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舉個例子,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上有豐富的氦三資源,高達100萬噸,是地球現在探明儲量的200萬倍,如果可控核聚變的技術突破,那光是月球上的氦三就夠現在的人類使用一萬年以上了。」
「一萬年」這個數字成功讓嬴政從之前的沉默中回過神來。
姜宛之前所說的億年、億顆的概念實在是太大,嬴政感嘆之餘其實並沒有切實的感受。
但萬年卻是不同,如果沒有算錯,從他大秦到後世才不過兩千多年,那月球要真的能被作為燃料使用,那的確是幾百代人都不愁能源了。
嬴政一瞬間雙眼放光,之前姜宛提到的外星人之事實在是太過超出他的意料,還是這實實在在的資源他喜歡。
他迫不及待道,「姜姑娘,您能否詳細講解下那可控核聚變?我們又要怎麼開採那月球上的氦三?」
姜宛看著瞬間變臉的男人,也是一怔。
好傢夥,竟然這麼快就又打起了精神,問題還是這麼的犀利。
她要是能知道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和開採氦三,她還用得著在這嗎?
正好此時在航天展廳,姜宛決定將這個問題甩出去。
她環顧四周,很快找到了「探月」工程的展板,然後領著「趙正」朝著那處走去。
led大屏幕上正在播放著探月工程數次發射的畫面,一旁還放著發射的火箭以及嫦娥一號、二號等等的模型。
姜宛笑著介紹,「我不是專業的航天專家,所以具體的實現過程你還是直接看大屏幕上的介紹吧。」
嬴政轉過頭便看見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箭。
一陣火光伴隨著巨大的轟鳴之後,火箭騰空而起,一二級、整流罩分離後,在近地點火箭和衛星分離,衛星經歷多次變軌後進入到地月軌道,而後又被月球引力捕獲進入到月球軌道。
這時嚴肅卻溫婉的女聲再次響起。
【中國探月工程始於2004年,分為「繞、落、回」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無人探測、採樣返回以及未來載人登月目標。】
【其中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為初期任務,進行繞月任務,完成全月影像拍攝並進行相關項目分析。】
【第二階段為月面巡航與巡視任務,嫦娥三號是我國首次實現月面軟著陸,並釋放玉兔號月球車,嫦娥四號則是人類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並釋放玉兔二號月球車。】
【第三階段為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成功帶回1731克月壤,「三步走」戰略成功收官,而嫦娥六號則是實現了世界上首次月背採樣返回,突破了逆行軌道控制等關鍵技術。】
【如今我國已經實現以上三步走戰略,未來預計在30年之前實現載人登月,並且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
嬴政看著眼前震撼的一幕幕,聽著後世華夏的有條不紊的探月計劃,科研團隊又是如何攻克一個個關鍵技術,只覺得心神激盪。
有這樣的後人,他也真是無憾了!後世華夏有這樣的心性,難怪會成功。
之前一直安靜的姜宛在這時開了口。
「每次看到我國的航天工程都讓人熱血澎湃,這不僅是華夏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對後人的饋贈。」
「我記得之前曾經有記者採訪航天專家,質問他為什麼如今要花那麼多錢發展航天,探索月球,畢竟短時間內看不見回報,民間也有不少批評這是面子工程的言論。那個專家並沒有講具體的數據,講前景,只告訴記者,從前華夏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如今不能再錯過星際時代,不然幾百年後的後人也會像如今埋怨明清那般。」
「如今的航天探索,那就是從前的大航海,大航海從最初看並沒有大的收益,但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新航路的開闢,這些為歐洲帶來了天量的財富,而華夏卻在大航海中落後了。所以這一次我們華夏絕不能再因為一時得失放棄發展航空。」
「當然哪怕不談這些,探索宇宙本來就是一件浪漫的事,一直將眼光局限於地球實在是太窄了,我們的征途本就是星辰大海。」
第109章
進化論
這一刻哪怕是天幕下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姜宛話語中對未來的嚮往。
哪怕他們不懂那些大道理, 但在閒暇之餘他們也會偶爾仰望星空,思考天上會有些什麼東西,不然世間也不會流傳那麼多的神話故事。
雖然現在他們上不去那廣闊宇宙之中, 但想到後人們這麼出息也是欣慰不已。
「原來那天空是長這個樣子哩。」
「不錯哩, 看來咱們子孫後代那是真的過上了好生活,雖然咱們這輩子是過不上這樣的生活了, 但是能看到後人這樣也不錯。」
「唉, 這等我老了, 也要講給我的孫子聽。那時候他們應該就能吃飽飯了,說不準也能像後世這般上天了。」
……
明永樂, 朱棣在連聲感嘆後人「出息」、「有追求」後又感覺自己被內涵到了。
怎麼現在還要提一嘴當初的大航海時代, 要吸取教訓不能讓後人失望?這不就是在責怪他們這些先人?
可是他們這些先人也無法提前預知這些啊,怎麼能怪他們?
朱棣又被打擊得來回踱步,甚至在想是不是因為自己沒能抓住大航海的時機所以才沒能入選到這後世的旅行。
算了, 不管是或不是, 他都要讓臣子們加快進度, 絕不能再讓後人埋怨自己。
……
大概過了快五分鐘,嬴政才從這瑰麗的宇宙與宏大的宇宙探索願景中清醒過來。
不過他從來不是被情緒所左右的人, 很快便發現姜宛似乎並沒講明白該如何去探索並發掘月球的資源。
嬴政當即轉過頭望向姜宛, 「等等,這只是探索月球的初步方案吧, 之後又該怎麼挖掘利用月球上的那些氦三資源呢?」
姜宛本還沉浸在之前的激動中, 被嬴政的問話猶如當頭棒喝。
這人可真是, 該聰明的時候不聰明,不該聰明的時候這麼聰明。
不過都已經這樣了,姜宛也不是特別在意自己面子之人,她當即聳了聳肩, 實話實話。
「你覺得我要是知道的話還會在這嗎?這具體方法恐怕航空專家都沒研究出來呢。你要不看看距離預定的載人登月30年還有幾年?」
嬴政對於後世的時間其實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認知,然而耐不住展館裡到處都有時間,哪怕嬴政想看不到都不行。
「還有五年才能載人登月。」嬴政在心中默念,「看來那後世也距離真正的星際探索還差不少。」
嬴政有些遺憾不能知道原理的同時又鬆了口氣,看來後世也不是全知全能嘛。
不過估摸著還是後世多走了許多的彎路,發展的時間也短,這一次大秦在他的帶領下肯定能比這後世所在的時空快上百年千年進行工業化。
說不準在他的時空到了現在這個時間,已經能進行了真正的星際航行了。
當然在這之前他的首要任務便是
這般想著嬴政頓時高興了起來,更是精神滿滿道,「時間緊急,繼續參觀下個展館吧。」
說完他便朝前走去,顯然對於接下來的所能吸收到的知識迫不及待了。
對於「趙正」的舉動姜宛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是在幹什麼?他怎麼突然間燃了起來?
當然姜宛並不是多管閒事之人,心中吐槽幾句就過去了。
只是這一次為了避免再一次被趙正抓著問東問西,姜宛還特意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
然而這一次卻又在生態館碰上另一人「李鳳」,李鳳正對著眼前比幾層樓還高的化石望洋興嘆。
姜宛下意識地想要遠離,然而腳步還沒動,便被男人喊住。
「姜姑娘,且慢,我們能否交流一番?」
姜宛心中震驚這李鳳怎麼眼神如此好使,明明她和李鳳的距離還有十幾米遠,怎麼就這麼快發現自己了?
她不知道的是李世民雖然是皇帝,但曾多次帶兵,甚至還作為前鋒打探敵情,自然是得眼觀八方耳聽六路,發現她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
心中吐槽歸吐槽,但既然被人叫住了,她也不能真裝沒看見,於是還是朝著「李鳳」走了過去,並在心中安慰自己,李鳳看著是個和善的人,應當不至於問那麼多的刁鑽問題吧。
李世民這一路參觀過來也是大開眼界,那些高科技展館就不必說了,就連這生態館中的標本也是讓他連連稱奇。
一開始他自詡行軍以來見慣了珍禽猛獸,而且皇家林苑中也豢養著不少各地進貢上來的奇珍異獸,剛進來時李世民覺得這館中必然沒有他沒見過的物種。
進館後一開始的確如他所料,大半的動物他都曾見過,雖有的動物的名字跟大唐的叫法不太一樣,但李世民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讓李世民唯一驚嘆的便是那些動物的標本可謂是栩栩如生,如果不是那些動物都不會動,他都快要以為是真的動物站在他面前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萬年」這個數字成功讓嬴政從之前的沉默中回過神來。
姜宛之前所說的億年、億顆的概念實在是太大,嬴政感嘆之餘其實並沒有切實的感受。
但萬年卻是不同,如果沒有算錯,從他大秦到後世才不過兩千多年,那月球要真的能被作為燃料使用,那的確是幾百代人都不愁能源了。
嬴政一瞬間雙眼放光,之前姜宛提到的外星人之事實在是太過超出他的意料,還是這實實在在的資源他喜歡。
他迫不及待道,「姜姑娘,您能否詳細講解下那可控核聚變?我們又要怎麼開採那月球上的氦三?」
姜宛看著瞬間變臉的男人,也是一怔。
好傢夥,竟然這麼快就又打起了精神,問題還是這麼的犀利。
她要是能知道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和開採氦三,她還用得著在這嗎?
正好此時在航天展廳,姜宛決定將這個問題甩出去。
她環顧四周,很快找到了「探月」工程的展板,然後領著「趙正」朝著那處走去。
led大屏幕上正在播放著探月工程數次發射的畫面,一旁還放著發射的火箭以及嫦娥一號、二號等等的模型。
姜宛笑著介紹,「我不是專業的航天專家,所以具體的實現過程你還是直接看大屏幕上的介紹吧。」
嬴政轉過頭便看見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箭。
一陣火光伴隨著巨大的轟鳴之後,火箭騰空而起,一二級、整流罩分離後,在近地點火箭和衛星分離,衛星經歷多次變軌後進入到地月軌道,而後又被月球引力捕獲進入到月球軌道。
這時嚴肅卻溫婉的女聲再次響起。
【中國探月工程始於2004年,分為「繞、落、回」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無人探測、採樣返回以及未來載人登月目標。】
【其中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為初期任務,進行繞月任務,完成全月影像拍攝並進行相關項目分析。】
【第二階段為月面巡航與巡視任務,嫦娥三號是我國首次實現月面軟著陸,並釋放玉兔號月球車,嫦娥四號則是人類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並釋放玉兔二號月球車。】
【第三階段為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成功帶回1731克月壤,「三步走」戰略成功收官,而嫦娥六號則是實現了世界上首次月背採樣返回,突破了逆行軌道控制等關鍵技術。】
【如今我國已經實現以上三步走戰略,未來預計在30年之前實現載人登月,並且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
嬴政看著眼前震撼的一幕幕,聽著後世華夏的有條不紊的探月計劃,科研團隊又是如何攻克一個個關鍵技術,只覺得心神激盪。
有這樣的後人,他也真是無憾了!後世華夏有這樣的心性,難怪會成功。
之前一直安靜的姜宛在這時開了口。
「每次看到我國的航天工程都讓人熱血澎湃,這不僅是華夏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對後人的饋贈。」
「我記得之前曾經有記者採訪航天專家,質問他為什麼如今要花那麼多錢發展航天,探索月球,畢竟短時間內看不見回報,民間也有不少批評這是面子工程的言論。那個專家並沒有講具體的數據,講前景,只告訴記者,從前華夏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如今不能再錯過星際時代,不然幾百年後的後人也會像如今埋怨明清那般。」
「如今的航天探索,那就是從前的大航海,大航海從最初看並沒有大的收益,但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新航路的開闢,這些為歐洲帶來了天量的財富,而華夏卻在大航海中落後了。所以這一次我們華夏絕不能再因為一時得失放棄發展航空。」
「當然哪怕不談這些,探索宇宙本來就是一件浪漫的事,一直將眼光局限於地球實在是太窄了,我們的征途本就是星辰大海。」
第109章
進化論
這一刻哪怕是天幕下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姜宛話語中對未來的嚮往。
哪怕他們不懂那些大道理, 但在閒暇之餘他們也會偶爾仰望星空,思考天上會有些什麼東西,不然世間也不會流傳那麼多的神話故事。
雖然現在他們上不去那廣闊宇宙之中, 但想到後人們這麼出息也是欣慰不已。
「原來那天空是長這個樣子哩。」
「不錯哩, 看來咱們子孫後代那是真的過上了好生活,雖然咱們這輩子是過不上這樣的生活了, 但是能看到後人這樣也不錯。」
「唉, 這等我老了, 也要講給我的孫子聽。那時候他們應該就能吃飽飯了,說不準也能像後世這般上天了。」
……
明永樂, 朱棣在連聲感嘆後人「出息」、「有追求」後又感覺自己被內涵到了。
怎麼現在還要提一嘴當初的大航海時代, 要吸取教訓不能讓後人失望?這不就是在責怪他們這些先人?
可是他們這些先人也無法提前預知這些啊,怎麼能怪他們?
朱棣又被打擊得來回踱步,甚至在想是不是因為自己沒能抓住大航海的時機所以才沒能入選到這後世的旅行。
算了, 不管是或不是, 他都要讓臣子們加快進度, 絕不能再讓後人埋怨自己。
……
大概過了快五分鐘,嬴政才從這瑰麗的宇宙與宏大的宇宙探索願景中清醒過來。
不過他從來不是被情緒所左右的人, 很快便發現姜宛似乎並沒講明白該如何去探索並發掘月球的資源。
嬴政當即轉過頭望向姜宛, 「等等,這只是探索月球的初步方案吧, 之後又該怎麼挖掘利用月球上的那些氦三資源呢?」
姜宛本還沉浸在之前的激動中, 被嬴政的問話猶如當頭棒喝。
這人可真是, 該聰明的時候不聰明,不該聰明的時候這麼聰明。
不過都已經這樣了,姜宛也不是特別在意自己面子之人,她當即聳了聳肩, 實話實話。
「你覺得我要是知道的話還會在這嗎?這具體方法恐怕航空專家都沒研究出來呢。你要不看看距離預定的載人登月30年還有幾年?」
嬴政對於後世的時間其實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認知,然而耐不住展館裡到處都有時間,哪怕嬴政想看不到都不行。
「還有五年才能載人登月。」嬴政在心中默念,「看來那後世也距離真正的星際探索還差不少。」
嬴政有些遺憾不能知道原理的同時又鬆了口氣,看來後世也不是全知全能嘛。
不過估摸著還是後世多走了許多的彎路,發展的時間也短,這一次大秦在他的帶領下肯定能比這後世所在的時空快上百年千年進行工業化。
說不準在他的時空到了現在這個時間,已經能進行了真正的星際航行了。
當然在這之前他的首要任務便是
這般想著嬴政頓時高興了起來,更是精神滿滿道,「時間緊急,繼續參觀下個展館吧。」
說完他便朝前走去,顯然對於接下來的所能吸收到的知識迫不及待了。
對於「趙正」的舉動姜宛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是在幹什麼?他怎麼突然間燃了起來?
當然姜宛並不是多管閒事之人,心中吐槽幾句就過去了。
只是這一次為了避免再一次被趙正抓著問東問西,姜宛還特意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
然而這一次卻又在生態館碰上另一人「李鳳」,李鳳正對著眼前比幾層樓還高的化石望洋興嘆。
姜宛下意識地想要遠離,然而腳步還沒動,便被男人喊住。
「姜姑娘,且慢,我們能否交流一番?」
姜宛心中震驚這李鳳怎麼眼神如此好使,明明她和李鳳的距離還有十幾米遠,怎麼就這麼快發現自己了?
她不知道的是李世民雖然是皇帝,但曾多次帶兵,甚至還作為前鋒打探敵情,自然是得眼觀八方耳聽六路,發現她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
心中吐槽歸吐槽,但既然被人叫住了,她也不能真裝沒看見,於是還是朝著「李鳳」走了過去,並在心中安慰自己,李鳳看著是個和善的人,應當不至於問那麼多的刁鑽問題吧。
李世民這一路參觀過來也是大開眼界,那些高科技展館就不必說了,就連這生態館中的標本也是讓他連連稱奇。
一開始他自詡行軍以來見慣了珍禽猛獸,而且皇家林苑中也豢養著不少各地進貢上來的奇珍異獸,剛進來時李世民覺得這館中必然沒有他沒見過的物種。
進館後一開始的確如他所料,大半的動物他都曾見過,雖有的動物的名字跟大唐的叫法不太一樣,但李世民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讓李世民唯一驚嘆的便是那些動物的標本可謂是栩栩如生,如果不是那些動物都不會動,他都快要以為是真的動物站在他面前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