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不過他們現在還是住在杜陵的房子裡, 家裡多了一位長輩之後覺得房子不是那麼轉得開,兩人商量之後還是決定重新買一套大一點的房子,雖然他們的老家在慶安,但除了過年,他們還是在京市待的時間比較多。
聽說他們要買房,杜彥很是熱心, 他名下的房子也有很多, 當時寧橋他們住杜陵的房子的時候他還很吃味, 現在有機會了, 要把自己的房子推銷出去。
杜家夫婦和杜陵都很慣著杜彥, 大平層小別墅他名下都有,聽說他們要大房子, 拉著寧橋看了好幾套他的大平層, 最後寧橋受不了他總是拉著自己到處跑,把這事推給了向馳安。
後面買房的事情向馳安不讓寧橋操心,現在已經十一月中旬了, 再過一個多月就要期末考了, 說真的,他雖然每天上課很專心, 但說起考試來也是心裡沒底, 覺得那些知識都是飄的,沒有一點是落在他腦子裡的。
飛馳的轉型在一步一步地推進著,李培宇入職的著兩個月里, 把飛馳的管理架構梳理得一清二楚,在保持飛馳原有的運營模式的情況下,創建了飛馳快遞這個品牌。
有了李培宇之後,寧橋幾乎是再沒有為飛馳的生意操過心,因為在李培宇的管理之下,飛馳成立了一個專門拓展業務的業務部,國內的業務都由這個業務部去談。
寧橋現在就負責一些款項的審批,每過一段時間,李培宇會回到京市,直接跟寧橋匯報公司的情況,當然向馳安也會旁聽把關,總體來說,寧橋比向馳安清閒很多,。
他現在的重心還是在學業方面,畢竟是跟學校承諾過要通過期末考核的,不然到時候掛科還是太難看了一點。
天氣漸漸涼了起來,寧橋的衣櫃裡添了好多衣裳,有些是向馳安買的,有些是顧襄和傅晚晴一起逛街的時候買的,當然也不只是給寧橋買,她也給向馳安買,對兩個人一視同仁,真的做到了把向馳安也當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因為寧橋一時的妥協。
她從那天跟寧橋見面之後就沒再回過余家,余家那些旁支像是瘋狗一樣,聞著味兒就來了,余晨給她打了電話,請她今天務必回去一趟。
寧橋有些不放心,自己開著車送她回去,雖然顧襄總說沒事,說余晨並不難相處,還是很明事理,但寧橋本能地不信任顧家和余家的人,說什麼都要等著她,跟她約好如果到了點兒她還沒出來,寧橋就要上門去找人了。
顧襄回到余家,發現余家那些親戚,這會兒又聚集在一起,像是要對她三堂會審一般。
她到客廳里,看著眾人笑了笑,收起了平日在寧橋面前的溫柔:「人倒是挺全。」
她的話音還沒落下,一個余家本家的長輩就扔了一沓照片在她的面前,紛紛揚揚的照片落下,上面拍的都是她跟小橋的照片。
最多的就是他們相認那天,她挽著小橋的手臂,跟蹤的人各個角度都拍了下來,看得顧襄都發笑,不過她沒必要跟這些人解釋她跟小橋的關係,這些人還不配鬧到小橋跟前去。
「要不是我們攔下來,這些照片就要見報了,我們余家的名聲都要被你敗光了。」
「所以呢?」顧襄慢條斯理地坐下。
「你識相一點就該自己放棄嘉木給你的遺產,然後滾出我們余家。」
「父親臨終前讓我跟小曼好好照顧襄姨。」余晨站起身來,「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讓她離開余家。」
「阿晨!」那人急得不行,「她這是在敗壞我們余家的名聲。」
「照片上的人我認識,是寧安房地產的寧總,余氏以後還會跟寧安有合作。」余晨看著他的長輩,「你們既然這麼關心我們家,難道連我們潛在的合作對象都不認識嗎?世界上,也不只有你們想像的這種齷齪關係。」
「阿晨!」
「至於寧總跟襄姨是什麼關係,你們不必知道。」余晨實在有些厭倦了他們這樣盯著自己家裡的財產,「父親的遺囑說得很清楚,你們也別再打別的主意了,父親已經去世了,襄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跟小曼什麼意見都沒有。」
一群人氣勢洶洶地來,又氣哄哄地離開,顧襄看著余晨,朝他表示感謝。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我也可以跟他見見面,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表兄弟。」余晨當然是知道寧橋身份的,他們家做酒店的,跟房地產行業也是脫不開干係的,如果能跟寧安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共贏。
顧襄點頭:「有機會的話一定介紹你們認識。」
她沒有要從余家帶走的東西,屬於她自己的東西根本就沒有什麼,余嘉木給她添置的首飾和衣物她都不打算帶走,畢竟她是雙手空著來的,也想什麼都不帶走,這樣她才能斬斷前塵往事。
「襄姨,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您偶爾也可以和小曼通通電話。」送顧襄下樓的時候,余晨說。
顧襄點頭,余曼是個心思很細膩又有些內向的孩子,她進余家的時候,余曼就和她很親近,父親驟然離世,她受到的打擊很大,再加上顧襄離開,可想而知她心裡會有多難受。
寧橋的車停在別墅外面,看見余晨送自己的媽媽出來,寧橋就下了車去接她。
顧襄指著余晨:「這是小晨,按照年紀,他比你大一歲。」
「余總好。」寧橋沒有什麼好臉色。
余晨也不計較,也很理解寧橋的心情:「今天太匆忙,以後咱們再聚聚。」
寧橋敷衍點頭,護著自己的媽媽上了車。
車上顧襄又跟他說了余家的事情,寧橋哼哼兩聲:「那他們也是幫凶。」
顧襄抬手拍他的肩膀:「余家做酒店生意的,你們以後要是能合作,對你們公司的發展也是有助力的。」
「我才不要。」寧橋難得地有了點孩子氣。
顧襄笑了笑:「到時候讓馳安去談吧,你又不管寧安的事情。」
他們一路閒談,話題又繞回了向馳安的身上:「那他不是向家的孩子,他的親生父母呢?」
寧橋嘆了口氣:「陵哥幫忙查過,說是已經移民了。」
他們剛回京市的時候,寧橋曾經跟杜彥一起查過這件事,但沒有告訴向馳安。
他跟向明是在醫院的時候被抱錯的,當天莊麗和另一個產婦幾乎同時生下孩子,那個時候能進那家醫院生產的也都是非富即貴的人家,在產房裡也不知道是哪一步出了問題,反正孩子就是陰差陽錯地就抱錯了。
他們查過向明的經歷,他是在三歲的時候被人販子帶到離京市很遠的城市裡,在人販子團伙被打掉之後,因為向明什麼都記不得了,就被那裡的院收養,後來他考上了京市的學校,再後來被向家認回來。
而向馳安的親生父母的那家人,因為孩子丟了,夫妻兩個爭執不休,最後離婚了,男的移民去了國外,女方離開了京市不知所蹤。
所以向馳安的親生父母,找不到都一個樣。
「真是……孩子找不到就不找啦?」顧襄也有些生氣,「可惡的人販子。」
寧橋的情緒也低落了下來,到晚上吃飯的時候都沒怎麼高興起來。
向馳安下班回來,明顯地能感受到家裡氣氛不太對勁:「發生什麼事情了?我聽說你們今天回余家了?」
顧襄搖頭:「沒事的,今天回去就是跟小晨他們說一聲,馬上12月份了,我想今年過年回慶安,你們是怎麼打算,留在京市還是回慶安啊?」
「當然是回慶安了,寧正今年結婚呢。」寧橋說,「過年還要給爸爸上墳呢。」
說完寧橋又是一愣:「可是咱們家的老房子已經住不了人了,我之前都在小賣部里住,後來出來了之後每年回去就住向馳安家。」
顧襄撐著頭:「那叫人把咱們家翻修一下,不要重新建,就打掃翻修一下。」
向馳安立刻說:「家裡房子很大,能住得下的。」
顧襄笑了笑:「我還是想回自己家裡住呀,那裡有我曾經生活的痕跡。」
寧橋立刻從沙發上翻身起來:「我給二叔打電話。」
電話接通得很快,二叔的聲音聽起來很是洪亮,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小橋啊!」
「二叔!你最近要是不忙的話,找個人把我家翻修一下啊。」寧橋大聲說,「我找到我媽了,我們今年要一起回來過年呢。」
二叔本來還想說他浪費錢幹什麼,聽見他後面的話整個人都愣住:「啥?你找到你媽了?」
寧橋嗯嗯兩聲:「你幫我找人翻修一下我家的房子啊,裡面的東西都不用動,就打掃加固一下啊。」
「好好好,我找你姜叔幹這活,他肯定能幹好,你真找到你媽了啊?她還好嗎?你們啥時候回來啊?能趕得上寧正的婚禮不?」
「我放寒假我們就回來了,麻煩你了二叔,你跟我二嬸身體都還好吧?小賣部生意也還好吧?」
「都好著呢好著呢。」二叔扯著嗓子說,「電話費貴,回來咱們再細說啊。」
聽說他們要買房,杜彥很是熱心, 他名下的房子也有很多, 當時寧橋他們住杜陵的房子的時候他還很吃味, 現在有機會了, 要把自己的房子推銷出去。
杜家夫婦和杜陵都很慣著杜彥, 大平層小別墅他名下都有,聽說他們要大房子, 拉著寧橋看了好幾套他的大平層, 最後寧橋受不了他總是拉著自己到處跑,把這事推給了向馳安。
後面買房的事情向馳安不讓寧橋操心,現在已經十一月中旬了, 再過一個多月就要期末考了, 說真的,他雖然每天上課很專心, 但說起考試來也是心裡沒底, 覺得那些知識都是飄的,沒有一點是落在他腦子裡的。
飛馳的轉型在一步一步地推進著,李培宇入職的著兩個月里, 把飛馳的管理架構梳理得一清二楚,在保持飛馳原有的運營模式的情況下,創建了飛馳快遞這個品牌。
有了李培宇之後,寧橋幾乎是再沒有為飛馳的生意操過心,因為在李培宇的管理之下,飛馳成立了一個專門拓展業務的業務部,國內的業務都由這個業務部去談。
寧橋現在就負責一些款項的審批,每過一段時間,李培宇會回到京市,直接跟寧橋匯報公司的情況,當然向馳安也會旁聽把關,總體來說,寧橋比向馳安清閒很多,。
他現在的重心還是在學業方面,畢竟是跟學校承諾過要通過期末考核的,不然到時候掛科還是太難看了一點。
天氣漸漸涼了起來,寧橋的衣櫃裡添了好多衣裳,有些是向馳安買的,有些是顧襄和傅晚晴一起逛街的時候買的,當然也不只是給寧橋買,她也給向馳安買,對兩個人一視同仁,真的做到了把向馳安也當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因為寧橋一時的妥協。
她從那天跟寧橋見面之後就沒再回過余家,余家那些旁支像是瘋狗一樣,聞著味兒就來了,余晨給她打了電話,請她今天務必回去一趟。
寧橋有些不放心,自己開著車送她回去,雖然顧襄總說沒事,說余晨並不難相處,還是很明事理,但寧橋本能地不信任顧家和余家的人,說什麼都要等著她,跟她約好如果到了點兒她還沒出來,寧橋就要上門去找人了。
顧襄回到余家,發現余家那些親戚,這會兒又聚集在一起,像是要對她三堂會審一般。
她到客廳里,看著眾人笑了笑,收起了平日在寧橋面前的溫柔:「人倒是挺全。」
她的話音還沒落下,一個余家本家的長輩就扔了一沓照片在她的面前,紛紛揚揚的照片落下,上面拍的都是她跟小橋的照片。
最多的就是他們相認那天,她挽著小橋的手臂,跟蹤的人各個角度都拍了下來,看得顧襄都發笑,不過她沒必要跟這些人解釋她跟小橋的關係,這些人還不配鬧到小橋跟前去。
「要不是我們攔下來,這些照片就要見報了,我們余家的名聲都要被你敗光了。」
「所以呢?」顧襄慢條斯理地坐下。
「你識相一點就該自己放棄嘉木給你的遺產,然後滾出我們余家。」
「父親臨終前讓我跟小曼好好照顧襄姨。」余晨站起身來,「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讓她離開余家。」
「阿晨!」那人急得不行,「她這是在敗壞我們余家的名聲。」
「照片上的人我認識,是寧安房地產的寧總,余氏以後還會跟寧安有合作。」余晨看著他的長輩,「你們既然這麼關心我們家,難道連我們潛在的合作對象都不認識嗎?世界上,也不只有你們想像的這種齷齪關係。」
「阿晨!」
「至於寧總跟襄姨是什麼關係,你們不必知道。」余晨實在有些厭倦了他們這樣盯著自己家裡的財產,「父親的遺囑說得很清楚,你們也別再打別的主意了,父親已經去世了,襄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跟小曼什麼意見都沒有。」
一群人氣勢洶洶地來,又氣哄哄地離開,顧襄看著余晨,朝他表示感謝。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我也可以跟他見見面,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表兄弟。」余晨當然是知道寧橋身份的,他們家做酒店的,跟房地產行業也是脫不開干係的,如果能跟寧安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共贏。
顧襄點頭:「有機會的話一定介紹你們認識。」
她沒有要從余家帶走的東西,屬於她自己的東西根本就沒有什麼,余嘉木給她添置的首飾和衣物她都不打算帶走,畢竟她是雙手空著來的,也想什麼都不帶走,這樣她才能斬斷前塵往事。
「襄姨,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您偶爾也可以和小曼通通電話。」送顧襄下樓的時候,余晨說。
顧襄點頭,余曼是個心思很細膩又有些內向的孩子,她進余家的時候,余曼就和她很親近,父親驟然離世,她受到的打擊很大,再加上顧襄離開,可想而知她心裡會有多難受。
寧橋的車停在別墅外面,看見余晨送自己的媽媽出來,寧橋就下了車去接她。
顧襄指著余晨:「這是小晨,按照年紀,他比你大一歲。」
「余總好。」寧橋沒有什麼好臉色。
余晨也不計較,也很理解寧橋的心情:「今天太匆忙,以後咱們再聚聚。」
寧橋敷衍點頭,護著自己的媽媽上了車。
車上顧襄又跟他說了余家的事情,寧橋哼哼兩聲:「那他們也是幫凶。」
顧襄抬手拍他的肩膀:「余家做酒店生意的,你們以後要是能合作,對你們公司的發展也是有助力的。」
「我才不要。」寧橋難得地有了點孩子氣。
顧襄笑了笑:「到時候讓馳安去談吧,你又不管寧安的事情。」
他們一路閒談,話題又繞回了向馳安的身上:「那他不是向家的孩子,他的親生父母呢?」
寧橋嘆了口氣:「陵哥幫忙查過,說是已經移民了。」
他們剛回京市的時候,寧橋曾經跟杜彥一起查過這件事,但沒有告訴向馳安。
他跟向明是在醫院的時候被抱錯的,當天莊麗和另一個產婦幾乎同時生下孩子,那個時候能進那家醫院生產的也都是非富即貴的人家,在產房裡也不知道是哪一步出了問題,反正孩子就是陰差陽錯地就抱錯了。
他們查過向明的經歷,他是在三歲的時候被人販子帶到離京市很遠的城市裡,在人販子團伙被打掉之後,因為向明什麼都記不得了,就被那裡的院收養,後來他考上了京市的學校,再後來被向家認回來。
而向馳安的親生父母的那家人,因為孩子丟了,夫妻兩個爭執不休,最後離婚了,男的移民去了國外,女方離開了京市不知所蹤。
所以向馳安的親生父母,找不到都一個樣。
「真是……孩子找不到就不找啦?」顧襄也有些生氣,「可惡的人販子。」
寧橋的情緒也低落了下來,到晚上吃飯的時候都沒怎麼高興起來。
向馳安下班回來,明顯地能感受到家裡氣氛不太對勁:「發生什麼事情了?我聽說你們今天回余家了?」
顧襄搖頭:「沒事的,今天回去就是跟小晨他們說一聲,馬上12月份了,我想今年過年回慶安,你們是怎麼打算,留在京市還是回慶安啊?」
「當然是回慶安了,寧正今年結婚呢。」寧橋說,「過年還要給爸爸上墳呢。」
說完寧橋又是一愣:「可是咱們家的老房子已經住不了人了,我之前都在小賣部里住,後來出來了之後每年回去就住向馳安家。」
顧襄撐著頭:「那叫人把咱們家翻修一下,不要重新建,就打掃翻修一下。」
向馳安立刻說:「家裡房子很大,能住得下的。」
顧襄笑了笑:「我還是想回自己家裡住呀,那裡有我曾經生活的痕跡。」
寧橋立刻從沙發上翻身起來:「我給二叔打電話。」
電話接通得很快,二叔的聲音聽起來很是洪亮,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小橋啊!」
「二叔!你最近要是不忙的話,找個人把我家翻修一下啊。」寧橋大聲說,「我找到我媽了,我們今年要一起回來過年呢。」
二叔本來還想說他浪費錢幹什麼,聽見他後面的話整個人都愣住:「啥?你找到你媽了?」
寧橋嗯嗯兩聲:「你幫我找人翻修一下我家的房子啊,裡面的東西都不用動,就打掃加固一下啊。」
「好好好,我找你姜叔幹這活,他肯定能幹好,你真找到你媽了啊?她還好嗎?你們啥時候回來啊?能趕得上寧正的婚禮不?」
「我放寒假我們就回來了,麻煩你了二叔,你跟我二嬸身體都還好吧?小賣部生意也還好吧?」
「都好著呢好著呢。」二叔扯著嗓子說,「電話費貴,回來咱們再細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