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我們被人拉著分開,裴仲琊在眾人的攙扶下坐上轎輦離開。我被扶進內殿,侍女們紛紛迎上來,我抓住一個吩咐道:「叫太醫署的錢太醫為裴御史診治。」
「今日錢太醫不當值。」
「那就把他叫進來。」
侍女應聲退下。劉些劉勉對視一眼,欲言又止。
他們這樣的神色我就知道事情不太妙。
「怎麼了?」
二人沉默一瞬,還是劉些上前說道:「裴季蕙畏罪自殺,被救下來了,說要見你。」
「見我?」我笑道,「知道我沒死,心有不甘是吧?不見。就由著她鬧吧,還能翻了天不成?」
比起裴季蕙,現在更要解決的是她的父親,他們裴家的人。
我的命實在是太大了——一個生產的女子,孩子能拖死我,穩婆能毒死我,叛軍能殺了我,但我都熬過來。我非但沒死,還擁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有了將所有人拉下台的藉口。
真是老天助我!老天助我!
案牘在燭光下靜靜地躺在我的面前,現在,就是現在,不管我寫下誰的名字,他都得死。
宋君若從大牢里回來,帶來了光祿勛的消息。他看著我坐在几案前,上來拿走我的筆:「姐姐,你已經坐在這兒很久了。」
「秦修揚說了什麼?」
「他說是陛下讓他們這麼做的。說殿下把持朝政久矣,他們是為了替陛下『清君側』。」
「清君側……多好的藉口啊,裴開項可以借著這個理由爬上現在的位置,五王可以因此叛亂,現在真是誰都可以用這句話了。」我看向宋君若,「阿若,你想不想當光祿勛?」
宋君若眸光一閃,驚訝又期待地看著我。
「想當,姐姐就給你當。」
「我想。」宋君若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直言不諱,「我要光祿勛。」
秦、修、揚。
我在案牘上寫下這三個字。
「這件事的幕後主使是誰你我都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企圖我們也知道,不過是借了姜旻這個絕對正確又冠冕堂皇得幌子來行自己的苟且之事。但朝中如今支持姜旻的仍舊不少,刀子動太大,反倒傷了自己。」
秦澄、裴季蕙、裴開岫……
我寫完收筆,將案牘遞給宋君若,往憑几上一靠:「陛下年幼,為奸人所惑謀害胞姐。本宮感念姐弟情深,不忍看陛下一錯再錯、荒唐行事。裴後入宮無德無儀、無形無狀、無孝無節,不御後宮,媚上挑唆,謀逆弒君。本宮遂替陛下清理後宮、平諸事安定,以儆效尤。」
宋君若仔細看了上頭的名字,抬眼看我:「裴開項那邊……?」
「他自己人沒把事情辦妥,我殺他們還要跟他商量嗎?可惜了寧國公為國為民盡責盡忠,奈何偏親偏信,目不明辨,致使家中蠹蟲遍地,生此歹事。郡主方才降生,本宮也不願大動干戈,寧國公歇朝思過,至於裴開岫……三服以內的親屬該砍頭的砍頭,該流放的流放吧。」
裴開項和裴開岫聽著名字多親近啊,但是至於是不是真的親近,那當真是得另說。裴氏在開國之初不過是高祖帝的帳前執戟郎中,跟著我祖宗走南闖北就是沒打過幾次仗。有時候不得不將選擇比能力更重要,裴氏先祖在投奔高祖帝的第二年,高祖帝就建國稱帝了,大封天下,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高祖帝給了裴氏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前朝多少腥風血雨,有的氏族起高樓,有的氏族落塵埃,起起伏伏,浮浮沉沉,裴氏就這樣在不起眼的朝局角落裡積蓄起了自己的力量。直到某一天,眾人回頭一看,忽然發現齊國政壇上竟然還有這一號人物啊,開國大臣、幾代世家、書香清流,甚至還出了一個文采頂頂好的大司寇——便是裴開岫的父親裴梁。那是裴氏百年來,做過的最高的官了。
凡是盛極必衰,裴梁總覺得裴氏的風光與巔峰要來了。但是裴氏似乎並沒有給他這樣的驚喜,它好像沒有預想中的巔峰與榮光,就要往下倒了——三個兒子,無一有用。老大嗜酒,最後死在醉夢中;老二好色,最後死在女人身上;老三裴開岫,有了前車之鑒,裴梁對他嚴苛又謹慎,是以孩子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卻太過平庸無能。
「裴家到頭了。」或許當時的裴梁在千百個午夜夢回時都曾想過這句話。
有什麼辦法能讓這個百年的氏族屹立不倒呢?
裴氏老家琅琊出了個江湖遊俠裴開項。
彼時的裴開項背井離鄉,離開了自己從小生活的小村落,不不讀書,就天天走街串巷結識豪傑,為鄉里人所不齒。其惡名遠揚,就連已為幾代長安人的裴梁都有所耳聞。
可世間因緣際會如此巧妙,久不回鄉的裴梁因感念自己年事已高,前程不再,愧對祖先,回鄉省親,而年僅十幾的裴開項剛被父親耳提面命地從外頭捉回來。裴梁突遇山匪,一介文官險些命喪黃泉,是裴開項救了他——那山匪竟是他朋友,不過是裴開項幾句話的事情,山匪就將裴梁與其財產盡數放歸。
裴梁這才發現此人與傳言中大有不同——他不種田不讀書,但是他真有能耐。
裴開項就此被帶回了裴氏本家。
他代替了本該屬於裴開岫的一切。或者說,這本來就是屬於裴開項的。若非他,他們裴氏早已落寞,裴開岫也成不了國丈。
但到底這樣偷來的本不屬於自己的運數總有一日要還回去。沒有那命,卻總是抗命做著春秋大夢,那此前享過的福也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55章 我笑笑:「我不需要。我……
裴仲琊會因此而傷心嗎?
我不敢去想這個問題。這是一條永不能停下的路程,一旦停下腳下便是萬丈深淵。
我將他關在宮裡,美其名曰為其診治看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我不想讓他去面對,也不想讓自己面對。
其他所有的事情我都有勇氣是直面抵抗,就他,就只有裴仲琊。
我跟太醫說這幾天天氣不大好,是不是要加點衣服?不然會生病?
太醫說,宮女們已經為裴御史送去衣物了。不會受涼。
我說,我沒有問裴仲琊。我只是在問那些天生有寒疾之人是不是更容易生病?
太醫說:是是是,是的。裴御史在丹陽勞心勞力,加之先天不足,是要好好調理。他的身子已經經不住再大的打擊和病痛了。
我不敢再往下問了。
懿旨下發,朝野震動。即便我對他封鎖了消息,但是裴仲琊當真猜不出來嗎?
不可能的。
長公主誕子遭人圍剿,只要長公主活了下來,參與的人一個都不跑不了。他那麼了解我,又怎會猜不到我會怎麼做呢?
劉勉向我匯報著朝堂諸事的近況,我心不在焉,連他叫了我好幾次我都沒聽見。
我頗有些尷尬的回神:「最近帶孩子有點累,說到哪兒了?」
劉勉嘆氣:「殿下還是問問我殿下真正想知道的事情吧。」
面對太醫要裝一下,但是劉勉就不必了。
我開門見山:「這幾日裴仲琊在宮裡可還好?」
劉勉搖頭,實話實說:「不太好。他來時在丹陽便已生病,為了趕在你臨盆前到長安,不眠不休地趕了月余,找到我時滿臉通紅,渾身濕透。我一摸他額頭,才知道他燒的厲害。我叫他好好在府中休息,他卻搖頭說一定要跟我一起進宮。
「他找到我時都快子時了,哪有人這個時候進宮的?但是他卻執拗的很,還叫我帶上匕首短劍。我當時嚇了一跳,這哪像裴仲琊會講出來的話?後來轉念一想,是不是你出什麼事了?我就問他,但也不敢問得太詳細,怕他為難。
「你知道他說了什麼嗎?」是劉勉那句沒說完叫我問裴仲琊自己的話。
我抬頭看向他。
「他說感覺。他心裡難受,感覺你和孩子一定是出事了。」劉勉面色微妙,搖著頭,「父母子女果真連心。哎,你說他怎麼就是裴氏的人呢!若不是裴家兒郎,我肯定跟他做交心朋友,過命的都行……哎……」
劉勉見我良久沒說話,問道:「他知道他是兆華的父親嗎?」
「我沒告訴他。」我斜倚在榻上,用兩根手指揉搓著兆華的小手,「但是他抱她了。他……」
他會猜到嗎?能猜到的吧?他那麼聰明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想法或者是希冀,希望這個孩子是他的。可他若是篤定這個孩子是他的,他又該如何自處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今日錢太醫不當值。」
「那就把他叫進來。」
侍女應聲退下。劉些劉勉對視一眼,欲言又止。
他們這樣的神色我就知道事情不太妙。
「怎麼了?」
二人沉默一瞬,還是劉些上前說道:「裴季蕙畏罪自殺,被救下來了,說要見你。」
「見我?」我笑道,「知道我沒死,心有不甘是吧?不見。就由著她鬧吧,還能翻了天不成?」
比起裴季蕙,現在更要解決的是她的父親,他們裴家的人。
我的命實在是太大了——一個生產的女子,孩子能拖死我,穩婆能毒死我,叛軍能殺了我,但我都熬過來。我非但沒死,還擁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有了將所有人拉下台的藉口。
真是老天助我!老天助我!
案牘在燭光下靜靜地躺在我的面前,現在,就是現在,不管我寫下誰的名字,他都得死。
宋君若從大牢里回來,帶來了光祿勛的消息。他看著我坐在几案前,上來拿走我的筆:「姐姐,你已經坐在這兒很久了。」
「秦修揚說了什麼?」
「他說是陛下讓他們這麼做的。說殿下把持朝政久矣,他們是為了替陛下『清君側』。」
「清君側……多好的藉口啊,裴開項可以借著這個理由爬上現在的位置,五王可以因此叛亂,現在真是誰都可以用這句話了。」我看向宋君若,「阿若,你想不想當光祿勛?」
宋君若眸光一閃,驚訝又期待地看著我。
「想當,姐姐就給你當。」
「我想。」宋君若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直言不諱,「我要光祿勛。」
秦、修、揚。
我在案牘上寫下這三個字。
「這件事的幕後主使是誰你我都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企圖我們也知道,不過是借了姜旻這個絕對正確又冠冕堂皇得幌子來行自己的苟且之事。但朝中如今支持姜旻的仍舊不少,刀子動太大,反倒傷了自己。」
秦澄、裴季蕙、裴開岫……
我寫完收筆,將案牘遞給宋君若,往憑几上一靠:「陛下年幼,為奸人所惑謀害胞姐。本宮感念姐弟情深,不忍看陛下一錯再錯、荒唐行事。裴後入宮無德無儀、無形無狀、無孝無節,不御後宮,媚上挑唆,謀逆弒君。本宮遂替陛下清理後宮、平諸事安定,以儆效尤。」
宋君若仔細看了上頭的名字,抬眼看我:「裴開項那邊……?」
「他自己人沒把事情辦妥,我殺他們還要跟他商量嗎?可惜了寧國公為國為民盡責盡忠,奈何偏親偏信,目不明辨,致使家中蠹蟲遍地,生此歹事。郡主方才降生,本宮也不願大動干戈,寧國公歇朝思過,至於裴開岫……三服以內的親屬該砍頭的砍頭,該流放的流放吧。」
裴開項和裴開岫聽著名字多親近啊,但是至於是不是真的親近,那當真是得另說。裴氏在開國之初不過是高祖帝的帳前執戟郎中,跟著我祖宗走南闖北就是沒打過幾次仗。有時候不得不將選擇比能力更重要,裴氏先祖在投奔高祖帝的第二年,高祖帝就建國稱帝了,大封天下,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高祖帝給了裴氏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前朝多少腥風血雨,有的氏族起高樓,有的氏族落塵埃,起起伏伏,浮浮沉沉,裴氏就這樣在不起眼的朝局角落裡積蓄起了自己的力量。直到某一天,眾人回頭一看,忽然發現齊國政壇上竟然還有這一號人物啊,開國大臣、幾代世家、書香清流,甚至還出了一個文采頂頂好的大司寇——便是裴開岫的父親裴梁。那是裴氏百年來,做過的最高的官了。
凡是盛極必衰,裴梁總覺得裴氏的風光與巔峰要來了。但是裴氏似乎並沒有給他這樣的驚喜,它好像沒有預想中的巔峰與榮光,就要往下倒了——三個兒子,無一有用。老大嗜酒,最後死在醉夢中;老二好色,最後死在女人身上;老三裴開岫,有了前車之鑒,裴梁對他嚴苛又謹慎,是以孩子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卻太過平庸無能。
「裴家到頭了。」或許當時的裴梁在千百個午夜夢回時都曾想過這句話。
有什麼辦法能讓這個百年的氏族屹立不倒呢?
裴氏老家琅琊出了個江湖遊俠裴開項。
彼時的裴開項背井離鄉,離開了自己從小生活的小村落,不不讀書,就天天走街串巷結識豪傑,為鄉里人所不齒。其惡名遠揚,就連已為幾代長安人的裴梁都有所耳聞。
可世間因緣際會如此巧妙,久不回鄉的裴梁因感念自己年事已高,前程不再,愧對祖先,回鄉省親,而年僅十幾的裴開項剛被父親耳提面命地從外頭捉回來。裴梁突遇山匪,一介文官險些命喪黃泉,是裴開項救了他——那山匪竟是他朋友,不過是裴開項幾句話的事情,山匪就將裴梁與其財產盡數放歸。
裴梁這才發現此人與傳言中大有不同——他不種田不讀書,但是他真有能耐。
裴開項就此被帶回了裴氏本家。
他代替了本該屬於裴開岫的一切。或者說,這本來就是屬於裴開項的。若非他,他們裴氏早已落寞,裴開岫也成不了國丈。
但到底這樣偷來的本不屬於自己的運數總有一日要還回去。沒有那命,卻總是抗命做著春秋大夢,那此前享過的福也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55章 我笑笑:「我不需要。我……
裴仲琊會因此而傷心嗎?
我不敢去想這個問題。這是一條永不能停下的路程,一旦停下腳下便是萬丈深淵。
我將他關在宮裡,美其名曰為其診治看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我不想讓他去面對,也不想讓自己面對。
其他所有的事情我都有勇氣是直面抵抗,就他,就只有裴仲琊。
我跟太醫說這幾天天氣不大好,是不是要加點衣服?不然會生病?
太醫說,宮女們已經為裴御史送去衣物了。不會受涼。
我說,我沒有問裴仲琊。我只是在問那些天生有寒疾之人是不是更容易生病?
太醫說:是是是,是的。裴御史在丹陽勞心勞力,加之先天不足,是要好好調理。他的身子已經經不住再大的打擊和病痛了。
我不敢再往下問了。
懿旨下發,朝野震動。即便我對他封鎖了消息,但是裴仲琊當真猜不出來嗎?
不可能的。
長公主誕子遭人圍剿,只要長公主活了下來,參與的人一個都不跑不了。他那麼了解我,又怎會猜不到我會怎麼做呢?
劉勉向我匯報著朝堂諸事的近況,我心不在焉,連他叫了我好幾次我都沒聽見。
我頗有些尷尬的回神:「最近帶孩子有點累,說到哪兒了?」
劉勉嘆氣:「殿下還是問問我殿下真正想知道的事情吧。」
面對太醫要裝一下,但是劉勉就不必了。
我開門見山:「這幾日裴仲琊在宮裡可還好?」
劉勉搖頭,實話實說:「不太好。他來時在丹陽便已生病,為了趕在你臨盆前到長安,不眠不休地趕了月余,找到我時滿臉通紅,渾身濕透。我一摸他額頭,才知道他燒的厲害。我叫他好好在府中休息,他卻搖頭說一定要跟我一起進宮。
「他找到我時都快子時了,哪有人這個時候進宮的?但是他卻執拗的很,還叫我帶上匕首短劍。我當時嚇了一跳,這哪像裴仲琊會講出來的話?後來轉念一想,是不是你出什麼事了?我就問他,但也不敢問得太詳細,怕他為難。
「你知道他說了什麼嗎?」是劉勉那句沒說完叫我問裴仲琊自己的話。
我抬頭看向他。
「他說感覺。他心裡難受,感覺你和孩子一定是出事了。」劉勉面色微妙,搖著頭,「父母子女果真連心。哎,你說他怎麼就是裴氏的人呢!若不是裴家兒郎,我肯定跟他做交心朋友,過命的都行……哎……」
劉勉見我良久沒說話,問道:「他知道他是兆華的父親嗎?」
「我沒告訴他。」我斜倚在榻上,用兩根手指揉搓著兆華的小手,「但是他抱她了。他……」
他會猜到嗎?能猜到的吧?他那麼聰明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想法或者是希冀,希望這個孩子是他的。可他若是篤定這個孩子是他的,他又該如何自處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