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診斷書上還有一行字——Life expectancy is not more than nine months.
只是林嶼謙不信,他不信自己真的只有九個月的存活期。
他要去拼一把,去戰勝那個預計。
可惜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
風又吹了起來。
吹過了一路的櫻花樹,無數瓣櫻花花瓣被風吹起,帶到了談夏的身邊,最後落在了談夏的身旁。
談夏把洋桔梗從袋子裡拿了出來,擺在了前面。
她又把那本書拿了出來,擺在了洋桔梗的旁邊。
「我的新書出版了。這次,我寫的是我們的故事。請原諒我的自私。時間是公平的,它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但記憶不是。對了,文字展覽館裡的最後一期展覽,我是主策劃,今年7月14日那天就要開展了。」
為什麼是7月14日呢?那是林嶼謙和談夏小時候第一次真真意義上見面的日子,這個日期,兩個人都有印象,還有兩張泛黃照片的記錄。
「和以前一樣,今天這束洋桔梗,我帶半束回去。」
「長宜的夏天就快要來了。」
「我好想你。」
帶著櫻花花瓣的風翻動了擺在洋桔梗旁那本書的書頁,那是談夏寫的和他有關的作品,名字叫做《聽見夏天的聲音》。
扉頁上,她親筆寫了一段話——「那時侯每天你都出現在我的夢裡,讓我感覺,這還是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明知結局註定。
「即使是清楚我們的離別將會是必然,我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去和你擁有關於落日記憶的一切。
又一陣風帶來了更多的櫻花花瓣,那些櫻花花瓣最後落在了那本書的封面,落在了寫著「聽見夏天的聲音」的地方。
而那風並沒有停止,它經過了每一處有深藍色字跡的地方。
一直一直,經過一年又一年的漫長雨季和夏季,一直吹到了多年之後。
最後,那陣風吹過書頁,直到那本書的影子消失在了櫻花花瓣中。
風停止下來,落日也結束了。
天空變成了深藍色。
關於夏天的聲音,是我在想你。
你聽見了嗎?
——正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林嶼謙和談夏的故事就此完結。
感謝每一位讀者的閱讀!謝謝大家的陪伴!
我們下個故事見!
周至川
2024年9月1日
第54章 後記 想說的
離完結已經有了些時日, 再次翻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想要再繼續寫點什麼。思前想後,索性決定來寫一篇簡短的後記, 來交代一下整篇故事裡所包含的和他們有關的一些前前後後的事情。
先說名字。《聽見夏天的聲音》這個故事發生於夏天,林嶼謙和談夏重逢於夏天。夏天的聲音是什麼?蟬鳴、空調冷氣、教室里的電風扇在呼呼的轉……在這些之外的,還有來自思緒里的聲音。
「撲通——撲通——」
初次的意料到, 就是在重逢時候的盛夏。所以夏天的聲音還可以是來自心底的聲音。
再從環境部分講起吧, 首先是開篇的部分。我改編加入了韋禮安的《如果可以》中的那句歌詞:「如果可以, 我想和你回到那天相遇, 讓時間停止那一場雨。」其實這裡是對結局部分的小映照,希望那場相遇中的雨里的時間可以停下來,或是說回到過去。
再談到洋桔梗, 首尾都出現的一種花。洋桔梗的花語是永恆不變的愛(雖然我上本書裡面也寫到了這個), 這正好是兩人感情和心意的寫照。其實早在林嶼謙去江廈前,他和談夏之間就存在了那種永恆不變的愛了,只不過那時候是很純粹的友愛,不摻加任何其他的情感。第一次的半束洋桔梗是林嶼謙送的, 算是機緣巧合之下的結果。
再來說說其他的所提到的音樂,全文提到的第一首歌是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 談夏聽到了前奏就立刻切換了歌曲, 因為這首歌喚起了談夏對林嶼謙的記憶。還記得最後面在醫院走廊盡頭看夕陽的場景嗎, 我在《052落日》那一章中寫的是有林嶼謙在的場景, 那時候「他們」在一起看日落, 聽的就是那首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 當時談夏說是在林嶼謙的朋友圈中翻到的。談夏是在什麼時候翻看林嶼謙的朋友圈的呢?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首歌呢?很早之前, 林嶼謙就把這首歌分享在了朋友圈, 只不過他設置的是僅談夏可見, 談夏翻到這個朋友圈的時候,當時是很快就略過了這條朋友圈的,並沒有在意。在林嶼謙被宣告死亡之後,談夏去翻看了林嶼謙的朋友圈,一條一條,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站在醫院走廊盡頭的落日前,她才重新翻到了這首歌。林嶼謙又是為什麼會分享這首歌,且是僅談夏可見的呢?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的歌詞,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是林嶼謙想對談夏說的話。
還有RADWIMPS的《正解》,這首歌是貫穿後期部分的,第一個,我覺得歌詞很符合整個後期文章內容和劇情走向的。其次,整首歌的氛圍還很符合後期情節的基調,與最後談夏跑出房間去看日落的場景很搭配。
「附中轉角」是個很神奇的地方,那裡見證了談夏和林嶼謙的重逢(雖然那時談夏沒有認出林嶼謙),見證了談夏給林嶼謙補習的每一個瞬間,見證了兩人察覺到各自對對方心動頻率察覺到的瞬間。同時還見證了在多年之後的某個夏季下午突如其來的雨,談夏將記憶回溯到高三之前的那幾個小時。在那裡,談夏看見了泛黃的紙張上留下的深藍色的字,她看見了透明雨傘,他送給她的那個鑰匙扣。儘管過了很多年,那個鑰匙扣依舊還在展櫃裡,就像這幾年過去了,林嶼謙一直停留在談夏的記憶中那樣,從未改變。
說到書桌上放著的深藍色的盒子,上面貼著一個小狗貼紙。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個情節——在江廈比賽羽毛球的時候,林嶼謙給談夏貼了一個被賦予了「幸運」意義的貼紙。那個深藍色盒子上的貼紙的款式,和那時候在江廈林嶼謙給談夏的那個是一樣的。
談夏會開啟對自己高三那年的回憶,不僅僅是因為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和《正解》,不僅僅是因為在附中轉角看見了那個深藍色筆寫下的句子、那個和多年以前一樣的鑰匙扣,更不僅僅是因為突如其來的雨。一切的一切,還有那台被裝在深藍色盒子裡的CCD,那裡面所裝有的,是談夏和林嶼謙在高三那年的所有的回憶,所有的瞬間。
往事的膠捲出現在眼前,最後能夠在檯燈下剩下的,就只有和照片拍下時一樣的心跳頻率和眼前模糊的視線。
整篇《聽見夏天的聲音》,其實可以看作是談夏的個人回憶錄。
卷1和卷2的內容偏日常向,整體節奏偏慢,甚至有點平淡。這段的慢節奏,正是談夏對那段高三時光的緩緩回憶。漸入回憶時,想到的是美好的瞬間,自然而然的在潛意識中就會把這些瞬間給放慢速度,因為想要其在腦海中多加停留些片刻,不想讓它那麼快的就過去。
卷3開始,敘事節奏變快了,這時候談夏的心情是有所變化的,作為回憶中的人,對待時間線還是比較敏感的,面對已知的且即將回憶到的不好的事情,其速度和節奏,必然會和前面出現不同。這是個漸進的過程,漸漸加快的過程。卷3所描寫的,實際上是兩人的心動過程,從那晚的晚風開始,一直到兩人對對方試探是否有喜歡的人,還有別開燈的暗戀,都是兩人心跳頻率逐漸開始同頻的過程。
終章篇,我用了一句英文進行表述,實際上對應著的是林嶼謙和談夏在矢量書店裡給對方寫的明信片的內容。愛你是我的宿命,這可以算是對這個故事的高度概括,同樣,這句話也是兩人對對方情感的最真實的表達。
「045煙火」那一章其實還蠻重要的,信息量有點大,不知道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兩人在書店裡走散,且又在一個被裝飾成學校轉角的書架前重逢,實際在一定程度上為兩人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當時店裡正在播放顏人中的《某年某月某天》,我選取的是那句「會不會在那某年某月某天,我們依偎在平行世界,相約在另一個界線,距離不算太遠」。這句歌詞,直接就是結局的直接寫照,生與死將兩人隔開錯過,只能夠在平行世界裡相擁是兩人的宿命。為什麼會寫到兩人在被裝飾成學校轉角的書架前重逢呢,兩人壓根無法在多年後重逢於學校的轉角,這裡直接對應的是談夏在附中轉角里看見了泛黃的紙張上留下的,林嶼謙所寫下的深藍色的筆跡。這算是兩人多年之後的重逢,只不過不在同一個維度,同一個層面。
還是繼續談「045煙火」那一章,兩人在互相看見明信片上的內容之後都笑了,其實這裡想表達的是暗戀結束了,不管是於誰而言,心意在此刻被徹徹底底地揭曉。我們再回到原文中的一段——「除了他們之外,那晚里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給對方的明信片上寫了些什麼。別人也不會知道,他們在接到電話之後,是如何一起走出矢量書店的,又是怎樣一起跑到了跨江大橋上去等零點菸花的。……零點時煙火落下的瞬間,有人在想怎樣拍出最好看的煙花,有人在考慮升上空的煙火到底是從上往下看還是從下往上看,有人在牽手、擁抱,有人在向著夜空訴說著心緒。//沒有人注意到煙火綻放時正在靠近的身影。//當然。//除了他們自己知道。」這一段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表達也特別的隱晦,需要大家深入理解一下。如何一起跑到跨江大橋上等待煙花,方式能有很多種,反正兩人之間所隔的距離不會太遠。煙火綻放的瞬間,有人牽手擁抱,身處粉紅泡泡中的人,除了這兩件事外,在煙花綻放時的煙花下還能做什麼呢?在文中,我故意省略掉了那件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只是林嶼謙不信,他不信自己真的只有九個月的存活期。
他要去拼一把,去戰勝那個預計。
可惜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
風又吹了起來。
吹過了一路的櫻花樹,無數瓣櫻花花瓣被風吹起,帶到了談夏的身邊,最後落在了談夏的身旁。
談夏把洋桔梗從袋子裡拿了出來,擺在了前面。
她又把那本書拿了出來,擺在了洋桔梗的旁邊。
「我的新書出版了。這次,我寫的是我們的故事。請原諒我的自私。時間是公平的,它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但記憶不是。對了,文字展覽館裡的最後一期展覽,我是主策劃,今年7月14日那天就要開展了。」
為什麼是7月14日呢?那是林嶼謙和談夏小時候第一次真真意義上見面的日子,這個日期,兩個人都有印象,還有兩張泛黃照片的記錄。
「和以前一樣,今天這束洋桔梗,我帶半束回去。」
「長宜的夏天就快要來了。」
「我好想你。」
帶著櫻花花瓣的風翻動了擺在洋桔梗旁那本書的書頁,那是談夏寫的和他有關的作品,名字叫做《聽見夏天的聲音》。
扉頁上,她親筆寫了一段話——「那時侯每天你都出現在我的夢裡,讓我感覺,這還是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明知結局註定。
「即使是清楚我們的離別將會是必然,我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去和你擁有關於落日記憶的一切。
又一陣風帶來了更多的櫻花花瓣,那些櫻花花瓣最後落在了那本書的封面,落在了寫著「聽見夏天的聲音」的地方。
而那風並沒有停止,它經過了每一處有深藍色字跡的地方。
一直一直,經過一年又一年的漫長雨季和夏季,一直吹到了多年之後。
最後,那陣風吹過書頁,直到那本書的影子消失在了櫻花花瓣中。
風停止下來,落日也結束了。
天空變成了深藍色。
關於夏天的聲音,是我在想你。
你聽見了嗎?
——正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林嶼謙和談夏的故事就此完結。
感謝每一位讀者的閱讀!謝謝大家的陪伴!
我們下個故事見!
周至川
2024年9月1日
第54章 後記 想說的
離完結已經有了些時日, 再次翻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想要再繼續寫點什麼。思前想後,索性決定來寫一篇簡短的後記, 來交代一下整篇故事裡所包含的和他們有關的一些前前後後的事情。
先說名字。《聽見夏天的聲音》這個故事發生於夏天,林嶼謙和談夏重逢於夏天。夏天的聲音是什麼?蟬鳴、空調冷氣、教室里的電風扇在呼呼的轉……在這些之外的,還有來自思緒里的聲音。
「撲通——撲通——」
初次的意料到, 就是在重逢時候的盛夏。所以夏天的聲音還可以是來自心底的聲音。
再從環境部分講起吧, 首先是開篇的部分。我改編加入了韋禮安的《如果可以》中的那句歌詞:「如果可以, 我想和你回到那天相遇, 讓時間停止那一場雨。」其實這裡是對結局部分的小映照,希望那場相遇中的雨里的時間可以停下來,或是說回到過去。
再談到洋桔梗, 首尾都出現的一種花。洋桔梗的花語是永恆不變的愛(雖然我上本書裡面也寫到了這個), 這正好是兩人感情和心意的寫照。其實早在林嶼謙去江廈前,他和談夏之間就存在了那種永恆不變的愛了,只不過那時候是很純粹的友愛,不摻加任何其他的情感。第一次的半束洋桔梗是林嶼謙送的, 算是機緣巧合之下的結果。
再來說說其他的所提到的音樂,全文提到的第一首歌是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 談夏聽到了前奏就立刻切換了歌曲, 因為這首歌喚起了談夏對林嶼謙的記憶。還記得最後面在醫院走廊盡頭看夕陽的場景嗎, 我在《052落日》那一章中寫的是有林嶼謙在的場景, 那時候「他們」在一起看日落, 聽的就是那首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 當時談夏說是在林嶼謙的朋友圈中翻到的。談夏是在什麼時候翻看林嶼謙的朋友圈的呢?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首歌呢?很早之前, 林嶼謙就把這首歌分享在了朋友圈, 只不過他設置的是僅談夏可見, 談夏翻到這個朋友圈的時候,當時是很快就略過了這條朋友圈的,並沒有在意。在林嶼謙被宣告死亡之後,談夏去翻看了林嶼謙的朋友圈,一條一條,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站在醫院走廊盡頭的落日前,她才重新翻到了這首歌。林嶼謙又是為什麼會分享這首歌,且是僅談夏可見的呢?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的歌詞,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是林嶼謙想對談夏說的話。
還有RADWIMPS的《正解》,這首歌是貫穿後期部分的,第一個,我覺得歌詞很符合整個後期文章內容和劇情走向的。其次,整首歌的氛圍還很符合後期情節的基調,與最後談夏跑出房間去看日落的場景很搭配。
「附中轉角」是個很神奇的地方,那裡見證了談夏和林嶼謙的重逢(雖然那時談夏沒有認出林嶼謙),見證了談夏給林嶼謙補習的每一個瞬間,見證了兩人察覺到各自對對方心動頻率察覺到的瞬間。同時還見證了在多年之後的某個夏季下午突如其來的雨,談夏將記憶回溯到高三之前的那幾個小時。在那裡,談夏看見了泛黃的紙張上留下的深藍色的字,她看見了透明雨傘,他送給她的那個鑰匙扣。儘管過了很多年,那個鑰匙扣依舊還在展櫃裡,就像這幾年過去了,林嶼謙一直停留在談夏的記憶中那樣,從未改變。
說到書桌上放著的深藍色的盒子,上面貼著一個小狗貼紙。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個情節——在江廈比賽羽毛球的時候,林嶼謙給談夏貼了一個被賦予了「幸運」意義的貼紙。那個深藍色盒子上的貼紙的款式,和那時候在江廈林嶼謙給談夏的那個是一樣的。
談夏會開啟對自己高三那年的回憶,不僅僅是因為RADWIM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和《正解》,不僅僅是因為在附中轉角看見了那個深藍色筆寫下的句子、那個和多年以前一樣的鑰匙扣,更不僅僅是因為突如其來的雨。一切的一切,還有那台被裝在深藍色盒子裡的CCD,那裡面所裝有的,是談夏和林嶼謙在高三那年的所有的回憶,所有的瞬間。
往事的膠捲出現在眼前,最後能夠在檯燈下剩下的,就只有和照片拍下時一樣的心跳頻率和眼前模糊的視線。
整篇《聽見夏天的聲音》,其實可以看作是談夏的個人回憶錄。
卷1和卷2的內容偏日常向,整體節奏偏慢,甚至有點平淡。這段的慢節奏,正是談夏對那段高三時光的緩緩回憶。漸入回憶時,想到的是美好的瞬間,自然而然的在潛意識中就會把這些瞬間給放慢速度,因為想要其在腦海中多加停留些片刻,不想讓它那麼快的就過去。
卷3開始,敘事節奏變快了,這時候談夏的心情是有所變化的,作為回憶中的人,對待時間線還是比較敏感的,面對已知的且即將回憶到的不好的事情,其速度和節奏,必然會和前面出現不同。這是個漸進的過程,漸漸加快的過程。卷3所描寫的,實際上是兩人的心動過程,從那晚的晚風開始,一直到兩人對對方試探是否有喜歡的人,還有別開燈的暗戀,都是兩人心跳頻率逐漸開始同頻的過程。
終章篇,我用了一句英文進行表述,實際上對應著的是林嶼謙和談夏在矢量書店裡給對方寫的明信片的內容。愛你是我的宿命,這可以算是對這個故事的高度概括,同樣,這句話也是兩人對對方情感的最真實的表達。
「045煙火」那一章其實還蠻重要的,信息量有點大,不知道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兩人在書店裡走散,且又在一個被裝飾成學校轉角的書架前重逢,實際在一定程度上為兩人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當時店裡正在播放顏人中的《某年某月某天》,我選取的是那句「會不會在那某年某月某天,我們依偎在平行世界,相約在另一個界線,距離不算太遠」。這句歌詞,直接就是結局的直接寫照,生與死將兩人隔開錯過,只能夠在平行世界裡相擁是兩人的宿命。為什麼會寫到兩人在被裝飾成學校轉角的書架前重逢呢,兩人壓根無法在多年後重逢於學校的轉角,這裡直接對應的是談夏在附中轉角里看見了泛黃的紙張上留下的,林嶼謙所寫下的深藍色的筆跡。這算是兩人多年之後的重逢,只不過不在同一個維度,同一個層面。
還是繼續談「045煙火」那一章,兩人在互相看見明信片上的內容之後都笑了,其實這裡想表達的是暗戀結束了,不管是於誰而言,心意在此刻被徹徹底底地揭曉。我們再回到原文中的一段——「除了他們之外,那晚里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給對方的明信片上寫了些什麼。別人也不會知道,他們在接到電話之後,是如何一起走出矢量書店的,又是怎樣一起跑到了跨江大橋上去等零點菸花的。……零點時煙火落下的瞬間,有人在想怎樣拍出最好看的煙花,有人在考慮升上空的煙火到底是從上往下看還是從下往上看,有人在牽手、擁抱,有人在向著夜空訴說著心緒。//沒有人注意到煙火綻放時正在靠近的身影。//當然。//除了他們自己知道。」這一段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表達也特別的隱晦,需要大家深入理解一下。如何一起跑到跨江大橋上等待煙花,方式能有很多種,反正兩人之間所隔的距離不會太遠。煙火綻放的瞬間,有人牽手擁抱,身處粉紅泡泡中的人,除了這兩件事外,在煙花綻放時的煙花下還能做什麼呢?在文中,我故意省略掉了那件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