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當孫悟空的神魂來到金蟬面前的時候,金蟬鬆口氣:「悟空你可算是來了。」
第197章 登山
師徒幾百年沒見,免不了要說些離別後的話。
金蟬自己在這山里,除了各處探險,就是念經打坐,他因為擔心時間長了忘記一些經文,還在周圍的山裡找地方,把經文刻寫在石頭上。可惜的是再深的刻痕都免不了被歲月侵蝕,最早刻寫下來的經文字體都已經開始模糊了。
孫悟空則是相反,他和其他人比起來,因為這段時間旅遊次數多,倒是顯得生活極其充實。
所以孫悟空口沫橫飛地講述了天庭和崑崙的事情。金蟬很想到崑崙山去做客,也不長駐,出去轉一圈就當是放鬆了。
當然了,這種事情還是先要得到崑崙山的准許才成,金蟬也不著急,等著回頭孫悟空和對方溝通清楚了再出門。
最後師徒倆人避免不了談論起了靈山。
金蟬沉默了很久,他對靈山的態度很複雜,他在靈山生活的時間更久,在那種禪聲梵唱中成長,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處處刻著佛門印跡。
他這些年也在反思自己,他自己反對的不是佛門的主旨,一直反對的都是人。
所以沉思良久後他開口:「和天庭比起來,佛門底蘊太薄了,壓根禁不起波折。所以天庭覆滅那麼久,靈山必然也早早覆滅了。」
孫悟空相信他這話。
兩人相對無言。
過了幾日金獅晚上做夢又來和金蟬論經,因為孫悟空在這裡,大家也說起了靈山的事情,孫悟空就問:「姐夫,你不想去靈山看看嗎?」
金獅就開始糾結,他是很想去,可是他的理智覺得不去也是一件好事。
孫悟空就說:「你回去問問我師姐,看咱們怎麼過去,到時候老孫帶著你和師父一起去。」
金蟬眼巴巴地看著金獅,金獅想了想,心裡反覆衡量,覺得該和以往一樣做個了結,就說:「好,我去問問。」
又過了幾個月,金獅再來,帶來了靈山的坐標。
孫悟空開始摩拳擦掌,等著去靈山,可是忙了一天才發現,這處的陣法簡直是如鐵桶一般。
他能去外面閒逛是因為他的陣法上開了一個小門,儘管這個小門就是個縫隙,別說身體了,就是完整的靈魂都難以通過,但是這好歹也能出去。金城西邊的山脈真的是一點縫隙都沒給人留。
這怎麼辦?
孫悟空現在已經有了路徑依賴,慫恿金獅回去找師姐開個縫!
金獅就回去找大夏,大夏去了山脈中,在一處溪水的水流里找到一塊大石頭,在石頭上刻寫了一些陣法,然後告訴金獅,這塊石頭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都存在這片山里,所以三千年內,這裡也會有三次出門的機會。用完後,就等著下個三千年刷新吧。
很快金獅帶著孫悟空和金蟬去了西山的山脈中找到了這塊石頭,然後一起拿著坐標到了外面。
他們沒有直接進入靈山,而是進入了靈山的外圍。
金蟬還記得上次去靈山的時候,那時候他還有個名字叫作唐三藏,途經這裡,不停地感慨西方佛國,這裡瓊樓貝館繁華興旺,簡直是所有凡俗人物認為的極樂世界。再次來到這裡,這裡已經看不到昔日的建築,入目能看到的都是灰色,仿佛一切東西都有了一層灰掩蓋了起來。
再看這裡的人,個個表情麻木,人人瘦骨嶙峋,都是眼窩深陷,臉上皮膚鬆弛溝壑縱深。
看到這樣的景色,金蟬他們都沒有說話。
孫悟空和金蟬從東土大唐到西天取經,路上經歷大小國家有很多,那些小國的底層人就是這副姿態。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大唐是上邦,因為大唐的人哪怕日子過得不好,也有盼頭,更有驕傲。他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覺得天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大唐,大唐是天下的福地,大唐的皇帝是天下的君主,就是路上的老農,也能講出仁義道德來。
而金獅做了這麼多年的國主,自然明白這是赤貧百姓掙扎在底層對未來沒有絲毫憧憬導致的麻木。
孫悟空就說:「老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這裡的人就因為在靈山腳下,昔日天下財富匯聚靈山所以他們的日子好過,現在不屬於這裡的財富流走,他們就什麼都沒有了。」
金蟬嘆口氣。
和尚們總是自稱貧僧,但是各個廟堂總是富得流油,有廟產還房貸,個個富得流油。
這讓他再三嘆氣。
這裡有窮人也有富人,很快就有富人跑了出來,詢問他們是不是要去朝聖,他們能帶路,只需要一兩黃金,能把人送到靈山入口。
孫悟空剛問:「能去靈山?」隨後就覺得這話自己問錯了。
此山非彼山,大陣一旦開啟,原地會有一座普通的山,那個超凡入聖的道場被時間和空間剝離出去。大家朝聖的山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山。
孫悟空就說:「不用,俺們自己去。」
這裡的富人們瞬間變了臉:「自己去?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作靠山吃山?讓你們自己去了,我什麼吃什么喝什麼?」
孫悟空挑明:「你就乾脆說你們是劫道的響馬不就行了。」他的手放在衣服里抓了幾下,一根猴毛變成了一包銀子,他把銀子拿出來上下拋了幾下,問道:「夠不夠?」
幾個穿金戴銀的富戶立即說:「夠了夠了!」
但是為首的卻呵斥了他們:「夠什麼?他們必然還有錢,不全部拿出來就別去。」
孫悟空又把手伸進衣服里扒拉:「還有還有,都給你們,你們別貪心,多少才算是多呢?」說完又給了一袋子銀子。
為首的人接過去用手稱量了一下重量,打開看了看,上好的雪花銀,滿意地點頭:「進去吧,看在你們給了這麼多銀子的份上,我們也提醒你們一句,天黑了趕緊下來,山上邪乎。」
他身後人連連點頭,態度變了,從剛才攔路搶劫的盜匪變成了和氣的路人,不少人是真心提醒他們別在山上過夜。
孫悟空就問:「我們是朝聖的和尚,知道這裡以前是極樂世界,好不容易走來了,自然是要各處看看。幾位,為什麼說這裡不能過夜。」
其中一個說:「長老,沒到夜裡山上有人哭呢。」
接著又有人說:「哭得可邪門了。」
還有人說:「我們上山看了,也在夜裡聽過,似乎那哭聲就在身邊,但是身邊什麼都沒有,聽著可嚇人了。」
孫悟空好言好語謝了他們,蹦跳著上山了,金獅和金蟬對視一眼也跟著離開了。
至於這些人發現銀子變成猴毛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兒,就和孫悟空無關了。
金獅和金蟬在路上就聊起夜哭這件事。
金蟬覺得這是有人故意這樣,目的就是嚇唬人。
金獅聽過大夏一些空間理論,空間是多維的,是可以重疊的,像是一本書一樣,一頁一頁,相鄰的兩頁在微小的概率下也會有影響。所以金獅就覺得這不是有人故意嚇唬人,而是陣法有了漏洞,使得一些聲音沒被封閉。
他們就在很多人的注視下上山了。
他們先去了玉真觀的遺址。這裡當年駐紮著金頂大仙,佛門所有人不能直接飛到靈山,而是要先從玉真觀上山。這位金頂大仙是天庭的人,早先道門確實是看不起佛門,在入口處修建道觀確實蔑視,更何況進進出出的佛門弟子都在道門的監視下,讓佛門上下很多人覺得憋屈。也真是如此,燃燈佛祖倒台的速度才會太快。
如今金頂大仙不知道在何處,而玉真觀的房子都倒塌了,甚至遺址上連殘存的磚瓦都看不到。
金蟬忍不住念佛:「阿彌陀佛!秦漢那麼多年過去了,尚且能在經營之處找到秦磚漢瓦,如今這個地方連斷壁殘垣都沒有,只有光禿禿的地基還在,真是令人感慨。」
孫悟空說:「師父別念了,上門去,上山令您感慨的更多。」
幾個人一起上山,兩邊衰草連天,山下好歹玉真觀還有地基留存,這裡連地基都沒有。
金蟬又念了幾聲佛。
孫悟空就說:「師父,別念了,佛都沒有了,你還念什麼?」
金蟬嘆氣:「唉,這裡什麼都沒有了。」
金獅說:「這裡什麼都沒留下,倒也正常。自從上山已經是靈山的範圍,整座山都被移去了別的地方,所以這裡也不會留下什麼。」
他們一起在衰草中走上山頂,這裡是當初大雷音寺的位置。站在山上免不了令人思緒萬千,說起靈山的來歷。
靈山以前就是一座普通的仙山,在仙山裡面也不是拔尖的,叫作靈鳥山,也叫作靈鷲山,當初這地方屬於毒火鬼王,如來把這裡騙到手後,華光菩薩燒死了毒火鬼王。華光菩薩最後轉世成了五顯靈官。
三個人在這裡說了這麼多,眼看著天要黑,三個人就一起從山上往下走,做出離開的模樣,因為這裡的百姓太多了,不能再引起什麼流言蜚語來。
第197章 登山
師徒幾百年沒見,免不了要說些離別後的話。
金蟬自己在這山里,除了各處探險,就是念經打坐,他因為擔心時間長了忘記一些經文,還在周圍的山裡找地方,把經文刻寫在石頭上。可惜的是再深的刻痕都免不了被歲月侵蝕,最早刻寫下來的經文字體都已經開始模糊了。
孫悟空則是相反,他和其他人比起來,因為這段時間旅遊次數多,倒是顯得生活極其充實。
所以孫悟空口沫橫飛地講述了天庭和崑崙的事情。金蟬很想到崑崙山去做客,也不長駐,出去轉一圈就當是放鬆了。
當然了,這種事情還是先要得到崑崙山的准許才成,金蟬也不著急,等著回頭孫悟空和對方溝通清楚了再出門。
最後師徒倆人避免不了談論起了靈山。
金蟬沉默了很久,他對靈山的態度很複雜,他在靈山生活的時間更久,在那種禪聲梵唱中成長,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處處刻著佛門印跡。
他這些年也在反思自己,他自己反對的不是佛門的主旨,一直反對的都是人。
所以沉思良久後他開口:「和天庭比起來,佛門底蘊太薄了,壓根禁不起波折。所以天庭覆滅那麼久,靈山必然也早早覆滅了。」
孫悟空相信他這話。
兩人相對無言。
過了幾日金獅晚上做夢又來和金蟬論經,因為孫悟空在這裡,大家也說起了靈山的事情,孫悟空就問:「姐夫,你不想去靈山看看嗎?」
金獅就開始糾結,他是很想去,可是他的理智覺得不去也是一件好事。
孫悟空就說:「你回去問問我師姐,看咱們怎麼過去,到時候老孫帶著你和師父一起去。」
金蟬眼巴巴地看著金獅,金獅想了想,心裡反覆衡量,覺得該和以往一樣做個了結,就說:「好,我去問問。」
又過了幾個月,金獅再來,帶來了靈山的坐標。
孫悟空開始摩拳擦掌,等著去靈山,可是忙了一天才發現,這處的陣法簡直是如鐵桶一般。
他能去外面閒逛是因為他的陣法上開了一個小門,儘管這個小門就是個縫隙,別說身體了,就是完整的靈魂都難以通過,但是這好歹也能出去。金城西邊的山脈真的是一點縫隙都沒給人留。
這怎麼辦?
孫悟空現在已經有了路徑依賴,慫恿金獅回去找師姐開個縫!
金獅就回去找大夏,大夏去了山脈中,在一處溪水的水流里找到一塊大石頭,在石頭上刻寫了一些陣法,然後告訴金獅,這塊石頭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都存在這片山里,所以三千年內,這裡也會有三次出門的機會。用完後,就等著下個三千年刷新吧。
很快金獅帶著孫悟空和金蟬去了西山的山脈中找到了這塊石頭,然後一起拿著坐標到了外面。
他們沒有直接進入靈山,而是進入了靈山的外圍。
金蟬還記得上次去靈山的時候,那時候他還有個名字叫作唐三藏,途經這裡,不停地感慨西方佛國,這裡瓊樓貝館繁華興旺,簡直是所有凡俗人物認為的極樂世界。再次來到這裡,這裡已經看不到昔日的建築,入目能看到的都是灰色,仿佛一切東西都有了一層灰掩蓋了起來。
再看這裡的人,個個表情麻木,人人瘦骨嶙峋,都是眼窩深陷,臉上皮膚鬆弛溝壑縱深。
看到這樣的景色,金蟬他們都沒有說話。
孫悟空和金蟬從東土大唐到西天取經,路上經歷大小國家有很多,那些小國的底層人就是這副姿態。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大唐是上邦,因為大唐的人哪怕日子過得不好,也有盼頭,更有驕傲。他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覺得天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大唐,大唐是天下的福地,大唐的皇帝是天下的君主,就是路上的老農,也能講出仁義道德來。
而金獅做了這麼多年的國主,自然明白這是赤貧百姓掙扎在底層對未來沒有絲毫憧憬導致的麻木。
孫悟空就說:「老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這裡的人就因為在靈山腳下,昔日天下財富匯聚靈山所以他們的日子好過,現在不屬於這裡的財富流走,他們就什麼都沒有了。」
金蟬嘆口氣。
和尚們總是自稱貧僧,但是各個廟堂總是富得流油,有廟產還房貸,個個富得流油。
這讓他再三嘆氣。
這裡有窮人也有富人,很快就有富人跑了出來,詢問他們是不是要去朝聖,他們能帶路,只需要一兩黃金,能把人送到靈山入口。
孫悟空剛問:「能去靈山?」隨後就覺得這話自己問錯了。
此山非彼山,大陣一旦開啟,原地會有一座普通的山,那個超凡入聖的道場被時間和空間剝離出去。大家朝聖的山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山。
孫悟空就說:「不用,俺們自己去。」
這裡的富人們瞬間變了臉:「自己去?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作靠山吃山?讓你們自己去了,我什麼吃什么喝什麼?」
孫悟空挑明:「你就乾脆說你們是劫道的響馬不就行了。」他的手放在衣服里抓了幾下,一根猴毛變成了一包銀子,他把銀子拿出來上下拋了幾下,問道:「夠不夠?」
幾個穿金戴銀的富戶立即說:「夠了夠了!」
但是為首的卻呵斥了他們:「夠什麼?他們必然還有錢,不全部拿出來就別去。」
孫悟空又把手伸進衣服里扒拉:「還有還有,都給你們,你們別貪心,多少才算是多呢?」說完又給了一袋子銀子。
為首的人接過去用手稱量了一下重量,打開看了看,上好的雪花銀,滿意地點頭:「進去吧,看在你們給了這麼多銀子的份上,我們也提醒你們一句,天黑了趕緊下來,山上邪乎。」
他身後人連連點頭,態度變了,從剛才攔路搶劫的盜匪變成了和氣的路人,不少人是真心提醒他們別在山上過夜。
孫悟空就問:「我們是朝聖的和尚,知道這裡以前是極樂世界,好不容易走來了,自然是要各處看看。幾位,為什麼說這裡不能過夜。」
其中一個說:「長老,沒到夜裡山上有人哭呢。」
接著又有人說:「哭得可邪門了。」
還有人說:「我們上山看了,也在夜裡聽過,似乎那哭聲就在身邊,但是身邊什麼都沒有,聽著可嚇人了。」
孫悟空好言好語謝了他們,蹦跳著上山了,金獅和金蟬對視一眼也跟著離開了。
至於這些人發現銀子變成猴毛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兒,就和孫悟空無關了。
金獅和金蟬在路上就聊起夜哭這件事。
金蟬覺得這是有人故意這樣,目的就是嚇唬人。
金獅聽過大夏一些空間理論,空間是多維的,是可以重疊的,像是一本書一樣,一頁一頁,相鄰的兩頁在微小的概率下也會有影響。所以金獅就覺得這不是有人故意嚇唬人,而是陣法有了漏洞,使得一些聲音沒被封閉。
他們就在很多人的注視下上山了。
他們先去了玉真觀的遺址。這裡當年駐紮著金頂大仙,佛門所有人不能直接飛到靈山,而是要先從玉真觀上山。這位金頂大仙是天庭的人,早先道門確實是看不起佛門,在入口處修建道觀確實蔑視,更何況進進出出的佛門弟子都在道門的監視下,讓佛門上下很多人覺得憋屈。也真是如此,燃燈佛祖倒台的速度才會太快。
如今金頂大仙不知道在何處,而玉真觀的房子都倒塌了,甚至遺址上連殘存的磚瓦都看不到。
金蟬忍不住念佛:「阿彌陀佛!秦漢那麼多年過去了,尚且能在經營之處找到秦磚漢瓦,如今這個地方連斷壁殘垣都沒有,只有光禿禿的地基還在,真是令人感慨。」
孫悟空說:「師父別念了,上門去,上山令您感慨的更多。」
幾個人一起上山,兩邊衰草連天,山下好歹玉真觀還有地基留存,這裡連地基都沒有。
金蟬又念了幾聲佛。
孫悟空就說:「師父,別念了,佛都沒有了,你還念什麼?」
金蟬嘆氣:「唉,這裡什麼都沒有了。」
金獅說:「這裡什麼都沒留下,倒也正常。自從上山已經是靈山的範圍,整座山都被移去了別的地方,所以這裡也不會留下什麼。」
他們一起在衰草中走上山頂,這裡是當初大雷音寺的位置。站在山上免不了令人思緒萬千,說起靈山的來歷。
靈山以前就是一座普通的仙山,在仙山裡面也不是拔尖的,叫作靈鳥山,也叫作靈鷲山,當初這地方屬於毒火鬼王,如來把這裡騙到手後,華光菩薩燒死了毒火鬼王。華光菩薩最後轉世成了五顯靈官。
三個人在這裡說了這麼多,眼看著天要黑,三個人就一起從山上往下走,做出離開的模樣,因為這裡的百姓太多了,不能再引起什麼流言蜚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