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靖節只得不想,將正事撿了出來迴避這樣讓她難堪的處境:“百姓憂於水患,還請鶴女襄助。”靖節規整地行了禮,恰好錯開了耽的目光。
不過她仰首的工夫,鶴女耽已落至她的身邊。耽微垂的眼抬起來,深情地望著她。就好像天地間再多人,這雙眼也只容的下她的公主一個:“我自然要幫,阿妍。火鶴從來不會拒絕公主的。”這句話輕如鬼魅,幽幽地透出分不尋常。
該怎麼面對一個曾與你親密無間,幾年不見後性情大變、宛若脫胎換骨的人?
靖節突然說不出話來,心底卻覺應該開口。於是她張嘴叫了聲:“耽……”卻再想不出下句。
耽只是靜靜地望著她,沉靜又安詳。
不多時,是耽打破了相顧無言的僵局。她偏了偏頭,道:“公主隨我入紅羽殿罷。”
衛澄遠立,偶有幾字隨風飄近他。他只裝作聽不到的樣子,但內里卻又不禁亂想。
公主與火鶴到底是有著怎樣的因緣呢?
人人都知道的傳奇,若是相隔萬水千山,衛澄無意探究。可是如今二人就立於幾丈處,他那一點的好奇徹底被勾了起來,輕而易舉地越過了“非禮無聽,非禮無思”的家規,也越過了他素來的不做了解、為人體貼。
公主與鶴女的故事,是抹了金粉的雲夢畫卷。每個人都能娓娓道來這段故事下酒,但衛澄從未聽聞有人深究過公主與鶴女的心緒。
人人都知道,鶴女霞浴火後追隨鳳凰神女前去蓬萊仙島。途經江國,公主成延用了一滴仙露撫平了她的創傷。霞心中感激,辭了鳳凰聖女留下,為江國擋了百年一遇的颶風。公主成延亦感其善舉,從此與霞來往密切,情深意重。略有不幸的是,半年後,公主與鶴女霞幾十年間再未見上一面。
而江國的霽秀山更名鶴棲山,鶴女霞居住於上。
這是公主為弱小的江國求來的庇護,也正是她們無法再相見的根源。一個頗得民心的人,有了火鶴的襄助,不管是男是女,都會成為皇帝的肉中刺,猜疑忌憚,一個都少不了。公主不願意惹這樣的麻煩,於是選擇了不見。
公主的宅心仁厚與鶴女霞的知恩圖報被百姓作談資講了幾十年,而成延也漸漸老了。她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臨終前,她求霞不要離開,只是為了當初情誼。
其實是不用求的。只要她用手輕撫霞的臉,露出個笑容來,霞就身不由己了。成延自己也清楚。就算與霞幾十年不見,她還是會為那一滴仙露的恩情與半年的相伴繼續庇佑江國。
衛澄祖母那時只有十四歲,按例於長公主臨終前照料。那時她正疊著公主用過的藥帕,隱隱約約聽見鶴女霞說:“公主,您的恩情,我永世不忘。”
好像撐到現在,只是為了這麼一句話,公主聽聞後便安心去了。
鶴女霞卻還是要離開,但臨行前,她又給了江國一位新的鶴女。她說:“有一隻火鶴名作咎,她的凡心還在,痴念也還未了……給她一位公主吧,那樣…你們想怎樣都可以了。”
咎得了成玉公主。
後來,成玉公主逝去,咎也要離開。像是傳承一般,她也留下了個女童,她也要一位公主。
江國王室終於心滿意足,也終於能做安枕之人。沒有一位別國帝王敢對江國宣戰,不論他是多麼強大,也不論他是多麼殘暴痴傻。
自此便有了不成文書的規矩,每一位鶴女與被選上的公主都會於鶴棲山相伴相依八年。八年過後,鶴女與公主再見機會便渺茫。往往都是,再見之日便是公主將死之時。
明明只需要離開罷了。衛澄想,自己就能打開的枷鎖,為何還要掛在脖子上?
他抬起頭,公主和鶴女卻已經不見了。
突然發現自己的想法稱得上大逆不道,他受驚似的打斷了思緒。
鶴棲山無太多變化,靖節一路看,相思花也靜靜地落了一路,打在耽與她的身上,溫柔的破碎。
紅羽殿藏於青霧與長葉中,靖節偷偷地在心中描摹它的樣子。好像是與之前一樣,紅木金雕,柱上飛鳳。檐上卻掛著幾隻風鈴,靖節一望見便發出輕響。這應該是耽自她走後掛上的,好像算不得大變動。
耽推開大門,一股香木味散開,靖節隨之走進後大略一觀,只見成千的金鈴掛於橫貫大殿的數根長繩上,大殿中央立著鳳凰神女的玉像,四周圍繞著一圈香木,上面妥帖得安置著一枚扶鈴,古樸大氣,啞光神秘。其上壓抑的刀兵神氣,連凡胎肉體的靖節都能隱約感受。
“這與你走時的布局略有不同了。”耽輕嘆了一聲,“但總是要變的。滄海變作桑田,刀兵化作庇佑,這世上有什麼是亘古不變的呢?”
耽折了一根香木枝,用無骨燈的星火點燃了它。香氣靜靜續於空中,微微迴旋著擴散開來。
殿中只有靖節和耽兩人,兩人都未言語,留了一室寂靜。
“阿妍,自你走後,我……”耽突然開口道。
“不要說了。”靖節輕斥一聲,“不要說了,鶴女大人。”
耽臉色白了幾分,輕聲道:“你總是如此,阿妍。我之前是受不了你的……”
“我做錯什麼了嗎?”靖節看向耽,一雙美目平淡至極。
不過她仰首的工夫,鶴女耽已落至她的身邊。耽微垂的眼抬起來,深情地望著她。就好像天地間再多人,這雙眼也只容的下她的公主一個:“我自然要幫,阿妍。火鶴從來不會拒絕公主的。”這句話輕如鬼魅,幽幽地透出分不尋常。
該怎麼面對一個曾與你親密無間,幾年不見後性情大變、宛若脫胎換骨的人?
靖節突然說不出話來,心底卻覺應該開口。於是她張嘴叫了聲:“耽……”卻再想不出下句。
耽只是靜靜地望著她,沉靜又安詳。
不多時,是耽打破了相顧無言的僵局。她偏了偏頭,道:“公主隨我入紅羽殿罷。”
衛澄遠立,偶有幾字隨風飄近他。他只裝作聽不到的樣子,但內里卻又不禁亂想。
公主與火鶴到底是有著怎樣的因緣呢?
人人都知道的傳奇,若是相隔萬水千山,衛澄無意探究。可是如今二人就立於幾丈處,他那一點的好奇徹底被勾了起來,輕而易舉地越過了“非禮無聽,非禮無思”的家規,也越過了他素來的不做了解、為人體貼。
公主與鶴女的故事,是抹了金粉的雲夢畫卷。每個人都能娓娓道來這段故事下酒,但衛澄從未聽聞有人深究過公主與鶴女的心緒。
人人都知道,鶴女霞浴火後追隨鳳凰神女前去蓬萊仙島。途經江國,公主成延用了一滴仙露撫平了她的創傷。霞心中感激,辭了鳳凰聖女留下,為江國擋了百年一遇的颶風。公主成延亦感其善舉,從此與霞來往密切,情深意重。略有不幸的是,半年後,公主與鶴女霞幾十年間再未見上一面。
而江國的霽秀山更名鶴棲山,鶴女霞居住於上。
這是公主為弱小的江國求來的庇護,也正是她們無法再相見的根源。一個頗得民心的人,有了火鶴的襄助,不管是男是女,都會成為皇帝的肉中刺,猜疑忌憚,一個都少不了。公主不願意惹這樣的麻煩,於是選擇了不見。
公主的宅心仁厚與鶴女霞的知恩圖報被百姓作談資講了幾十年,而成延也漸漸老了。她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臨終前,她求霞不要離開,只是為了當初情誼。
其實是不用求的。只要她用手輕撫霞的臉,露出個笑容來,霞就身不由己了。成延自己也清楚。就算與霞幾十年不見,她還是會為那一滴仙露的恩情與半年的相伴繼續庇佑江國。
衛澄祖母那時只有十四歲,按例於長公主臨終前照料。那時她正疊著公主用過的藥帕,隱隱約約聽見鶴女霞說:“公主,您的恩情,我永世不忘。”
好像撐到現在,只是為了這麼一句話,公主聽聞後便安心去了。
鶴女霞卻還是要離開,但臨行前,她又給了江國一位新的鶴女。她說:“有一隻火鶴名作咎,她的凡心還在,痴念也還未了……給她一位公主吧,那樣…你們想怎樣都可以了。”
咎得了成玉公主。
後來,成玉公主逝去,咎也要離開。像是傳承一般,她也留下了個女童,她也要一位公主。
江國王室終於心滿意足,也終於能做安枕之人。沒有一位別國帝王敢對江國宣戰,不論他是多麼強大,也不論他是多麼殘暴痴傻。
自此便有了不成文書的規矩,每一位鶴女與被選上的公主都會於鶴棲山相伴相依八年。八年過後,鶴女與公主再見機會便渺茫。往往都是,再見之日便是公主將死之時。
明明只需要離開罷了。衛澄想,自己就能打開的枷鎖,為何還要掛在脖子上?
他抬起頭,公主和鶴女卻已經不見了。
突然發現自己的想法稱得上大逆不道,他受驚似的打斷了思緒。
鶴棲山無太多變化,靖節一路看,相思花也靜靜地落了一路,打在耽與她的身上,溫柔的破碎。
紅羽殿藏於青霧與長葉中,靖節偷偷地在心中描摹它的樣子。好像是與之前一樣,紅木金雕,柱上飛鳳。檐上卻掛著幾隻風鈴,靖節一望見便發出輕響。這應該是耽自她走後掛上的,好像算不得大變動。
耽推開大門,一股香木味散開,靖節隨之走進後大略一觀,只見成千的金鈴掛於橫貫大殿的數根長繩上,大殿中央立著鳳凰神女的玉像,四周圍繞著一圈香木,上面妥帖得安置著一枚扶鈴,古樸大氣,啞光神秘。其上壓抑的刀兵神氣,連凡胎肉體的靖節都能隱約感受。
“這與你走時的布局略有不同了。”耽輕嘆了一聲,“但總是要變的。滄海變作桑田,刀兵化作庇佑,這世上有什麼是亘古不變的呢?”
耽折了一根香木枝,用無骨燈的星火點燃了它。香氣靜靜續於空中,微微迴旋著擴散開來。
殿中只有靖節和耽兩人,兩人都未言語,留了一室寂靜。
“阿妍,自你走後,我……”耽突然開口道。
“不要說了。”靖節輕斥一聲,“不要說了,鶴女大人。”
耽臉色白了幾分,輕聲道:“你總是如此,阿妍。我之前是受不了你的……”
“我做錯什麼了嗎?”靖節看向耽,一雙美目平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