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景暄和站到了他們中間,將他們隔開了一段距離,對冼嬤嬤道:「大明律法規定,若是佐證的人故意隱瞞,阻撓官差查案,會被杖五十,流放苦寒之地。冼嬤嬤,您如今也快五十了吧,如果被流放了,就算是神仙也難救你了,很有可能便會命喪流放途中,成為一個枉死的鬼,那可就真不值得了。」
「這……真有這麼嚴重嗎?!」冼嬤嬤臉色一白。
景暄和:「孰輕孰重,可要掂量清楚,切勿因為一時的糊塗,釀成大錯,到時候,本官可就保不了你了。現在你吐出實情,本官還可以為你轉圜一二,若你說的有理,本官還可讓你功過相抵。」
冼嬤嬤還在猶豫,景暄和突然朗聲道:「說,你是不是知道小雙的下落?你們不過是沆瀣一氣,想讓街坊四鄰都知道小雙失蹤了,實際上,是你們害死了她!」
冼嬤嬤嚇得話都不會說了,怔了半晌,一咬牙,道:「景大人明察啊,不是我……小雙是我的外甥女兒,我怎麼可能會害死她呢?」
「難道是……陰家主?」景暄和目光清明,冷聲道:「你若再吞吞吐吐,不說實話,本官便不會再有耐心,與你浪費時間了。」
冼嬤嬤哭喪著臉道:「造孽啊!小雙……其實小雙已經死了,就埋在陰家後院的老槐樹下面!景大人要是不信,大可派錦衣衛將屍首挖出來,便一清二楚了!」
她繼續說:「是陰家主母鄒氏逼死她的,鄒氏嫌棄小雙礙眼,對她動輒打罵,小雙實在忍無可忍,竟上吊自盡了,陰家自知理虧,怕我那哥哥嫂子過來扯皮,才說小雙走丟了,要我瞞著,還在菜市口張貼告示,弄得眾人皆知。」
陰懷光眼看瞞不住了,終於說:「景大人,內子脾氣不好,我自會說她,可那小雙是自己上吊的,與陰家無關啊,我們只是覺得,家醜不能外揚,才將她的屍首草草處置了。」
景暄和對身旁的錦衣衛小旗說:「去老槐樹下面看看,能不能找到小雙的屍身。」
「是,景大人!」三個小旗便去陰家後花園了。
景暄和抓住冼嬤嬤的手腕,道:「可你為什麼承認,紫禁城井中的女子是小雙?」
冼嬤嬤眼皮一跳,乾脆破罐子破摔道:「都怪老身一時糊塗,是李家……李家給了老身十兩金子,讓老身承認那女屍是小雙!」
「所以說,那女屍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李家的遠房小姐,蒯小姐。」景暄和沉聲道。
李家是李太后的娘家,奇怪的是,李太后對此案並沒有插手,難道李家是有什麼事情瞞著她?
半個時辰後,錦衣衛小旗來報:「大人,我們果然在槐樹下挖出一具女屍,那女屍身材很矮,還有一雙羅圈腿,和鄰人的口供對上了!她脖子上有勒痕,初步判斷是上吊身亡的!」
景暄和目光一定,所以說,陰家只是一個煙霧彈,李家才是關鍵!
第209章 少年明眸 【第二更】謀江山,定天下。……
京郊,演武場。
一夜過去,屋頂檐角掛著冰晶,大風卷著碎雪飛揚起來,一瞬間,風的形狀仿佛也被雪勾勒出來。
興王朱旭贇穿著一身玄衣,徑直進了門,轉動門邊的機關,便來到了一處暗室。
暗室里,男子一身紫色常服,仿佛氤氳在一團紫色的煙霧中,令人看不真切。
朱旭贇信步走近他,只見那男子氣度高貴,面容俊美無儔,正是萬靈安。
「萬大人,事情準備得如何了?」朱旭贇問道。
萬靈安將手中的捲軸放在一旁,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朱旭贇似乎有些恍惚,「少年時的初次相見還恍若昨日,卻沒想到,我們今日會在一起謀劃大事。」
當年朱旭贇去到封地,空閒時便到處遊歷,有一天,途經淇水河畔,正好碰到了一個少年,他見那少年美姿儀,如芝蘭玉樹一般,不免生了好奇心。
河畔有一條長長的堤壩,有一瞎眼老頭,拄著拐杖,正在行路。路人自動給他讓出了一條道路,誰知那拐杖卻碰到了一位妙齡女郎,那女郎的丫鬟率先發難,非說老頭的拐杖將女郎的衣裙弄髒了,要他賠錢。
老頭有理也說不清,說自己沒錢,卻被女郎的隨從按在了地上,身上沾滿灰塵。
人群中有人說道:「那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家的女兒,橫行霸道慣了,這老頭也是倒霉,竟衝撞了這位小祖宗。」
就在她隨從的拳頭要落在老頭身上時,人群中突然有一長相平凡,身姿清瘦的書生道:「且慢。」
朱旭贇不由得望向了那少年,少年卻隱在人群中,沒有作聲,只是目光清淡地看向那書生。
朱旭贇暗自鬆了一口氣,以那少年的姿貌,若是被那女郎看見,恐怕會被她強招為婿吧。
清瘦的書生引經據典,罵人不帶髒字,末了,書生還說自己馬上便要入職布政使麾下,成為他的謀士,女郎聽到了自己爹爹的名號,這才讓隨從住手,帶著他們惺惺而去。
書生收穫了眾人的讚許,那老頭也對書生千恩萬謝。
少年見事情已了,便隨著人流離開了。
渡淇水時,朱旭贇正巧與少年同乘一筏,船家對著夕陽唱了首《雁落平沙》,曲調悠揚,頗有漁舟唱晚的意蘊。
朱旭贇終於開口:「郎君不貪名聲,倒是讓在下佩服。」
「公子這是何意?」少年反問。
「剛才在下看到你與那書生耳語了幾句,他這才上前幫忙,所以救那老頭的不是書生,而是,郎君你。」
少年不置可否地一笑,笑容很淡。
「只是在下不明白,郎君為何不親自出手,反倒讓那書生擔了美名?」朱旭贇問道。
少年正襟而坐,道:「我只是路過,不便牽扯其中,若是有人能夠替我辦成此事,恐怕比我親自出手要好得多。」
他頓了頓,說:「其一,我剛才與那書生無意攀談了幾句,知道了他的身份,他即將去布政使手下做事,說話很有分量,若他告訴了布政使今日發生的事情,以布政使的心性,定會懲戒女兒,所以那女郎才會如此忌憚。
其二,書生初到任,急需積攢美名,如今眾目睽睽之下,他博得無私為民、不懼權貴的美名,一定對他日後仕途有益,所以,他何樂而不為呢?」
「郎君倒是好謀算,不聲不響,倒能決勝於千里之外。」
「讓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情,不正是用人之道?」少年的眼眸如寒星一般,朱旭贇心中頓時一凜。
朱旭贇那時便知,這少年有著超乎年齡的沉穩,將來一定不可小覷。
二人又談了幾句,少年說自己從遼東而來,要到京城去。
「郎君去往京城何為?」朱旭贇好奇道。
「為名利,為權勢,世人蠅營狗苟,概皆為此。」
朱旭贇有些欣賞他的坦率,又道:「郎君看起來不像是爭名奪利之人。」
「人生在世,總是要見識一下最高處的風景才不算枉活吧。」少年淡道,眸中光華一閃。
朱旭贇目光深邃,望向了遠方,「常言道,高處不勝寒,此舟不過方寸大小,唯載三人而已,若他日行舟,載天下之人,又該如何?」
「眼明心亮,不懼風雨,雖逆水行舟,亦可安然。」少年的聲音迴蕩在船艙中,身旁的水面泛起波瀾。
彼時,飛鳥略過,夕陽西沉,將一切籠上了一層金色,少年的側臉也被抹上了一層金色,像一尊亘古未變的浮雕。
此刻,記憶中的影子逐漸與眼前之人重疊,不過那張俊雅的臉卻褪去了稚氣,變得成熟而冷峻。
朱旭贇對萬靈安道:「多謝你之前給郭庭毓寫信,在他的建議下,太皇太后才會裝病,本王才有機會回到京城。」
「萬某知道,太皇太后一直掛念興王,在她的心中,大明江山交到你手中,總比交到其他人手中要放心。」萬靈安起身,徐徐道。
朱旭贇頷首,「本王一定不會辜負太皇太后的期望,也不會辜負萬大人的助力。」他突然抿唇,道:「黎振那邊,有什麼動靜嗎?」
萬靈安:「紫禁城的人口風很緊,我們的暗棋還未打探到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黎振一定早有準備,所以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朱旭贇只是笑了笑,說:「既然與大人結盟,本王就做好了準備。謀江山,定天下,無論勝負,本王都欣然接受。」
*
午後時分,何捕頭回到縣衙,景暄和正在縣衙讀卷宗,她神情認真,聽到動靜,才微微抬起頭來。
進縣衙的時候,何捕頭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大妞,大妞穿著一身英姿颯爽的公服,朝爹爹驕傲地揚起了下巴。<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真有這麼嚴重嗎?!」冼嬤嬤臉色一白。
景暄和:「孰輕孰重,可要掂量清楚,切勿因為一時的糊塗,釀成大錯,到時候,本官可就保不了你了。現在你吐出實情,本官還可以為你轉圜一二,若你說的有理,本官還可讓你功過相抵。」
冼嬤嬤還在猶豫,景暄和突然朗聲道:「說,你是不是知道小雙的下落?你們不過是沆瀣一氣,想讓街坊四鄰都知道小雙失蹤了,實際上,是你們害死了她!」
冼嬤嬤嚇得話都不會說了,怔了半晌,一咬牙,道:「景大人明察啊,不是我……小雙是我的外甥女兒,我怎麼可能會害死她呢?」
「難道是……陰家主?」景暄和目光清明,冷聲道:「你若再吞吞吐吐,不說實話,本官便不會再有耐心,與你浪費時間了。」
冼嬤嬤哭喪著臉道:「造孽啊!小雙……其實小雙已經死了,就埋在陰家後院的老槐樹下面!景大人要是不信,大可派錦衣衛將屍首挖出來,便一清二楚了!」
她繼續說:「是陰家主母鄒氏逼死她的,鄒氏嫌棄小雙礙眼,對她動輒打罵,小雙實在忍無可忍,竟上吊自盡了,陰家自知理虧,怕我那哥哥嫂子過來扯皮,才說小雙走丟了,要我瞞著,還在菜市口張貼告示,弄得眾人皆知。」
陰懷光眼看瞞不住了,終於說:「景大人,內子脾氣不好,我自會說她,可那小雙是自己上吊的,與陰家無關啊,我們只是覺得,家醜不能外揚,才將她的屍首草草處置了。」
景暄和對身旁的錦衣衛小旗說:「去老槐樹下面看看,能不能找到小雙的屍身。」
「是,景大人!」三個小旗便去陰家後花園了。
景暄和抓住冼嬤嬤的手腕,道:「可你為什麼承認,紫禁城井中的女子是小雙?」
冼嬤嬤眼皮一跳,乾脆破罐子破摔道:「都怪老身一時糊塗,是李家……李家給了老身十兩金子,讓老身承認那女屍是小雙!」
「所以說,那女屍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李家的遠房小姐,蒯小姐。」景暄和沉聲道。
李家是李太后的娘家,奇怪的是,李太后對此案並沒有插手,難道李家是有什麼事情瞞著她?
半個時辰後,錦衣衛小旗來報:「大人,我們果然在槐樹下挖出一具女屍,那女屍身材很矮,還有一雙羅圈腿,和鄰人的口供對上了!她脖子上有勒痕,初步判斷是上吊身亡的!」
景暄和目光一定,所以說,陰家只是一個煙霧彈,李家才是關鍵!
第209章 少年明眸 【第二更】謀江山,定天下。……
京郊,演武場。
一夜過去,屋頂檐角掛著冰晶,大風卷著碎雪飛揚起來,一瞬間,風的形狀仿佛也被雪勾勒出來。
興王朱旭贇穿著一身玄衣,徑直進了門,轉動門邊的機關,便來到了一處暗室。
暗室里,男子一身紫色常服,仿佛氤氳在一團紫色的煙霧中,令人看不真切。
朱旭贇信步走近他,只見那男子氣度高貴,面容俊美無儔,正是萬靈安。
「萬大人,事情準備得如何了?」朱旭贇問道。
萬靈安將手中的捲軸放在一旁,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朱旭贇似乎有些恍惚,「少年時的初次相見還恍若昨日,卻沒想到,我們今日會在一起謀劃大事。」
當年朱旭贇去到封地,空閒時便到處遊歷,有一天,途經淇水河畔,正好碰到了一個少年,他見那少年美姿儀,如芝蘭玉樹一般,不免生了好奇心。
河畔有一條長長的堤壩,有一瞎眼老頭,拄著拐杖,正在行路。路人自動給他讓出了一條道路,誰知那拐杖卻碰到了一位妙齡女郎,那女郎的丫鬟率先發難,非說老頭的拐杖將女郎的衣裙弄髒了,要他賠錢。
老頭有理也說不清,說自己沒錢,卻被女郎的隨從按在了地上,身上沾滿灰塵。
人群中有人說道:「那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家的女兒,橫行霸道慣了,這老頭也是倒霉,竟衝撞了這位小祖宗。」
就在她隨從的拳頭要落在老頭身上時,人群中突然有一長相平凡,身姿清瘦的書生道:「且慢。」
朱旭贇不由得望向了那少年,少年卻隱在人群中,沒有作聲,只是目光清淡地看向那書生。
朱旭贇暗自鬆了一口氣,以那少年的姿貌,若是被那女郎看見,恐怕會被她強招為婿吧。
清瘦的書生引經據典,罵人不帶髒字,末了,書生還說自己馬上便要入職布政使麾下,成為他的謀士,女郎聽到了自己爹爹的名號,這才讓隨從住手,帶著他們惺惺而去。
書生收穫了眾人的讚許,那老頭也對書生千恩萬謝。
少年見事情已了,便隨著人流離開了。
渡淇水時,朱旭贇正巧與少年同乘一筏,船家對著夕陽唱了首《雁落平沙》,曲調悠揚,頗有漁舟唱晚的意蘊。
朱旭贇終於開口:「郎君不貪名聲,倒是讓在下佩服。」
「公子這是何意?」少年反問。
「剛才在下看到你與那書生耳語了幾句,他這才上前幫忙,所以救那老頭的不是書生,而是,郎君你。」
少年不置可否地一笑,笑容很淡。
「只是在下不明白,郎君為何不親自出手,反倒讓那書生擔了美名?」朱旭贇問道。
少年正襟而坐,道:「我只是路過,不便牽扯其中,若是有人能夠替我辦成此事,恐怕比我親自出手要好得多。」
他頓了頓,說:「其一,我剛才與那書生無意攀談了幾句,知道了他的身份,他即將去布政使手下做事,說話很有分量,若他告訴了布政使今日發生的事情,以布政使的心性,定會懲戒女兒,所以那女郎才會如此忌憚。
其二,書生初到任,急需積攢美名,如今眾目睽睽之下,他博得無私為民、不懼權貴的美名,一定對他日後仕途有益,所以,他何樂而不為呢?」
「郎君倒是好謀算,不聲不響,倒能決勝於千里之外。」
「讓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情,不正是用人之道?」少年的眼眸如寒星一般,朱旭贇心中頓時一凜。
朱旭贇那時便知,這少年有著超乎年齡的沉穩,將來一定不可小覷。
二人又談了幾句,少年說自己從遼東而來,要到京城去。
「郎君去往京城何為?」朱旭贇好奇道。
「為名利,為權勢,世人蠅營狗苟,概皆為此。」
朱旭贇有些欣賞他的坦率,又道:「郎君看起來不像是爭名奪利之人。」
「人生在世,總是要見識一下最高處的風景才不算枉活吧。」少年淡道,眸中光華一閃。
朱旭贇目光深邃,望向了遠方,「常言道,高處不勝寒,此舟不過方寸大小,唯載三人而已,若他日行舟,載天下之人,又該如何?」
「眼明心亮,不懼風雨,雖逆水行舟,亦可安然。」少年的聲音迴蕩在船艙中,身旁的水面泛起波瀾。
彼時,飛鳥略過,夕陽西沉,將一切籠上了一層金色,少年的側臉也被抹上了一層金色,像一尊亘古未變的浮雕。
此刻,記憶中的影子逐漸與眼前之人重疊,不過那張俊雅的臉卻褪去了稚氣,變得成熟而冷峻。
朱旭贇對萬靈安道:「多謝你之前給郭庭毓寫信,在他的建議下,太皇太后才會裝病,本王才有機會回到京城。」
「萬某知道,太皇太后一直掛念興王,在她的心中,大明江山交到你手中,總比交到其他人手中要放心。」萬靈安起身,徐徐道。
朱旭贇頷首,「本王一定不會辜負太皇太后的期望,也不會辜負萬大人的助力。」他突然抿唇,道:「黎振那邊,有什麼動靜嗎?」
萬靈安:「紫禁城的人口風很緊,我們的暗棋還未打探到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黎振一定早有準備,所以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朱旭贇只是笑了笑,說:「既然與大人結盟,本王就做好了準備。謀江山,定天下,無論勝負,本王都欣然接受。」
*
午後時分,何捕頭回到縣衙,景暄和正在縣衙讀卷宗,她神情認真,聽到動靜,才微微抬起頭來。
進縣衙的時候,何捕頭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大妞,大妞穿著一身英姿颯爽的公服,朝爹爹驕傲地揚起了下巴。<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