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人,讓奴婢們來!」

  離得近的丫鬟一面箍著她,一面幫著理順絲絛、裙擺、寬袖。

  慢了幾步的小丫鬟們,或行至梳妝檯,幫她配今日穿戴的首飾;或奔至屋外,片刻就托著各色盥洗用具回了屋……

  翠煙則另喚來兩個丫鬟,同她一道,把食盒中的早膳一一往填漆戧金圓桌上擺,嘴中還同莫婤念叨著:

  「湯圓是夫人早起親手包的,說是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小姐要多用些;醋青瓜是夫人領著我們才醃的,定是爽口;臘腸也是夫人念著小姐愛吃,專剁豚肉灌的,還是煙燻口……」

  莫婤坐於燒藍點翠銅鏡前,被身後的丫鬟哄著盤繁複的漆鬟髻,聽著這話,眸中的水光又盪了盪,深吸兩口氣方平復下來。

  待她小口慢嚼、細細嘗完碗中芝麻冰糖餡的包心湯圓後,莫母竟攜高夫人款款而來。

  「阿娘,阿姆,你們怎一道來了?」

  她驚喜萬分地邀她們坐下,翠煙忙喚小丫鬟們手腳麻利地收了席面,還頗有

  眼色地端了些椰棗、扁桃仁、阿月渾子等硬果子後,領著小丫鬟們退下了。

  門扉被闔上後,莫母開口道:「今早服侍你的小丫鬟,有瞧得上眼的沒?」

  「阿娘做主就好。」她恍惚了一瞬,方輕聲答道,她就說怎這般殷勤,原是為得她青眼。

  「用來伺候你的人,自是得挑你用得順手的才好!」莫母瞪了她一眼道。

  高夫人和莫母早就張羅著為她準備陪房。

  家裡家外一把好手的管事婆子、烤蒸燉醃樣樣精通的廚娘、縫衣繡花的針線丫頭、手上有些功夫的武娘……

  她卻興致缺缺,一是她不習慣用貼身丫鬟,二則成親後也只她與長孫無忌兩人,確是用不上這般多人手。

  「我瞧著她們個個聰明伶俐,選誰都成!」挑了顆椰棗嘗了嘗,甜得她發膩,匆匆敷衍地應下後,又咽了口清茶。

  莫母火氣有些上來了,正欲開罵就被高夫人扯住。

  「那就都歸入你陪房。」高夫人知怎麼治她,似笑非笑地望著她,一口就將她噎住。

  見她還要回絕又正色道:「裡頭有兩個長得明艷、好生養的,你自己掌掌眼,若品性過得去,日後也好賞做偏房。」

  「我不要。」她擱下手中的茶盞,蹙眉道。

  「怎愈大愈稚氣了?」

  高夫人將她置於桌沿的茶盞往內挪了些,柔聲勸道,

  「當年給觀音婢預備的不也用上了?男人半點忍不住,與其讓他瞞著偷腥,氣壞自個兒身子,不如大方些,主動同他納妾,他還能更敬重你兩分。」

  因楊氏有孕,陰氏又惹了李世民不悅,觀音婢在坐月子不方便時就將明媚抬成了小妾,也算是圓了她的念想,明媚也由此對觀音婢萬般感恩戴德、言聽計從。

  思及此,莫婤心頭湧上不喜,小兩口的家事,她自不便插手,但她斷然是不會有這般「覺悟」的!

  見她面露不贊同之色,莫母嘆了口氣幫腔道:

  「我知你們感情深厚,但瞧著秦王是個有能耐的,輔機日後官位升上去了,不娶幾房小妾,豈不被人恥笑?若他懼內的由頭傳揚開,對你的名聲也不好。」

  這些道理都是莫母成了官夫人後,多年打磨悟出來的。

  她雖是個填房,但也是正頭娘子,日日幫著打點人情世故,見多了裡頭的門道,不知被人奚落笑話過多少回,才有此感。

  「我也是做官的,日後我的品階也能升上去,憑甚他能多娶?」

  她肅起臉道,

  「若他納一個偏房,我就找兩個面首,他辜負我在先,我多要一個也算扯平了。」

  聽了她這番話,高夫人和莫母面露驚恐,一人起身直直望向門扉,一人衝上來捂她的嘴。

  拉下莫母捂嘴的手,她又正色強調道:

  「我沒說笑,若他管不住自己,或是我休了他,或是我們各玩各的,總歸我不能同人共享一個男人!」

  見她這般嚴肅認真,高夫人和莫母扶著漆木方幾緩緩坐下,面面相覷半晌後,竟覺她說得有理。

  「好!有志氣!」高夫人想通後朗聲應和道。

  莫母也是一拍桌子贊同:「不錯,我閨女也能成大官,誰怕誰!」

  說罷,兩人速速起身離去,張羅著給莫婤多帶幾房管事婆子,頂陪嫁丫鬟的缺,貼身伺候莫婤的大丫鬟也只挑了四個,皆是顏色清淡、沒那檔子污七糟八心思的。

  念著是秋日裡同她們相識結緣,莫婤給她們取名為秋桂、秋菊、秋芙、秋蓉。

  此時,太極殿上,李淵驟然起身,將太原飛遞入京的折報狠狠擲於眾臣面前。

  「皇上息怒!」

  大臣們瞬時頷首匍匐,齊聲勸慰,但大多賢良方正之臣心頭都對裴寂有了蔑視和不滿。

  裴寂領兵出征,威風凜凜,方到就在河東一潰千里,連大本營晉陽就丟了,大臣們早就得了信,飛遞入長安的折報①卻是今日方傳到李淵的手中。

  現今整個河東地區幾乎全部淪陷,眾臣震駭,正心痛於李淵被蒙蔽,就見其怒斥道:

  「皆怪劉武周等人不講武德,不敢正面迎戰,卻於後方斷我軍水源,待裴卿無水搬營時趁亂襲擊,致使我軍傷亡慘重,何等陰險狡詐!②」

  「確是如此,父皇明鑑!」

  也折在劉武周手中的齊王李元吉忙出聲附和。

  而他身後的李靖拼命咬住牙,既要憋住被其愚蠢逗出的笑,還要忍下對裴寂戰敗的怒火。

  大殿之上,除了兩父子一唱一和的開脫和偏袒聲外,再無其他。只是,眾大臣雖不言語,但心頭卻是對李淵的偏頗很是失望。

  李淵顯然未曾察覺眾臣的想法,拿起桌案上的山河圖,悲痛道:「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③。」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一片譁然。

  「皇上,三思啊!」

  「為之晚矣,不若及時止損!」

  「皇上,萬萬不可啊!」

  「有何不可,我等已無力回天。」

  碩大的太極殿上,支持聲、反對聲驟然升騰,眾臣爭得面紅耳赤,感性些的臣子更是悲痛欲絕、涕泗橫流。

  忍住心頭滔天怒火,李世民上表勸阻道:

  「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願假精兵三萬,必能平殄武周,克復汾、晉!④」

  李世民的豪言壯志振聾發聵,若當頭棒喝,止住了朝堂上眾臣的喧囂,也讓李淵心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靜默許久,方緩緩道:「讓朕想想。」

  這時的李淵未曾想到,他不過是猶豫的考量,竟讓他在之後的軍事問題上,幾乎失去了全部的話語權。

  他更未曾想到,也因此舉,讓絕大多數地方勢力對他大失所望,而轉投效了此後帶領他們所向披靡的秦王李世民。

  然而,此時立在朝堂上,挺拔如利刃的李世民,顯然已有預料。

  他知道,真正屬於他的機會、屬於他的戰場,終於來了。

  退朝後,李淵脫下濕透的龍袍,正欲鬆口氣,就又得到了宮外傳來的消息,裴寂竟已率領殘兵偷偷逃回了長安,正徘徊在城中不敢見他。

  而在院中又練完一套拳法的李世民心情頗好。

  畢竟,昨日只是在長安城中閒逛,都能撞上乞丐般的裴寂。

  他命人秘密將此消息遞了上去,不知父皇是否欣喜。他只知道,他成功領命出征的勝算又大了幾分。

  宮外,翻來覆去琢磨了整宿的長孫無忌,得知秦王下朝後,便遞信入了承乾殿。

  「輔機,你這般耳聰目明?這就得了我請旨出征的信了?」李世民擦了脖頸上的汗快意道。

  長孫無忌眸光一閃,並未認下,畢竟他此番前來確不是為此事,他是來向其討要了他同觀音婢成親那日,莫婤給他們的講義。

  「這你可有福了!」

  李世民興奮地領著他進了自己的書房,用把銅匙開了桃木多寶閣密鎖櫃,東摸西扭,幾番倒騰彈出個暗格。

  暗格裡頭,是本保存得頗為精細的書冊。

  長孫無忌一手小心托著,一手輕輕翻閱,竟見裡頭還用硃砂做了批註。

  「這批註是……」長孫無忌遲疑道,覺手中的講義頗為燙手。

  「我的經驗之批啊!便宜大舅子你了!」李世民一臉惋惜道,他都無謄抄,這可是孤本。

  「打擾了,不用了。」

  長孫無忌將講義塞回他手中就要離去,心頭頗為惱怒自己怎就聽信了他的話,他可對妹妹、妹夫的性之事無半點興致!

  李世民瞬時就瞧出了長孫無忌心頭的彆扭,知他是個純情童子,想著自己也對這講義頗為捨不得,便可惜道:

  「那你是領會不到我的獨門之解了,且等著罷。」

  說完,他大筆一揮,開始謄抄。

  因他對其中內容琢磨了數遍,下筆如有神,幾十頁的講義,只花了大半個時辰就一字不落地抄出份無註解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