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城外道路上也多了些人,正在埋頭修整花草和路。
下了馬車,夫妻倆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覺得路上那麼多次生怯的想法蠻好笑的。
此時這麼平靜,也多虧了辛承望和李卓給家人寫的信。
他們早就想到了,要是真寫的日子那麼準確,兩三日裡,縣令得帶著縣城內所有有頭有臉的來整個大場面。
聽別的同僚說,回家之時那叫一個鑼鼓喧天。
自家人都擠得見不著,丟鞋子,還有更糟糕的是,為了看熱鬧,人群都擠壓受傷的場景。
所以,二人都寫信故意把到家的日期寫晚了那麼幾天。
比起風光場面,他們只想安靜的跟家人相處兩天,好好說會話,吃頓飯,然後不打擾百姓的離開。
上前走到隊伍後頭,前面的百姓們都在聊天。
一聽聊啥,臉不禁紅了。
都在說縣裡出了兩個進士,縣令大人高興壞了,幾天前就招人把縣城內外好一頓收拾。
明後天開始,每天上午都會帶人來等。
有人問等多長時間,另有人就說,他家拐著彎的跟衙門的差役有關係,說等個三天就差不多能趕上回來。
說不定早一天,說不定晚兩天,反正等個五六天就可以了。
到時候縣令大人、縣丞、還有縣城內那些大商人得包酒樓整上酒席,說著說著抱怨幾句,衙役們這些日子檢查可嚴了,出來就得給吃的喝的給孝敬錢,還得出節目,敲鑼打鼓的人手越多越好。
不僅影響了生意,連休息時間都得排練,最後說一句,那兩個進士大人趕緊來吧。
辛承望和李卓從聽的心底小開心,到笑容消失,再到此刻的沉著臉。
呼出口長辛承望嘴角扯出笑,胳膊肘戳戳李兄。
李卓抬起頭來,揉揉臉。
過城門口倆人給上路引,以為能往前走,可是守衛仔細睜大眼,甚至還揉揉眼湊近了看。
再抬頭啊的一聲,「是兩位進士大人回來了,快去通知縣令大人。」
一群人傻了眼,像被同時按住,可下一刻沸騰起來。
連同之前抱怨的,此刻都興奮的往身邊靠,說沾沾文曲星的好運,家裡小子以後也有大出息。
鏢師們見此直接把人圍住,讓先上馬車靠近。
往前擠的人們可沒有理智,人群越來越多,馬車內掀起帘子的五娘看的不由害怕,趕忙放下了帘子。
明明夫君沒用代表功名的帖子,只是用的戶籍路引。
對了,是名字啊,怕是兩人名字傳遍了,守衛更是被多番交代看到就去通知,這真是沒料到。
第99章 歸鄉這大場面與重逢
當場面緊張時,衙門內的捕快、差役飛奔而來,手中拿著殺威棒一喝,百姓們立刻分離兩側,默不作聲了。
剛才都覺的摸不著人虧了的腦子,此刻是真清醒。
縣令大人、縣丞師爺等緊隨其後,轎子一落,縣令滿臉笑的走出來,跨幾步就握住了手,夸著後生可畏。
辛承望可不會沒腦子,連忙躬身抱拳說著感謝的話語。
李卓此刻下了馬車,跑到跟前喊著岳父大人,也收穫了滿眼讚賞。
當初是多次求娶才嫁女,那時候還沒想到能一次就考中,可是如今看來是真押中了寶。
想到這裡,嘴上關心著,心裡笑開了花。
在縣令等人的熱情下,騎上捕快牽著的馬兒入了城。
馬車在後,這樣一隊伍高調的在人群注視的目光下進城。
坐在轎子裡縣令這時候恨不得讓人都知道來了,掀開轎簾,不停交代讓敲鑼打鼓的使勁敲,敲到整個縣城人都能聽到。
這樣的場景讓騎在馬上的兩人心裡都產生了些羞意,此刻沒京城的大道寬敞,人多。
可是那時候都是跨馬遊街的,百多人呢,摻雜在進士里,就覺的榮耀,可是此刻很多都是面熟的面孔,別提多麼想逃了。
在熟人面前裝,滋味挺雜的。
在他們往前看時,家裡的辛父辛母被通知到了,連學堂里的安安都被夫子和藹的牽著手出來說這事。
幾個差役護送到辛家,一家人又忙又慌的捯飭自己,安安站在那被奶奶拿著衣服往身上比劃,心卻撲騰著緊張又興奮。
自從朝廷捷報傳來縣城,安安就覺的生活大變樣,去哪裡大人都認識,話語都哄著,賣啥的都主動塞吃的玩的,還一臉的給自己他們賺了的表情。
話里話外都是誇讚進士及第的父親,爺奶連同他都成了人人敬的、走到哪都是笑臉。
辛父催促著,可自己也換了又換,頭髮都重新梳了一遍,辛母亦是,可不能給兒子丟面。
覺的可以了,在捕快的護送下,門口喊著鄰居家往縣衙而去。
坐在
轎子裡,滿腦子要見兒子的迫不及待。
*
縣衙後院,待客的大廳內。
剛一見上面,辛父辛母就眼眶濕了,安安站原地仔細看了幾眼,像是回神了似的飛撲到爹娘身邊。
辛承望一把摟過來,將娃抱起,使勁搓了幾把頭,親了好幾口。
剛說想了還沒再多說,他見到爹娘站原地就看著自己抹眼淚,把安安放娘子那,自己走過去,將二老摟進懷裡。
「爹娘,兒子回來了。」
其實路上想著見面時的情景,可此刻擁抱再交談的心情占據第一。
一旁,李卓可沒像辛家這麼稍稍內斂的性格,直接哭著鼻子抱著爹娘哇哇的,又拉著媳婦手說想的不行,這次赴任得跟他一起去。
明明大廳里縣令、縣丞、師爺、主簿還有捕頭等人都站在那呢,李卓這一點形象都沒的跟媳婦哭慘,說辛兄一路上跟弟妹親親熱熱的,住京城也有人說話,有人關心,就他老可憐了,說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別說縣令笑容都凝固了,再心裡開心都沒眼看,更別說李家父母,明明半年沒見剛要稀罕稀罕來一出,但現在直接跟在家時的一臉嫌棄。
這中進士了怎麼還是這麼個性子啊,說話分不清場合。
幸虧不僅是父母官,還是親家,沒人笑話,糟心玩意。
忍著不凶娃,拍拍孩子背,小聲警告不讓掉眼淚。
一旁看著這對比明顯的場面,偏過頭拿著帕子抵住鼻子忍笑。
兩家人收收心情,轉頭向縣令說場面話。
這倆小子考上了進士,也仰賴縣令大人管理的好,才能讓孩子安心讀書,科舉爭光,這流程是必備的。
在互捧中,飯菜被一一端了上來。
好酒好菜上齊,又因為座位互相糾纏了好一會。
雙親都是央著縣令坐,縣令卻又非讓兩家雙親坐主座。
縣令口中的理由,今個是迎客宴,一個是朝廷新安排的正六品通判,一個是徽州內的縣令,可都比他強,起點都在這,往後可更了不得。
他這個年紀還是縣令,可差遠了,做不成主座,寒顫的慌。
縣令這一番話,縣丞師爺他們更是站起來邀請辛家李家父母上座。
辛承望見此忙和李卓拽文談經的架著縣令任主座,排座位都讓倆人出了汗,比騎馬還暈呼些。
全都落了座,舉杯暢飲,交談著京城的見聞,辛承望和李卓也站起來忙把給帶的從包袱里拿出來。
帶有主考官筆記的扇子,老字號的古玩,還有布匹、吃的等等,大家每個人被分,都嘴上說太貴重了,笑的露出大白牙。
家人的在馬車後箱子內,不怕拿錯,心裡感激著提前收拾安排好的五娘。
李卓也是滿心想著,女人就是心細啊,弟妹更是細中細。
熱鬧的宴會不那麼完美的結束,可是眾人心裡此刻覺的滿足。
同一時刻,或是買賣或是閒聊或是忙活的人們,此刻話里話外也儘是辛家和李家。
這個炫耀著孩子就在李父所開的私塾里上學,那個炫耀著親自見過辛父,去店鋪買東西,李父還親自找錢給他。
跟說話跟見個面,都成了炫耀的資本。
縣衙一頓飯,可是把饞家鄉口味的兩人吃了個撐。
親人在旁,從小相處到大的鄰居也跟一家人沒兩樣。
歸家的馬車內,倆人也沒個裝,直接癱靠在車廂打著嗝說吃撐了,被笑話也沒不好意思。
張氏眼睛直勾勾盯著揉肚子的李郎,半年沒見,可是日思夜想,還總是擔憂京城內有沒有勾搭的那種女子,或是把自己忘在了腦後,弄個小妾回來什麼的。
有時候忙著都掉眼淚,睡覺都不安穩,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有辛公子在,不會讓李郎做出這樣的事。
可安慰歸安慰,此刻見著內心才是真放下了心。
有辛公子看著,可真是好生謝謝,人品如此正派,她都覺的是自家郎君上輩子做了多大的善事。
而且這辛公子高中二甲第三,比自家郎君高的多,又直接任通判之位,可惜她這沒個孩子,要不然真想跟安安定下兒女親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下了馬車,夫妻倆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覺得路上那麼多次生怯的想法蠻好笑的。
此時這麼平靜,也多虧了辛承望和李卓給家人寫的信。
他們早就想到了,要是真寫的日子那麼準確,兩三日裡,縣令得帶著縣城內所有有頭有臉的來整個大場面。
聽別的同僚說,回家之時那叫一個鑼鼓喧天。
自家人都擠得見不著,丟鞋子,還有更糟糕的是,為了看熱鬧,人群都擠壓受傷的場景。
所以,二人都寫信故意把到家的日期寫晚了那麼幾天。
比起風光場面,他們只想安靜的跟家人相處兩天,好好說會話,吃頓飯,然後不打擾百姓的離開。
上前走到隊伍後頭,前面的百姓們都在聊天。
一聽聊啥,臉不禁紅了。
都在說縣裡出了兩個進士,縣令大人高興壞了,幾天前就招人把縣城內外好一頓收拾。
明後天開始,每天上午都會帶人來等。
有人問等多長時間,另有人就說,他家拐著彎的跟衙門的差役有關係,說等個三天就差不多能趕上回來。
說不定早一天,說不定晚兩天,反正等個五六天就可以了。
到時候縣令大人、縣丞、還有縣城內那些大商人得包酒樓整上酒席,說著說著抱怨幾句,衙役們這些日子檢查可嚴了,出來就得給吃的喝的給孝敬錢,還得出節目,敲鑼打鼓的人手越多越好。
不僅影響了生意,連休息時間都得排練,最後說一句,那兩個進士大人趕緊來吧。
辛承望和李卓從聽的心底小開心,到笑容消失,再到此刻的沉著臉。
呼出口長辛承望嘴角扯出笑,胳膊肘戳戳李兄。
李卓抬起頭來,揉揉臉。
過城門口倆人給上路引,以為能往前走,可是守衛仔細睜大眼,甚至還揉揉眼湊近了看。
再抬頭啊的一聲,「是兩位進士大人回來了,快去通知縣令大人。」
一群人傻了眼,像被同時按住,可下一刻沸騰起來。
連同之前抱怨的,此刻都興奮的往身邊靠,說沾沾文曲星的好運,家裡小子以後也有大出息。
鏢師們見此直接把人圍住,讓先上馬車靠近。
往前擠的人們可沒有理智,人群越來越多,馬車內掀起帘子的五娘看的不由害怕,趕忙放下了帘子。
明明夫君沒用代表功名的帖子,只是用的戶籍路引。
對了,是名字啊,怕是兩人名字傳遍了,守衛更是被多番交代看到就去通知,這真是沒料到。
第99章 歸鄉這大場面與重逢
當場面緊張時,衙門內的捕快、差役飛奔而來,手中拿著殺威棒一喝,百姓們立刻分離兩側,默不作聲了。
剛才都覺的摸不著人虧了的腦子,此刻是真清醒。
縣令大人、縣丞師爺等緊隨其後,轎子一落,縣令滿臉笑的走出來,跨幾步就握住了手,夸著後生可畏。
辛承望可不會沒腦子,連忙躬身抱拳說著感謝的話語。
李卓此刻下了馬車,跑到跟前喊著岳父大人,也收穫了滿眼讚賞。
當初是多次求娶才嫁女,那時候還沒想到能一次就考中,可是如今看來是真押中了寶。
想到這裡,嘴上關心著,心裡笑開了花。
在縣令等人的熱情下,騎上捕快牽著的馬兒入了城。
馬車在後,這樣一隊伍高調的在人群注視的目光下進城。
坐在轎子裡縣令這時候恨不得讓人都知道來了,掀開轎簾,不停交代讓敲鑼打鼓的使勁敲,敲到整個縣城人都能聽到。
這樣的場景讓騎在馬上的兩人心裡都產生了些羞意,此刻沒京城的大道寬敞,人多。
可是那時候都是跨馬遊街的,百多人呢,摻雜在進士里,就覺的榮耀,可是此刻很多都是面熟的面孔,別提多麼想逃了。
在熟人面前裝,滋味挺雜的。
在他們往前看時,家裡的辛父辛母被通知到了,連學堂里的安安都被夫子和藹的牽著手出來說這事。
幾個差役護送到辛家,一家人又忙又慌的捯飭自己,安安站在那被奶奶拿著衣服往身上比劃,心卻撲騰著緊張又興奮。
自從朝廷捷報傳來縣城,安安就覺的生活大變樣,去哪裡大人都認識,話語都哄著,賣啥的都主動塞吃的玩的,還一臉的給自己他們賺了的表情。
話里話外都是誇讚進士及第的父親,爺奶連同他都成了人人敬的、走到哪都是笑臉。
辛父催促著,可自己也換了又換,頭髮都重新梳了一遍,辛母亦是,可不能給兒子丟面。
覺的可以了,在捕快的護送下,門口喊著鄰居家往縣衙而去。
坐在
轎子裡,滿腦子要見兒子的迫不及待。
*
縣衙後院,待客的大廳內。
剛一見上面,辛父辛母就眼眶濕了,安安站原地仔細看了幾眼,像是回神了似的飛撲到爹娘身邊。
辛承望一把摟過來,將娃抱起,使勁搓了幾把頭,親了好幾口。
剛說想了還沒再多說,他見到爹娘站原地就看著自己抹眼淚,把安安放娘子那,自己走過去,將二老摟進懷裡。
「爹娘,兒子回來了。」
其實路上想著見面時的情景,可此刻擁抱再交談的心情占據第一。
一旁,李卓可沒像辛家這麼稍稍內斂的性格,直接哭著鼻子抱著爹娘哇哇的,又拉著媳婦手說想的不行,這次赴任得跟他一起去。
明明大廳里縣令、縣丞、師爺、主簿還有捕頭等人都站在那呢,李卓這一點形象都沒的跟媳婦哭慘,說辛兄一路上跟弟妹親親熱熱的,住京城也有人說話,有人關心,就他老可憐了,說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別說縣令笑容都凝固了,再心裡開心都沒眼看,更別說李家父母,明明半年沒見剛要稀罕稀罕來一出,但現在直接跟在家時的一臉嫌棄。
這中進士了怎麼還是這麼個性子啊,說話分不清場合。
幸虧不僅是父母官,還是親家,沒人笑話,糟心玩意。
忍著不凶娃,拍拍孩子背,小聲警告不讓掉眼淚。
一旁看著這對比明顯的場面,偏過頭拿著帕子抵住鼻子忍笑。
兩家人收收心情,轉頭向縣令說場面話。
這倆小子考上了進士,也仰賴縣令大人管理的好,才能讓孩子安心讀書,科舉爭光,這流程是必備的。
在互捧中,飯菜被一一端了上來。
好酒好菜上齊,又因為座位互相糾纏了好一會。
雙親都是央著縣令坐,縣令卻又非讓兩家雙親坐主座。
縣令口中的理由,今個是迎客宴,一個是朝廷新安排的正六品通判,一個是徽州內的縣令,可都比他強,起點都在這,往後可更了不得。
他這個年紀還是縣令,可差遠了,做不成主座,寒顫的慌。
縣令這一番話,縣丞師爺他們更是站起來邀請辛家李家父母上座。
辛承望見此忙和李卓拽文談經的架著縣令任主座,排座位都讓倆人出了汗,比騎馬還暈呼些。
全都落了座,舉杯暢飲,交談著京城的見聞,辛承望和李卓也站起來忙把給帶的從包袱里拿出來。
帶有主考官筆記的扇子,老字號的古玩,還有布匹、吃的等等,大家每個人被分,都嘴上說太貴重了,笑的露出大白牙。
家人的在馬車後箱子內,不怕拿錯,心裡感激著提前收拾安排好的五娘。
李卓也是滿心想著,女人就是心細啊,弟妹更是細中細。
熱鬧的宴會不那麼完美的結束,可是眾人心裡此刻覺的滿足。
同一時刻,或是買賣或是閒聊或是忙活的人們,此刻話里話外也儘是辛家和李家。
這個炫耀著孩子就在李父所開的私塾里上學,那個炫耀著親自見過辛父,去店鋪買東西,李父還親自找錢給他。
跟說話跟見個面,都成了炫耀的資本。
縣衙一頓飯,可是把饞家鄉口味的兩人吃了個撐。
親人在旁,從小相處到大的鄰居也跟一家人沒兩樣。
歸家的馬車內,倆人也沒個裝,直接癱靠在車廂打著嗝說吃撐了,被笑話也沒不好意思。
張氏眼睛直勾勾盯著揉肚子的李郎,半年沒見,可是日思夜想,還總是擔憂京城內有沒有勾搭的那種女子,或是把自己忘在了腦後,弄個小妾回來什麼的。
有時候忙著都掉眼淚,睡覺都不安穩,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有辛公子在,不會讓李郎做出這樣的事。
可安慰歸安慰,此刻見著內心才是真放下了心。
有辛公子看著,可真是好生謝謝,人品如此正派,她都覺的是自家郎君上輩子做了多大的善事。
而且這辛公子高中二甲第三,比自家郎君高的多,又直接任通判之位,可惜她這沒個孩子,要不然真想跟安安定下兒女親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