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陸時還體驗過炎炎烈土下挑糞澆菜地,儘管吳忠華捏著鼻子,但糞桶傳來的惡臭味,還是讓他忍不住嘔吐起來。
與山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裡,陸時明白這些孩童擁有的是真正的童年,與大自然真正親密互動的童年,身上帶著很多原生的東西,有春天的桃花,夏天的知了,秋天的烤地瓜、冬天的冰柱子……
陸時也切身與過淳樸的鄉里鄉親打過交道,也見過為一個雞蛋大罵出口的妯娌,還有滿腔熱血的校長……
但大山裡的人,很多人都會幻想著山外面的大都市的模樣,哪怕是田裡耕作的老人閒暇時也會好奇夜色下的大都市是否真如電視劇里那般燈火璀璨。
這條私信讓陸時想了好多。
陸時想起了支教時那個沉迷小說的女生,她今年入讀了南京一所大學的中文系,前幾天給陸時發來了消息:「好多同學對我的印象就是學習特別努力,真相其實是我不知道如何品嘗大學生活,只會學習,常常在教學樓、圖書館轉悠,至於體育館、游泳館、看電影的大禮堂……這些離我原來的人生太遙遠,一直望而生卻,不敢輕易進入。」
陸時也想起了大四畢業季那會,室友苗林春是鄉下小地方出來的,他說過這樣一句話,「畢業找工作,準確的說就是機會主義,因為那些虛無縹緲的夢想,抵不過必須趕緊工作幫家裡還債,讓年邁的父母早一天停下忙碌,我的世界就是如此真實又具體。所以我的就業沒有目標,沒有手段,更沒有規劃工作之後。」後來苗林春選擇了家裡所有人都認為對的決定,永遠的鐵飯碗,考公進入體制內。
陸時還想起了他的鐵粉,齊恆,同樣是小地方走出來的,他曾向陸時吐槽:「就算工作這麼多年了,我也完全不會所謂的向上社交,天然看到老闆就想逃。在我的字典里,把自已的工作做好就是對於那些賞識自已的老闆最好的報答。有人指點我說你情商太低了,可情商這玩意從來沒有人教過,完全不會。」那會他還幹著正經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
陸時想著大山裡的孩子早點看到外面不一樣的世界,會不會更好些?多年後的一個瞬間,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突然意識到了某種東西,並不是教育的閉環和滯後性,而是教育在年少時給其留下的骨,在這一刻被自已的血與肉填充豐滿。這次出行會不會讓這群孩子生長出更堅硬的骨骼?
陸時正想得出神,感覺背上猛然被重重拍了一下。
一回頭,盧希安朝他撲過來,說道:「眉頭緊鎖的,想什麼呢?帳號目前看來不是做得還行嗎?」
「你看。」陸時把手機遞給盧希安,示意讓他看網友剛剛發來的求助信息。
盧希安把這則信息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說道:「這事你自已拿主意吧,不然某人又得說我自私了,不過還是謹慎點好。」
「你這人,咋這麼愛記仇。」陸時的語氣裡帶著些許撒嬌的意味。
盧希安揚了下眉,調侃道:「不是嗎?」
陸時說不過他,迅速地撤退,說道:「我還忙一會,你早點休息吧。」
盧希安忍不住笑了一下,接著去睡覺了。
陸時加了給他發私信的那位支教老師的微信,點開支教老師的朋友圈,認認真真地查看每一條內容,試圖去解讀,就像做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那般認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看完你朋友圈,了解還是比較深,無論是你的精神還是孩子們純潔的眼神都很令我觸動。和你說實話吧,早些年,我也在貴州畢節的金沙縣那塊支教過一陣子,孩子們很可愛。答應過孩子們的事,一定要做到。我打算個人全資贊助,不需要孩子們穿印有什麼圖文的衣服之類的,你們自已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給我個合理的銀行帳號吧。」
「時哥,我替孩子們感謝您。應該是打到縣教育局,有正規發票的。我馬上給局長打電話,稍等。」
「好,聽你的。」
隔天,支教老師給陸時發來一段視頻。
支教老師把學生們叫到一個小辦公室里,學生開門進來那會,夜的寒氣襲來,學生們打了一個冷噤,望著老師頭頂的電燈泡,仿佛渴望燈泡的顏色慘澹的紅絲可以稍微暖不暖他們的心。
支教老師張嘴就呼出一層白氣,對學生們說:「下面,我宣布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關係到你們每個人,認真聽好,由於某種原因,我就不能繼續帶你們在這裡訓練了,因為那時候,我們十個人都在北京呢。」
「在北京」這幾個字一出口,師生就激動得抱成一團,喜極而泣。
視頻里的內容大概就是這樣的。
陸時想著讓學生們的這趟研學之旅自然一點,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然而然遇見與發生的,所以就沒有參與其中。
整個研學途中,支教老師時不時地會給陸時發來一些視頻或者文字,算是報備實時狀況吧,畢竟陸時是出資方。
陸時一直認為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讓學生先認識世界、認識自已,然後再耐心無聲地陪學生去找尋愛與信仰的過程。它並不是讓學生一定要活成什麼樣,而是可以活在任何樣子裡。
在陸時看來,這位支教老師比他自已優秀偉大許多,對得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而且對教育這份事業也更純粹,至少在差不多的年紀,長年呆在貴州畢節,陸時知道自已是做不到的,因為那時的他在大山外有牽掛與眷戀。
想到牽掛與眷戀,陸時回頭看了看正在沙發上回工作郵件的盧希安,說道:「泡腳養生時間到了。」
最近,倆人都迷上了藥草泡腳養生,不可思議。
泡完腳,盧希安去把泡腳桶里的水往馬桶里倒。好死不死的是,他忘了,藥包還在裡頭,馬桶一下子給堵了。
陸時被氣笑了:「……你說說你能幹點兒啥。」
大半夜的,倆人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用了各種方法,沒轍。
只能第二天,叫了物業過來,把馬桶拆了通下水道。
物業通好後,給盧希安拍了個視頻,他轉給了陸時。
陸時秒回:「這就是我的年度感動視頻。」
陸時記起前幾天粉絲朋友向陸時介紹了一家早餐老店「老二粥粉面」,在疊南路那邊,推薦語其中一部分是這樣的:「牛肉腸粉做招牌,腸粉皮薄綿密,包裹著片片新鮮牛肉片,吃起來感覺柔韌十足又滑溜;和著店家配製的醬油感覺好鮮,不咸微甜,不滯膩。」
想起後天盧希安休息,陸時給他發了句:「既然,麻煩事已經解決了,給你個獎勵,後天請你搓一頓好的。」
陸時拉著盧希安早早地來到店鋪附近。這家城中村早餐店的門面平淡無奇,是老闆自家建的房子首層店鋪。
可他們等了許久,店鋪都沒開門,周邊街坊告訴他們店家臨時有事,今天應該是不營業了。
「回家吧。」陸時說。
「看來,老天還是更想要你做給我吃。」盧希安故意把老天二字咬重了些。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打道回府。
途中,他們在馬路邊他看到一個小伙,身子單薄,腳踩著小山堆似的瓶子堆里的瓶子,一個接著一個地踩癟,扔進旁邊的大麻袋裡。
倆人走過去,陸時先開口問道:「你撿了這麼多瓶子啊。」
「對啊。」小伙答道。
「你這麼早來啊。」
「對啊,不撿沒有飯吃。」
「需要幫忙嗎?」
「不用。」
「我看你很熟練哦。」
「哼,天天撿的。我26了,15歲就開始流浪了。」
「你出來流浪,家裡人知不知道?」
「不知道。我又不聯繫他,我手機沒卡,也沒身份證,手機平時就用來蹭人家wi-fi玩玩遊戲。」
一開始沒加入對話的盧希安對小伙的回答很是驚訝,忍不住開口問:「你不想回家嗎?你住哪裡?」
「不想回家,回家能幹什麼。都是睡的,睡路邊,冷的話,看到別人把衣服丟在垃圾桶就撿著穿。」
陸時問:「這些,你今天就拿去賣嗎?可以賣多少錢?」
「對啊,不賣沒錢吃飯。應該賣到40元錢吧,從零點撿到凌晨三點。」
「哦。」
「賣了就吃飯,吃完就去掛壁房。」
「什麼叫掛壁房?」
「掛壁房就是住的地方,就10元錢的掛壁房,住在頂樓,只有一張床,牆後面是廁所,沒有門。」
「你沒有租房住嗎?」
「沒錢。」
「那吃飯,你怎麼解決?。」
「一天買一包小快樂,三個饅頭就飽了。吃飽了就坐在路邊看美女,這就是大快樂。」
「小快樂是什麼?」盧希安滿臉疑惑。
「就這個。」小伙從兜里掏出一包半癟的煙,
「都這樣了,你還抽11元一包的煙呀。」盧希安的話語裡帶著些許的驚嘆之意。
與山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裡,陸時明白這些孩童擁有的是真正的童年,與大自然真正親密互動的童年,身上帶著很多原生的東西,有春天的桃花,夏天的知了,秋天的烤地瓜、冬天的冰柱子……
陸時也切身與過淳樸的鄉里鄉親打過交道,也見過為一個雞蛋大罵出口的妯娌,還有滿腔熱血的校長……
但大山裡的人,很多人都會幻想著山外面的大都市的模樣,哪怕是田裡耕作的老人閒暇時也會好奇夜色下的大都市是否真如電視劇里那般燈火璀璨。
這條私信讓陸時想了好多。
陸時想起了支教時那個沉迷小說的女生,她今年入讀了南京一所大學的中文系,前幾天給陸時發來了消息:「好多同學對我的印象就是學習特別努力,真相其實是我不知道如何品嘗大學生活,只會學習,常常在教學樓、圖書館轉悠,至於體育館、游泳館、看電影的大禮堂……這些離我原來的人生太遙遠,一直望而生卻,不敢輕易進入。」
陸時也想起了大四畢業季那會,室友苗林春是鄉下小地方出來的,他說過這樣一句話,「畢業找工作,準確的說就是機會主義,因為那些虛無縹緲的夢想,抵不過必須趕緊工作幫家裡還債,讓年邁的父母早一天停下忙碌,我的世界就是如此真實又具體。所以我的就業沒有目標,沒有手段,更沒有規劃工作之後。」後來苗林春選擇了家裡所有人都認為對的決定,永遠的鐵飯碗,考公進入體制內。
陸時還想起了他的鐵粉,齊恆,同樣是小地方走出來的,他曾向陸時吐槽:「就算工作這麼多年了,我也完全不會所謂的向上社交,天然看到老闆就想逃。在我的字典里,把自已的工作做好就是對於那些賞識自已的老闆最好的報答。有人指點我說你情商太低了,可情商這玩意從來沒有人教過,完全不會。」那會他還幹著正經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
陸時想著大山裡的孩子早點看到外面不一樣的世界,會不會更好些?多年後的一個瞬間,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突然意識到了某種東西,並不是教育的閉環和滯後性,而是教育在年少時給其留下的骨,在這一刻被自已的血與肉填充豐滿。這次出行會不會讓這群孩子生長出更堅硬的骨骼?
陸時正想得出神,感覺背上猛然被重重拍了一下。
一回頭,盧希安朝他撲過來,說道:「眉頭緊鎖的,想什麼呢?帳號目前看來不是做得還行嗎?」
「你看。」陸時把手機遞給盧希安,示意讓他看網友剛剛發來的求助信息。
盧希安把這則信息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說道:「這事你自已拿主意吧,不然某人又得說我自私了,不過還是謹慎點好。」
「你這人,咋這麼愛記仇。」陸時的語氣裡帶著些許撒嬌的意味。
盧希安揚了下眉,調侃道:「不是嗎?」
陸時說不過他,迅速地撤退,說道:「我還忙一會,你早點休息吧。」
盧希安忍不住笑了一下,接著去睡覺了。
陸時加了給他發私信的那位支教老師的微信,點開支教老師的朋友圈,認認真真地查看每一條內容,試圖去解讀,就像做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那般認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看完你朋友圈,了解還是比較深,無論是你的精神還是孩子們純潔的眼神都很令我觸動。和你說實話吧,早些年,我也在貴州畢節的金沙縣那塊支教過一陣子,孩子們很可愛。答應過孩子們的事,一定要做到。我打算個人全資贊助,不需要孩子們穿印有什麼圖文的衣服之類的,你們自已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給我個合理的銀行帳號吧。」
「時哥,我替孩子們感謝您。應該是打到縣教育局,有正規發票的。我馬上給局長打電話,稍等。」
「好,聽你的。」
隔天,支教老師給陸時發來一段視頻。
支教老師把學生們叫到一個小辦公室里,學生開門進來那會,夜的寒氣襲來,學生們打了一個冷噤,望著老師頭頂的電燈泡,仿佛渴望燈泡的顏色慘澹的紅絲可以稍微暖不暖他們的心。
支教老師張嘴就呼出一層白氣,對學生們說:「下面,我宣布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關係到你們每個人,認真聽好,由於某種原因,我就不能繼續帶你們在這裡訓練了,因為那時候,我們十個人都在北京呢。」
「在北京」這幾個字一出口,師生就激動得抱成一團,喜極而泣。
視頻里的內容大概就是這樣的。
陸時想著讓學生們的這趟研學之旅自然一點,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然而然遇見與發生的,所以就沒有參與其中。
整個研學途中,支教老師時不時地會給陸時發來一些視頻或者文字,算是報備實時狀況吧,畢竟陸時是出資方。
陸時一直認為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讓學生先認識世界、認識自已,然後再耐心無聲地陪學生去找尋愛與信仰的過程。它並不是讓學生一定要活成什麼樣,而是可以活在任何樣子裡。
在陸時看來,這位支教老師比他自已優秀偉大許多,對得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而且對教育這份事業也更純粹,至少在差不多的年紀,長年呆在貴州畢節,陸時知道自已是做不到的,因為那時的他在大山外有牽掛與眷戀。
想到牽掛與眷戀,陸時回頭看了看正在沙發上回工作郵件的盧希安,說道:「泡腳養生時間到了。」
最近,倆人都迷上了藥草泡腳養生,不可思議。
泡完腳,盧希安去把泡腳桶里的水往馬桶里倒。好死不死的是,他忘了,藥包還在裡頭,馬桶一下子給堵了。
陸時被氣笑了:「……你說說你能幹點兒啥。」
大半夜的,倆人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用了各種方法,沒轍。
只能第二天,叫了物業過來,把馬桶拆了通下水道。
物業通好後,給盧希安拍了個視頻,他轉給了陸時。
陸時秒回:「這就是我的年度感動視頻。」
陸時記起前幾天粉絲朋友向陸時介紹了一家早餐老店「老二粥粉面」,在疊南路那邊,推薦語其中一部分是這樣的:「牛肉腸粉做招牌,腸粉皮薄綿密,包裹著片片新鮮牛肉片,吃起來感覺柔韌十足又滑溜;和著店家配製的醬油感覺好鮮,不咸微甜,不滯膩。」
想起後天盧希安休息,陸時給他發了句:「既然,麻煩事已經解決了,給你個獎勵,後天請你搓一頓好的。」
陸時拉著盧希安早早地來到店鋪附近。這家城中村早餐店的門面平淡無奇,是老闆自家建的房子首層店鋪。
可他們等了許久,店鋪都沒開門,周邊街坊告訴他們店家臨時有事,今天應該是不營業了。
「回家吧。」陸時說。
「看來,老天還是更想要你做給我吃。」盧希安故意把老天二字咬重了些。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打道回府。
途中,他們在馬路邊他看到一個小伙,身子單薄,腳踩著小山堆似的瓶子堆里的瓶子,一個接著一個地踩癟,扔進旁邊的大麻袋裡。
倆人走過去,陸時先開口問道:「你撿了這麼多瓶子啊。」
「對啊。」小伙答道。
「你這麼早來啊。」
「對啊,不撿沒有飯吃。」
「需要幫忙嗎?」
「不用。」
「我看你很熟練哦。」
「哼,天天撿的。我26了,15歲就開始流浪了。」
「你出來流浪,家裡人知不知道?」
「不知道。我又不聯繫他,我手機沒卡,也沒身份證,手機平時就用來蹭人家wi-fi玩玩遊戲。」
一開始沒加入對話的盧希安對小伙的回答很是驚訝,忍不住開口問:「你不想回家嗎?你住哪裡?」
「不想回家,回家能幹什麼。都是睡的,睡路邊,冷的話,看到別人把衣服丟在垃圾桶就撿著穿。」
陸時問:「這些,你今天就拿去賣嗎?可以賣多少錢?」
「對啊,不賣沒錢吃飯。應該賣到40元錢吧,從零點撿到凌晨三點。」
「哦。」
「賣了就吃飯,吃完就去掛壁房。」
「什麼叫掛壁房?」
「掛壁房就是住的地方,就10元錢的掛壁房,住在頂樓,只有一張床,牆後面是廁所,沒有門。」
「你沒有租房住嗎?」
「沒錢。」
「那吃飯,你怎麼解決?。」
「一天買一包小快樂,三個饅頭就飽了。吃飽了就坐在路邊看美女,這就是大快樂。」
「小快樂是什麼?」盧希安滿臉疑惑。
「就這個。」小伙從兜里掏出一包半癟的煙,
「都這樣了,你還抽11元一包的煙呀。」盧希安的話語裡帶著些許的驚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