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李明玉不敢置信地捂著自己的臉,他沒想到璟瑄竟敢當眾毆打御史。
大臣們也都驚呆了。
胤誐心想,我滴乖乖呀,難怪九哥方才挺身而出,虧他還以為是為了討好那蘇文,誰曾想是這丫頭對了九哥的脾氣。一個扇巴掌,一個踹地上,可不是對了脾氣嗎?
三阿哥下意識地往旁邊挪了挪,似乎是害怕璟瑄連他一起收拾著。
大臣們此刻則是不敢再出聲附和了,挨了公主這巴掌,不只是顏面問題了,瞧瞧李明玉臉上那猙獰的巴掌印吧!都說公主隻身能打虎,今日算是見識到了什麼叫實力,一巴掌下去臉就腫的老高。
康熙倒是並不驚訝,這小妮子一向是個性子直的,但還是佯裝不悅:「璟瑄,不可無禮。」
「啟稟皇瑪法,」璟瑄站著道,「孫女蒙受了天大的冤屈,實在是此人心計險惡。」
「首先便是這租子一事,孫女瞧見百姓可憐,於是便也減免了些,」璟瑄聲音似乎十分激動,「諸位大臣叔伯,若是覺得璟瑄此舉邀買人心,你們大可以也多免些租子,卻不當來此對我指手畫腳。」
「由此說來,你們家中女眷捐了那麼多香油錢,是否也算你們邀買人心?誰知道你們向佛祖許了什麼腌臢願望?」
三阿哥臉上火辣辣的,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大臣叔伯里的伯伯,便是他了。
璟瑄繼續輸出:「我可聽說,李御史的夫人年前還為佛祖塑金身了,這可是李御史平日裡節省的辛苦錢呀!」
李明玉此刻更是羞憤,恨不得璟瑄立刻去死。大臣們有了解內情的已經笑了出來,誰不知道他李明玉平日吝嗇得很,便是逛花樓,也捨不得出錢。
可大臣們下一秒便笑不出了,他們聽見璟瑄說:「皇瑪法一向是寬仁對待諸位,這國庫的欠銀也只是收繳了部分,可從未逼迫於各位。」
是啊,他們還不是皇上的奴才,這不讓公主對佃戶寬仁,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佃戶們的家裡窮得叮噹響,是以本公主效仿皇阿瑪寬仁之道,減免了幾成租子,」璟瑄環顧諸位大臣,笑得宛如地獄裡的惡魔,「不知道諸位可敢將家中帳本拿出來,也好讓天下人看看,這國庫的銀子究竟去了何處?」
康熙聽到璟瑄這番話,眼神中不乏贊同,璟瑄是個孝順的,只是太魯直了。
一堆借款的大臣,頭低得不能再低,活像個鵪鶉。
她厲聲喝道:「國庫的銀子本該用之於民,卻被爾等當作了自己的私物!爾等食君之祿,理應心懷萬民,此時卻有如此荒謬之言,不如把家裡的帳拿出來,咱們盤一盤,誰是我大清第一蠹蟲!」
好狠的一番話,如同隆科多這般沒把璟瑄當回事之人,此時也忍不住生出了幾分寒意。
見到他們的反應,璟瑄便知道這群人都不乾淨,於是繼續輸出:「我敢交帳本,你們敢嗎?」
康熙聽著璟瑄義憤填膺的話語,忍不住感嘆,這孩子當真是像極了老四,這股子寧折不彎、一心為公的勁頭,與老四查帳那時,竟是一模一樣。他向著胤禛看去,在被大兒子與二兒子傷了心後,難得有了幾分父子溫情。
胤禛敏銳地察覺到了康熙的眼神,此時也是放下了一顆心。
胤禩此刻則是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若論玩弄人心,沒有人比他擅長。
這丫頭的義憤填膺,到底是不是裝出來的?否則怎麼會如此恰到好處。看似她在為自己反駁,甚至還膽大妄為,掌摑御史。
老九踹了那一腳,待會少不得要被訓斥。本朝御史地位雖然不高,但到底也是個官員。老九也真是昏了頭。
但璟瑄那一巴掌,卻不會讓她怎麼樣。
到底是救了皇阿瑪,又被人如此逼迫,便是打了一巴掌,也不過少年意氣。何況她後來,句句都說到了皇阿瑪的心坎上。
若不是早就知道,此事是老三臨時發難,他險些要以為,這璟瑄是早有準備了。
「諸位莫要急,」璟瑄朝眾人笑了笑,姿態十分優雅,「咱們一件一件分說。」
「至於這前朝遺孤一事,」她十分淡然,「更是無稽之談。」
「他們確實曾為土匪,之前曾將我綁了去,我生了惻隱之心,並未殺他們,而是讓他們通過勞動改造自己,給他們機會恕罪。」
「與我一同被綁的還有我阿瑪、秦學士,此事年羹堯以及濟南府府尹亦知。」
「更何況,那作惡多端的土匪我已經斬於刀下,諸位莫非忘了?」
大臣們剛想起來,那土匪似乎是有人被公主砍了頭,當時他們還議論過好一陣子。當時他們都以為是誇張,頂多不過是殺人,可今日想來,這福安公主如此兇悍,莫不是真得砍下了土匪的腦袋?
康熙早就知道此事,因此也不欲再多糾纏,他也不想皇室公主得了個愛砍頭的名聲。再是為民除害,到底是不好聽!
「這第三件,便是為何我才能領兵,」璟瑄十分豪氣,「首先,我一定會贏;其次,若論武藝,我當屬朝中第一,不服氣的大可以與我較量。」
三阿哥可算是逮到了機會,他挑釁:「說得好聽,你若是贏不了呢?」
又開始有人附和:「是呀,公主勇武人人皆知,奈何這打仗並非勇武便可以的。便是西楚霸王那般勇武,可還不是自刎於江畔。」
「此戰不勝,我願自絕,以謝天下,」璟瑄立下了軍令狀,「還請諸位放心。」
眾人沉默了,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
胤祉還是不肯罷休:「說得好聽,你若是真得敗了,區區一人,擔得起這罪名嗎?」
而此時胤禛出乎眾人意料,一改往日的謹慎模樣。
他站出來說:「若璟瑄此戰不勝,兒臣願意同罪。」
眾人譁然,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聽見了什麼——這可是一向沉著冷靜的四阿哥,速來有冷麵閻王的稱呼,從來未見他行過如此冒險之事。怎得也跟著他女兒胡鬧?
老八、老九等人也齊刷刷地看向胤禛:這廝什麼時候這麼有人情味了,沒看出來還是個女兒奴!這簡直是胡鬧!
誰也不相信璟瑄會取得勝利,哪怕是坐在龍椅上的康熙此刻也遲疑了:這丫頭運氣雖好,但打仗如此兇險,又豈是勇武便可以勝利的!
他失望地看著老四,竟然如此不穩重,渾然忘了他自己是如何被那白銀礦說動的。
在場大臣們卻是反應過來了,尤其是之前還不贊成的李明玉,他率先支持道:「若是公主當真得勝歸來,臣願意告老還鄉,向公主道歉。」
這福安公主怎麼可能贏?!他就是要坐實這件事。
而沉默已久的八阿哥也開口:「兒臣支持璟瑄,還請皇阿瑪給她一個機會。」
胤禛的臉黑了黑,他雖了解璟瑄,也願意支持璟瑄。但他豈會不明白老八的意思——這是要把他的女兒往死路上逼。
第74章 組建北洋水師
諸位大臣略一思索,便是讓那福安公主出征,似乎也並非壞事。難道他們反對,便能成功嗎?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告訴他們,現在還是不出聲為好。
於是便也無人再敢置喙,這事兒便被定了下來。
「既然諸位愛卿並無異議,」康熙擰著的眉毛鬆開了些許,這次朝會實在是發生了太多事情,他已經有些疲乏,「那此事便這樣安排,具體事宜朕會安排福安公主,諸位愛卿無事的話,退朝便是。」
奈何三阿哥再一次跳了出來:「東瀛與我們一向和睦,又有商貿往來,冒然攻打,此蠻夷之舉也!」
「我大清正是馬背上奪天下,」璟瑄一聽便忍不住笑了,「三伯此言何意?」
胤禛也為三阿哥說出這話感到有些無奈:這真得不是在嘲諷自己嗎?眾所周知,這清朝最野蠻的,便是他們這些打進關內的旗人了。
八阿哥此時低著頭,表情並無波動,儒雅的面龐,一如既往的波瀾不驚,但他心中卻湧起了驚濤駭浪。
經過此番,大哥與二哥,一個被廢,一個失了聖心,怕是已經無緣大位了。唯有一個三哥,在文人中有些名氣,此時卻有如此愚蠢的言論。
至於四哥,他之前查帳,雖說被皇阿瑪制止了,但到底已經是得罪了大半個朝堂,又有誰會支持他呢?
五哥自幼便養在太后那邊,早就沒了即位的可能,連漢語都說不利索,便是背後有蒙古人撐腰,又如何有一爭之力?
「老三,」康熙面上也不好看,「這聖賢書固然要讀,但是……罷了,你回去吧。」
胤祉怕是被這些聖賢書糊住了腦子,似他這般,又豈是人君之象?
若是他只憑這些酸儒所說,又豈能擒鰲拜、定三藩?那些聖人之言,不過是維護統治的工具罷了,孔孟之道、程朱理學是一定要學的,但也不能只是如此。
*
散朝後,乾清宮。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大臣們也都驚呆了。
胤誐心想,我滴乖乖呀,難怪九哥方才挺身而出,虧他還以為是為了討好那蘇文,誰曾想是這丫頭對了九哥的脾氣。一個扇巴掌,一個踹地上,可不是對了脾氣嗎?
三阿哥下意識地往旁邊挪了挪,似乎是害怕璟瑄連他一起收拾著。
大臣們此刻則是不敢再出聲附和了,挨了公主這巴掌,不只是顏面問題了,瞧瞧李明玉臉上那猙獰的巴掌印吧!都說公主隻身能打虎,今日算是見識到了什麼叫實力,一巴掌下去臉就腫的老高。
康熙倒是並不驚訝,這小妮子一向是個性子直的,但還是佯裝不悅:「璟瑄,不可無禮。」
「啟稟皇瑪法,」璟瑄站著道,「孫女蒙受了天大的冤屈,實在是此人心計險惡。」
「首先便是這租子一事,孫女瞧見百姓可憐,於是便也減免了些,」璟瑄聲音似乎十分激動,「諸位大臣叔伯,若是覺得璟瑄此舉邀買人心,你們大可以也多免些租子,卻不當來此對我指手畫腳。」
「由此說來,你們家中女眷捐了那麼多香油錢,是否也算你們邀買人心?誰知道你們向佛祖許了什麼腌臢願望?」
三阿哥臉上火辣辣的,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大臣叔伯里的伯伯,便是他了。
璟瑄繼續輸出:「我可聽說,李御史的夫人年前還為佛祖塑金身了,這可是李御史平日裡節省的辛苦錢呀!」
李明玉此刻更是羞憤,恨不得璟瑄立刻去死。大臣們有了解內情的已經笑了出來,誰不知道他李明玉平日吝嗇得很,便是逛花樓,也捨不得出錢。
可大臣們下一秒便笑不出了,他們聽見璟瑄說:「皇瑪法一向是寬仁對待諸位,這國庫的欠銀也只是收繳了部分,可從未逼迫於各位。」
是啊,他們還不是皇上的奴才,這不讓公主對佃戶寬仁,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佃戶們的家裡窮得叮噹響,是以本公主效仿皇阿瑪寬仁之道,減免了幾成租子,」璟瑄環顧諸位大臣,笑得宛如地獄裡的惡魔,「不知道諸位可敢將家中帳本拿出來,也好讓天下人看看,這國庫的銀子究竟去了何處?」
康熙聽到璟瑄這番話,眼神中不乏贊同,璟瑄是個孝順的,只是太魯直了。
一堆借款的大臣,頭低得不能再低,活像個鵪鶉。
她厲聲喝道:「國庫的銀子本該用之於民,卻被爾等當作了自己的私物!爾等食君之祿,理應心懷萬民,此時卻有如此荒謬之言,不如把家裡的帳拿出來,咱們盤一盤,誰是我大清第一蠹蟲!」
好狠的一番話,如同隆科多這般沒把璟瑄當回事之人,此時也忍不住生出了幾分寒意。
見到他們的反應,璟瑄便知道這群人都不乾淨,於是繼續輸出:「我敢交帳本,你們敢嗎?」
康熙聽著璟瑄義憤填膺的話語,忍不住感嘆,這孩子當真是像極了老四,這股子寧折不彎、一心為公的勁頭,與老四查帳那時,竟是一模一樣。他向著胤禛看去,在被大兒子與二兒子傷了心後,難得有了幾分父子溫情。
胤禛敏銳地察覺到了康熙的眼神,此時也是放下了一顆心。
胤禩此刻則是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若論玩弄人心,沒有人比他擅長。
這丫頭的義憤填膺,到底是不是裝出來的?否則怎麼會如此恰到好處。看似她在為自己反駁,甚至還膽大妄為,掌摑御史。
老九踹了那一腳,待會少不得要被訓斥。本朝御史地位雖然不高,但到底也是個官員。老九也真是昏了頭。
但璟瑄那一巴掌,卻不會讓她怎麼樣。
到底是救了皇阿瑪,又被人如此逼迫,便是打了一巴掌,也不過少年意氣。何況她後來,句句都說到了皇阿瑪的心坎上。
若不是早就知道,此事是老三臨時發難,他險些要以為,這璟瑄是早有準備了。
「諸位莫要急,」璟瑄朝眾人笑了笑,姿態十分優雅,「咱們一件一件分說。」
「至於這前朝遺孤一事,」她十分淡然,「更是無稽之談。」
「他們確實曾為土匪,之前曾將我綁了去,我生了惻隱之心,並未殺他們,而是讓他們通過勞動改造自己,給他們機會恕罪。」
「與我一同被綁的還有我阿瑪、秦學士,此事年羹堯以及濟南府府尹亦知。」
「更何況,那作惡多端的土匪我已經斬於刀下,諸位莫非忘了?」
大臣們剛想起來,那土匪似乎是有人被公主砍了頭,當時他們還議論過好一陣子。當時他們都以為是誇張,頂多不過是殺人,可今日想來,這福安公主如此兇悍,莫不是真得砍下了土匪的腦袋?
康熙早就知道此事,因此也不欲再多糾纏,他也不想皇室公主得了個愛砍頭的名聲。再是為民除害,到底是不好聽!
「這第三件,便是為何我才能領兵,」璟瑄十分豪氣,「首先,我一定會贏;其次,若論武藝,我當屬朝中第一,不服氣的大可以與我較量。」
三阿哥可算是逮到了機會,他挑釁:「說得好聽,你若是贏不了呢?」
又開始有人附和:「是呀,公主勇武人人皆知,奈何這打仗並非勇武便可以的。便是西楚霸王那般勇武,可還不是自刎於江畔。」
「此戰不勝,我願自絕,以謝天下,」璟瑄立下了軍令狀,「還請諸位放心。」
眾人沉默了,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
胤祉還是不肯罷休:「說得好聽,你若是真得敗了,區區一人,擔得起這罪名嗎?」
而此時胤禛出乎眾人意料,一改往日的謹慎模樣。
他站出來說:「若璟瑄此戰不勝,兒臣願意同罪。」
眾人譁然,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聽見了什麼——這可是一向沉著冷靜的四阿哥,速來有冷麵閻王的稱呼,從來未見他行過如此冒險之事。怎得也跟著他女兒胡鬧?
老八、老九等人也齊刷刷地看向胤禛:這廝什麼時候這麼有人情味了,沒看出來還是個女兒奴!這簡直是胡鬧!
誰也不相信璟瑄會取得勝利,哪怕是坐在龍椅上的康熙此刻也遲疑了:這丫頭運氣雖好,但打仗如此兇險,又豈是勇武便可以勝利的!
他失望地看著老四,竟然如此不穩重,渾然忘了他自己是如何被那白銀礦說動的。
在場大臣們卻是反應過來了,尤其是之前還不贊成的李明玉,他率先支持道:「若是公主當真得勝歸來,臣願意告老還鄉,向公主道歉。」
這福安公主怎麼可能贏?!他就是要坐實這件事。
而沉默已久的八阿哥也開口:「兒臣支持璟瑄,還請皇阿瑪給她一個機會。」
胤禛的臉黑了黑,他雖了解璟瑄,也願意支持璟瑄。但他豈會不明白老八的意思——這是要把他的女兒往死路上逼。
第74章 組建北洋水師
諸位大臣略一思索,便是讓那福安公主出征,似乎也並非壞事。難道他們反對,便能成功嗎?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告訴他們,現在還是不出聲為好。
於是便也無人再敢置喙,這事兒便被定了下來。
「既然諸位愛卿並無異議,」康熙擰著的眉毛鬆開了些許,這次朝會實在是發生了太多事情,他已經有些疲乏,「那此事便這樣安排,具體事宜朕會安排福安公主,諸位愛卿無事的話,退朝便是。」
奈何三阿哥再一次跳了出來:「東瀛與我們一向和睦,又有商貿往來,冒然攻打,此蠻夷之舉也!」
「我大清正是馬背上奪天下,」璟瑄一聽便忍不住笑了,「三伯此言何意?」
胤禛也為三阿哥說出這話感到有些無奈:這真得不是在嘲諷自己嗎?眾所周知,這清朝最野蠻的,便是他們這些打進關內的旗人了。
八阿哥此時低著頭,表情並無波動,儒雅的面龐,一如既往的波瀾不驚,但他心中卻湧起了驚濤駭浪。
經過此番,大哥與二哥,一個被廢,一個失了聖心,怕是已經無緣大位了。唯有一個三哥,在文人中有些名氣,此時卻有如此愚蠢的言論。
至於四哥,他之前查帳,雖說被皇阿瑪制止了,但到底已經是得罪了大半個朝堂,又有誰會支持他呢?
五哥自幼便養在太后那邊,早就沒了即位的可能,連漢語都說不利索,便是背後有蒙古人撐腰,又如何有一爭之力?
「老三,」康熙面上也不好看,「這聖賢書固然要讀,但是……罷了,你回去吧。」
胤祉怕是被這些聖賢書糊住了腦子,似他這般,又豈是人君之象?
若是他只憑這些酸儒所說,又豈能擒鰲拜、定三藩?那些聖人之言,不過是維護統治的工具罷了,孔孟之道、程朱理學是一定要學的,但也不能只是如此。
*
散朝後,乾清宮。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