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饒····饒命···啊!」
白光一過,胡卓的頭顱頃刻間倒在地上,噴涌著鮮血咕嚕嚕地轉著,一雙大眼如銅鈴一般死死盯著眾人。
蕭珺瑤冷漠地看著,只道:「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隨後兵士們紛紛揚起手中的利刃附和道:「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蕭珺瑤拍了拍手,又一群兵士從外頭牽著一位五六歲的孩童,孩童看見滿地的鮮血驚恐不已,蕭珺瑤從兵士手中接過沾了血的皇帝袍服往孩童一披,不顧孩童的掙扎,朝著眾人道:「陛下遺命,會稽王繼承大統。」
士兵們聞之,紛紛叩拜道:「臣等參見陛下。」
蕭珺瑤一壁抓著玉璽一壁抓著新帝的手便往外拖,會稽王太妃徐氏想要撲上來質問蕭珺瑤,卻被一旁的兵士攔住。
幾騎兵士已準備好,道:「公主,燕子磯上已經備好了!」
安吉公主看著不斷哭泣的小皇帝,低聲道:「走。」
燕子磯頭千帆掛起,殘陽灑落在上頭,瑟瑟紅紅。
安吉要帶著小皇帝督戰,方踩上一塊磯石,幾騎飛馳而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蕭珺瑤看到前來的人,頓時臉色不好,她壓抑著怒火道:「陛下在此你們做什麼。」
為首的將軍撲通一聲跪下,「公主。如今四面都是蕭葳的人馬,還請公主早做打算。」
安吉冷笑道:「你想逼我投降?逼皇帝投降?」
「公主,臣不敢!臣只是求公主三四,而今水師幾盡覆滅,再攻上去無疑以卵擊石。」
他說著說著,突然朝著小皇帝一叩首:「陛下,陛下求您聖斷。」
安吉將小皇帝擋在身後,她了一圈跪在地上的眾人,仰天長笑道:「天亡我也!」
她拔出劍,一壁與眾人周旋一壁來到懸崖邊。
「告訴我的好四弟,我絕不後悔。我只恨當初沒有直接殺了他。」
說罷,她抱起小皇帝一起跳下懸崖。
徐椒是在江北的大營里接到蕭珺瑤死訊的,她捏在手中的筆遲遲不肯落下。眼淚一滴滴砸進宣白之中,暈濡開來。
她抬起頭,問道:「陛下要如何處置。」
蕭葳道:「依庶人禮葬城南。」
徐椒道:「既然是庶人,不立墓碑,葬在姑母身邊就是。」
蕭葳道:「好。」
徐椒有些吃驚於他那麼好說話,有些不可置信道:「啊,陛下不反對?」
蕭葳道:「你喜歡便好。」
徐椒皺起眉,道:「若陛下不喜歡呢。」
蕭葳道:「如此,我自會言明。」
似乎沒有什麼不對,但似乎又很是奇怪。
蕭葳將食盒中的宵夜打開,只見是一盞碧玉清粥。這些天,晚上做夜宵的習慣也不知為何保留了下來。行軍途中,蕭葳每每都會親自做一碟宵夜端過來。
徐攪動了碗中的勺子,心神有些不寧,卻聽蕭葳道:「軍中這些時日你也在聽政,待到來日上朝,你也一同去吧。」
*
朝政重開,百廢待興,眾人都忙碌著。論功行賞,論罪行罰,徐家如同江左許多世家一樣,兩頭下注,以至於支持蕭珺瑤的那支,被從輕發落。
徐椒的父親被削去職位,他身上的爵位也一併免除,蕭葳卻下恩旨令徐林接過豐安公的爵位。
說起徐林,那本恭懷太子的日譜傳聞本就因為蕭葳與蕭濟互相爭奪恭懷太子繼承人而被議論得「沸沸揚揚」,而日記也在某日「不經意」間被人發現。
眾臣對此議論紛紛,有信的,自然也有不信的,七嘴八舌竟鬧到蕭葳面前。
徐椒方想說些什麼。
卻見蕭葳端起日譜,仔細端詳後道:「倒是有幾分可信。」
徐椒登時閉上嘴。
蕭葳抬頭笑道:「當年大哥哥臨危時,曾給朕一封書信。其中許多事宜,都在其中。不如諸卿一同鑒一鑒。」
說罷,蕭葳令人呈上那封密信。
徐椒圍著密信看了許久,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之處,她不是沒有見過蕭泓的密信。料想蕭泓應當勸他保全蕭茂與蕭濟,可這份信中並無提起。
眾臣見此,一時無人再敢置疑這篇日譜。
時候近晚,徐椒還在沉思今日大殿上的事情。
蕭葳又一次帶著夜宵進來,徐椒方打開盒子,就見是一盤金錠子。
徐椒有些疑惑地看向蕭葳,卻見他面色如常,「這是定金,我想求徐林再寫一卷。」
徐椒有些心虛地闔上食盒,道:「陛下說什麼。」
蕭葳從容道:「我也有些新政也想加進去。待到事成之後,稿酬更多。」
「·······」
所以今日那封密信,也是他仿寫的???
徐椒沒有說話,卻戰術性地飲下一口茶。她很想去問個明白,卻又怕暴露自己手上有恭懷太子寫給太后的密信之事。
思緒還未來得及理清,鬢髮間忽然有什麼東西插了進來。
徐椒方想摸一摸,卻被蕭葳禁錮住。
蕭葳道:「別動。」
徐椒自然不會聽他的,伸出手拔出簪子,只見是在宣威城中買的那柄桃木簪。
蕭葳道:「明日你就要去鳳凰台,待到立後大典之後才能回來。」
他頓了頓,想說些什麼卻又沒有說出。
*
江南春日,草長鶯飛。
立後大典前一日,徐椒來到姑母的陵墓處。姑母的墓園中青柏如翠,但樹木之下竟長了些蒿萊。
徐椒立在姑母墓碑前,不遠處大小兩個包頭。
一杯青酒澆下,萬事都在其間。
不知立了多久,徐椒轉過身子,對著回歸的蘭樨與鍾璐道:「走吧。」
車駕又行起,繼而又停下,還是來到一處陵地前——只是這片陵地尚未修成。
這是蕭葳將來的萬年吉地。
主冢東南的一處,是一方規整的墓園,園中沉睡的自然是徐椒早逝的女兒——宜都公主。
徐椒沒有讓人跟隨,而是自己獨自進去。
鍾璐立在外頭,她有些不解地看向蘭樨:「殿下後來並未讓我繼續追查公主中毒一案。」
蘭樨看著徐椒有些落寞的身影,嘆了口氣:「娘子怕此事當真是徐太后所為。若當真是太后,娘子該如何面對。」
索性將這一切淹沒在無盡的風聲中。
又不知過了多久,徐椒才緩緩步出。蘭樨故意忽略掉徐椒眼角的淚痕,輕聲道:「陛下下了旨意,素日那些嬪妃都還家而去,可各自婚配。」
徐椒哦了一聲,並沒有太多的悲喜。
**
鳳凰台行宮。
天高雲淡,北雁南歸。桃花抽新絲,柳葉出嫩芽,正是春光好風日。
長江水波緩緩送去,煙波浩渺,而兩岸架起了龍鳳長帛,旌旗昭彰飛卷在淡藍的天幕里,與碧雲齊身。
「臣蕭巒恭請皇后殿下移駕。」
正使宗正卿竟陵王蕭巒,副使袁景恭謹的在行宮外將符節遞去,不一會兒徐椒便在眾人的簇擁下翩然而出。
鸞車馳,韶樂起,旄節林立,華蓋追隨,向著已然綴滿華彩的建鄴宮緩緩行進。
「皇后駕到——」
「皇后駕到——」
「皇后駕到——」
沉寂的閶閭次第拉開厚重的正門,青瑣開了一層,徐椒的車輦就走進一重。直到九重而過,高聳的雙闕已在身後,這才聽見正副使請駕的聲音。
宣政殿凌於高台之上,龐然巍峨,兩側列滿了羽林禁軍與品級較低的朝臣。
「皇后升殿——」
聲音一階一階傳遞上去,兩側的人便一級一級魚貫垂首。
正副使將徐椒上引到宣政殿外,方才緩緩讓出一條道。
宣政殿,上百盞臂粗的蠟燭一排一排燃起,而殿外則是庭燎的輝光。
徐椒站在宣政殿外,驀然回首,只見茫茫然大地上,丘陵點點高起,而馳路徑道則細如線縷,經緯密布其間。
長風捲地起,恍惚可吹徹。
這一刻,徐椒心底卻湧起了激盪的情緒。
這是整個帝國的中心,是許多人一輩子難以踏入的禁地。
可她卻能,她是海內之君,與帝王齊體。
上承宗廟,下母兆民。
縱使她心中早有所備,可在此時此刻——在滿朝文武如泥胎蠟雕偃息凝神的時候、在城池巷陌隱隱綽綽的時候、在數千年的良風一次次吹過楚天三千里的時候,這份擔子才這樣的真切,這樣的沉重。
「皇后?」
蕭巒見徐椒回首踟躇了片刻,才低聲開口催促。
徐椒被這一喚拉回了現實,蕭巒使了個眼色,女官會意連忙上前替她將衣冠拉正。徐椒深吸一口氣,步入殿中。
連臂臣工,接踵貴胄。
禮官在一側抖開錦帛,一聲「有制」貫耳而入,響繞楹梁。<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白光一過,胡卓的頭顱頃刻間倒在地上,噴涌著鮮血咕嚕嚕地轉著,一雙大眼如銅鈴一般死死盯著眾人。
蕭珺瑤冷漠地看著,只道:「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隨後兵士們紛紛揚起手中的利刃附和道:「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胡卓弒君妄上,現已伏誅。」
蕭珺瑤拍了拍手,又一群兵士從外頭牽著一位五六歲的孩童,孩童看見滿地的鮮血驚恐不已,蕭珺瑤從兵士手中接過沾了血的皇帝袍服往孩童一披,不顧孩童的掙扎,朝著眾人道:「陛下遺命,會稽王繼承大統。」
士兵們聞之,紛紛叩拜道:「臣等參見陛下。」
蕭珺瑤一壁抓著玉璽一壁抓著新帝的手便往外拖,會稽王太妃徐氏想要撲上來質問蕭珺瑤,卻被一旁的兵士攔住。
幾騎兵士已準備好,道:「公主,燕子磯上已經備好了!」
安吉公主看著不斷哭泣的小皇帝,低聲道:「走。」
燕子磯頭千帆掛起,殘陽灑落在上頭,瑟瑟紅紅。
安吉要帶著小皇帝督戰,方踩上一塊磯石,幾騎飛馳而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蕭珺瑤看到前來的人,頓時臉色不好,她壓抑著怒火道:「陛下在此你們做什麼。」
為首的將軍撲通一聲跪下,「公主。如今四面都是蕭葳的人馬,還請公主早做打算。」
安吉冷笑道:「你想逼我投降?逼皇帝投降?」
「公主,臣不敢!臣只是求公主三四,而今水師幾盡覆滅,再攻上去無疑以卵擊石。」
他說著說著,突然朝著小皇帝一叩首:「陛下,陛下求您聖斷。」
安吉將小皇帝擋在身後,她了一圈跪在地上的眾人,仰天長笑道:「天亡我也!」
她拔出劍,一壁與眾人周旋一壁來到懸崖邊。
「告訴我的好四弟,我絕不後悔。我只恨當初沒有直接殺了他。」
說罷,她抱起小皇帝一起跳下懸崖。
徐椒是在江北的大營里接到蕭珺瑤死訊的,她捏在手中的筆遲遲不肯落下。眼淚一滴滴砸進宣白之中,暈濡開來。
她抬起頭,問道:「陛下要如何處置。」
蕭葳道:「依庶人禮葬城南。」
徐椒道:「既然是庶人,不立墓碑,葬在姑母身邊就是。」
蕭葳道:「好。」
徐椒有些吃驚於他那麼好說話,有些不可置信道:「啊,陛下不反對?」
蕭葳道:「你喜歡便好。」
徐椒皺起眉,道:「若陛下不喜歡呢。」
蕭葳道:「如此,我自會言明。」
似乎沒有什麼不對,但似乎又很是奇怪。
蕭葳將食盒中的宵夜打開,只見是一盞碧玉清粥。這些天,晚上做夜宵的習慣也不知為何保留了下來。行軍途中,蕭葳每每都會親自做一碟宵夜端過來。
徐攪動了碗中的勺子,心神有些不寧,卻聽蕭葳道:「軍中這些時日你也在聽政,待到來日上朝,你也一同去吧。」
*
朝政重開,百廢待興,眾人都忙碌著。論功行賞,論罪行罰,徐家如同江左許多世家一樣,兩頭下注,以至於支持蕭珺瑤的那支,被從輕發落。
徐椒的父親被削去職位,他身上的爵位也一併免除,蕭葳卻下恩旨令徐林接過豐安公的爵位。
說起徐林,那本恭懷太子的日譜傳聞本就因為蕭葳與蕭濟互相爭奪恭懷太子繼承人而被議論得「沸沸揚揚」,而日記也在某日「不經意」間被人發現。
眾臣對此議論紛紛,有信的,自然也有不信的,七嘴八舌竟鬧到蕭葳面前。
徐椒方想說些什麼。
卻見蕭葳端起日譜,仔細端詳後道:「倒是有幾分可信。」
徐椒登時閉上嘴。
蕭葳抬頭笑道:「當年大哥哥臨危時,曾給朕一封書信。其中許多事宜,都在其中。不如諸卿一同鑒一鑒。」
說罷,蕭葳令人呈上那封密信。
徐椒圍著密信看了許久,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之處,她不是沒有見過蕭泓的密信。料想蕭泓應當勸他保全蕭茂與蕭濟,可這份信中並無提起。
眾臣見此,一時無人再敢置疑這篇日譜。
時候近晚,徐椒還在沉思今日大殿上的事情。
蕭葳又一次帶著夜宵進來,徐椒方打開盒子,就見是一盤金錠子。
徐椒有些疑惑地看向蕭葳,卻見他面色如常,「這是定金,我想求徐林再寫一卷。」
徐椒有些心虛地闔上食盒,道:「陛下說什麼。」
蕭葳從容道:「我也有些新政也想加進去。待到事成之後,稿酬更多。」
「·······」
所以今日那封密信,也是他仿寫的???
徐椒沒有說話,卻戰術性地飲下一口茶。她很想去問個明白,卻又怕暴露自己手上有恭懷太子寫給太后的密信之事。
思緒還未來得及理清,鬢髮間忽然有什麼東西插了進來。
徐椒方想摸一摸,卻被蕭葳禁錮住。
蕭葳道:「別動。」
徐椒自然不會聽他的,伸出手拔出簪子,只見是在宣威城中買的那柄桃木簪。
蕭葳道:「明日你就要去鳳凰台,待到立後大典之後才能回來。」
他頓了頓,想說些什麼卻又沒有說出。
*
江南春日,草長鶯飛。
立後大典前一日,徐椒來到姑母的陵墓處。姑母的墓園中青柏如翠,但樹木之下竟長了些蒿萊。
徐椒立在姑母墓碑前,不遠處大小兩個包頭。
一杯青酒澆下,萬事都在其間。
不知立了多久,徐椒轉過身子,對著回歸的蘭樨與鍾璐道:「走吧。」
車駕又行起,繼而又停下,還是來到一處陵地前——只是這片陵地尚未修成。
這是蕭葳將來的萬年吉地。
主冢東南的一處,是一方規整的墓園,園中沉睡的自然是徐椒早逝的女兒——宜都公主。
徐椒沒有讓人跟隨,而是自己獨自進去。
鍾璐立在外頭,她有些不解地看向蘭樨:「殿下後來並未讓我繼續追查公主中毒一案。」
蘭樨看著徐椒有些落寞的身影,嘆了口氣:「娘子怕此事當真是徐太后所為。若當真是太后,娘子該如何面對。」
索性將這一切淹沒在無盡的風聲中。
又不知過了多久,徐椒才緩緩步出。蘭樨故意忽略掉徐椒眼角的淚痕,輕聲道:「陛下下了旨意,素日那些嬪妃都還家而去,可各自婚配。」
徐椒哦了一聲,並沒有太多的悲喜。
**
鳳凰台行宮。
天高雲淡,北雁南歸。桃花抽新絲,柳葉出嫩芽,正是春光好風日。
長江水波緩緩送去,煙波浩渺,而兩岸架起了龍鳳長帛,旌旗昭彰飛卷在淡藍的天幕里,與碧雲齊身。
「臣蕭巒恭請皇后殿下移駕。」
正使宗正卿竟陵王蕭巒,副使袁景恭謹的在行宮外將符節遞去,不一會兒徐椒便在眾人的簇擁下翩然而出。
鸞車馳,韶樂起,旄節林立,華蓋追隨,向著已然綴滿華彩的建鄴宮緩緩行進。
「皇后駕到——」
「皇后駕到——」
「皇后駕到——」
沉寂的閶閭次第拉開厚重的正門,青瑣開了一層,徐椒的車輦就走進一重。直到九重而過,高聳的雙闕已在身後,這才聽見正副使請駕的聲音。
宣政殿凌於高台之上,龐然巍峨,兩側列滿了羽林禁軍與品級較低的朝臣。
「皇后升殿——」
聲音一階一階傳遞上去,兩側的人便一級一級魚貫垂首。
正副使將徐椒上引到宣政殿外,方才緩緩讓出一條道。
宣政殿,上百盞臂粗的蠟燭一排一排燃起,而殿外則是庭燎的輝光。
徐椒站在宣政殿外,驀然回首,只見茫茫然大地上,丘陵點點高起,而馳路徑道則細如線縷,經緯密布其間。
長風捲地起,恍惚可吹徹。
這一刻,徐椒心底卻湧起了激盪的情緒。
這是整個帝國的中心,是許多人一輩子難以踏入的禁地。
可她卻能,她是海內之君,與帝王齊體。
上承宗廟,下母兆民。
縱使她心中早有所備,可在此時此刻——在滿朝文武如泥胎蠟雕偃息凝神的時候、在城池巷陌隱隱綽綽的時候、在數千年的良風一次次吹過楚天三千里的時候,這份擔子才這樣的真切,這樣的沉重。
「皇后?」
蕭巒見徐椒回首踟躇了片刻,才低聲開口催促。
徐椒被這一喚拉回了現實,蕭巒使了個眼色,女官會意連忙上前替她將衣冠拉正。徐椒深吸一口氣,步入殿中。
連臂臣工,接踵貴胄。
禮官在一側抖開錦帛,一聲「有制」貫耳而入,響繞楹梁。<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