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荀遠微偏頭看了他一眼,本想說看看那個時候她忙不與不忙吧,但她意識到了戚照硯的弦外之音。
這人平日裡和盧嶠這麼不對付,今日怎麼主動和她提起來盧嶠的婚事,還問她去不去。
而且聽著了解的程度,一點也不像是在御史台聽旁人閒談能聽來的,據他所知,戚照硯在御史台的同僚可沒有出身滎陽鄭氏和范陽盧氏的。
多半是聽了個輪廓,又私下細細打聽了的。
故而她眸中閃過一絲狡黠,只將話說了一半:「到底年少時相識一場。」
戚照硯本來還浮於面上的笑意瞬間被他收斂了去,並沒有接他這句話。
兩人一路上倒也相安無事。
沒過半個月,荀遠微收到了從鄧州傳來的驛報——崔延祚死了。
沈知渺將這個消息報給她聽的時候,她握著硃筆的手的確是顫了下,似乎是思索了許久,才轉頭看向沈知渺,不可置信地問了重複了一遍沈知渺說給她的話。
沈知渺面容嚴肅:「是,驛報上說他行至鄧州的時候,在驛站外面短暫歇息,和驛站中要了紙筆,想來是他臨行前,崔家人打點過,也沒有人為難,照著他的話給他提供了紙筆,他提筆寫了兩句詩,突然朝著一邊拴著馬的樹上撞去,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等跑過去的時候,他已經斷了氣了。」
荀遠微怔忡了一瞬,給崔延祚定罪的時候她其實一直都想不明白,他明明當年也是縱橫沙場的人,為何會在那次和海東青的父汗屈服,於是在他被流放前,還是去大理寺的牢中見了他一面,問了他緣由。
她記得崔延祚當時靠在牆角上,再也看不出曾經在朝上運籌帷幄的模樣。
崔延祚沉默了許久,才以渾濁的目光看向她,反問了句:「如果殿下此生最珍愛的人的性命危在旦夕,殿下還能一身坦蕩麼?」
荀遠微當時並沒有反應過來。
崔延祚又緩緩偏過頭去,說:「朝中可以少一個崔延祚,但是崔延祚只有一個妻子。」
那時荀遠微方知曉,當時崔延祚被擄掠到伏弗郁部的王帳中時,海東青的父汗拿著崔延祚妻子的髮簪,用她的性命要挾崔延祚,威逼利誘,讓她不得不答應靺鞨人無理的要求。
良久,她聽見自己問道:「他的絕筆詩是什麼?」
沈知渺眉心緊蹙,照著驛報上念道:「蹇驢瘦馬塵中伴,紫綬朱衣夢裡身。」
荀遠微只覺得眼前有些失焦,她想起自己曾讀過崔延祚那句:「夢中旌旗尚天山,貂裘老舊長安道。」
她心中一時久久未能平息,最終只是閉了閉眼,說:「讓禮部給擬個諡號吧,好好安葬了。」
沈知渺一時有些不解。
荀遠微定了定神,說:「感慨崔延祚此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崔恕還替我抵擋著西邊的吐蕃呢,而且世家之間,此消彼長,從前滎陽鄭氏和博陵崔氏平分秋色,如今博陵崔氏稍有沒落之勢,我也不能放任滎陽鄭氏獨大。」
沈知渺這才有些恍然大悟:「殿下英明。」
崔延祚被流放後,朝中形勢雖然有暗流涌動之勢,但明面上還是很平和,畢竟所有人都清楚崔延祚只是被流放了,他才五十多歲,如若有天朝中還能用得上他,將他召回來呢?
但他的死訊傳到長安的時候,心懷鬼胎的人便愈加多了起來。雖然此事並未牽扯到博陵崔氏的其他族人,但要說不受影響是不能的。
崔延祚的死訊傳到長安的第四天,朝中又發生了件不小的事情。
在崔延祚和鹽鐵案中立了大功的王賀殺了他後來娶的崔家娘子。
他此前那篇《斷雁序》便在朝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浪,如今殺妻的事情傳來,更是讓眾人驚訝。
除了崔氏族人,沒有多少人知曉他和崔氏之間的恩怨,眾人也對此事議論紛紛。
但等大理寺的差役到他宅子上去的時候,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只是大理寺還沒有來得及張貼通緝令,便先傳來王賀在終南山上的一座孤墳前自刎的消息。
沒有人知曉他為何自殺,也沒有知曉他為何殺他娶得崔氏娘子。
但因為他牽連的社會關係不多,又是死無對證,此事也只能被草草擱下。
關於博陵崔氏,即使他們在在朝中尚且還有崔悉和崔恕,以及其他比較重要的官員,但位置最為重要的崔悉和崔恕這兩人畢竟都年輕,不過三十來歲,崔延祚這麼一倒,中書省另一個宰相的位置雖然空缺,也不會輪到崔悉。
畢竟六部尚書中崔悉是最年輕的那個,他任戶部尚書又沒幾年,即使是要拜相,也輪不到他身上。
先前依附於博陵崔氏的一些氏族也都默默地和不在主動親近和討好他們,有人轉而投入滎陽鄭氏下,也有人主動討好如今大權在握的荀遠微。
但尋常的金玉珍玩自然不能吸引荀遠微的注意,畢竟從前出身世家,如今又掌握天下大權,她根本不缺這些俗物,故而所有人都將目光對向了她尚且空置的後院。
以至於短短几天之內,勸諫她納駙馬的奏章便堆滿了廷英殿的案頭。
自然也有人借著這個機會,推舉自己家族或者有些姻親關係的家族中的年齡合適且未婚的郎君。
這日戚照硯才來廷英殿和她說完公事,她便找了個由頭將春和與沈知渺都支開了,只留下了戚照硯一人。
「正好也要到午膳的時間了,沒用過的話一起吧。」荀遠微如是提議道。
戚照硯欣然:「臣卻之不恭。」
荀遠微又揉了揉眉心,隨手將自己面前的奏章往旁邊一放,「這些人也真是閒。」
她刻意沒有將那份奏章合上,半開著放在戚照硯眼底。
戚照硯果然裝作不經意地掃了一眼,等他看到上面的內容時,心底驀然一沉,但還是維持著自己面上的鎮定說:「殿下近來是因為挑選駙馬的事情煩惱麼?」
荀遠微很認真地點了點頭,見著他問,也不掩飾了,直接將將整理出來的一堆明里暗裡勸她選駙馬的奏章都拿給戚照硯,指著上面的內容,「這些人也真是會挑,選的都不是什麼大的世家大族的子弟,年歲最多是與我相仿,大多是剛剛及冠的,二十一二的,每個人還要強調上一句這些人的相貌如何。」
荀遠微說著故作煩惱的搖了搖頭。
戚照硯早已悄悄地攥緊了自己的拳。
他心中不禁想起這些人的樣貌,又在腦中和自己暗暗比較。
雖然沒有直接問出聲來,但還是不禁猜測:遠微這是嫌棄他年紀大了嗎?
畢竟他若是沒記錯,他應該是比荀遠微年長兩歲的。
但他還是按捺著自己的心性,強裝淡定地問道:「殿下喜歡那樣的?」
荀遠微垂著頭,沒忍住彎了彎唇,但抬起頭時,又裝作一副惶惑的模樣:「你說什麼?」
戚照硯這才意識到即使自己已經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但還是失言了,於是輕聲咳了兩聲:「臣是想問殿下,這麼多的人選中,殿下可有挑到合意的?」
荀遠微隨手拿起一本奏章,點了點上面的內容:「蘭陵蕭氏的蕭徹,模樣倒是不錯。」
戚照硯掃了眼,平聲道:「秦樓楚館的常客。」
荀遠微輕輕「唔」了聲,又挑出一本:「河東柳氏的柳綏?文章倒是做的不錯。」
戚照硯毫不猶豫地說:「為人最是古板無趣。」
荀遠微強忍著笑意,繼續裝模做樣的拿出另一本:「裴家的裴紀淵?聽說知情識趣,頗討京中女娘的歡心。」
戚照硯冷聲評價:「今年夏天才剛剛及冠,毛頭小子一個。」
荀遠微終於沒忍住笑出聲來,這次她還沒去找下一本,戚照硯便先她一步將那些奏章不由分說地挪到自己跟前。
他才不要殿下看到這副這些奏章,這些人都配不上他的殿下。
他完全不敢想,那個不久前還和自己推心置腹的荀遠微,若是鳳冠霞帔的選別人做駙馬,和旁人洞房花燭,他就覺得自己還不如三年前就死在奚關外。
什麼狗屁風月人間,沒有荀遠微的人間,叫什麼風月人間?
說好的「潁川荀氏女,東海戚家郎,最天生一對」呢?
雖然他都要快瘋了,但還是一句話還沒有說,只是看著荀遠微。
荀遠微這才抬起頭來看向他,問道:「戚照硯,你不會是,吃醋了吧?」
戚照硯心弦一顫,慌忙別開眼去,又故作正經地說:「臣只是覺得這些人都配不上殿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人平日裡和盧嶠這麼不對付,今日怎麼主動和她提起來盧嶠的婚事,還問她去不去。
而且聽著了解的程度,一點也不像是在御史台聽旁人閒談能聽來的,據他所知,戚照硯在御史台的同僚可沒有出身滎陽鄭氏和范陽盧氏的。
多半是聽了個輪廓,又私下細細打聽了的。
故而她眸中閃過一絲狡黠,只將話說了一半:「到底年少時相識一場。」
戚照硯本來還浮於面上的笑意瞬間被他收斂了去,並沒有接他這句話。
兩人一路上倒也相安無事。
沒過半個月,荀遠微收到了從鄧州傳來的驛報——崔延祚死了。
沈知渺將這個消息報給她聽的時候,她握著硃筆的手的確是顫了下,似乎是思索了許久,才轉頭看向沈知渺,不可置信地問了重複了一遍沈知渺說給她的話。
沈知渺面容嚴肅:「是,驛報上說他行至鄧州的時候,在驛站外面短暫歇息,和驛站中要了紙筆,想來是他臨行前,崔家人打點過,也沒有人為難,照著他的話給他提供了紙筆,他提筆寫了兩句詩,突然朝著一邊拴著馬的樹上撞去,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等跑過去的時候,他已經斷了氣了。」
荀遠微怔忡了一瞬,給崔延祚定罪的時候她其實一直都想不明白,他明明當年也是縱橫沙場的人,為何會在那次和海東青的父汗屈服,於是在他被流放前,還是去大理寺的牢中見了他一面,問了他緣由。
她記得崔延祚當時靠在牆角上,再也看不出曾經在朝上運籌帷幄的模樣。
崔延祚沉默了許久,才以渾濁的目光看向她,反問了句:「如果殿下此生最珍愛的人的性命危在旦夕,殿下還能一身坦蕩麼?」
荀遠微當時並沒有反應過來。
崔延祚又緩緩偏過頭去,說:「朝中可以少一個崔延祚,但是崔延祚只有一個妻子。」
那時荀遠微方知曉,當時崔延祚被擄掠到伏弗郁部的王帳中時,海東青的父汗拿著崔延祚妻子的髮簪,用她的性命要挾崔延祚,威逼利誘,讓她不得不答應靺鞨人無理的要求。
良久,她聽見自己問道:「他的絕筆詩是什麼?」
沈知渺眉心緊蹙,照著驛報上念道:「蹇驢瘦馬塵中伴,紫綬朱衣夢裡身。」
荀遠微只覺得眼前有些失焦,她想起自己曾讀過崔延祚那句:「夢中旌旗尚天山,貂裘老舊長安道。」
她心中一時久久未能平息,最終只是閉了閉眼,說:「讓禮部給擬個諡號吧,好好安葬了。」
沈知渺一時有些不解。
荀遠微定了定神,說:「感慨崔延祚此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崔恕還替我抵擋著西邊的吐蕃呢,而且世家之間,此消彼長,從前滎陽鄭氏和博陵崔氏平分秋色,如今博陵崔氏稍有沒落之勢,我也不能放任滎陽鄭氏獨大。」
沈知渺這才有些恍然大悟:「殿下英明。」
崔延祚被流放後,朝中形勢雖然有暗流涌動之勢,但明面上還是很平和,畢竟所有人都清楚崔延祚只是被流放了,他才五十多歲,如若有天朝中還能用得上他,將他召回來呢?
但他的死訊傳到長安的時候,心懷鬼胎的人便愈加多了起來。雖然此事並未牽扯到博陵崔氏的其他族人,但要說不受影響是不能的。
崔延祚的死訊傳到長安的第四天,朝中又發生了件不小的事情。
在崔延祚和鹽鐵案中立了大功的王賀殺了他後來娶的崔家娘子。
他此前那篇《斷雁序》便在朝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浪,如今殺妻的事情傳來,更是讓眾人驚訝。
除了崔氏族人,沒有多少人知曉他和崔氏之間的恩怨,眾人也對此事議論紛紛。
但等大理寺的差役到他宅子上去的時候,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只是大理寺還沒有來得及張貼通緝令,便先傳來王賀在終南山上的一座孤墳前自刎的消息。
沒有人知曉他為何自殺,也沒有知曉他為何殺他娶得崔氏娘子。
但因為他牽連的社會關係不多,又是死無對證,此事也只能被草草擱下。
關於博陵崔氏,即使他們在在朝中尚且還有崔悉和崔恕,以及其他比較重要的官員,但位置最為重要的崔悉和崔恕這兩人畢竟都年輕,不過三十來歲,崔延祚這麼一倒,中書省另一個宰相的位置雖然空缺,也不會輪到崔悉。
畢竟六部尚書中崔悉是最年輕的那個,他任戶部尚書又沒幾年,即使是要拜相,也輪不到他身上。
先前依附於博陵崔氏的一些氏族也都默默地和不在主動親近和討好他們,有人轉而投入滎陽鄭氏下,也有人主動討好如今大權在握的荀遠微。
但尋常的金玉珍玩自然不能吸引荀遠微的注意,畢竟從前出身世家,如今又掌握天下大權,她根本不缺這些俗物,故而所有人都將目光對向了她尚且空置的後院。
以至於短短几天之內,勸諫她納駙馬的奏章便堆滿了廷英殿的案頭。
自然也有人借著這個機會,推舉自己家族或者有些姻親關係的家族中的年齡合適且未婚的郎君。
這日戚照硯才來廷英殿和她說完公事,她便找了個由頭將春和與沈知渺都支開了,只留下了戚照硯一人。
「正好也要到午膳的時間了,沒用過的話一起吧。」荀遠微如是提議道。
戚照硯欣然:「臣卻之不恭。」
荀遠微又揉了揉眉心,隨手將自己面前的奏章往旁邊一放,「這些人也真是閒。」
她刻意沒有將那份奏章合上,半開著放在戚照硯眼底。
戚照硯果然裝作不經意地掃了一眼,等他看到上面的內容時,心底驀然一沉,但還是維持著自己面上的鎮定說:「殿下近來是因為挑選駙馬的事情煩惱麼?」
荀遠微很認真地點了點頭,見著他問,也不掩飾了,直接將將整理出來的一堆明里暗裡勸她選駙馬的奏章都拿給戚照硯,指著上面的內容,「這些人也真是會挑,選的都不是什麼大的世家大族的子弟,年歲最多是與我相仿,大多是剛剛及冠的,二十一二的,每個人還要強調上一句這些人的相貌如何。」
荀遠微說著故作煩惱的搖了搖頭。
戚照硯早已悄悄地攥緊了自己的拳。
他心中不禁想起這些人的樣貌,又在腦中和自己暗暗比較。
雖然沒有直接問出聲來,但還是不禁猜測:遠微這是嫌棄他年紀大了嗎?
畢竟他若是沒記錯,他應該是比荀遠微年長兩歲的。
但他還是按捺著自己的心性,強裝淡定地問道:「殿下喜歡那樣的?」
荀遠微垂著頭,沒忍住彎了彎唇,但抬起頭時,又裝作一副惶惑的模樣:「你說什麼?」
戚照硯這才意識到即使自己已經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但還是失言了,於是輕聲咳了兩聲:「臣是想問殿下,這麼多的人選中,殿下可有挑到合意的?」
荀遠微隨手拿起一本奏章,點了點上面的內容:「蘭陵蕭氏的蕭徹,模樣倒是不錯。」
戚照硯掃了眼,平聲道:「秦樓楚館的常客。」
荀遠微輕輕「唔」了聲,又挑出一本:「河東柳氏的柳綏?文章倒是做的不錯。」
戚照硯毫不猶豫地說:「為人最是古板無趣。」
荀遠微強忍著笑意,繼續裝模做樣的拿出另一本:「裴家的裴紀淵?聽說知情識趣,頗討京中女娘的歡心。」
戚照硯冷聲評價:「今年夏天才剛剛及冠,毛頭小子一個。」
荀遠微終於沒忍住笑出聲來,這次她還沒去找下一本,戚照硯便先她一步將那些奏章不由分說地挪到自己跟前。
他才不要殿下看到這副這些奏章,這些人都配不上他的殿下。
他完全不敢想,那個不久前還和自己推心置腹的荀遠微,若是鳳冠霞帔的選別人做駙馬,和旁人洞房花燭,他就覺得自己還不如三年前就死在奚關外。
什麼狗屁風月人間,沒有荀遠微的人間,叫什麼風月人間?
說好的「潁川荀氏女,東海戚家郎,最天生一對」呢?
雖然他都要快瘋了,但還是一句話還沒有說,只是看著荀遠微。
荀遠微這才抬起頭來看向他,問道:「戚照硯,你不會是,吃醋了吧?」
戚照硯心弦一顫,慌忙別開眼去,又故作正經地說:「臣只是覺得這些人都配不上殿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