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以陳樾的本事,哪能叫人從他手裡奪東西,但棠袖手一伸過來,他下意識鬆開,看她把剩餘的奪回去,捏起顆送進嘴裡,臉上不自覺洋溢出一種幸福之色,他趁熱打鐵,繼續轉移她注意力。
遂道:「今日皇上召我進宮,給我看了份戰報。」
「戰報?」
棠袖問著,吃櫻桃的動作卻沒停。
沒辦法,連她自己都親身經歷了河南陳自管那起作亂,更不用說大明這些年大大小小各種戰事幾乎沒停過,特別是東北建州努爾哈赤那邊,她早習慣又有戰報。
果然,陳樾道:「是東北那邊傳來的戰報。」
戰報說上月,也就是正月,努爾哈赤滅海西女真烏拉部。
女真共有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先不說,建州女真於萬曆十六年便被努爾哈赤統一,而海西女真在烏拉部覆滅後,僅剩仰仗明廷的葉赫部。
這般看來,距離努爾哈赤一統海西女真不遠了。
棠袖聽完,沒再吃櫻桃。
她抬起頭。
「又是努爾哈赤。」她說。
這幾年努爾哈赤的動作一次比一次大,海西女真都快成為他囊中之物。而一旦他一統女真三部,接下來目光必然會放在疆域遼闊的大明上,屆時就當真是大明的一大威脅。
以前皇帝無論誰進諫,都未將努爾哈赤放在眼里,不知這次烏拉部被滅,可否能讓皇上意識到努爾哈赤的野心。
陳樾說:「意識到了。」
正是因為從戰報里看出努爾哈赤的野心,才會一大早就宣他進宮。
若非熊廷弼不在京城,皇上多半也會宣熊廷弼,曾巡按遼東的熊廷弼可謂是朝中目前最熟悉建州所在遼東的官員之一。
說起熊廷弼,陳樾同棠袖道,他攤上事了。
「什麼事?」
「一樁杖殺案。」
第60章 宿命 火。
卻說萬曆三十六年, 熊廷弼到任遼東。在他巡按期間,遼東總兵杜松打了場哈流兔大捷,被以殺款罪彈劾。
彼時熊廷弼肯定杜松有功, 不想轉頭明軍就遭到報復, 大敗,熊廷弼沒再包庇杜松,他將此敗歸咎於杜松殺款,杜松被下獄論處。
而除杜松外, 熊廷弼還彈劾了諸如副總兵、參將、游擊等共計四十餘人,其中去職者多達十八人。在熊廷弼的整頓治理下,遼東一時風紀大振,於是萬曆三十九年京察, 因在任上表現出色,勞苦功高,朝廷準備給熊廷弼升官。
然熊廷弼之所以會巡按遼東, 本就是朝廷黨派鬥爭造成的結果,這次也沒例外,經過一番博弈, 熊廷弼最終被調往南京,任提督南直隸學政。
好巧不巧, 南京正是東林黨的地盤。
這就到得今年,隸屬東林黨的南畿巡按御史荊養喬上疏彈劾熊廷弼, 稱其殺人媚人。
殺的是芮永縉, 媚的是湯賓尹。
荊養喬,棠袖聽說過名字。湯賓尹也記得,她甚至知道湯賓尹和熊廷弼關係十分要好。只芮永縉不認識。
便問:「芮永縉是誰?」
陳樾道:「是宣城的一名生員。」
生員即俗稱的秀才,參加科舉, 通過童試者即為生員。
不過說芮永縉前,得先說說熊廷弼南下督學這兩年裡與東林黨的結怨。
熊廷弼在南京做提學御史時行法極嚴,他先是清退許多東林子弟,歲考時更將東林書院創始人顧憲成的長子判為最後一等。接著便是杖殺芮永縉案。
芮永縉,宣城生員,曾因湯賓尹表叔與人爭娶徐家女,卻致徐家女投塘自盡一事,不僅聯合另一名生員馮應祥將湯賓尹表叔給告了,還請命為徐家女建烈女祠。時人稱湯賓尹表叔借了湯賓尹的勢,故此事令湯賓尹引以為恥。
後芮永縉又和馮應祥報了次官,這次仍和湯賓尹有些關聯,說是某太平府生員及宣黨首領湯賓尹族人等朋淫官宦媳。熊廷弼到任後審理,恰有人向熊廷弼告發芮永縉、馮應祥等收錢鬧事、行徑惡劣,熊廷弼下令杖責。
這一杖責,芮永縉沒多久就死去。
芮永縉一死,本就和熊廷弼意見相左的荊養喬當即便認為熊廷弼是在替湯賓尹一雪前恥,遂上疏彈劾,彈劾完還自行去職——此舉不可謂不高明,直接將熊廷弼架在了火架上。
「事情鬧得很大,熊廷弼暫且回籍聽勘,」陳樾道,「後續就看御史怎麼查了。」
此杖殺案主要是針對熊廷弼。
像湯賓尹,這人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被罷免,火再大也燒不到他身上。
棠袖聽完道:「你這麼清楚案情,查都不用查,怎麼皇上沒把案子交給你?」
陳樾道:「皇上又不知道我清楚案情。」
棠袖:「你沒和皇上說?」
陳樾:「沒說。」他很自然地從棠袖手裡捏起粒櫻桃,頂著棠袖的注視吃進嘴裡,「而且查案要去南京,我不想去。」
眼下會試將開,天下考生雲集北京,正是最為魚龍混雜之際,他這段時間能每天來陪會兒棠袖都已非常勉強,他根本沒空接手新案子,皇帝也不會在這種時候讓他離京。
再者他雖然一直都很欣賞熊廷弼沒錯,但他乃錦衣衛都指揮使,舉世皆知的孤臣,他與熊廷弼不是、也不能是一路人,所以他根本犯不著去撈熊廷弼。
還不如把心思放在會試上,看葉向高的舉薦到底能不能成。
便又和棠袖說,如今朝廷缺官嚴重,眼看今年會試竟找不到能當主考官的,葉向高舉薦方從哲,言官那邊正為此事和皇帝爭執。
「爭什麼?」
「爭方從哲是進禮部還是吏部。」
方從哲,曾官至國子監司業,因得罪前司禮監秉筆太監田義,辭官賦閒在家多年,幸得葉向高青眼,先後數次舉薦他回朝,卻皆婉拒。
然葉向高沒放棄,恰逢今年會試缺官,葉向高再次向皇帝舉薦方從哲出任禮部右侍郎,兼任會試主考官。皇帝起初不允,後下中旨委任方從哲為吏部左侍郎,輔佐葉向高主持會試。
由於皇帝旨意與吏部會推結果不合,言官們反對,同皇帝爭到現在還沒下個定論。
「等方從哲這事定了,葉向高在內閣就留不久了。」
陳樾道:「之前葉向高生病,那時他就想隱退,皇上不同意。方從哲之後如能順利進入內閣,看葉向高這麼倚重他,多半會讓他接替自己的位置,自己好趁機退下來。」
正應陳樾言,很快,因皇帝堅持,方從哲奉旨出任吏部左侍郎。
同時熊廷弼杖殺芮永縉案的後續也出來了,都察院御史調查稱熊廷弼並無獻媚湯賓尹之嫌,杖責芮永縉也非出於私心,熊廷弼得以清白脫身。
杖殺案至此了結,熊廷弼卻並未復職。
他像之前的方從哲一樣賦閒在家,再不過問朝政。
陳樾得知後,私下和棠袖感嘆了句時也命也,之後再未提過熊廷弼。
時間來到四月,科舉會試結束,過不久就是武舉會試。棠袖難得開始過問起棠蔚練功,因為今年會試,棠蔚和瑞安長公主駙馬家的陳檖都要參加。
好在師兄弟兩個哪怕之前都中了武舉人,也未曾在練功上懈怠,棠蔚更是尤為刻苦,若非辰二爺提醒他,他都快忘了自己下月要成親了。
成親乃人生四大喜之一,饒是棠蔚早早就定下婚約,真到了臨近成親的時候,也不免過於緊張和期待。以致於他給陳檖寫帖子時,若非棠袖提醒,他還真忘了讓陳檖給他備厚禮。
棠蔚停筆,想了想,沒忍住道:「這事我都忘了,姐姐還記著呢。」
都已經過去兩年多了,姐姐居然還記得當時因為陳檖成親問他要厚禮,他找姐姐幫忙,結果姐姐只給了他一片金葉子的事。
嗯,姐姐甚至還把當時的對話複述出來了。
姐姐記性真是恐怖如斯。
卻聽棠袖道:「什麼事都能忘,錢的事絕不能忘。」
棠蔚恍然大悟:「這就是為什麼姐姐能成為有錢人的原因嗎?」又說,「其實我當時也沒花多少錢……」
沒花太多錢,他本身就不是很心疼,況且師弟嘛,自己人,當師兄的給師弟花點錢不是很正常,他也就嘴上說說,過後立馬忘得一乾二淨。
正努力回憶兩年前他都給陳檖送了什麼,就聽他姐姐重複道:「沒花多少錢啊。」
棠蔚回憶被打斷。
他暗道不妙。
果然下一瞬,姐姐道:「既然沒花多少錢,那是不是能把金葉子還我?」
棠蔚:「……啊?」
不是,那片金葉子不是送他的嗎,送的也要還回去嗎?
「你自己說的,親兄弟明算帳,我跟你是堂姐弟,自然更該明算帳。」棠袖毫不留情地道,「你當時可是哭著跟我說你沒錢置辦厚禮,我看你實在可憐才送你金葉子,結果你現在跟我說其實你有錢。」頓了下,「我有理由懷疑你是在裝窮騙我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遂道:「今日皇上召我進宮,給我看了份戰報。」
「戰報?」
棠袖問著,吃櫻桃的動作卻沒停。
沒辦法,連她自己都親身經歷了河南陳自管那起作亂,更不用說大明這些年大大小小各種戰事幾乎沒停過,特別是東北建州努爾哈赤那邊,她早習慣又有戰報。
果然,陳樾道:「是東北那邊傳來的戰報。」
戰報說上月,也就是正月,努爾哈赤滅海西女真烏拉部。
女真共有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先不說,建州女真於萬曆十六年便被努爾哈赤統一,而海西女真在烏拉部覆滅後,僅剩仰仗明廷的葉赫部。
這般看來,距離努爾哈赤一統海西女真不遠了。
棠袖聽完,沒再吃櫻桃。
她抬起頭。
「又是努爾哈赤。」她說。
這幾年努爾哈赤的動作一次比一次大,海西女真都快成為他囊中之物。而一旦他一統女真三部,接下來目光必然會放在疆域遼闊的大明上,屆時就當真是大明的一大威脅。
以前皇帝無論誰進諫,都未將努爾哈赤放在眼里,不知這次烏拉部被滅,可否能讓皇上意識到努爾哈赤的野心。
陳樾說:「意識到了。」
正是因為從戰報里看出努爾哈赤的野心,才會一大早就宣他進宮。
若非熊廷弼不在京城,皇上多半也會宣熊廷弼,曾巡按遼東的熊廷弼可謂是朝中目前最熟悉建州所在遼東的官員之一。
說起熊廷弼,陳樾同棠袖道,他攤上事了。
「什麼事?」
「一樁杖殺案。」
第60章 宿命 火。
卻說萬曆三十六年, 熊廷弼到任遼東。在他巡按期間,遼東總兵杜松打了場哈流兔大捷,被以殺款罪彈劾。
彼時熊廷弼肯定杜松有功, 不想轉頭明軍就遭到報復, 大敗,熊廷弼沒再包庇杜松,他將此敗歸咎於杜松殺款,杜松被下獄論處。
而除杜松外, 熊廷弼還彈劾了諸如副總兵、參將、游擊等共計四十餘人,其中去職者多達十八人。在熊廷弼的整頓治理下,遼東一時風紀大振,於是萬曆三十九年京察, 因在任上表現出色,勞苦功高,朝廷準備給熊廷弼升官。
然熊廷弼之所以會巡按遼東, 本就是朝廷黨派鬥爭造成的結果,這次也沒例外,經過一番博弈, 熊廷弼最終被調往南京,任提督南直隸學政。
好巧不巧, 南京正是東林黨的地盤。
這就到得今年,隸屬東林黨的南畿巡按御史荊養喬上疏彈劾熊廷弼, 稱其殺人媚人。
殺的是芮永縉, 媚的是湯賓尹。
荊養喬,棠袖聽說過名字。湯賓尹也記得,她甚至知道湯賓尹和熊廷弼關係十分要好。只芮永縉不認識。
便問:「芮永縉是誰?」
陳樾道:「是宣城的一名生員。」
生員即俗稱的秀才,參加科舉, 通過童試者即為生員。
不過說芮永縉前,得先說說熊廷弼南下督學這兩年裡與東林黨的結怨。
熊廷弼在南京做提學御史時行法極嚴,他先是清退許多東林子弟,歲考時更將東林書院創始人顧憲成的長子判為最後一等。接著便是杖殺芮永縉案。
芮永縉,宣城生員,曾因湯賓尹表叔與人爭娶徐家女,卻致徐家女投塘自盡一事,不僅聯合另一名生員馮應祥將湯賓尹表叔給告了,還請命為徐家女建烈女祠。時人稱湯賓尹表叔借了湯賓尹的勢,故此事令湯賓尹引以為恥。
後芮永縉又和馮應祥報了次官,這次仍和湯賓尹有些關聯,說是某太平府生員及宣黨首領湯賓尹族人等朋淫官宦媳。熊廷弼到任後審理,恰有人向熊廷弼告發芮永縉、馮應祥等收錢鬧事、行徑惡劣,熊廷弼下令杖責。
這一杖責,芮永縉沒多久就死去。
芮永縉一死,本就和熊廷弼意見相左的荊養喬當即便認為熊廷弼是在替湯賓尹一雪前恥,遂上疏彈劾,彈劾完還自行去職——此舉不可謂不高明,直接將熊廷弼架在了火架上。
「事情鬧得很大,熊廷弼暫且回籍聽勘,」陳樾道,「後續就看御史怎麼查了。」
此杖殺案主要是針對熊廷弼。
像湯賓尹,這人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被罷免,火再大也燒不到他身上。
棠袖聽完道:「你這麼清楚案情,查都不用查,怎麼皇上沒把案子交給你?」
陳樾道:「皇上又不知道我清楚案情。」
棠袖:「你沒和皇上說?」
陳樾:「沒說。」他很自然地從棠袖手裡捏起粒櫻桃,頂著棠袖的注視吃進嘴裡,「而且查案要去南京,我不想去。」
眼下會試將開,天下考生雲集北京,正是最為魚龍混雜之際,他這段時間能每天來陪會兒棠袖都已非常勉強,他根本沒空接手新案子,皇帝也不會在這種時候讓他離京。
再者他雖然一直都很欣賞熊廷弼沒錯,但他乃錦衣衛都指揮使,舉世皆知的孤臣,他與熊廷弼不是、也不能是一路人,所以他根本犯不著去撈熊廷弼。
還不如把心思放在會試上,看葉向高的舉薦到底能不能成。
便又和棠袖說,如今朝廷缺官嚴重,眼看今年會試竟找不到能當主考官的,葉向高舉薦方從哲,言官那邊正為此事和皇帝爭執。
「爭什麼?」
「爭方從哲是進禮部還是吏部。」
方從哲,曾官至國子監司業,因得罪前司禮監秉筆太監田義,辭官賦閒在家多年,幸得葉向高青眼,先後數次舉薦他回朝,卻皆婉拒。
然葉向高沒放棄,恰逢今年會試缺官,葉向高再次向皇帝舉薦方從哲出任禮部右侍郎,兼任會試主考官。皇帝起初不允,後下中旨委任方從哲為吏部左侍郎,輔佐葉向高主持會試。
由於皇帝旨意與吏部會推結果不合,言官們反對,同皇帝爭到現在還沒下個定論。
「等方從哲這事定了,葉向高在內閣就留不久了。」
陳樾道:「之前葉向高生病,那時他就想隱退,皇上不同意。方從哲之後如能順利進入內閣,看葉向高這麼倚重他,多半會讓他接替自己的位置,自己好趁機退下來。」
正應陳樾言,很快,因皇帝堅持,方從哲奉旨出任吏部左侍郎。
同時熊廷弼杖殺芮永縉案的後續也出來了,都察院御史調查稱熊廷弼並無獻媚湯賓尹之嫌,杖責芮永縉也非出於私心,熊廷弼得以清白脫身。
杖殺案至此了結,熊廷弼卻並未復職。
他像之前的方從哲一樣賦閒在家,再不過問朝政。
陳樾得知後,私下和棠袖感嘆了句時也命也,之後再未提過熊廷弼。
時間來到四月,科舉會試結束,過不久就是武舉會試。棠袖難得開始過問起棠蔚練功,因為今年會試,棠蔚和瑞安長公主駙馬家的陳檖都要參加。
好在師兄弟兩個哪怕之前都中了武舉人,也未曾在練功上懈怠,棠蔚更是尤為刻苦,若非辰二爺提醒他,他都快忘了自己下月要成親了。
成親乃人生四大喜之一,饒是棠蔚早早就定下婚約,真到了臨近成親的時候,也不免過於緊張和期待。以致於他給陳檖寫帖子時,若非棠袖提醒,他還真忘了讓陳檖給他備厚禮。
棠蔚停筆,想了想,沒忍住道:「這事我都忘了,姐姐還記著呢。」
都已經過去兩年多了,姐姐居然還記得當時因為陳檖成親問他要厚禮,他找姐姐幫忙,結果姐姐只給了他一片金葉子的事。
嗯,姐姐甚至還把當時的對話複述出來了。
姐姐記性真是恐怖如斯。
卻聽棠袖道:「什麼事都能忘,錢的事絕不能忘。」
棠蔚恍然大悟:「這就是為什麼姐姐能成為有錢人的原因嗎?」又說,「其實我當時也沒花多少錢……」
沒花太多錢,他本身就不是很心疼,況且師弟嘛,自己人,當師兄的給師弟花點錢不是很正常,他也就嘴上說說,過後立馬忘得一乾二淨。
正努力回憶兩年前他都給陳檖送了什麼,就聽他姐姐重複道:「沒花多少錢啊。」
棠蔚回憶被打斷。
他暗道不妙。
果然下一瞬,姐姐道:「既然沒花多少錢,那是不是能把金葉子還我?」
棠蔚:「……啊?」
不是,那片金葉子不是送他的嗎,送的也要還回去嗎?
「你自己說的,親兄弟明算帳,我跟你是堂姐弟,自然更該明算帳。」棠袖毫不留情地道,「你當時可是哭著跟我說你沒錢置辦厚禮,我看你實在可憐才送你金葉子,結果你現在跟我說其實你有錢。」頓了下,「我有理由懷疑你是在裝窮騙我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