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藺時遠:「城西王忠。」

  李楚儀寫寫寫。

  「城西崔軍。」

  李楚儀寫寫寫。

  「城南劉大偉。」

  李楚儀:「……殿下你說慢點,我跟不上。」

  藺時遠:「……」

  「也不必寫這麼板正,登記而已。」

  李楚儀:「……」

  那她寫的不板正怎麼證明她練字有進步啊?

  藺時遠看穿李楚儀的心思,不著痕跡放慢了發放粽子的速度。但這樣的速度太影響百姓們領粽子了,藺時遠又吩咐烏州太守,「再加幾個人一起發放粽子。」

  烏州太守連忙恭敬稱是,隨即又在太守府門口擺了幾張桌子。

  百姓們都知道藺時遠和李楚儀是瑞王和瑞王妃,所以更願意從他們手裡領粽子,但漸漸的,他們發現李楚儀和藺時遠這個隊伍太慢了,又悄悄開始往別的隊伍裡面挪。

  李楚儀:「……」

  藺時遠:「……」

  李楚儀:「要不殿下還是快點發吧,我也寫快點。」

  字寫的好不好看再說,總不能耽誤百姓們領粽子。

  藺時遠簡單嗯,然後加快了發放粽子的速度,李楚儀也不一筆一划了,把字寫得跟亂草一樣,只求登記清楚了就行。

  於是,百姓們又發現李楚儀和藺時遠的這個隊伍發放速度變快了,又悄悄開始往回挪。

  烏州太守以及其他發放粽子的僕人們:「……」

  粽子發完,天也黑了。跟上次發放月餅時不同,李楚儀這次可是一個粽子都沒吃。藺時遠讓李楚儀挑了幾個愛吃的餡兒,兩個人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溜達著回王府。

  送信的驛使與李楚儀和藺時遠一前一後抵達王府,是京城傳來的信。段將軍在江城起兵造反,甚至都沒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而是直接把矛頭對準了小皇帝。

  段將軍在江城喊話各路諸侯,說他們為了晉國出生入死,結果到頭來卻被皇帝卸磨殺驢。皇帝對不起武將,不配為君。

  段將軍這口號一出,隨即就有兩個侯爺響應。他們與段將軍成南北夾擊之勢,起兵同時殺向京城。

  小皇帝得知段將軍以及兩個侯爺一起造反,嚇得躲到寢殿裡哇哇大哭。倒是皇后沉穩,召集諸位大臣商議該如何處理。

  但諸位大臣也不是傻子。

  當時主張削弱武將兵權的是丞相,如今捅了簍子,自然是誰惹得禍誰就想辦法解決。但丞相一個文臣能怎麼解決?總不能讓他去掛帥出征。於是,丞相想來想去想了個餿主意,讓小皇帝御駕親征。

  丞相是這樣想的,現在武將反抗情緒很高,輕易指揮不動,但如果由小皇帝御駕親征,總能以天子的身份壓得住陣。

  可惜小皇帝不干。

  小皇帝只是沒有腦子治理國家,但不代表他傻。戰場那種地方刀劍無眼,能不能活全靠真本事,但偏偏小皇帝他沒有真本事。

  小皇帝當即就跟丞相罵了起來,他質問丞相,「你讓朕御駕親征,你這個老匹夫怎麼不掛帥?!」

  丞相有苦難言,但也只能忍氣吞聲。

  王廷尉就是在這個時候輕描淡寫了一句:「陛下,如今這形勢,可以召瑞王回京。」

  那就是勤王了。

  自古以來,天子的統治地位一旦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藩王就有義務發兵護駕。

  小皇帝當即就要說好,但丞相連忙阻止道:「陛下,召瑞王回京無異於引狼入室!一旦瑞王擊退了反賊,那麼,瑞王的威望就要越過陛下了!」

  小皇帝耳根子軟,丞相這麼一說,他又動搖了。

  信上就寫了這些內容,小皇帝最終也沒下定決心讓藺時遠回京勤王。但藺時遠並不介意,因為他有十成十的把握,小皇帝一定會召他回京,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李楚儀一邊吃粽子一邊踮起腳尖看了眼那封信,「殿下,信上寫了什麼?」

  藺時遠言簡意賅,「段將軍造反了。」

  李楚儀:「?!」

  李楚儀不明白,段將軍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為什麼造反啊?

  藺時遠沒跟李楚儀講那麼細,只牽著她的手繼續往王府裡面走,「不用管那些事,我們在烏州好好過日子即可。」

  李楚儀點頭點頭再點頭。

  她才不想管,也根本管不著,只要小皇帝別來霍霍藺時遠就行。

  段將軍造反之後,晉國大致分為了四種局面。一,段將軍以及其黨羽憤怒發兵。二,小皇帝及丞相瑟瑟發抖,罵人、想辦法,罵人、再想辦法。三,各路諸侯在線吃瓜。四,藺時遠繼續帶領封地的百姓們日富一日,以及跟他的王妃開開心心、甜甜蜜蜜。

  六月底,段將軍率軍在南口殺了前來平叛的丞相之子韓越,且率領叛軍直逼晉國都城。小皇帝大驚,他再顧不得許多,直接下令在烏州守城的瑞王藺時遠回京勤王。

  聖旨傳到烏州的時候,李楚儀和藺時遠正在後院收白菜,聖旨來得及,李楚儀和藺時遠都沒來得及去換身衣服就直接去接旨了。

  小皇帝下令封藺時遠為護國大將軍,特召回京城平叛。

  李楚儀一聽這聖旨就鬱悶了,京城那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到底還是來霍霍藺時遠了。

  藺時遠倒是很淡然,從面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變化,仿佛他早就已經料到了小皇帝要讓他回京勤王,眼角眉梢一派平靜。

  藺時遠隨即吩咐僕人,「去請烏州太守來府中議事。」

  僕人恭敬稱是,然後一溜煙兒向王府外面跑去。

  藺時遠隨即有條不紊地安排了糧草調動以及軍隊調動。為了防止陳朝趁機撕毀停戰協議突襲許城,藺時遠依舊把鎮南侯、趙岩以及五萬大軍都留在了許城。這之後,藺時遠又安排了三萬人駐紮在烏州和益城,這部分人由程君統帥,前可聽令支援藺時遠,後可隨機配合鎮南侯。而藺時遠則只點兵兩萬,不慌不忙地帶著李楚儀啟程回京。

  李楚儀沒想到藺時遠會帶著她一起回京,因為這次不是出征打仗,而是去平叛,等平叛結束,藺時遠還是要返回烏州繼續守城。

  李楚儀心裡沒底,「殿下,你帶著我一起回京平叛合適嗎?」

  藺時遠道:「平日裡出征,不帶著你都不高興,怎麼這次不想跟著了?」

  李楚儀抿了抿唇,「我當然想跟著殿下,只不過……」

  只不過平叛還帶老婆,難免會讓小皇帝覺得藺時遠護駕不夠真心。畢竟那頭都火燒眉毛了,藺時遠應該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趕回京城才是,但帶著李楚儀,明顯達不到那樣的疾行速度。

  李楚儀不希望藺時遠因為遷就她而被小皇帝猜疑,那可是要命的事兒。

  藺時遠淺淺彎了下嘴角,「這次回京,我們就不回烏州了,我自然要把你帶在身邊。」

  李楚儀頓時有些意外,「不回烏州了嗎?但聖旨上沒說呀。」

  難不成小皇帝還給藺時遠密信了?

  藺時遠卻不解釋,只握住李楚儀的手,「以後……」

  他起了個話頭,卻又頓住,「沒什麼,我就是想讓你在我身邊。」

  第67章

  或許,只有像藺時遠這樣的人,才配得上帝王二字。

  啟程回京是在三天之後, 但藺時遠並不著急,行軍也是慢慢悠悠。因為藺時遠要給段將軍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他攻破京城,否則, 藺時遠這趟勤王將沒有任何意義。

  烏州的百姓們聽說藺時遠要走紛紛趕來送行,他們捨不得藺時遠,畢竟是因為藺時遠鎮守在烏州, 他們才能過得平安富足。

  李楚儀窩在馬車裡不忍心去看那些送行的百姓, 她心腸軟, 見不得別人抹眼淚。

  藺時遠輕輕握了握李楚儀的手, 「百姓們以後會過得更好。」

  李楚儀不知道藺時遠的計劃, 隻眼巴巴望著藺時遠,「殿下,我們真的不回烏州了嗎?我挺喜歡烏州的。」

  藺時遠沉默片刻,「以後如果有時間……」

  他頓了頓,但沒把話再說下去。

  如果事成,恐怕很難再有機會來烏州了。

  李楚儀遲遲沒等到藺時遠的話, 不解問道:「以後如果有時間,殿下還帶我來烏州嗎?」

  藺時遠說:「我儘量。」

  李楚儀抱住藺時遠的胳膊,「那好吧。」

  大軍繼而從烏州出發, 走官道,一路向京城行近。路上不斷有消息傳到藺時遠這裡, 比如段將軍放出話去,說只要沿路城池的官員不予抵抗, 他也不與這些官員為難。有些官員見段將軍來勢洶洶, 小皇帝未必能抵擋得住, 還真就打開城門給段將軍行方便,直接讓段將軍過去了。

  藺時遠把那些給段將軍行方便開城門的地方官都記在心裡, 因為這些人都不能留,自古貪生怕死之輩,從來都是禍端。

  大軍一路向北,行至春州時,段將軍已經攻破了京城。藺時遠得到密信,說小皇帝在幾個宮人的掩護下逃離了皇宮,連皇后都沒帶,就自己跑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