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鳳翥嘴角微彎,欣然受禮,又讓梁儼垂首,他重新給梁儼梳發戴冠。

  旁邊官將見狀,越發覺得兩人兄友弟恭,通情達理,實乃兄弟和上下典範,無不暗中感嘆。

  禁踏令之後,大軍又走了兩日,即將進入晉州地界。

  梁沈二人商定的計劃大致分為三步:

  第一,保住北地大本營,保證糧食和人馬補給。第二,儘快破壞和占領玉京的補給線,讓燕帝無法在財政上支持這場戰爭。第三,先占金京後攻玉京,速戰速決,瓦解燕帝的指揮中樞。

  而實現上述的前提是拿下晉州。

  晉州於中部五州之南,晉州有一高山名遮日山,隔斷中部五州和南邊州縣。過遮日山一路北上到北地,是寬闊平原,偶有起伏小丘。

  平原是好糧倉,但無遮蔽,容易攻陷,所以這晉州城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鳳卿,我們快到了,你說那信送到玉京沒?」

  「應該送到了。」沈鳳翥望著巍峨高山,聞聲側臉看向梁儼,「否則飛鷹營早就送信來了。」

  殺了鄭繁筠之後,他們從鄭繁筠身上搜出了刺史印信。沈鳳翥會模仿字跡,他曾在節度使府看過多封鄭繁筠寫給梁儼的請示文書,模仿鄭繁筠的筆跡寫一篇請功文書不算難。

  在旁人看來沈侯模仿的筆跡沒有十成像,也有九成像,加上獨一無二的印信,肯定能以假亂真。

  梁儼聞言笑道:「也是,想來陛下看了信,心也就寬了,這會兒正在天熙台傻樂呢。」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如梁儼所料,重掌大權的燕帝此時正在天熙台宴請他的功臣們,除了臣子還有不少宦官坐於席下。

  此次救駕,朱道祥的乾兒子干孫子們立了大功,替燕帝給宮外的崔弦黃群傳遞消息,跟著朱道祥一起殺太子護燕帝出天熙台,一如當年在西疆時朱道祥捨命救燕帝。

  危難之際,這些宦官閹人竟比兒子可靠,燕帝心中五味雜陳,殺了太子梁漱之後,他大賞了救駕的十幾個宦官,官至三品,朱道祥幾十年前拒絕的爵位這次燕帝再不許他拒絕,直接封他為忠勇伯。

  朱道祥領了爵位,燕帝還賜了他一座在榮華街的宅子,讓他頤養天年,朱道祥卻拒絕了,說他無妻無子,也習慣沐浴帝王龍氣,依舊留在燕帝身邊伺候。

  經過此次危機,除了崔黃鄭和宦官,燕帝還發掘了幾個可信可靠之人——榮王、蕭勉、豐羽書和陸敬宣。

  他收到了鄭繁筠的請功書信,說榮王孝順勇猛,聽說他被囚於宮中,立刻就跟著鄭繁筠南下勤王,沒有絲毫猶豫,忠心耿耿,天地可鑑。

  陸敬宣統帥金吾衛,一直在與梁漱亂黨搏殺,金吾衛如今幾乎死絕,只剩百餘人。

  榮王是他親孫,陸敬宣是他外孫,兒子個個心懷鬼胎不中用,倒是這兩個孫輩可堪大用。

  至於蕭勉和豐羽書,一個外戚,一個勛貴,身在太子黨麾下卻出淤泥而不染,沒有同流合污,反倒殺了頂頭上司,搏殺進宮護駕。

  他授於天命,有忠臣良將,誰都奪不走他的皇位。

  如今玉京安定,肅清梁漱亂黨後燕帝並沒有再立儲君,也沒了立儲君的心思。

  他要千秋萬載坐於這龍椅之上。

  與此同時,鎮北大軍抵達晉州城前,守門將領見軍隊臨城,忙問是何方人馬,聽是榮王的鎮北軍進京勤王,慌忙去通報了晉州刺史蕭敷。

  晉州眾官聽聞,心下驚駭——如今太子漱被梟首,燕帝重回帝位後立刻就下了詔令,榮王怎的沒回薊州?

  使君大人的侄子救駕有功,如今是陛下眼前的紅人,蕭家早就送了信來晉州,說蕭家如今聖寵正盛,使君大人明年就能高升回玉京。

  榮王在撒謊!

  「使君,榮王這是在趁亂謀反啊!」晉州長史道,「咱們的團練兵大多在城外,城內兵力不足,我們現下該如何應對鎮北強兵?」

  鎮北軍那可是滅渤海,收北離的虎狼之師,晉州地處中部,沒有設立節度使,能用的只有晉州團練和城中青壯。

  眾官又驚又怕,他們可受不住鎮北鐵蹄。

  蕭敷沉吟片刻,笑道:「爾等隨我去迎接榮王殿下,對了王司馬,喊上你家的人,這榮王身上還留著你們王家的血呢。」

  「蕭敷,你這是要降?」沉默良久的晉州別駕冷聲問道。

  「您誤會了。」蕭敷看向別駕,微微一笑,「榮王既能抵達晉州,說明他已經收服晉州以北的州縣,我不信北邊的官吏都是蠢笨祿蠹,沒有一個往南邊傳信,他們要麼是被榮王蒙蔽,要麼就是被殺了。榮王兵強馬壯,晉州人馬不足,我們何必與他硬碰硬,使晉州城生靈塗炭,不如暫時裝聾作啞,絆住榮王,同時向玉京和南邊各州傳信,到時候陛下必會派大軍鎮壓榮王。」

  眾人聞言皆稱是,隨蕭敷出城迎接榮王。

  與此同時,崔知遺收到了鄭繁筠心腹送來的書信,展開看完,登時眉頭緊蹙。

  被鄭繁筠猜對了,榮王居心叵測,意圖謀反。

  鄭繁筠沒有音信,想來已被滅口。思及此,崔知遺叫來親隨,「派人去薊州請郡主,就說老夫人得了幾盆好牡丹,請郡主到幽州小住幾日賞花。」

  崔知遺吩咐完下人,屏退服侍的婢妾,陷入沉思。

  鄭繁筠在信中讓他殺去薊州,先滅郡王郡主,再奪下節度使衙門,端了榮王的大本營,到時候陛下會重賞幽州崔氏。

  鄭繁筠的話令他心動,功賞和忠君美名他幽州崔氏都想要,可是從龍之功的誘惑也不可小覷。

  若榮王坐上那個位置,那他幽州崔氏就不必被清河崔氏踩在腳下,死死困在北地,不得動彈。

  崔知遺難以抉擇,須得商議權衡幾日,於是他選擇先抓個人質在手裡,進可攻退可守。

  玉京城內,崔弦和黃群兩人卻沒有崔知遺那般悠閒。

  他們已經近一月沒有收到鄭繁筠的書信了。

  三人相交二十幾年,無論是誰外任做官,那半月一封的書信從未斷過,就連榮王南下勤王鄭繁筠都寫了書信給他們,鄭繁筠給他們的書信比給中書省的摺子還早到兩日。

  算算日子,鄭繁筠應該回了幽州,他們深知彼此的脾性,鄭繁筠愛邀功誇耀,如今連榮王的請功摺子都到了數日,好友卻連一封向他們誇耀功績的書信都沒寄來。

  崔黃兩人惴惴不安,崔弦托朱道祥把鄭繁筠給燕帝的請功摺子送了出來,一看便發現了問題。

  鄭母的閨名含「嘉」字,鄭母在鄭繁筠幼年就去世了。鄭繁筠敬愛母親,為避母諱,他寫詩作賦,公文奏疏都避免使用「嘉」字,會用其他詞字替代。

  而這本請功摺子不過三百餘字,「嘉」字卻用了兩次,就算有刺史印,字跡與行文風格也與鄭繁筠相似,但絕不是鄭繁筠所書。

  「不好——」

  崔弦頓時明了,心中警鈴大作,立即打馬去了黃群府邸,兩人商議片刻便進宮了。

  崔弦躬身行禮,沉聲道:「陛下,榮王不臣,青竹只怕凶多吉少…臣斗膽猜測,榮王現在沒有回薊州,而是繼續南下,恐怕早已招徠了許多叛臣,占了數座城池,還請陛下速速出兵鎮壓。」

  燕帝聞言大怒。

  他才對榮王放下戒心,準備明年將他調回玉京,給予他無上榮耀尊崇,沒想到這孫子狼子野心,欺上瞞下,意圖謀反。

  燕帝當即傳召百官商議,眾臣聞言皆驚,他們也沒料到前幾日南下勤王的榮王竟然也反了,一時議論紛紛。

  燕帝詢問百官,百官皆道派大軍猛將鎮殺榮王,燕帝又假意詢問誰願前往,實則心裡早就有了人選。

  燕帝下令,即刻傳西疆節度使淳于青若、西北涼朔節度使陸煉回京,兩人職務暫由節度副使接替,陸煉兼任禁軍統帥,拱衛皇城,淳于青若與蕭勉率軍東進,鎮殺反賊。

  崔弦聞言勾唇,陛下把心腹和悍將都用上了,榮王啊榮王,你必敗無疑。

  眾臣聽聞是淳于將軍前去討伐逆賊,心道此戰穩操勝券,這場戰爭很快就能結束。

  百官退散,燕帝獨留崔黃二人秘議。

  「崔卿,你崔氏是我大燕之肱骨,幽州崔氏雄踞北地,該如何做不需朕多言吧。」

  崔弦挑眉,拱手稱是,出了宮後他便寫了書信讓心腹喬裝打扮,八百里加急趕往幽州,將信交給崔知遺。

  幽州崔府內,梁希音已經住了小半月了,該賞的花都賞盡了,結果崔老夫人卻讓她再多住些日子,說她在海外尋了個名醫幫她調養個把月,保准明年就能生個大胖小子。

  她每次與崔霽行房後都會喝避子湯,或者崔霽不會將元陽留在她體內,哪裡生得出來孩子。

  不過這事不能讓崔老夫人知曉,她只好繼續留在崔府調養身子。

  這日,梁希音和崔霽睡了中覺起來,準備去城外遊船,剛換好衣裳崔雱就派人來請崔霽去書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