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在沈家躲避追兵養傷,用自己的身世賣可憐讓人對她放鬆警惕。

  沈念璋聽了,頓時充滿了憐惜。

  他本就是個,本性善良,溫暖,細膩的人。

  他試圖安慰她。

  阿銀眉目半斂,默不作聲。

  誰也看不透她在想什麼。她向來喜怒皆不形於色,內里即便波瀾壯闊,表面也不會讓別人窺見半分。

  然後阿銀就病倒了,沈念璋當時並不知道她是故意把自己弄這麼嚴重的,只覺得她真是可憐極了。

  後來知道,她對自己那麼狠,就更覺得憐惜。

  阿銀小他一點像個妹妹,是他的救命恩人,又那麼可憐,沈念璋對她很是照顧,相處久了,越來越發現,她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她善良,又優秀,沈念璋對她很難不生得幾分喜歡。

  可是後來母親自作主張要阿銀嫁給他時,阿銀拒絕了,沈念璋其實也不太理解她為什麼拒絕,不過他肯定尊重她的選擇。

  到此時此刻,他們的交集,牽絆還是很淺的,溫吞平穩,直到阿銀被人綁架,出乎眾人意料反過來綁了對方,策馬在高大的城門之下,將要出城去時卻折返回來。

  她乾脆利落地殺了那個人,起兵攻城造反。

  那時候沈念璋才知道,原來她不是表面上無害的小姑娘,她是亂匪叛軍的首領。

  原來她不想當他的妾,也不想當他的妻,她想當帝王。

  那時候的沈念璋還不知道她的最終目標。

  他只知道,那天的太陽輝煌盛大。

  阿銀在城門之下,亂軍之間,亂世之中,比那太陽還要耀眼。

  她光芒萬丈。

  沈念璋呆愣注視她很久很久,直到被兄長拉走,回到安靜的沈宅,一摸心口,它跳動得那麼響,那麼沉。

  真正的愛上只用了一剎那。

  當晚,沈念璋跪在了父母親面前,「兒要追隨她。」

  那時的阿銀鋒芒初露,她還沒有太多根基,即使獲得了幾城的勝利,在外人眼裡,在沈家長輩眼裡,也還只是個亂匪。

  亂世這種揭竿而起的義軍賊子很多啊,他們如春筍般冒出來,又如煙花般落下去,他們都覺得阿銀也不過諸如此類。

  所以堅決反對,還專門拉來大兄鎮他。

  但沈念璋這人,平時小事讓長輩順心還挺聽話,但真正他自己決定好的事,沒人可以阻攔他,從小皆如是。

  他不聽勸,沈父難得動了真格讓人把他抽得鮮血淋漓,沈念璋跪得筆直,不躲不避,也不曾鬆口放棄。

  還是大兄心軟,無奈地說了句,「他什麼德行,大家還不知道嗎?」

  知道的,所以最終沈家人都妥協了。

  但沈念璋卻沒有跟著阿銀去衛城,他只是送她出了城,又回來了,沈家人以為他是改主意了。

  等他把沈家安頓保護好,等他重拾武藝文才確保不會拖她後腿,沈念璋依言去找她。

  後來很多年,很多次,他們互相攙扶著渡過一次又一次難關,他們沒有成婚,甚至沒有互相述說過愛意,卻有一種相濡以沫的錯覺。

  他喜歡阿銀。

  毫不保留,盡人皆知。

  很喜歡很喜歡。

  至於阿銀喜歡他嗎?

  不知道。

  也不需要知道。

  他並不需要阿銀也很喜歡很喜歡他。

  她看起來是不會愛上任何人的性子,她也不必去愛上誰。

  她只需要愛她自己,愛她的臣民就好。

  有的愛情的故事,無關風月。

  她野心勃勃,目標明確,堅定無畏。

  她一身逆骨,桀驁不馴,永不彎折。

  她聰慧過人,刻苦勤勉,運籌帷幄。

  她清醒通透,是非分明,一針見血。

  她心狠手辣,殺伐果斷,偏又善良柔軟。

  她悍不畏死,從容不迫,勝固欣然,敗亦無悔。

  她只需要光芒萬丈,就好。

  沈念璋想起雞飛狗跳的初見。

  她沒有救他於水火,她救千千萬萬人於水火。

  年少時阿銀在山腳撿到一隻折斷翅膀奄奄一息的雛鷹,所有人都勸她別白費力氣,救不活的,它已經快要死了。

  她沒有想著它快要死了,她只是在想,它應當飛得高高的。

  正如她救了很多人一樣。

  她把李二牛從破茅屋裡翻出來,從此他不再是孤僻的怪人;她讓鶯娘去繪山川地圖,從此她再沒有哀怨過容顏的老去;她救了周翎,救了張嬌嬌;她為連伊人撿起被踏碎的尊嚴……她讓很多很多人都吃上了飽飯,不再顛沛流離,朝不保夕。

  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沈念璋最後帶阿銀去放了一盞花燈。

  那夜明月高棲,星河天懸,圍繞著他們的滿湖花燈璀璨奪目。

  可沈念璋覺得,他們都沒有阿銀耀眼。

  她是黑夜裡的太陽。

  其實這靜湖不能滿足任何人的願望。

  但阿銀可以,阿銀讓百姓如願吃得飽飯,吃得暖衣。

  他帶著她撿湖裡的百姓們的願想一個一個看,那夜的微光是如此溫暖。

  沈念璋希望,阿銀以後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挫折黑暗,都能在這些光芒溫暖中汲取黑夜裡踽踽獨行的力量。

  沈念璋死後,後來阿銀經歷過很多人,很多事。

  也許有一天,當時間足夠長久,這些人和事終將在她的記憶里模糊。

  可是她知道,她永遠也不會忘記承平十四年秋末的那個雨夜。

  小胖子追隨她走了一里又一里路,山一程,水一程,一程又一程。

  他一直說,「我送送你。

  「送送你。

  「送送你啊,阿銀。

  「……」

  她一直不知道該如何道別。

  後來他們再次相逢,一起走過了無數春秋。

  到很久以後阿銀才幡然醒悟,也許那不是相逢。

  在她人生的道路上,在她披荊斬棘的道路上,他一直在護送她前行。

  送君千萬里,終須一別離。

  可是很多年了,她仍學不會告別。

  番外——聽銀

  人人都說願陛下長命百歲啊。

  可惜他們的陛下,只活了一半,就壽終正寢。

  她這一生太過操勞。

  三十多歲時,阿銀就發現自己頭上生了白髮,她泰然地放任它生長,沒有像別人那樣揪掉。

  然後照常去看望自己的娘親。

  是的,娘親還活著。

  阿銀一直在暗地裡找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硬是找到了流落在外的娘親,怕被人拿住軟肋牽連母親,一直將她藏得很好。

  到坐穩江山時,才把母親封為了夫人,接到了帝都。

  李二牛驚喜萬分。

  兩個人遲來地結為了夫妻。

  但楚夫人在繁華的帝都剛住兩年,和李二牛一起鬧著要回鄉下種地了,原本只有李二牛一個人在鬧的。

  楚夫人感嘆,「娘親年少時覺得嫁給互相喜歡的竹馬,能有一間瓦房睡,能每個月吃得飽,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後來世事變遷,兜兜轉轉,她還是嫁給了年少時喜歡的小伙,住進了寬敞舒適的宮殿,頓頓都是各色珍饈不重樣,卻沒有想像中那樣興高采烈,但也不是悲傷。

  是一種更為複雜的感情。

  是百感交集。

  歷經多年風雨回首又是一年秋的百感交集。

  兩個人在帝都待不慣,阿銀也就不再勉強,派人護送他們回鄉去了。

  臨別時獨自一人登上城樓看著他們的車馬消失在天邊的盡頭。

  過兩年,宮人來報天牢里那個人快不行了。

  阿銀提著燈走進昏暗的牢房深處,看著就剩最後一口氣的張文景。

  他雙腿雙手盡失,阿銀讓御醫吊著他一口氣,但不治好他,就像他以前買通村醫對待李二牛的那樣,還拔了他的舌頭,就像他為封口將張家村整個屠戮,殺了張嬌嬌所有家人一樣。

  娘親剛被接到都城時,阿銀帶她去看了張文景。

  他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帶著仇恨的目光盯著阿銀,朝她爬過去,形如惡鬼,太過嚇人。

  楚夫人下意識感覺他要傷害自己女兒,咬牙拿凳子砸他,差點就把人砸死了。

  阿銀全程立在原地看著,忽然染了笑意。

  母親舊時總是不敢反抗,現在為了保護她,堅強起來,倒是終於敢反抗這男人了。

  張文景的生命力實在頑強,被砸得快死了,又活了過來,又堅持了幾年,不過他已經堅持不住了。

  阿銀守著親眼看他斷氣。

  然後把親爹的屍首餵了狗,看著這個一輩子自私自利,卑劣惡毒,追名逐利的男人,最終籍籍無名地落幕。

  與他一同落幕的,還有那個賣妻鬻女,饑民相食的時代。

  又過兩年,鶯娘主持編纂完《雍輿覽圖》,來辭官道別,她想出海,去更遠的地方探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