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父皇,北御軍在望鄉藏身, 望鄉又遇上百年一遇的暴雨,就算不動用人力,天災也夠他們受的。但太子殿下居然派了一批人手前往望鄉,還帶著許多軍糧,您說他是不是在暗中勾結那麼逆黨?」李權執道。對於他來說,最好還能尋個名正言順的由頭把李欲的太子之位先除掉,才好順順利利地謀權篡位。
淨是一些不入流的小把戲。李欲譏諷地看著他:「瑞王殿下,您怎麼向來以這種方式想別人呢。望鄉有災,民不聊生,我運送賑災糧,何錯之有?難道瑞王要棄望鄉百姓於不顧?」
「北御軍就在那裡蹲守,就算派人送過去,也會變成他們的,太子殿下何必在這裡假惺惺呢?」
「瑞王殿下擺明了是看不慣我啊,既如此,便交由父皇定奪吧。」說著,李欲看向李驟。
他日日都會親自給李驟送去一碗湯藥,說是那毒的解藥。
「父皇,這毒可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法,不過您放心,我日日都會來給您送解藥的,一天都不會忘記。」李欲把一碗湯藥遞給李驟。
他知道,李驟就算心有懷疑,也不可能會拿自己的命去賭。
帝王是懂得明哲保身的人。
如果可以,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以天下所有人的性命為引,煉製一枚長生不老丹。
這就是最高統治者。他的命高於一切。
李驟和李欲對視,頓了頓道:「切不可讓望鄉百姓寒心啊,太子,此事朕就交給你去辦。」
「謝父皇。」
下了朝,李驟快步回了東宮。運糧一事,明明是秘密去辦的,李權執竟還是知曉。這樣一來,他肯定會派人在望鄉附近劫糧。望鄉距荊州不遠,以荊州的兵力增援,運糧的軍隊幾乎是必敗。
「來人,取紙給我。」李欲給秦常念寄去消息,說會讓糧草隊在雀山南部的山腰上等。雀山小路層層疊疊,山洞頗多,十分隱蔽,而且,雀山南部離荊州是肉眼可見的近,以李權執的狂妄自大,就算布防,也會隔一段距離,布在南邊山脈上。秦常念只需帶人從山上小路繞一下,就可以避開李權執的人手,和糧草隊匯合。有了主力軍的援助,糧草順利運到望鄉不是什麼難事。
李欲把消息系在鴿子的腿上放出去,長嘆一口氣。但願消息能順利送到秦常念的手上。
開倉放糧暫時緩解瞭望鄉百姓的問題,可秦常念等了又等,李欲的補給都沒有送到。說好的三天,已經過了三天又三天。
「少將軍,煦王殿下,我們的糧草已經不足了,最多撐完明日。」手下人來報。
看樣子,是等不起了。秦常念推測,李欲派出來的援兵大概在路上出了什麼問題。
隗絮指著地圖道:「望鄉暴雨,多條河流又是經望鄉留向荊州,荊州也一定遇到了洪水的問題,就算他們準備充分,不像我們這樣急需糧草,也一定會為防洪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
「你的意思是現在是出兵的好時機?」秦常念道。
隗絮點了點頭:「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我們在不利於出兵的條件下出兵,攻他們個措手不及。等到他們戒備起來,我們再退回望鄉。這樣也可消耗他們的精力。若是運氣好,能繳獲些他們的糧草回來,也可解我們的燃眉之急。」
兵行險招,隗絮這一步屬實是有些冒險。秦常念有些猶豫。
「荊州是李權執布防最嚴密的地方,就算我們攻其不備,勝算也很小。」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直接攻打荊州。」隗絮說道,在秦常念疑惑的眼神下,他指了指荊州西北方大約十里距離的一片樹林。
「望鄉的百姓時代生活在這裡,對這附近很熟悉。他們中更是有人曾冒險偷偷去看自己被徵兵的親人。據他們說,李權執把這一片樹林打造成了給荊州供應軍糧的倉庫,不僅在這裡儲存糧草,更是飼養了牛羊,隨時給軍隊補充。」
李權執果然在這裡下了血本啊,行軍打仗,居然還能隨時供應新鮮的肉類,這投入可不小。他帶兵的時間不長,軍隊裡超過一半的人都是臨時集結起來的,為了穩固軍心、保持大家的忠誠,居然能想到這一步。秦常念感嘆道。
「看來只需要熬到我們回來,軍糧的問題就能解決。」秦常念說道。
但算上來回,起碼要五日。剩下的糧草是萬萬撐不過五日的。
剩下唯一的辦法是……
這是秦常念最不想選的一條路,她求助地望向隗絮,隗絮走上來緊緊摟住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沒辦法,帶兵打仗總要有犧牲的。」
「可這讓我覺得我背叛了他們。」秦常念趴在隗絮的肩頭,紅了眼眶。
「你沒有背叛誰,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時候選擇了救更多人。兩害取其輕。」
「可這輕重該由我衡量嗎?我怎麼有資格去決定別人的生死,而且萬一我犧牲了一方,也沒有救活另一方,該怎麼辦?」
「阿念,沒有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就知道結果的。我們都只是認準一條路,然後付出一切代價地走下去。不要怪自己,因為事情永遠不可能比你什麼都不做更糟。」隗絮有節奏地拍著秦常念的後背。
我們不能因為懼怕承擔後果而放棄做一些事情。
有時候做決定的那個人要替所有人承擔負罪感,會在事情平息後的無數深夜裡輾轉難眠。
可明知要付出那樣的代價,卻還是敢站出來做決定的人,被稱之為英雄。
「殺!」秦常念站在中心,一聲令下。
周圍的將士們都猶豫了。
「動手!」
將士們拔出刀,閉上眼睛對著戰馬刺過去。戰馬發出生命最後的哀嚎,渾厚而絕望。有的戰士因為於心不忍,下手的時候並未一刀刺穿戰馬的心臟,馬受驚地揚起蹄子,因為疼痛而大叫一聲,卻控制住自己,蹄子落下的時候沒有落在戰士身上。
戰馬因為失血過多而倒下,看著與他們並肩作戰的人類夥伴,眼睛遲遲不能閉上。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們可以爭個魚死網破,衝撞、踩死幾個人類,可他們卻沒有。
只有悲鳴,只有眼淚表達著他們的不理解。
他們只是不理解,曾經在他們背上被他們馱著死裡逃生的兄弟,曾經就算面前是沾滿鮮血的刀槍,他們都會因背上的人發號施令,而克服恐懼沖向前面,曾經一起跳下懸崖、一起趟過冰冷的河流的兄弟,此刻為什麼要殺他。
秦常念在風中顫抖著,眼淚嘩嘩地留下來。戰馬每倒下一匹,她的心就抽痛一下。
「別看了吧。」隗絮走過來,想替她蒙上眼睛。
她推開隗絮的手,執意要目送每一匹戰馬離開。
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等到一切都結束的那一天,起碼我要記得,我要記得你們每一個,你們奮戰的樣子,你們犧牲的樣子。
我不能忘記。
戰馬倒下,軍營里血流成河。空氣安靜到快要凝固,所有人都像被凍住一樣站在原地。
秦常念走下去,親手給每一匹死不瞑目的戰馬合上眼睛。
信任關係並不總是相互的,秦常念想,你們可以為了我們豁出性命,我們卻一聲令下就要講你們殺掉。歸根結底,是我殘忍,是我冷血,來日若你們要我償命,我也絕無怨言。
殺掉戰馬,以御災荒。
廣運十一年,罪臣秦常念於望鄉,下令殺死戰馬五十一匹。秦常念在紙上慎重地寫下。
隗絮走過來,奪過秦常念手中的紙,放在蠟燭上燒掉。
「你幹嘛?」秦常念伸手要去搶。
隗絮攔住她:「這不怪你。」
「怪我。」秦常念固執道。
「不怪你。」隗絮道,「我們不能恨錯人。是李權執把我們逼到這一步的。不要去懲罰自己。若今日你不出此計劃,那寫在紙上的可能就是數以百計、千計的百姓。」
「那我也不能心安理得地犧牲掉戰馬啊!他們也是我們中的一員!」
「亂世不平,這樣身不由己的事情就會層出不窮。阿念,我們既然決定要與之一戰,這便是你我都不能改變的命運。」隗絮抱住秦常念,「阿念,待我們剷除李權執的勢力,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
「不會的!」秦常念在隗絮懷裡大哭,「不會好起來的!就算我們殺了一百個李權執,死去的戰士、死去的戰馬、死去的百姓也不會活過來!死了就是死了,就是什麼都沒了,無法補救,不可挽回。」
隗絮知道,道理秦常念都明白,只是情緒需要一個發泄口。他抱著秦常念,陪她哭,哭到她睡著,將她放回床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淨是一些不入流的小把戲。李欲譏諷地看著他:「瑞王殿下,您怎麼向來以這種方式想別人呢。望鄉有災,民不聊生,我運送賑災糧,何錯之有?難道瑞王要棄望鄉百姓於不顧?」
「北御軍就在那裡蹲守,就算派人送過去,也會變成他們的,太子殿下何必在這裡假惺惺呢?」
「瑞王殿下擺明了是看不慣我啊,既如此,便交由父皇定奪吧。」說著,李欲看向李驟。
他日日都會親自給李驟送去一碗湯藥,說是那毒的解藥。
「父皇,這毒可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法,不過您放心,我日日都會來給您送解藥的,一天都不會忘記。」李欲把一碗湯藥遞給李驟。
他知道,李驟就算心有懷疑,也不可能會拿自己的命去賭。
帝王是懂得明哲保身的人。
如果可以,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以天下所有人的性命為引,煉製一枚長生不老丹。
這就是最高統治者。他的命高於一切。
李驟和李欲對視,頓了頓道:「切不可讓望鄉百姓寒心啊,太子,此事朕就交給你去辦。」
「謝父皇。」
下了朝,李驟快步回了東宮。運糧一事,明明是秘密去辦的,李權執竟還是知曉。這樣一來,他肯定會派人在望鄉附近劫糧。望鄉距荊州不遠,以荊州的兵力增援,運糧的軍隊幾乎是必敗。
「來人,取紙給我。」李欲給秦常念寄去消息,說會讓糧草隊在雀山南部的山腰上等。雀山小路層層疊疊,山洞頗多,十分隱蔽,而且,雀山南部離荊州是肉眼可見的近,以李權執的狂妄自大,就算布防,也會隔一段距離,布在南邊山脈上。秦常念只需帶人從山上小路繞一下,就可以避開李權執的人手,和糧草隊匯合。有了主力軍的援助,糧草順利運到望鄉不是什麼難事。
李欲把消息系在鴿子的腿上放出去,長嘆一口氣。但願消息能順利送到秦常念的手上。
開倉放糧暫時緩解瞭望鄉百姓的問題,可秦常念等了又等,李欲的補給都沒有送到。說好的三天,已經過了三天又三天。
「少將軍,煦王殿下,我們的糧草已經不足了,最多撐完明日。」手下人來報。
看樣子,是等不起了。秦常念推測,李欲派出來的援兵大概在路上出了什麼問題。
隗絮指著地圖道:「望鄉暴雨,多條河流又是經望鄉留向荊州,荊州也一定遇到了洪水的問題,就算他們準備充分,不像我們這樣急需糧草,也一定會為防洪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
「你的意思是現在是出兵的好時機?」秦常念道。
隗絮點了點頭:「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我們在不利於出兵的條件下出兵,攻他們個措手不及。等到他們戒備起來,我們再退回望鄉。這樣也可消耗他們的精力。若是運氣好,能繳獲些他們的糧草回來,也可解我們的燃眉之急。」
兵行險招,隗絮這一步屬實是有些冒險。秦常念有些猶豫。
「荊州是李權執布防最嚴密的地方,就算我們攻其不備,勝算也很小。」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直接攻打荊州。」隗絮說道,在秦常念疑惑的眼神下,他指了指荊州西北方大約十里距離的一片樹林。
「望鄉的百姓時代生活在這裡,對這附近很熟悉。他們中更是有人曾冒險偷偷去看自己被徵兵的親人。據他們說,李權執把這一片樹林打造成了給荊州供應軍糧的倉庫,不僅在這裡儲存糧草,更是飼養了牛羊,隨時給軍隊補充。」
李權執果然在這裡下了血本啊,行軍打仗,居然還能隨時供應新鮮的肉類,這投入可不小。他帶兵的時間不長,軍隊裡超過一半的人都是臨時集結起來的,為了穩固軍心、保持大家的忠誠,居然能想到這一步。秦常念感嘆道。
「看來只需要熬到我們回來,軍糧的問題就能解決。」秦常念說道。
但算上來回,起碼要五日。剩下的糧草是萬萬撐不過五日的。
剩下唯一的辦法是……
這是秦常念最不想選的一條路,她求助地望向隗絮,隗絮走上來緊緊摟住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沒辦法,帶兵打仗總要有犧牲的。」
「可這讓我覺得我背叛了他們。」秦常念趴在隗絮的肩頭,紅了眼眶。
「你沒有背叛誰,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時候選擇了救更多人。兩害取其輕。」
「可這輕重該由我衡量嗎?我怎麼有資格去決定別人的生死,而且萬一我犧牲了一方,也沒有救活另一方,該怎麼辦?」
「阿念,沒有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就知道結果的。我們都只是認準一條路,然後付出一切代價地走下去。不要怪自己,因為事情永遠不可能比你什麼都不做更糟。」隗絮有節奏地拍著秦常念的後背。
我們不能因為懼怕承擔後果而放棄做一些事情。
有時候做決定的那個人要替所有人承擔負罪感,會在事情平息後的無數深夜裡輾轉難眠。
可明知要付出那樣的代價,卻還是敢站出來做決定的人,被稱之為英雄。
「殺!」秦常念站在中心,一聲令下。
周圍的將士們都猶豫了。
「動手!」
將士們拔出刀,閉上眼睛對著戰馬刺過去。戰馬發出生命最後的哀嚎,渾厚而絕望。有的戰士因為於心不忍,下手的時候並未一刀刺穿戰馬的心臟,馬受驚地揚起蹄子,因為疼痛而大叫一聲,卻控制住自己,蹄子落下的時候沒有落在戰士身上。
戰馬因為失血過多而倒下,看著與他們並肩作戰的人類夥伴,眼睛遲遲不能閉上。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們可以爭個魚死網破,衝撞、踩死幾個人類,可他們卻沒有。
只有悲鳴,只有眼淚表達著他們的不理解。
他們只是不理解,曾經在他們背上被他們馱著死裡逃生的兄弟,曾經就算面前是沾滿鮮血的刀槍,他們都會因背上的人發號施令,而克服恐懼沖向前面,曾經一起跳下懸崖、一起趟過冰冷的河流的兄弟,此刻為什麼要殺他。
秦常念在風中顫抖著,眼淚嘩嘩地留下來。戰馬每倒下一匹,她的心就抽痛一下。
「別看了吧。」隗絮走過來,想替她蒙上眼睛。
她推開隗絮的手,執意要目送每一匹戰馬離開。
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等到一切都結束的那一天,起碼我要記得,我要記得你們每一個,你們奮戰的樣子,你們犧牲的樣子。
我不能忘記。
戰馬倒下,軍營里血流成河。空氣安靜到快要凝固,所有人都像被凍住一樣站在原地。
秦常念走下去,親手給每一匹死不瞑目的戰馬合上眼睛。
信任關係並不總是相互的,秦常念想,你們可以為了我們豁出性命,我們卻一聲令下就要講你們殺掉。歸根結底,是我殘忍,是我冷血,來日若你們要我償命,我也絕無怨言。
殺掉戰馬,以御災荒。
廣運十一年,罪臣秦常念於望鄉,下令殺死戰馬五十一匹。秦常念在紙上慎重地寫下。
隗絮走過來,奪過秦常念手中的紙,放在蠟燭上燒掉。
「你幹嘛?」秦常念伸手要去搶。
隗絮攔住她:「這不怪你。」
「怪我。」秦常念固執道。
「不怪你。」隗絮道,「我們不能恨錯人。是李權執把我們逼到這一步的。不要去懲罰自己。若今日你不出此計劃,那寫在紙上的可能就是數以百計、千計的百姓。」
「那我也不能心安理得地犧牲掉戰馬啊!他們也是我們中的一員!」
「亂世不平,這樣身不由己的事情就會層出不窮。阿念,我們既然決定要與之一戰,這便是你我都不能改變的命運。」隗絮抱住秦常念,「阿念,待我們剷除李權執的勢力,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
「不會的!」秦常念在隗絮懷裡大哭,「不會好起來的!就算我們殺了一百個李權執,死去的戰士、死去的戰馬、死去的百姓也不會活過來!死了就是死了,就是什麼都沒了,無法補救,不可挽回。」
隗絮知道,道理秦常念都明白,只是情緒需要一個發泄口。他抱著秦常念,陪她哭,哭到她睡著,將她放回床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