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可祝卿安還是多多少少聽說過,這個男人也極為出色,曾是中州軍最閃耀的那顆星,少年時和老侯爺並稱父子雙雄,打過不知道多少勝仗,娶妻後更為英姿勃發,戰績處處,他的妻子與他伉儷情深,每逢他在外征戰,不在城中,定城幾乎可以直接交給妻子,後方戰備,物資籌轉,百姓安撫,甚至不明敵方的突然襲城,她都能從容應對。
如今定城百姓里的老人,都記得這對夫妻,丈夫戰場殺伐,不知力挽狂瀾多少次,妻子更是整個定城的主心骨,只要這位夫人在,哪怕外邊烽火連天,百姓們都不帶怕的。
夫妻二人也是奇了,哪怕經常分隔兩地,不得相聚,也始終默契非常,分明戰勢來的突然,互相沒有寫信溝通過,仍然會猜准對方想法,莫名其妙就會打上配合,攻守皆在掌握。
尤其一場大戰,丈夫戰馬長戟,夫人紅裙擂鼓,北風獵獵,戰火綿延百里……至今仍然是定城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書段子,說書先生每次一說,叫好聲無數,如果商家不知場子怎麼熱起來,如果想搞一個獨一無二的好開場,不知選擇什麼合適,講這段故事,必定高朋滿座。
只是那段時光太短,像是流星划過寂暗夜空,雖然璀璨,雖然絢爛,在人們眸底映照的太有限,才會讓很多人都不記得,甚至連故事的藍本都忘記了。
那是一段非常混亂的戰爭歲月,祝卿安也不知詳情,聽說到的是,夫人在一次突發城危時,死於意外,蕭無咎的父親大受打擊,雖未沉溺悲傷不可自拔,但性格顯而易見的受到了影響,之後再上戰場,打法更剛烈,更拼命,還總不讓自己閒下來,好像閒下來就會痛苦,後來乾脆把自己綁在戰場上,根本就不回家,自也……不適合帶孩子,遂老侯爺才把幾歲的蕭無咎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其後果然,沒過幾年,老侯爺再次白髮人送黑髮人,蕭無咎的父親,犧牲在一場大戰里,馬革裹屍,再也回不來。
這段過往,想來傷痛非常深。
並不是大家不喜歡這對夫妻,是他們太過耀眼,才最讓人遺憾,每每想起總是傷心不已,不敢提及,怕還未開口,心酸和眼淚先來了。
祝卿安看著這個八字,指尖開始顫抖,已然明白蕭無咎為何情緒激動。
「這是……你娘?」
蕭無咎要很努力克制,才能讓聲音很像平靜:「她離開太早,太多事沒來得及告訴我,她的生辰八字,我並不知曉,但你方才所言經歷……與她一般無二。」
「她不是中州人,是父親在外結識,娶回家的,少女時期經歷從未提及,我爹站在她身邊,也沒人敢問,她很溫柔,也很果斷,的確外柔內剛,很重情義,不管外面戰勢如何,定城親朋,百姓,她從未言放棄任何一個,她還很喜歡照顧人,沒有我時,我爹的家,就是她的家,她很樂於融入人群,很快就喜歡上了定城,連我祖父都一起管了,有了我,我就是她的牽掛,我身邊所有一切,都是她準備安排……她左小臂外側,有一處燒傷疤痕,不大,但落了疤,永遠也好不了,什麼藥都不管用,右手小指,也的確僵直,不太靈活。」
「她也……的確沒活過二十七歲。」
「那年是個荒年,到處都沒有糧食,夷狄犯邊,發了狠勁,竟掏空大軍,數路齊下,因前方信息有誤,我爹未能及時回援定城,定城兇險,能用的人手又太少,我娘帶著我去尋援軍……回來途中遭遇狼群,她為了保護我……」
蕭無咎眉目隱在燈燭暗影里,看不清眼底情緒,只聲音有些抖:「我只知她有多好,卻從來不知,她在未遇到父親之前……過著怎樣的日子,之於過往,她從未透露半分,我原本以為只是傷心往事,從不敢問,父親也從不提,祖父從不介意,原來……竟是如此。」
祝卿安的心跟著揪起來:「你娘她……她是……」
蕭無咎沒再說話,只是把頭埋在祝卿安肩膀,深深的,緊緊的,抱住了他。
第108章
骨器最初出現, 照時間推算,大約是三十年前。
那時的閻國師,已是中年, 過了年少時期的意氣風發,自傲輕狂, 發現了自己的無力之處,有永遠到達不了的地方, 也確認了自己的欲望,渴望得到的東西,他會在放縱與克制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
很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人生瞬間, 選擇各不相同, 閻國師選的, 是前者。
他那時就已經決定了這輩子要怎麼活,道德和危機感約束不了他, 甚至讓他更興奮, 他開始構建骨器鏈條,宣揚他的特殊宗教意識, 他必定在潛移默化中做過很多嘗試,調整, 然後慢慢啟動……
蕭無咎的母親, 很可能就是第一批受害者。
祝卿安淺淺嘆息, 輕拍蕭無咎肩膀:「這不是你的錯……」
蕭無咎的情緒似乎很難過去,很久,才又開口說話:「我小時候比較沒心沒肺,好像樹上的鳥兒,河裡的魚, 地上的螞蟻都是無比重要的事,眼睛裡根本看不到別的……」
「這麼調皮呢?那你跟我說說唄,都怎麼氣你爹娘的?」祝卿安覺得,蕭無咎的情緒需要整理,重溫過往,講述片段,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蕭無咎心裡也清楚,深呼吸一口,緩緩道:「我爹起初給我打磨筋骨,教我習武兵法,我是不肯學的,那時我才三歲多,記憶模糊,但有些事記得很清楚,他讓我扎馬步,我就跑,他教我拳法,我比劃著名糊弄,時不時就找理由騙他,比如說要小解,馬上回來,其實跑了就不回頭,外面爬樹捉鳥摸魚去了……」
「別人家的爹疼孩子,可能會憐惜年齡還小,不懂事,我爹不會,哪怕我才三歲,也敢上手真打的,我既知道回來要挨揍,肯定不回來……父子倆處的,像隔世仇人。我再淘氣,玩小心眼,到底是個小孩,哪裡敵得過他,回回都被逮住揍屁股,回回都是我娘救我,還凶我爹,說他不會教。」
「我娘從來都不凶我,只是在那之後,她突然變得不忙了,每天有大把的時間陪我,帶著我玩。我雖不喜歡習武,對我爹的強壓手段牴觸,但還挺喜歡玩將軍打仗遊戲,連捉迷藏都講究規劃路線,我娘很耐心的聽我那些規矩,還翻花樣的提建議,加難度,搞什麼陣營,對壘,臥底……我哪裡玩的過她,每天每天輸,天天晚上咬著被子角跟自己發脾氣,她分明知道,卻從來不放水。」
「那天我爹打完仗回來,帶著我玩,很快贏了我娘,同我說她這點心眼哪裡夠用,還得是兵法,隨便一計不就贏了?我就突然間對兵法感興趣了,又不想讓我爹得意,就偷偷去書房翻書,發現我娘竟然扯著我爹耳朵,逼他教她兵法……若我娘都學會了,我還怎麼贏得了?」
祝卿安:「然後你就去學了? 」
蕭無咎沉默。
祝卿安笑出聲:「被你娘騙了吧?」
一府主母,中州軍的後盾運轉官,定城人人稱道的夫人,怎麼可能不忙?她應該是放下所有事,專門去調1教兒子了,開蒙很重要,培養兒子興趣更重要,自己喜歡了,想學了,才會出更好的成就。
蕭無咎聲音很輕:「我那時……不懂她的計劃,只知道和她玩很開心,好像什麼都有趣了起來,她從不暴躁,從來不凶,不罵人,不嘲諷,唯獨贏了會高興的不得了,我莫名其妙的,就很想看看她輸了是什麼樣子,兵法我看不懂,字都不識幾個呢,就賴著我爹教我,我爹也有條件,說得同時熬筋骨,還說我若學了武,跑跳會更靈活,能更快贏了我娘……」
「我娘此前和我說,喜不喜歡,不能看著別人,做武斷判斷,得自己去試,去體驗,萬一會喜歡呢?她說,她覺得我會喜歡,事實證明她沒錯,習武學兵法,開蒙認字,的確有點難,每天都很累,但我好像並不排斥,還挺喜歡的,我當初排斥的只是我爹的態度……」
「後來,我不再滿足於只和我娘一個人玩,開始挑戰我父親祖父……才幾歲,就立下雄心壯志,說日後要超越我祖父和我爹,做他們都服氣的大將軍。」
蕭無咎聲音微啞:「我祖父很喜歡我娘,說能得這樣的兒媳,是蕭家祖墳冒青煙了,中州軍和百姓也都很喜歡我娘,她好像永遠微笑從容,非常善於處理調和轉圜的事,就像……」
「就像我們所有人,每個人都是一個點,她是那條線,可以連接所有的點,網羅成片,成群,成山,成海,有了她,一切變得生動起來,從此戰爭不再艱難,守護不再悲慘,人心不再凋零,只要有她在,我們就再不怕苦難,不怕失去,敢於面對所有風雨。」
「她永遠都那麼有活力,精神十足,也願意去處理這些瑣碎的事,從未有抱怨,還很樂意嘗試新鮮事物,外面沒有人知道,我第一次上戰場,其實是跟著她,我當時太小,不知道那是真正危機,還以為在同她玩遊戲,她用裹孩子的布兜將我背在背上,於驚心動魄中,帶著守城軍贏下了那場戰爭。」
如今定城百姓里的老人,都記得這對夫妻,丈夫戰場殺伐,不知力挽狂瀾多少次,妻子更是整個定城的主心骨,只要這位夫人在,哪怕外邊烽火連天,百姓們都不帶怕的。
夫妻二人也是奇了,哪怕經常分隔兩地,不得相聚,也始終默契非常,分明戰勢來的突然,互相沒有寫信溝通過,仍然會猜准對方想法,莫名其妙就會打上配合,攻守皆在掌握。
尤其一場大戰,丈夫戰馬長戟,夫人紅裙擂鼓,北風獵獵,戰火綿延百里……至今仍然是定城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書段子,說書先生每次一說,叫好聲無數,如果商家不知場子怎麼熱起來,如果想搞一個獨一無二的好開場,不知選擇什麼合適,講這段故事,必定高朋滿座。
只是那段時光太短,像是流星划過寂暗夜空,雖然璀璨,雖然絢爛,在人們眸底映照的太有限,才會讓很多人都不記得,甚至連故事的藍本都忘記了。
那是一段非常混亂的戰爭歲月,祝卿安也不知詳情,聽說到的是,夫人在一次突發城危時,死於意外,蕭無咎的父親大受打擊,雖未沉溺悲傷不可自拔,但性格顯而易見的受到了影響,之後再上戰場,打法更剛烈,更拼命,還總不讓自己閒下來,好像閒下來就會痛苦,後來乾脆把自己綁在戰場上,根本就不回家,自也……不適合帶孩子,遂老侯爺才把幾歲的蕭無咎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其後果然,沒過幾年,老侯爺再次白髮人送黑髮人,蕭無咎的父親,犧牲在一場大戰里,馬革裹屍,再也回不來。
這段過往,想來傷痛非常深。
並不是大家不喜歡這對夫妻,是他們太過耀眼,才最讓人遺憾,每每想起總是傷心不已,不敢提及,怕還未開口,心酸和眼淚先來了。
祝卿安看著這個八字,指尖開始顫抖,已然明白蕭無咎為何情緒激動。
「這是……你娘?」
蕭無咎要很努力克制,才能讓聲音很像平靜:「她離開太早,太多事沒來得及告訴我,她的生辰八字,我並不知曉,但你方才所言經歷……與她一般無二。」
「她不是中州人,是父親在外結識,娶回家的,少女時期經歷從未提及,我爹站在她身邊,也沒人敢問,她很溫柔,也很果斷,的確外柔內剛,很重情義,不管外面戰勢如何,定城親朋,百姓,她從未言放棄任何一個,她還很喜歡照顧人,沒有我時,我爹的家,就是她的家,她很樂於融入人群,很快就喜歡上了定城,連我祖父都一起管了,有了我,我就是她的牽掛,我身邊所有一切,都是她準備安排……她左小臂外側,有一處燒傷疤痕,不大,但落了疤,永遠也好不了,什麼藥都不管用,右手小指,也的確僵直,不太靈活。」
「她也……的確沒活過二十七歲。」
「那年是個荒年,到處都沒有糧食,夷狄犯邊,發了狠勁,竟掏空大軍,數路齊下,因前方信息有誤,我爹未能及時回援定城,定城兇險,能用的人手又太少,我娘帶著我去尋援軍……回來途中遭遇狼群,她為了保護我……」
蕭無咎眉目隱在燈燭暗影里,看不清眼底情緒,只聲音有些抖:「我只知她有多好,卻從來不知,她在未遇到父親之前……過著怎樣的日子,之於過往,她從未透露半分,我原本以為只是傷心往事,從不敢問,父親也從不提,祖父從不介意,原來……竟是如此。」
祝卿安的心跟著揪起來:「你娘她……她是……」
蕭無咎沒再說話,只是把頭埋在祝卿安肩膀,深深的,緊緊的,抱住了他。
第108章
骨器最初出現, 照時間推算,大約是三十年前。
那時的閻國師,已是中年, 過了年少時期的意氣風發,自傲輕狂, 發現了自己的無力之處,有永遠到達不了的地方, 也確認了自己的欲望,渴望得到的東西,他會在放縱與克制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
很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人生瞬間, 選擇各不相同, 閻國師選的, 是前者。
他那時就已經決定了這輩子要怎麼活,道德和危機感約束不了他, 甚至讓他更興奮, 他開始構建骨器鏈條,宣揚他的特殊宗教意識, 他必定在潛移默化中做過很多嘗試,調整, 然後慢慢啟動……
蕭無咎的母親, 很可能就是第一批受害者。
祝卿安淺淺嘆息, 輕拍蕭無咎肩膀:「這不是你的錯……」
蕭無咎的情緒似乎很難過去,很久,才又開口說話:「我小時候比較沒心沒肺,好像樹上的鳥兒,河裡的魚, 地上的螞蟻都是無比重要的事,眼睛裡根本看不到別的……」
「這麼調皮呢?那你跟我說說唄,都怎麼氣你爹娘的?」祝卿安覺得,蕭無咎的情緒需要整理,重溫過往,講述片段,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蕭無咎心裡也清楚,深呼吸一口,緩緩道:「我爹起初給我打磨筋骨,教我習武兵法,我是不肯學的,那時我才三歲多,記憶模糊,但有些事記得很清楚,他讓我扎馬步,我就跑,他教我拳法,我比劃著名糊弄,時不時就找理由騙他,比如說要小解,馬上回來,其實跑了就不回頭,外面爬樹捉鳥摸魚去了……」
「別人家的爹疼孩子,可能會憐惜年齡還小,不懂事,我爹不會,哪怕我才三歲,也敢上手真打的,我既知道回來要挨揍,肯定不回來……父子倆處的,像隔世仇人。我再淘氣,玩小心眼,到底是個小孩,哪裡敵得過他,回回都被逮住揍屁股,回回都是我娘救我,還凶我爹,說他不會教。」
「我娘從來都不凶我,只是在那之後,她突然變得不忙了,每天有大把的時間陪我,帶著我玩。我雖不喜歡習武,對我爹的強壓手段牴觸,但還挺喜歡玩將軍打仗遊戲,連捉迷藏都講究規劃路線,我娘很耐心的聽我那些規矩,還翻花樣的提建議,加難度,搞什麼陣營,對壘,臥底……我哪裡玩的過她,每天每天輸,天天晚上咬著被子角跟自己發脾氣,她分明知道,卻從來不放水。」
「那天我爹打完仗回來,帶著我玩,很快贏了我娘,同我說她這點心眼哪裡夠用,還得是兵法,隨便一計不就贏了?我就突然間對兵法感興趣了,又不想讓我爹得意,就偷偷去書房翻書,發現我娘竟然扯著我爹耳朵,逼他教她兵法……若我娘都學會了,我還怎麼贏得了?」
祝卿安:「然後你就去學了? 」
蕭無咎沉默。
祝卿安笑出聲:「被你娘騙了吧?」
一府主母,中州軍的後盾運轉官,定城人人稱道的夫人,怎麼可能不忙?她應該是放下所有事,專門去調1教兒子了,開蒙很重要,培養兒子興趣更重要,自己喜歡了,想學了,才會出更好的成就。
蕭無咎聲音很輕:「我那時……不懂她的計劃,只知道和她玩很開心,好像什麼都有趣了起來,她從不暴躁,從來不凶,不罵人,不嘲諷,唯獨贏了會高興的不得了,我莫名其妙的,就很想看看她輸了是什麼樣子,兵法我看不懂,字都不識幾個呢,就賴著我爹教我,我爹也有條件,說得同時熬筋骨,還說我若學了武,跑跳會更靈活,能更快贏了我娘……」
「我娘此前和我說,喜不喜歡,不能看著別人,做武斷判斷,得自己去試,去體驗,萬一會喜歡呢?她說,她覺得我會喜歡,事實證明她沒錯,習武學兵法,開蒙認字,的確有點難,每天都很累,但我好像並不排斥,還挺喜歡的,我當初排斥的只是我爹的態度……」
「後來,我不再滿足於只和我娘一個人玩,開始挑戰我父親祖父……才幾歲,就立下雄心壯志,說日後要超越我祖父和我爹,做他們都服氣的大將軍。」
蕭無咎聲音微啞:「我祖父很喜歡我娘,說能得這樣的兒媳,是蕭家祖墳冒青煙了,中州軍和百姓也都很喜歡我娘,她好像永遠微笑從容,非常善於處理調和轉圜的事,就像……」
「就像我們所有人,每個人都是一個點,她是那條線,可以連接所有的點,網羅成片,成群,成山,成海,有了她,一切變得生動起來,從此戰爭不再艱難,守護不再悲慘,人心不再凋零,只要有她在,我們就再不怕苦難,不怕失去,敢於面對所有風雨。」
「她永遠都那麼有活力,精神十足,也願意去處理這些瑣碎的事,從未有抱怨,還很樂意嘗試新鮮事物,外面沒有人知道,我第一次上戰場,其實是跟著她,我當時太小,不知道那是真正危機,還以為在同她玩遊戲,她用裹孩子的布兜將我背在背上,於驚心動魄中,帶著守城軍贏下了那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