大概也留不住多久了。
何必再強留呢。
他扭臉去看行舟,對他笑:「知道了。去看看藥煎好了沒有。」
行舟擦擦眼淚,不放心地走了出去。
來到藥壺邊,他剛剛蹲下身,就聽見身後傳來一聲落水的聲音。
行舟一驚,猛地跑進艙中。
只是整條船上,都沒再找到傅修遠的身影。
第147章
登基前夜 「我覺得你就是最好的。」……
臘月十九,登基大典的前一日。
天還沒亮,屋中燒著地龍,沈京墨睡夢中覺得口乾舌燥,閉著眼去摸放在床頭的水。
上京的冬天十分乾燥,她自小就習慣睡前放一杯水在床邊,渴了隨時能喝。
抓住杯沿,她迷迷糊糊地半支起身子來,將杯子放到嘴邊,仰頭——卻一滴水也沒有喝到。
沈京墨意外地睜開眼,怔怔地回憶了一會兒,這才想起,這杯水早在昨晚胡鬧過後就喝光了。
她動了動腿,想要下床倒杯水來,可還沒坐起身,身後就伸過來一條結實有力的長臂,把她撈回了懷裡。
陳君遷的聲音也有些啞,一邊啄咬她的肩一邊低聲問她要做什麼去。
「我渴。」沈京墨拍拍他的手,讓他鬆開。
陳君遷沒有松,把臉埋在她發間深吸了一口氣,算是清醒了幾分。
他拿過她手中的杯子,連衣裳也沒穿,翻身下地給她倒了滿滿一杯水,坐到床頭餵她喝。
沈京墨只喝了半杯潤喉就不喝了,陳君遷把剩下半杯一口飲盡,又給她倒了一杯放在床頭,掀起被子鑽了回來。
雖然只是下地走了兩圈,屋中也不算冷,但他身上還是有些涼氣,帶進被中,激得沈京墨抖了一抖,卷了被子往床里滾去,想離他遠些。
陳君遷眼疾手快,一把拽住被角,將她連人帶被拽了回來,傾身壓在她身上,低頭親她的眼尾,邊親邊說她:「剛伺候完你就跑,沒良心的。」
沈京墨困得厲害,扭動身子試圖掙脫:「別挨我,涼。」
陳君遷不聽,把她抱得更緊,埋頭吮咬她的頸窩,手也跟著往下探。
沈京墨這下不得不醒了:「你又來?」
「天還沒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