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小姐:“有空多照顧我生意,不要投訴,謝了。”
目送小姐離開,過了十分鐘,鄭梅也退房走了。
鄭梅第一次點梅花出台的情節拍完,現場重新布景,準備拍攝第四次。
第一次和第四次之間,電影鏡頭分別給了小姐錢尋與家裡打電話,和鄭梅與母親的矛盾,第二次和第三次只用幾個動作側面暗示,沒有詳細描述。
小姐進了房間,看見桌上的盒飯,問:“今天是什麼菜?”
鄭梅眼裡有著不易讓人察覺的笑意:“冬瓜排骨。”
小姐坐下打開盒飯,突然想起什麼,回頭問:“今天還是不做?”
鄭梅:“不做。”
小姐掰開一次性筷子,吃了幾口,臉色一暗,停下了筷子。
鄭梅一直觀察她的反應,見狀就問:“不好吃?”
小姐搖頭:“心情難受。”
進門前她已經收拾了心情,不想帶著情緒工作,但是這碗熱騰騰的盒飯把她的眼睛熏濕了。
小姐右胳膊撐著桌子,手扶著頭,髒了的筷子還在手指間夾著,翹在半空,她喃喃地說:“活著怎麼這麼累呢。”
她的聲音滿是疲倦,也不是問誰,因為她沒有期望從誰那兒得到一個答案。
鄭梅低著頭沒有說話,她也累。
過了一會兒,小姐併攏筷子繼續吃飯。
直到吃不下了,她放下筷子,回頭看著鄭梅,眼神晦暗不明。
“我叫錢尋。”她突然說,“錢,就是錢,尋找的尋。”
鄭梅抬頭看過來。
錢尋好像是笑了,又好像沒笑:“我老是想,我爸媽為什麼給我起這個名字,錢尋錢尋,一輩子都得到處找錢。要是我叫‘錢有’、‘錢多’,我是不是能過得好一點?”
鄭梅:“我叫鄭梅,梅花的梅。”
錢尋這次真笑了:“你名字也起得不好,鄭梅鄭梅,掙的錢都沒了。”
說著,錢尋轉頭打量這個房間。牆上有些地方發了霉,還有來路不明的各種顏色的痕跡,味道也不好聞。錢尋說:“我的價錢不便宜,看你也挺窮,掙的錢都花我身上了吧。你圖什麼?”錢尋認真地看著鄭梅,她終於對鄭梅好奇了。
然而鄭梅無法回答。她始終在茫然,從第一次之前,到這一次之後,她永遠都弄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或許她內心不肯讓自己明白。
她們這種畸形的關係可以保持下去,也有賴於鄭梅的“不明白”和錢尋的“不再問”。沉默仿佛是唯一被容許存在於她們若有若無的曖昧關係之中的情話。
錢尋父母都在農村,第一胎是女孩,接著生了個男孩,錢尋的出生是個意外。
為了給家裡唯一的男孩攢夠娶媳婦的錢,錢尋的姐姐進城打工,被機器絞斷了一條胳膊,喪失了勞動力。工廠賠款加上姐姐出嫁時男方給的彩禮錢,讓錢尋的哥哥娶到了一個條件很好的媳婦。
錢尋十九歲念到高中畢業出來打工,是為了給哥嫂攢養孩子的錢。命運對她極其吝嗇,她前後幾份工作都做不下去,最後進了會所。家裡不知道她在幹什麼,不過,他們也不在乎。
鄭梅的家庭比錢尋簡單,父親在她小時候就跟別的女人跑了,母親身體不好,性格很強硬,不講理。
離家當兵以前,鄭梅對母親的訓斥和苛刻的要求不敢說一個字反抗,當兵以後每次打電話她也只是沉默地聽著,這次因為母親病得嚴重,也因為這麼多年來母親一次比一次難聽的劈頭蓋臉的斥罵,鄭梅承受不住,轉業回家鄉工作。
鄭梅回來以後,母親的病就好轉了,因為她不肯馬上結婚,每天呵斥,沒有好臉色。
《初紅》這部電影,藉由錢尋與鄭梅的曖昧感情的發展,表現了社會底層和邊緣人群的生活狀況。
錢尋與家裡的聯繫全部是通過電話,雖是側面切入但表達很完整,表達了對部分農村女性家庭地位的關注。鄭梅與母親的矛盾多是正面刻畫,描述了家庭成員難以溝通理解的普遍問題。對於這兩點的探討點到即止,避免主題冗雜、喧賓奪主。
在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中,羅望對電影這一藝術形式理解拓展到了更深層次,在追求演技之外,她有了使命感。
因為這份使命感,等到《初紅》殺青,羅望與俞柳商議後,兩人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電影文化公司。為免造成不良影響,這次沒叫“俞望”,改叫“羅柳”。不過這是後話了,現在《初紅》還有一場重頭戲沒拍。
孫芸和牛玉萃來探班的時候,劇組正在清場。
助理提醒了羅望一聲,羅望轉頭看見兩人,立馬跑過來一手一個抱住她們,放開後笑著說:“來得真及時,我正緊張呢,你們陪我說說話吧?”
孫芸目光別有深意:“男演員擔心因為生理-反應藏不住,你不用擔心。”
羅望一隻手掌捂住眼睛:“你猜我在幹什麼?”
孫芸:“……”真是一個含蓄的白眼。
牛玉萃笑道:“我們家羅望是拿過影后的著名演員,還怕這種小場面?牛姐相信你輕輕鬆鬆就拿下。”
羅望抱著牛玉萃的胳膊:“還是我家牛姐好。”
目送小姐離開,過了十分鐘,鄭梅也退房走了。
鄭梅第一次點梅花出台的情節拍完,現場重新布景,準備拍攝第四次。
第一次和第四次之間,電影鏡頭分別給了小姐錢尋與家裡打電話,和鄭梅與母親的矛盾,第二次和第三次只用幾個動作側面暗示,沒有詳細描述。
小姐進了房間,看見桌上的盒飯,問:“今天是什麼菜?”
鄭梅眼裡有著不易讓人察覺的笑意:“冬瓜排骨。”
小姐坐下打開盒飯,突然想起什麼,回頭問:“今天還是不做?”
鄭梅:“不做。”
小姐掰開一次性筷子,吃了幾口,臉色一暗,停下了筷子。
鄭梅一直觀察她的反應,見狀就問:“不好吃?”
小姐搖頭:“心情難受。”
進門前她已經收拾了心情,不想帶著情緒工作,但是這碗熱騰騰的盒飯把她的眼睛熏濕了。
小姐右胳膊撐著桌子,手扶著頭,髒了的筷子還在手指間夾著,翹在半空,她喃喃地說:“活著怎麼這麼累呢。”
她的聲音滿是疲倦,也不是問誰,因為她沒有期望從誰那兒得到一個答案。
鄭梅低著頭沒有說話,她也累。
過了一會兒,小姐併攏筷子繼續吃飯。
直到吃不下了,她放下筷子,回頭看著鄭梅,眼神晦暗不明。
“我叫錢尋。”她突然說,“錢,就是錢,尋找的尋。”
鄭梅抬頭看過來。
錢尋好像是笑了,又好像沒笑:“我老是想,我爸媽為什麼給我起這個名字,錢尋錢尋,一輩子都得到處找錢。要是我叫‘錢有’、‘錢多’,我是不是能過得好一點?”
鄭梅:“我叫鄭梅,梅花的梅。”
錢尋這次真笑了:“你名字也起得不好,鄭梅鄭梅,掙的錢都沒了。”
說著,錢尋轉頭打量這個房間。牆上有些地方發了霉,還有來路不明的各種顏色的痕跡,味道也不好聞。錢尋說:“我的價錢不便宜,看你也挺窮,掙的錢都花我身上了吧。你圖什麼?”錢尋認真地看著鄭梅,她終於對鄭梅好奇了。
然而鄭梅無法回答。她始終在茫然,從第一次之前,到這一次之後,她永遠都弄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或許她內心不肯讓自己明白。
她們這種畸形的關係可以保持下去,也有賴於鄭梅的“不明白”和錢尋的“不再問”。沉默仿佛是唯一被容許存在於她們若有若無的曖昧關係之中的情話。
錢尋父母都在農村,第一胎是女孩,接著生了個男孩,錢尋的出生是個意外。
為了給家裡唯一的男孩攢夠娶媳婦的錢,錢尋的姐姐進城打工,被機器絞斷了一條胳膊,喪失了勞動力。工廠賠款加上姐姐出嫁時男方給的彩禮錢,讓錢尋的哥哥娶到了一個條件很好的媳婦。
錢尋十九歲念到高中畢業出來打工,是為了給哥嫂攢養孩子的錢。命運對她極其吝嗇,她前後幾份工作都做不下去,最後進了會所。家裡不知道她在幹什麼,不過,他們也不在乎。
鄭梅的家庭比錢尋簡單,父親在她小時候就跟別的女人跑了,母親身體不好,性格很強硬,不講理。
離家當兵以前,鄭梅對母親的訓斥和苛刻的要求不敢說一個字反抗,當兵以後每次打電話她也只是沉默地聽著,這次因為母親病得嚴重,也因為這麼多年來母親一次比一次難聽的劈頭蓋臉的斥罵,鄭梅承受不住,轉業回家鄉工作。
鄭梅回來以後,母親的病就好轉了,因為她不肯馬上結婚,每天呵斥,沒有好臉色。
《初紅》這部電影,藉由錢尋與鄭梅的曖昧感情的發展,表現了社會底層和邊緣人群的生活狀況。
錢尋與家裡的聯繫全部是通過電話,雖是側面切入但表達很完整,表達了對部分農村女性家庭地位的關注。鄭梅與母親的矛盾多是正面刻畫,描述了家庭成員難以溝通理解的普遍問題。對於這兩點的探討點到即止,避免主題冗雜、喧賓奪主。
在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中,羅望對電影這一藝術形式理解拓展到了更深層次,在追求演技之外,她有了使命感。
因為這份使命感,等到《初紅》殺青,羅望與俞柳商議後,兩人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電影文化公司。為免造成不良影響,這次沒叫“俞望”,改叫“羅柳”。不過這是後話了,現在《初紅》還有一場重頭戲沒拍。
孫芸和牛玉萃來探班的時候,劇組正在清場。
助理提醒了羅望一聲,羅望轉頭看見兩人,立馬跑過來一手一個抱住她們,放開後笑著說:“來得真及時,我正緊張呢,你們陪我說說話吧?”
孫芸目光別有深意:“男演員擔心因為生理-反應藏不住,你不用擔心。”
羅望一隻手掌捂住眼睛:“你猜我在幹什麼?”
孫芸:“……”真是一個含蓄的白眼。
牛玉萃笑道:“我們家羅望是拿過影后的著名演員,還怕這種小場面?牛姐相信你輕輕鬆鬆就拿下。”
羅望抱著牛玉萃的胳膊:“還是我家牛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