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她緩步走上前,摸了摸鴻鵠的臉:「爹爹高估本宮了。本宮還不如長姊。起碼,爺是從來沒想廢了長姊的。對不起啊。本宮對不起爹爹,對不起楊家。本宮太想保住這一切了。本宮聽不得爺說『厭棄』二字。本宮害怕他當真廢后,立妾室子。鴻鵠,走到這一步,你說,本宮是不是錯了?」
鴻鵠哭泣道:「娘娘,您心裡是有陛下的。」
阿季拱手向楊令佩,道:「請娘娘移步宮門口。」
楊令佩看向阿季,淒楚道:「苻將軍,你把爺帶到哪裡去了?本宮想再瞧瞧他。本宮橫豎是有罪之人,就成全本宮這個念想吧。」
「待娘娘移步宮門口,便能見到陛下。」
阿季撒了謊。
方才那人,並不是朱瑁。
他在大齊的時候,蒙秦琨玉所助,換了張麵皮,矇混了世人。
此番,他想出這主意,與軍營里關押著的秦琨玉做了個交易:一張麵皮,換她隨薛漪平安回錦都。
秦琨玉答應了。
阿季找了個身型與朱瑁差不多的男子,臉上覆了麵皮,有七八分相像。但足以蒙蔽神思紊亂、惶惶不可終日的楊令佩。
見了「朱瑁」,楊令佩強撐著的偽裝坍塌了。
強於任何刑罰、逼供。
「請娘娘移步宮門口。」阿季又說了一遍。
真相必須被世人知曉。
那麼,這場戰爭才有正義之名。
此後的天下,才不會有人再以「匡扶正嫡」的名義作亂。
這一點,從他假意「屠城」起,便想好了。
鴻鵠放出宮的小太監沒有出京都,而是在京西花市謀了份差事。他在宮廷的花房待過,能培育出宮中才有的「南國丹若」。安香在滿城尋找梅川時,發現了這個小太監。安香有細作的敏銳,她覺察出這小太監不一般。她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帶回軍營。用軍營中審人的手段對付小太監,自然不在話下。三下五除二,安香得到了真相。
鴻鵠讓他假意向南平報信,這說明,楊後才是朱瑁之死的最早知情人和策劃者。
楊令佩失去孩子的那天深夜,小太監其實在宮牆外並沒走遠。他聽到了楊後的痛呼,以及鴻鵠的慌張。
安香將此稟於阿季。
阿季明白了楊家的野心,也明白了,所謂的「正嫡」,其實早已沒了。楊家緊鑼密鼓地從各地籌措兵馬。
如此,與楊家的戰爭必不可免。
在十安街水湄巷,他與楊令休對峙。
他發現「假梅川」身旁的那幾個人,雖然穿著京都的服飾,說著京都的話,但是,他發現他們的鞋底有虎紋。虎紋是南界軍中才有的標識。
阿季意識到情勢的複雜。
除了楊家,還有外族的人捲入這場紛爭。
他不動聲色地回了營,沒有揭穿。
既外族人想讓京都亂,那便亂給他們看。
反正,與楊家的仗,總是要打的。
從楊令休手中逃脫的蘇星闌,帶著舅舅,進入軍營,求見苻將軍。
蘇星闌見到阿季,第一句話便是:「將軍,星闌不才,願助將軍尋到梅醫官。」
他沒有說「願助將軍謀得大業」,也沒有說「願助將軍旗開得勝」,他說的是「願助將軍尋到梅醫官」。
他知道阿季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戰爭,大業,不及妻兒安好。
說來多麼可悲。巍巍皇族,每一個當權者都忌憚他,以為他野心勃勃。
唯一看穿他沒有野心的,竟是一個十餘歲的皇家少年。
阿季決定賭一場。
他知道,他若親去尋找梅川,縱是尋到,也恐綁架梅川的人魚死網破,傷到梅川。
這少年或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可智取,而不可強奪。
他聲勢浩大地展開一場「屠殺」。
外族的人以為計謀得逞,歡天喜地回子虛樓稟報。蘇星闌一路尾隨他們,摸到囚禁梅川的地點。識破大齊與南界互相勾結的陰謀。以鼠成兵。救回梅川。
一切盡在掌握。
而與楊家的廝殺,也有了勝果。
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將楊令佩的所作所為昭告天下,為城中的廝殺、為近來的動盪尋一個塵埃落定。
「請娘娘移步宮門口。」
阿季身後的兵士齊聲道。
楊令佩出乎意料地平靜。
她點頭,道了聲:「好。」
宮門,牆頭。
楊令佩一步步走上去。
每一步都走得穩牢。
她的裙角被風吹起。
城牆下,是成隊的降兵,京中的百姓。
第119章 本宮自由了
宮門口的城樓,宏偉肅穆。
厚厚的青石砌成牢不可破的輝煌。
大梁皇宮的正大門,這道門橫亘在皇權與百姓中間,把宮廷與民間隔成天河兩端。這道門立了近百載。往日,都是由森森的侍衛把守,等閒人不得靠近。從未像今日這般熱鬧。
人們各懷心事,看著平素只存在市井坊間傳聞里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登上城樓。
朝霞褪去之後,天空格外的湛藍。藍得通透,藍得清澈。
降兵們仰頭看著楊令佩,他們此次起兵所護衛的皇后娘娘。國丈楊晉在各府衙遊說,先帝大行,皇后尚未臨盆,反賊奪權逼宮,欺凌孤兒寡婦。他們千里迢迢,從九州各處趕來京都,賣命廝殺,不過為的是個「忠」字罷了。
梅川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向楊令佩,遽爾取出她腹中的棉枕。
群情譁然。
皇后娘娘的龍脈不存。
阿季高聲向城門樓下的降兵們道:「將士們,你們可看清了,皇后娘娘的腹中並無龍子。你們是為了匡扶正嫡而來,本將軍一定得給你們一個說法。有道是,不知者無罪,雖你們無召進京起亂,但,本將軍知道,你們並非反賊。只是被楊氏所惑。你們與本將軍一樣,都是大梁的社稷之臣。本將軍赦你們無罪,許你們返回原籍。」
阿季說得激昂慷慨,降兵們皆跪下叩首:「謝將軍。」
稀里糊塗進京打了一場仗。如今能保全自身,已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楊家為了一己之私,愚弄眾將士,實在可恨。
隊伍里有人喊道:「楊氏當誅!」
起了頭,大伙兒的情緒都被挑了起來。
眾人一起喊道:「楊氏當誅!楊氏當誅!楊氏當誅!」
楊令佩摸著平坦的小腹,瞳孔一點點離散:「如今,可是再也不用綁那勞什子了。」
梅川遲疑著,不知該不該趁勢將楊令佩弒君的罪行挑破。
她想起在京郊的河邊見到朱瑁魂魄的那次。她問他:「是誰害了你?」朱瑁欲說什麼,卻又艱難地咽了下去。「梅卿,罷了,罷了……」
朱瑁是不想將這件事公布於眾的吧。
否則,那日就該將真相告訴她了。
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不復存在了。當朱瑁憶起前世,今生的很多事,他都不願計較了。他的皇后,與他有過一夕魚水之歡的皇后,十年前在楊府門前看著東宮馬車遠去的小姑娘,對他充滿怨懟的女子,為他懷過一個孩子的女子,他不願計較了。
雪花來人世一場,是無根且清淨的。
他愛過人,也被人愛過。末了,頭也不回地隨鬼差去投胎。
死的那日,天上下的赤雪,帶走了所有的冤孽。
梅川沉默了。
然而,和花房太監小安子一起,被推上城門樓的鴻鵠,此時卻開口了。
她走向楊令佩,磕了個頭。
隨即,起身,向城樓下的眾人道:「大家聽著,所有的事,都是我做的。我是楊府陪嫁進宮的丫頭,唯楊大人的令是從。皇后娘娘毫不知情。我做錯了事,害娘娘小產。娘娘仁慈,沒有處罰我。我怕擔罪責,想出假孕的主意。娘娘為了護著我,答應了。但是娘娘從未想過生亂,都是楊大人所為。娘娘一心誠懇待苻將軍,曾親自帶著他搜宮搜府。將士們,娘娘母儀天下,她是無辜的!」
「有錯該罰,罰之有度。奴婢的錯,奴婢擔,不能罪及主子!」
鴻鵠再度扭頭,看了看楊令佩。
她哭道:「小姐,您保重啊。奴婢不才,下輩子來伺候您的時候,一定機靈些,不叫您生氣……」
「全貴妃,娘娘不與您為難,請您留著她的性命。看在,看在她善待小盒子的分兒上。看在她是先帝遺孀的分兒上。」
說完這句話,她縱身一躍,跳下城樓。
須臾,聽得「砰」的一聲。
梅川俯身看了一眼。
血肉模糊。
這個丫頭。
梅川心頭霎時無限感慨。
「願為雙鴻鵠,振翅起高飛」,這是她曾對楊令佩的祝願。彼時的楊令佩是清和院裡寬和的楊寶林。後來,楊家在前朝後宮百般使計,楊令佩做了皇后,入主千秋殿。梅川明白了,她給侍女起名「鴻鵠」的含義,並不是只想與朱瑁做雙鴻鵠,而是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意味。從前的百般做小伏低,不過是權宜之策罷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鴻鵠哭泣道:「娘娘,您心裡是有陛下的。」
阿季拱手向楊令佩,道:「請娘娘移步宮門口。」
楊令佩看向阿季,淒楚道:「苻將軍,你把爺帶到哪裡去了?本宮想再瞧瞧他。本宮橫豎是有罪之人,就成全本宮這個念想吧。」
「待娘娘移步宮門口,便能見到陛下。」
阿季撒了謊。
方才那人,並不是朱瑁。
他在大齊的時候,蒙秦琨玉所助,換了張麵皮,矇混了世人。
此番,他想出這主意,與軍營里關押著的秦琨玉做了個交易:一張麵皮,換她隨薛漪平安回錦都。
秦琨玉答應了。
阿季找了個身型與朱瑁差不多的男子,臉上覆了麵皮,有七八分相像。但足以蒙蔽神思紊亂、惶惶不可終日的楊令佩。
見了「朱瑁」,楊令佩強撐著的偽裝坍塌了。
強於任何刑罰、逼供。
「請娘娘移步宮門口。」阿季又說了一遍。
真相必須被世人知曉。
那麼,這場戰爭才有正義之名。
此後的天下,才不會有人再以「匡扶正嫡」的名義作亂。
這一點,從他假意「屠城」起,便想好了。
鴻鵠放出宮的小太監沒有出京都,而是在京西花市謀了份差事。他在宮廷的花房待過,能培育出宮中才有的「南國丹若」。安香在滿城尋找梅川時,發現了這個小太監。安香有細作的敏銳,她覺察出這小太監不一般。她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帶回軍營。用軍營中審人的手段對付小太監,自然不在話下。三下五除二,安香得到了真相。
鴻鵠讓他假意向南平報信,這說明,楊後才是朱瑁之死的最早知情人和策劃者。
楊令佩失去孩子的那天深夜,小太監其實在宮牆外並沒走遠。他聽到了楊後的痛呼,以及鴻鵠的慌張。
安香將此稟於阿季。
阿季明白了楊家的野心,也明白了,所謂的「正嫡」,其實早已沒了。楊家緊鑼密鼓地從各地籌措兵馬。
如此,與楊家的戰爭必不可免。
在十安街水湄巷,他與楊令休對峙。
他發現「假梅川」身旁的那幾個人,雖然穿著京都的服飾,說著京都的話,但是,他發現他們的鞋底有虎紋。虎紋是南界軍中才有的標識。
阿季意識到情勢的複雜。
除了楊家,還有外族的人捲入這場紛爭。
他不動聲色地回了營,沒有揭穿。
既外族人想讓京都亂,那便亂給他們看。
反正,與楊家的仗,總是要打的。
從楊令休手中逃脫的蘇星闌,帶著舅舅,進入軍營,求見苻將軍。
蘇星闌見到阿季,第一句話便是:「將軍,星闌不才,願助將軍尋到梅醫官。」
他沒有說「願助將軍謀得大業」,也沒有說「願助將軍旗開得勝」,他說的是「願助將軍尋到梅醫官」。
他知道阿季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戰爭,大業,不及妻兒安好。
說來多麼可悲。巍巍皇族,每一個當權者都忌憚他,以為他野心勃勃。
唯一看穿他沒有野心的,竟是一個十餘歲的皇家少年。
阿季決定賭一場。
他知道,他若親去尋找梅川,縱是尋到,也恐綁架梅川的人魚死網破,傷到梅川。
這少年或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可智取,而不可強奪。
他聲勢浩大地展開一場「屠殺」。
外族的人以為計謀得逞,歡天喜地回子虛樓稟報。蘇星闌一路尾隨他們,摸到囚禁梅川的地點。識破大齊與南界互相勾結的陰謀。以鼠成兵。救回梅川。
一切盡在掌握。
而與楊家的廝殺,也有了勝果。
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將楊令佩的所作所為昭告天下,為城中的廝殺、為近來的動盪尋一個塵埃落定。
「請娘娘移步宮門口。」
阿季身後的兵士齊聲道。
楊令佩出乎意料地平靜。
她點頭,道了聲:「好。」
宮門,牆頭。
楊令佩一步步走上去。
每一步都走得穩牢。
她的裙角被風吹起。
城牆下,是成隊的降兵,京中的百姓。
第119章 本宮自由了
宮門口的城樓,宏偉肅穆。
厚厚的青石砌成牢不可破的輝煌。
大梁皇宮的正大門,這道門橫亘在皇權與百姓中間,把宮廷與民間隔成天河兩端。這道門立了近百載。往日,都是由森森的侍衛把守,等閒人不得靠近。從未像今日這般熱鬧。
人們各懷心事,看著平素只存在市井坊間傳聞里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登上城樓。
朝霞褪去之後,天空格外的湛藍。藍得通透,藍得清澈。
降兵們仰頭看著楊令佩,他們此次起兵所護衛的皇后娘娘。國丈楊晉在各府衙遊說,先帝大行,皇后尚未臨盆,反賊奪權逼宮,欺凌孤兒寡婦。他們千里迢迢,從九州各處趕來京都,賣命廝殺,不過為的是個「忠」字罷了。
梅川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向楊令佩,遽爾取出她腹中的棉枕。
群情譁然。
皇后娘娘的龍脈不存。
阿季高聲向城門樓下的降兵們道:「將士們,你們可看清了,皇后娘娘的腹中並無龍子。你們是為了匡扶正嫡而來,本將軍一定得給你們一個說法。有道是,不知者無罪,雖你們無召進京起亂,但,本將軍知道,你們並非反賊。只是被楊氏所惑。你們與本將軍一樣,都是大梁的社稷之臣。本將軍赦你們無罪,許你們返回原籍。」
阿季說得激昂慷慨,降兵們皆跪下叩首:「謝將軍。」
稀里糊塗進京打了一場仗。如今能保全自身,已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楊家為了一己之私,愚弄眾將士,實在可恨。
隊伍里有人喊道:「楊氏當誅!」
起了頭,大伙兒的情緒都被挑了起來。
眾人一起喊道:「楊氏當誅!楊氏當誅!楊氏當誅!」
楊令佩摸著平坦的小腹,瞳孔一點點離散:「如今,可是再也不用綁那勞什子了。」
梅川遲疑著,不知該不該趁勢將楊令佩弒君的罪行挑破。
她想起在京郊的河邊見到朱瑁魂魄的那次。她問他:「是誰害了你?」朱瑁欲說什麼,卻又艱難地咽了下去。「梅卿,罷了,罷了……」
朱瑁是不想將這件事公布於眾的吧。
否則,那日就該將真相告訴她了。
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不復存在了。當朱瑁憶起前世,今生的很多事,他都不願計較了。他的皇后,與他有過一夕魚水之歡的皇后,十年前在楊府門前看著東宮馬車遠去的小姑娘,對他充滿怨懟的女子,為他懷過一個孩子的女子,他不願計較了。
雪花來人世一場,是無根且清淨的。
他愛過人,也被人愛過。末了,頭也不回地隨鬼差去投胎。
死的那日,天上下的赤雪,帶走了所有的冤孽。
梅川沉默了。
然而,和花房太監小安子一起,被推上城門樓的鴻鵠,此時卻開口了。
她走向楊令佩,磕了個頭。
隨即,起身,向城樓下的眾人道:「大家聽著,所有的事,都是我做的。我是楊府陪嫁進宮的丫頭,唯楊大人的令是從。皇后娘娘毫不知情。我做錯了事,害娘娘小產。娘娘仁慈,沒有處罰我。我怕擔罪責,想出假孕的主意。娘娘為了護著我,答應了。但是娘娘從未想過生亂,都是楊大人所為。娘娘一心誠懇待苻將軍,曾親自帶著他搜宮搜府。將士們,娘娘母儀天下,她是無辜的!」
「有錯該罰,罰之有度。奴婢的錯,奴婢擔,不能罪及主子!」
鴻鵠再度扭頭,看了看楊令佩。
她哭道:「小姐,您保重啊。奴婢不才,下輩子來伺候您的時候,一定機靈些,不叫您生氣……」
「全貴妃,娘娘不與您為難,請您留著她的性命。看在,看在她善待小盒子的分兒上。看在她是先帝遺孀的分兒上。」
說完這句話,她縱身一躍,跳下城樓。
須臾,聽得「砰」的一聲。
梅川俯身看了一眼。
血肉模糊。
這個丫頭。
梅川心頭霎時無限感慨。
「願為雙鴻鵠,振翅起高飛」,這是她曾對楊令佩的祝願。彼時的楊令佩是清和院裡寬和的楊寶林。後來,楊家在前朝後宮百般使計,楊令佩做了皇后,入主千秋殿。梅川明白了,她給侍女起名「鴻鵠」的含義,並不是只想與朱瑁做雙鴻鵠,而是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意味。從前的百般做小伏低,不過是權宜之策罷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