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張鈞沖也未說更多,逕自離去。
杜微生將起居注寫好,送到中書省,起居舍人似乎是早已奉命,並未為難於他,便收下了。他在皇城外晃蕩了一圈,最終卻去了一趟太醫署。
皇帝已連續半個月不曾傳喚任何人侍寢。
汝陽侯慶德的那一封奏表,到底是發到了外朝,她還開集賢殿集議,讓內外男女諸臣都來說一說曲直。一時間朝堂上吵開了鍋,有說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有說孝乃德之本也的,有說天子盛德感化群獠的,有說骨肉至親誠可流涕的,吵了整三日,直到集議結束後,還有人雪片兒似地往省中遞摺子,一定要皇帝聽一聽他對此事的見解。
“陛下原本可以按下不表的。”太液池邊蘆荻叢中的蓼花亭,迎著微風淥水,亭上石桌擺了一方棋枰,允元心不在焉地敲著棋子,沈焉如則耐不住逕自發了話,“陛下想試探老臣們,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允元道:“朕讓他們說出想說的話,不好麼?不要把什麼都憋在心裡嘛。”
沈焉如靜了片刻,“陛下若想趁此機會揪出汝陽侯在朝中的黨羽,微臣也並無異議。只怕人心多詐,他們也難免心口不一……”
允元拿白子在棋枰邊緣噹噹敲了兩下,“沈侍郎,落子。”
沈焉如不得不住了嘴,定睛看了看棋局,隨意落了一子。允元的神色卻變得明亮起來,像一個孩子抓住了什麼玩意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緊跟著她落了子,不無得意地道:“枷吃。你要敗了。”
沈焉如根本沒有專心,卻不知何時皇帝已在她的黑子周圍布好了局,這一子落下,便封住了她的去路。她只得道:“陛下棋藝精湛,微臣甘拜下風。”
“半個月前,你到畫院來見朕,朕讓杜子朔送你出門,你對他說了什麼話沒有?”
這一句問話突兀而冷冽,像一盆冰水把沈焉如從頭到腳潑醒。
她立刻離席下跪,連撐地的雙手都在抖,“微臣……微臣不敢多話!杜學士隸屬翰林院,微臣職在內宮,絕不敢私相授受!”
“你看你,著急忙慌的做什麼。”允元笑道,“朕那晚只是瞧著杜子朔好像變聰明了,想著是不是得了哪位高人提點,如此而已。”
沈焉如埋首下去,顫聲道:“微臣……微臣再也不敢了。”
這也就相當於承認了。允元頗為滿意地站起身來,守候在亭外的樊尚恩見機,便上前給她披上衣衫、又開始收拾棋盤。允元的面色很平靜:“你不用怕什麼。朕有你聯絡內外,有知禮掌文書機要,又有掌秋負責身側小事,你們三人,是朕真正的左膀右臂……你們都是隨朕一同長大的人,朕絕不會疑心。”
秋風蕭瑟的小道,一邊是碧波萬頃的太液池,一邊是仙居、蓬萊、清輝諸殿閣,因應山形地勢,頗有起伏縱橫之感。允元的父親與哥哥曾花費數億錢修繕這周遭,但她並不喜歡這裡,起居始終都在太極宮那邊。但這裡的官署衙門都不曾挪動,兩年來,這座皇宮幾乎要成了內外朝的公署。
翰林院,也就在太液池的西邊。
樊尚恩在她身後低聲問:“陛下回勤政殿用晚膳麼?”
“嗯。”允元隨口應聲。
“太樂署近來新制了幾支曲子,說等陛下有空的時候,呈陛下清聽。”樊尚恩又道。
允元瞥他一眼,“他們是給你什麼好處了?”
樊尚恩腆著臉笑,“陛下您看您說的,奴也是覺著您這大半個月忙於政事,未得好好休息一回,想給您解解悶子……”
解解悶子啊……她過去,都是怎麼做的來著?
好像在呼應著她的心思一般,前頭匆匆地走過了幾個文士,似是從中書省領了東西要到翰林院去的。允元停下腳步,微微眯起了眼睛。
樊尚恩順著皇帝的目光看去,那幾人穿著翰林院的長袍,束髮佩玉,個個是風姿挺秀。但在其中,尤為突出的卻還是樊尚恩熟悉的人——那是手捧書卷的杜微生,似在與身邊同僚談論著什麼,溫和地微微笑著。一側是大紅的宮牆,密不透風的藏青袍服好像裹住了他所有的秘密,但從那高高的牆頭偏有早秋的夕光落下來,將深深淺淺的光影投在他眼底。
樊尚恩心裡咯噔了一下,“陛下,要不要請……”
“就聽你的。”允元卻打斷了他的話,“今晚讓太樂署送曲子來吧。”
又半個月過去,翰林院中諸人終於看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杜微生驟然之間,又失寵了。
他們一個月前的馬屁全白拍了。
皇帝新近好像迷上了聽曲兒,勤政殿來來往往的都是俊美的琴師樂工。約莫三日傳召一次的樣子,但仍舊沒有人能留宿下來。
杜微生也就乖乖地在翰林院幹了一個多月的活。
“啪!”一封書函被摔到了杜微生面前。
杜微生一愣,那書函上封著門下省的印,一個月前還與他點頭哈腰的同僚此刻張牙舞爪:“杜子朔啊杜子朔,你看看你幹的好事!擅改詔敕,禮部雖沒有多話,門下卻到底來書問罪,讓我們翰林院失了好大的顏面!”
他微微擰了眉頭。關於番邦上貢的那道詔敕,都是之前的老黃曆了,這門下省的書函落款也在一個月前,此刻這人大約是看自己不忿,著意來挑事兒的。
但偏偏眾人也都等著這一茬似的,誰也沒說話,端看他的反應。
須知當今皇帝手中真正親近的只有吏部和戶部,當然,這也是六部中最要緊的地方,官吏俸祿都從中來。禮部則與皇帝最不對付,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今上是女人,即位才兩年,得位既已不正,根基亦不甚穩,時不時就要挨上禮部那群食古不化的老頭子們好一頓犯顏直諫。番邦入貢,州府送迎,該怎麼說、怎麼做,上百年來早有成規,為什麼偏到了今上這裡就一定要改那一兩句話呢?這豈不正正說明了祖宗成法在今上眼中形同放屁?
更何況,所謂“度有所缺,上禮部酌定”,那就是讓禮部來補虧空。然則禮部上哪兒找錢補虧空?還不是去找戶部,從禮部自己的撥款里出?
兜兜轉轉,這女皇帝不就是要讓他們禮部矮人一頭麼?
能立在朝堂上的,哪個不是人精,禮部一腔子無明火,就算對著陛下發不出來,難道還不能讓門下省來敲打敲打翰林院?歸根結底,若不是翰林院這一位學士大人自作聰明討天子歡心,禮部又哪來這一筆天降的債務?
皇帝一時興起捧他玩玩,他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了,這不,一朝失了聖心,不就要任人搓圓捏扁了麼?
林芳景在此時站了出來,去拉那人的衣袖:“范學士,算了算了,這都多久前的事兒了……”
“確實是過去很久了啊,那會子還不都靠張學士給他背了下來?”那范學士梗著脖子道,“我就說了,冤有頭債有主,這封詔敕不是翰林院的主張,是他自個兒揣摩上意,就該自個兒去跟門下省和禮部賠不是!”
杜微生站起身來,撣了撣衣袖,又接過那封書函,“范學士教導的是,在下不日便去門下省和禮部謝罪。”
*
“聽聞杜子朔當真去門下省謝罪了。門下省那幫人早把這事情忘在了腦後,他到的時候,險些沒人認出他來。”傅掌秋說。
允元聽了,撲哧一笑,連眼睛裡都泛起盈盈的笑意。她斜躺在榻上,手中拿著一根碧玉如意,一邊指指點點:“輕點兒,輕點兒。”
給她揉著腿的是樂府里的一名小學徒,叫長歡。名字很流俗,長得也很流俗,但卻在那柔媚的眼神里透出些不諳世事的純真。那一絲純真讓允元覺得很有趣,所以最近都喜歡叫他來。
他放輕了動作,撫過她的小腿,卻更像是在撩撥她,動作生澀。她沒有怪罪,反而笑著拿碧玉如意點了點他的腦袋。
前頭的樂工請了旨,便咿咿呀呀地開始奏曲。
傅掌秋就肅立在她身後。這個女侍郎其貌不揚,也從不出風頭,很多外朝人士都不知道有她的存在。但她卻確實占據著比沈焉如和楊知禮——乃至於,比樊尚恩——還要重要的位置。
她好像根本沒有在聽那新曲,只道:“汝陽侯那邊尚且沒什麼動靜,倒是有幾位國子祭酒、校書正字,老臣耐不住寂寞,往汝陽侯傳消遞息,前日已抓獲了,請陛下示下。”
允元道:“找個由頭,殺了便是。”
她說得輕鬆,話里的寒意卻讓長歡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允元看他一眼,又笑了,拿他好玩似地:“抱歉,嚇著你了?”
長歡忙道:“沒,沒有,小人不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杜微生將起居注寫好,送到中書省,起居舍人似乎是早已奉命,並未為難於他,便收下了。他在皇城外晃蕩了一圈,最終卻去了一趟太醫署。
皇帝已連續半個月不曾傳喚任何人侍寢。
汝陽侯慶德的那一封奏表,到底是發到了外朝,她還開集賢殿集議,讓內外男女諸臣都來說一說曲直。一時間朝堂上吵開了鍋,有說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有說孝乃德之本也的,有說天子盛德感化群獠的,有說骨肉至親誠可流涕的,吵了整三日,直到集議結束後,還有人雪片兒似地往省中遞摺子,一定要皇帝聽一聽他對此事的見解。
“陛下原本可以按下不表的。”太液池邊蘆荻叢中的蓼花亭,迎著微風淥水,亭上石桌擺了一方棋枰,允元心不在焉地敲著棋子,沈焉如則耐不住逕自發了話,“陛下想試探老臣們,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允元道:“朕讓他們說出想說的話,不好麼?不要把什麼都憋在心裡嘛。”
沈焉如靜了片刻,“陛下若想趁此機會揪出汝陽侯在朝中的黨羽,微臣也並無異議。只怕人心多詐,他們也難免心口不一……”
允元拿白子在棋枰邊緣噹噹敲了兩下,“沈侍郎,落子。”
沈焉如不得不住了嘴,定睛看了看棋局,隨意落了一子。允元的神色卻變得明亮起來,像一個孩子抓住了什麼玩意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緊跟著她落了子,不無得意地道:“枷吃。你要敗了。”
沈焉如根本沒有專心,卻不知何時皇帝已在她的黑子周圍布好了局,這一子落下,便封住了她的去路。她只得道:“陛下棋藝精湛,微臣甘拜下風。”
“半個月前,你到畫院來見朕,朕讓杜子朔送你出門,你對他說了什麼話沒有?”
這一句問話突兀而冷冽,像一盆冰水把沈焉如從頭到腳潑醒。
她立刻離席下跪,連撐地的雙手都在抖,“微臣……微臣不敢多話!杜學士隸屬翰林院,微臣職在內宮,絕不敢私相授受!”
“你看你,著急忙慌的做什麼。”允元笑道,“朕那晚只是瞧著杜子朔好像變聰明了,想著是不是得了哪位高人提點,如此而已。”
沈焉如埋首下去,顫聲道:“微臣……微臣再也不敢了。”
這也就相當於承認了。允元頗為滿意地站起身來,守候在亭外的樊尚恩見機,便上前給她披上衣衫、又開始收拾棋盤。允元的面色很平靜:“你不用怕什麼。朕有你聯絡內外,有知禮掌文書機要,又有掌秋負責身側小事,你們三人,是朕真正的左膀右臂……你們都是隨朕一同長大的人,朕絕不會疑心。”
秋風蕭瑟的小道,一邊是碧波萬頃的太液池,一邊是仙居、蓬萊、清輝諸殿閣,因應山形地勢,頗有起伏縱橫之感。允元的父親與哥哥曾花費數億錢修繕這周遭,但她並不喜歡這裡,起居始終都在太極宮那邊。但這裡的官署衙門都不曾挪動,兩年來,這座皇宮幾乎要成了內外朝的公署。
翰林院,也就在太液池的西邊。
樊尚恩在她身後低聲問:“陛下回勤政殿用晚膳麼?”
“嗯。”允元隨口應聲。
“太樂署近來新制了幾支曲子,說等陛下有空的時候,呈陛下清聽。”樊尚恩又道。
允元瞥他一眼,“他們是給你什麼好處了?”
樊尚恩腆著臉笑,“陛下您看您說的,奴也是覺著您這大半個月忙於政事,未得好好休息一回,想給您解解悶子……”
解解悶子啊……她過去,都是怎麼做的來著?
好像在呼應著她的心思一般,前頭匆匆地走過了幾個文士,似是從中書省領了東西要到翰林院去的。允元停下腳步,微微眯起了眼睛。
樊尚恩順著皇帝的目光看去,那幾人穿著翰林院的長袍,束髮佩玉,個個是風姿挺秀。但在其中,尤為突出的卻還是樊尚恩熟悉的人——那是手捧書卷的杜微生,似在與身邊同僚談論著什麼,溫和地微微笑著。一側是大紅的宮牆,密不透風的藏青袍服好像裹住了他所有的秘密,但從那高高的牆頭偏有早秋的夕光落下來,將深深淺淺的光影投在他眼底。
樊尚恩心裡咯噔了一下,“陛下,要不要請……”
“就聽你的。”允元卻打斷了他的話,“今晚讓太樂署送曲子來吧。”
又半個月過去,翰林院中諸人終於看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杜微生驟然之間,又失寵了。
他們一個月前的馬屁全白拍了。
皇帝新近好像迷上了聽曲兒,勤政殿來來往往的都是俊美的琴師樂工。約莫三日傳召一次的樣子,但仍舊沒有人能留宿下來。
杜微生也就乖乖地在翰林院幹了一個多月的活。
“啪!”一封書函被摔到了杜微生面前。
杜微生一愣,那書函上封著門下省的印,一個月前還與他點頭哈腰的同僚此刻張牙舞爪:“杜子朔啊杜子朔,你看看你幹的好事!擅改詔敕,禮部雖沒有多話,門下卻到底來書問罪,讓我們翰林院失了好大的顏面!”
他微微擰了眉頭。關於番邦上貢的那道詔敕,都是之前的老黃曆了,這門下省的書函落款也在一個月前,此刻這人大約是看自己不忿,著意來挑事兒的。
但偏偏眾人也都等著這一茬似的,誰也沒說話,端看他的反應。
須知當今皇帝手中真正親近的只有吏部和戶部,當然,這也是六部中最要緊的地方,官吏俸祿都從中來。禮部則與皇帝最不對付,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今上是女人,即位才兩年,得位既已不正,根基亦不甚穩,時不時就要挨上禮部那群食古不化的老頭子們好一頓犯顏直諫。番邦入貢,州府送迎,該怎麼說、怎麼做,上百年來早有成規,為什麼偏到了今上這裡就一定要改那一兩句話呢?這豈不正正說明了祖宗成法在今上眼中形同放屁?
更何況,所謂“度有所缺,上禮部酌定”,那就是讓禮部來補虧空。然則禮部上哪兒找錢補虧空?還不是去找戶部,從禮部自己的撥款里出?
兜兜轉轉,這女皇帝不就是要讓他們禮部矮人一頭麼?
能立在朝堂上的,哪個不是人精,禮部一腔子無明火,就算對著陛下發不出來,難道還不能讓門下省來敲打敲打翰林院?歸根結底,若不是翰林院這一位學士大人自作聰明討天子歡心,禮部又哪來這一筆天降的債務?
皇帝一時興起捧他玩玩,他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了,這不,一朝失了聖心,不就要任人搓圓捏扁了麼?
林芳景在此時站了出來,去拉那人的衣袖:“范學士,算了算了,這都多久前的事兒了……”
“確實是過去很久了啊,那會子還不都靠張學士給他背了下來?”那范學士梗著脖子道,“我就說了,冤有頭債有主,這封詔敕不是翰林院的主張,是他自個兒揣摩上意,就該自個兒去跟門下省和禮部賠不是!”
杜微生站起身來,撣了撣衣袖,又接過那封書函,“范學士教導的是,在下不日便去門下省和禮部謝罪。”
*
“聽聞杜子朔當真去門下省謝罪了。門下省那幫人早把這事情忘在了腦後,他到的時候,險些沒人認出他來。”傅掌秋說。
允元聽了,撲哧一笑,連眼睛裡都泛起盈盈的笑意。她斜躺在榻上,手中拿著一根碧玉如意,一邊指指點點:“輕點兒,輕點兒。”
給她揉著腿的是樂府里的一名小學徒,叫長歡。名字很流俗,長得也很流俗,但卻在那柔媚的眼神里透出些不諳世事的純真。那一絲純真讓允元覺得很有趣,所以最近都喜歡叫他來。
他放輕了動作,撫過她的小腿,卻更像是在撩撥她,動作生澀。她沒有怪罪,反而笑著拿碧玉如意點了點他的腦袋。
前頭的樂工請了旨,便咿咿呀呀地開始奏曲。
傅掌秋就肅立在她身後。這個女侍郎其貌不揚,也從不出風頭,很多外朝人士都不知道有她的存在。但她卻確實占據著比沈焉如和楊知禮——乃至於,比樊尚恩——還要重要的位置。
她好像根本沒有在聽那新曲,只道:“汝陽侯那邊尚且沒什麼動靜,倒是有幾位國子祭酒、校書正字,老臣耐不住寂寞,往汝陽侯傳消遞息,前日已抓獲了,請陛下示下。”
允元道:“找個由頭,殺了便是。”
她說得輕鬆,話里的寒意卻讓長歡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允元看他一眼,又笑了,拿他好玩似地:“抱歉,嚇著你了?”
長歡忙道:“沒,沒有,小人不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