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到了溫小刀身側,又聽她問道:「那還要行路麼?若是你傷得厲害,我們就近尋個村落歇腳。」
林瑜不會在京城內多留一刻,顧青川在那裡找到自己輕而易舉,不過是時間長短。故而立即與她出了城。
兩人策馬行了有一個時辰,約莫已出城外四五十里。
騎馬時朔風烈烈,灌滿衣袍,耳邊呼嘯不止,忽停下來,才發覺四周的寂靜。
原來天黑了。
城外一片荒蕪,偶爾能聽見些鳥獸的聲音,天邊一彎初升的弦月,皎皎月光覆滿了落在山間野徑的薄雪。
林瑜看過許多次月亮,或圓或缺,或明或暗,從來都是在高高的屋檐之下。如今日這般無所遮掩,還是第一次。
才重重摔過一跤,騎了兩個時辰的馬,身上發冷,後腰酸累,腿側還很疼。
她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難受過,心內卻感到無比輕盈,並不想就此歇下。
「我們再趕一會兒路可好?」
溫小刀是早早做過準備的,就算行一整夜的路也無妨,又看了一眼她的腿,輕巧答應下來。
天光熹微之時,兩人還沒有尋到路邊有歇腳的客棧。溫小刀拿出此前準備好的輿圖,仔細看過之後,才道:
「離下一個鎮子還有四十多里,我們先歇一會兒。」
她說完仰頭打了個呵欠,人困得不行,翻身下馬時都是半闔著眼。
林瑜接過了她那匹馬,隱約從馬面上也看出一副疲態。低頭去看,才發現馬鞍上掛著許多布袋子。
有一個小號的陶甑,一小袋子米,還有一個火摺子,水囊有兩個。
她剛想要問上一句,溫小刀在後邊已經尋著了一處避風之所,靠著樹坐了下來。
林瑜想了一想,沒打擾她,牽著兩匹馬去喝水。
兩人沿路都是循著水走的,附近就有一條小溪,表面雖還結了一層薄冰,卻能看見底下水流涌動。
林瑜自己洗漱一番之後,牽馬來喝了水。
溫小刀夢裡溢滿米粥的香味,腹飢難忍,睜開眼,就瞧見不遠處的一縷青煙。
煮了小半個時辰,陶甑里的米總算有了些粥的模樣,林瑜聽見身後動靜,招了招手。
「粥快好了,過來喝吧。」
溫小刀兩眼放光,在馬鞍邊上又取了兩個陶碗,給林瑜也遞了一個。
兩人坐在溪邊的石頭上,分享剛煮好的米粥,味道不算上佳,可對空蕩蕩的五臟廟來說,已經是極香甜的祭品。
這時候天亮了許多,遠山雲岫茫茫,風止日出,落在身上,有些微的暖意。
溫小刀感嘆了一聲,「溪邊炊米粥,晨起觀日升,和我在話本子上看到的一樣。真好,我還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在別人家裡當個出門打架用的丫鬟了。」
林瑜笑了笑,點頭道:「真好。」
如此行了幾日,兩人才抵至臨近的一個小鎮,尋了一家客棧投宿。洗漱收拾下來,一同靠在榻上晾頭髮。
勞碌幾天,好不容易歇上會兒,溫小刀問:「二爺給你的紙封里,都放的是什麼?他一直不肯讓我知道。」
林瑜沒能答上來,溫小刀目光幽幽,「你竟還沒看過?」
林瑜的確還沒看過,那日從道觀回來,就把溫時的紙封藏了起來,離開時倒是帶上了。
她從衣物里翻找出那張紙封,拆開來,裡面是一份戶籍。
又是新的戶籍。
林瑜久久未動,溫小刀只覺奇怪,湊到了她身邊去看,念出了戶籍上的兩個字。
「林——瑜——」
一滴淚珠落在了紙上,隨即被指腹壓住。
戶籍洇濕了一角,溫小刀歪頭去看,她抿抿唇,面上是一副明媚笑靨。
雪膚黛眉,皓齒櫻唇,而眸光盈盈含淚。窗縫漏進一縷斜陽,恰落在她眼睫,濃長分明,是極惹人心動的一副笑靨。
她道:「嗯,我是林瑜。」
溫小刀看得出神,片刻才道:「林姑娘,你知道麼,其實二爺說過你許多好話。」
「什麼好話?」
「他說,你很不同,是掉進泥地了也能把自己拔出來的人。」溫小刀道:「我最其實一直不信,那日在道觀等了一個上晌,也以為你不會再來。」
只是記著二爺的話,才一直等了下去。
林瑜想起溫時是自己高中同學,或許知道一些自己的事情,「其實——」
其實她也沒有溫時想的這樣厲害。家裡剛剛出事的時候,麻煩事紛至沓來,停水停電,上門討債,許多聽不完的威脅。
也有好心人伸出援手,讓她暫且安寧一會兒。可當天夜裡,她就在自己臥室見到了那人。幾個月前還在她面前自稱為叔叔,實際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商人。
要面對的選擇太過現實,輟學四處打工,或是接受「幫助」,保持現在的一切,去更好的學校上學。
她其實——也猶豫過的。
那時還只有十七歲,不知後果的年紀,好在還債的念頭強烈,只試探一句,就終止了這個念頭。
也是那天夜裡,好朋友一起上門來看她,她們湊錢替她租好了一間房子,連夜幫她搬了過去。
她好不容易才走過那段時間,不會再讓自己陷進去的。
林瑜自認並非倒霉透頂的一個人,偏偏到了這種地方,遇到了顧青川這種人,沒有辦法講理,更沒有辦法要公道。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
她想得出了神,聽身側又問了一句。偏頭對上溫小刀疑惑的眼神,揚眉一笑。
「其實溫時說的不錯。」
第69章 暑氣
時至六月,樹濃蔭翠,暑氣蒸蒸。路邊蟬鳴聒噪不已,仍是掩不住茶館裡沸滾喧囂的人聲。
說的是京城中一樁大事。
御史台有言官彈劾當閣首輔徐重,歷數其「五奸十大罪」,一力死劾,朝野俱為之一震。
「這御史真是好大的魄力,竟敢憑一己之力彈劾當朝首輔。」
「呸!這種人哪裡來的魄力,分明是利慾薰心,嫉妒忠臣,為了博個名聲,故意構陷徐閣老。」
「此話從何說起?十多年前,文御史來過我們縣裡,是個愛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爺,哪裡用得著博這種名聲?」
「滄海都能變桑田,何況是人?你還不知罷,他寫的一封《請誅賊臣疏》,前面冠冕堂皇羅列了許多罪名,曉得最後一句是什麼?」
說話的是個穿著深藍短打的年輕後生,頭戴小帽,向周圍賣了一圈關子之後,才道:
「『願陛下聽臣之言,或察問安王。』——這分明就是和親王有勾結,實在其心不軌。」
幾個青年男子聚在一張方桌上,三言接兩語,說的唾沫星子四處橫飛,到最後噓聲一片。
待桌上一盞茶壺落空,各自也就散去。
一輛停在茶館外,車簾被掀起,跳下一個穿著桃粉裙子的小丫鬟,在路邊挑了一捧新鮮的花兒,又回了馬車上。
「夫人,您要的花兒來了。」採珠把花兒放下,將才聽到的這樁見聞給林瑜說了一遍,吃吃笑道:
「這幫人日日在這裡做著營生,怎麼把京城裡的事情如數家珍,像是親眼見著了似的。」
朝堂中的事情,宣揚得這樣人盡皆知,想必是為了造勢,方便徹底剷除異黨。
林瑜默默不語,拿起了桌上的梔子花,把花瓣都拆下來,扔進了罐子裡,預備回去做香包用。
採珠又問:「夫人,齊夫人給的邀貼,咱們還過去麼?」
她今年剛十五歲,是林瑜剛到這裡落腳的時候,從牙人手裡買回來的。幾個月前還瘦得只有一把骨頭,然而一雙眼睛格外顯亮,跟了林瑜沒多久,就變得活潑起來。
林瑜其實昏昏欲睡,又清醒了幾分,揉一揉眉心,「去,要辦正經事呢。」
齊府的園子太大,彎彎繞繞拐了幾處,透過兩行青松暗瓦,這才見到了前邊新建好的船亭。
林瑜再走不動,扶著身邊的一棵大樹,稍作歇息。
這是一棵長了許多年的羅漢松,枝葉茂盛濃綠,重重疊疊在一起,擋住了頂頭炙熱的太陽。日光從葉片罅隙漏下,落在手背,冷不丁蟄上一口。
林瑜耐不住熱,抽出帕子來擦汗,順道整理衣裙。
「天真是越發熱了。」
領路的丫鬟笑了一笑,「夫人從外地過來,不知道我們長沙府從來如此。我們夫人知道您畏暑,特地準備了冷泡茶,等您過去呢。」
聞言,林瑜往遠處船亭看了一眼。窗子是敞開的,正好瞧見裡面一位夫人,遍身綺羅,珠簪玉飾,正獨倚雲屏,喝茶聽曲。<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林瑜不會在京城內多留一刻,顧青川在那裡找到自己輕而易舉,不過是時間長短。故而立即與她出了城。
兩人策馬行了有一個時辰,約莫已出城外四五十里。
騎馬時朔風烈烈,灌滿衣袍,耳邊呼嘯不止,忽停下來,才發覺四周的寂靜。
原來天黑了。
城外一片荒蕪,偶爾能聽見些鳥獸的聲音,天邊一彎初升的弦月,皎皎月光覆滿了落在山間野徑的薄雪。
林瑜看過許多次月亮,或圓或缺,或明或暗,從來都是在高高的屋檐之下。如今日這般無所遮掩,還是第一次。
才重重摔過一跤,騎了兩個時辰的馬,身上發冷,後腰酸累,腿側還很疼。
她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難受過,心內卻感到無比輕盈,並不想就此歇下。
「我們再趕一會兒路可好?」
溫小刀是早早做過準備的,就算行一整夜的路也無妨,又看了一眼她的腿,輕巧答應下來。
天光熹微之時,兩人還沒有尋到路邊有歇腳的客棧。溫小刀拿出此前準備好的輿圖,仔細看過之後,才道:
「離下一個鎮子還有四十多里,我們先歇一會兒。」
她說完仰頭打了個呵欠,人困得不行,翻身下馬時都是半闔著眼。
林瑜接過了她那匹馬,隱約從馬面上也看出一副疲態。低頭去看,才發現馬鞍上掛著許多布袋子。
有一個小號的陶甑,一小袋子米,還有一個火摺子,水囊有兩個。
她剛想要問上一句,溫小刀在後邊已經尋著了一處避風之所,靠著樹坐了下來。
林瑜想了一想,沒打擾她,牽著兩匹馬去喝水。
兩人沿路都是循著水走的,附近就有一條小溪,表面雖還結了一層薄冰,卻能看見底下水流涌動。
林瑜自己洗漱一番之後,牽馬來喝了水。
溫小刀夢裡溢滿米粥的香味,腹飢難忍,睜開眼,就瞧見不遠處的一縷青煙。
煮了小半個時辰,陶甑里的米總算有了些粥的模樣,林瑜聽見身後動靜,招了招手。
「粥快好了,過來喝吧。」
溫小刀兩眼放光,在馬鞍邊上又取了兩個陶碗,給林瑜也遞了一個。
兩人坐在溪邊的石頭上,分享剛煮好的米粥,味道不算上佳,可對空蕩蕩的五臟廟來說,已經是極香甜的祭品。
這時候天亮了許多,遠山雲岫茫茫,風止日出,落在身上,有些微的暖意。
溫小刀感嘆了一聲,「溪邊炊米粥,晨起觀日升,和我在話本子上看到的一樣。真好,我還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在別人家裡當個出門打架用的丫鬟了。」
林瑜笑了笑,點頭道:「真好。」
如此行了幾日,兩人才抵至臨近的一個小鎮,尋了一家客棧投宿。洗漱收拾下來,一同靠在榻上晾頭髮。
勞碌幾天,好不容易歇上會兒,溫小刀問:「二爺給你的紙封里,都放的是什麼?他一直不肯讓我知道。」
林瑜沒能答上來,溫小刀目光幽幽,「你竟還沒看過?」
林瑜的確還沒看過,那日從道觀回來,就把溫時的紙封藏了起來,離開時倒是帶上了。
她從衣物里翻找出那張紙封,拆開來,裡面是一份戶籍。
又是新的戶籍。
林瑜久久未動,溫小刀只覺奇怪,湊到了她身邊去看,念出了戶籍上的兩個字。
「林——瑜——」
一滴淚珠落在了紙上,隨即被指腹壓住。
戶籍洇濕了一角,溫小刀歪頭去看,她抿抿唇,面上是一副明媚笑靨。
雪膚黛眉,皓齒櫻唇,而眸光盈盈含淚。窗縫漏進一縷斜陽,恰落在她眼睫,濃長分明,是極惹人心動的一副笑靨。
她道:「嗯,我是林瑜。」
溫小刀看得出神,片刻才道:「林姑娘,你知道麼,其實二爺說過你許多好話。」
「什麼好話?」
「他說,你很不同,是掉進泥地了也能把自己拔出來的人。」溫小刀道:「我最其實一直不信,那日在道觀等了一個上晌,也以為你不會再來。」
只是記著二爺的話,才一直等了下去。
林瑜想起溫時是自己高中同學,或許知道一些自己的事情,「其實——」
其實她也沒有溫時想的這樣厲害。家裡剛剛出事的時候,麻煩事紛至沓來,停水停電,上門討債,許多聽不完的威脅。
也有好心人伸出援手,讓她暫且安寧一會兒。可當天夜裡,她就在自己臥室見到了那人。幾個月前還在她面前自稱為叔叔,實際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商人。
要面對的選擇太過現實,輟學四處打工,或是接受「幫助」,保持現在的一切,去更好的學校上學。
她其實——也猶豫過的。
那時還只有十七歲,不知後果的年紀,好在還債的念頭強烈,只試探一句,就終止了這個念頭。
也是那天夜裡,好朋友一起上門來看她,她們湊錢替她租好了一間房子,連夜幫她搬了過去。
她好不容易才走過那段時間,不會再讓自己陷進去的。
林瑜自認並非倒霉透頂的一個人,偏偏到了這種地方,遇到了顧青川這種人,沒有辦法講理,更沒有辦法要公道。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
她想得出了神,聽身側又問了一句。偏頭對上溫小刀疑惑的眼神,揚眉一笑。
「其實溫時說的不錯。」
第69章 暑氣
時至六月,樹濃蔭翠,暑氣蒸蒸。路邊蟬鳴聒噪不已,仍是掩不住茶館裡沸滾喧囂的人聲。
說的是京城中一樁大事。
御史台有言官彈劾當閣首輔徐重,歷數其「五奸十大罪」,一力死劾,朝野俱為之一震。
「這御史真是好大的魄力,竟敢憑一己之力彈劾當朝首輔。」
「呸!這種人哪裡來的魄力,分明是利慾薰心,嫉妒忠臣,為了博個名聲,故意構陷徐閣老。」
「此話從何說起?十多年前,文御史來過我們縣裡,是個愛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爺,哪裡用得著博這種名聲?」
「滄海都能變桑田,何況是人?你還不知罷,他寫的一封《請誅賊臣疏》,前面冠冕堂皇羅列了許多罪名,曉得最後一句是什麼?」
說話的是個穿著深藍短打的年輕後生,頭戴小帽,向周圍賣了一圈關子之後,才道:
「『願陛下聽臣之言,或察問安王。』——這分明就是和親王有勾結,實在其心不軌。」
幾個青年男子聚在一張方桌上,三言接兩語,說的唾沫星子四處橫飛,到最後噓聲一片。
待桌上一盞茶壺落空,各自也就散去。
一輛停在茶館外,車簾被掀起,跳下一個穿著桃粉裙子的小丫鬟,在路邊挑了一捧新鮮的花兒,又回了馬車上。
「夫人,您要的花兒來了。」採珠把花兒放下,將才聽到的這樁見聞給林瑜說了一遍,吃吃笑道:
「這幫人日日在這裡做著營生,怎麼把京城裡的事情如數家珍,像是親眼見著了似的。」
朝堂中的事情,宣揚得這樣人盡皆知,想必是為了造勢,方便徹底剷除異黨。
林瑜默默不語,拿起了桌上的梔子花,把花瓣都拆下來,扔進了罐子裡,預備回去做香包用。
採珠又問:「夫人,齊夫人給的邀貼,咱們還過去麼?」
她今年剛十五歲,是林瑜剛到這裡落腳的時候,從牙人手裡買回來的。幾個月前還瘦得只有一把骨頭,然而一雙眼睛格外顯亮,跟了林瑜沒多久,就變得活潑起來。
林瑜其實昏昏欲睡,又清醒了幾分,揉一揉眉心,「去,要辦正經事呢。」
齊府的園子太大,彎彎繞繞拐了幾處,透過兩行青松暗瓦,這才見到了前邊新建好的船亭。
林瑜再走不動,扶著身邊的一棵大樹,稍作歇息。
這是一棵長了許多年的羅漢松,枝葉茂盛濃綠,重重疊疊在一起,擋住了頂頭炙熱的太陽。日光從葉片罅隙漏下,落在手背,冷不丁蟄上一口。
林瑜耐不住熱,抽出帕子來擦汗,順道整理衣裙。
「天真是越發熱了。」
領路的丫鬟笑了一笑,「夫人從外地過來,不知道我們長沙府從來如此。我們夫人知道您畏暑,特地準備了冷泡茶,等您過去呢。」
聞言,林瑜往遠處船亭看了一眼。窗子是敞開的,正好瞧見裡面一位夫人,遍身綺羅,珠簪玉飾,正獨倚雲屏,喝茶聽曲。<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