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他痛快立她為後的重要原因,當然了,給繼承人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也是另一重因由。

  但他心中也一直忌憚著瑾華的身份,亦防備著遏必隆與一種勛貴重臣,因為,他知道,遏必隆手中有順治帝的遺詔!

  這是他當年去五台山上替順治帝辦理後事時,一直照顧順治帝的小沙彌給他的。

  他還清楚記得當年小沙彌的話:禪師說:若施主沒來,就讓貧僧將此信銷毀,若您來了,說明您對他還有一絲父子情分,這封信就當是他送您的最後一份禮物。

  信中便寫了他為何要誘導孝莊對付瑾華的原因,遏必隆手中有一份足以顛覆朝綱的先帝遺詔!

  這封信證實了他一直以來的猜測,這也是鈕祜祿·琅華失子抑鬱,香消玉殞的根本原因。

  瑾華不知道,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在鋼絲上行走,若她行差踏錯一步,這前朝後宮的格局,就不是如今的模樣了。

  也是因為瑾華一直以來的行事,加上她絲毫不戀權,又有遏必隆深夜入宮奉上的這份先帝遺詔,康熙才會銷毀了自己準備的,讓瑾華殉葬的遺詔。

  康熙對瑾華的情感極其複雜,他知道自己心中有瑾華,但他對瑾華的忌憚也一直不能放下,導致,他與瑾華蹉跎半生。

  同游江南的時候,他想著,此生有瑾華足矣,想給她尊榮,給她地位,給她孩子,給她,他能給的一切。

  但,他終究還是那個理智到近乎冷漠的帝王,一時的沉淪過後,便是無比的清醒。

  他知道,自己不能那樣做,甚至要放下對瑾華特殊的感情,作為帝王的他,感情用事,極有可能會重蹈順治帝的覆轍。

  只是,後來,對瑾華到底是寬容了許多,也願意稍稍縱容她偶爾的放肆。

  其實,塞外巡幸之前,他對瑾華承諾要陪她在暢春園終老的話是認真的,那時候,他沒有對瑾華明說,他會將其他的妃嬪都留在宮中,只與她二人同住暢春園。

  只是,發生了太多意外,他失約了。

  他知道,隨著自己年歲漸長,對瑾華的忌憚又慢慢冒了出來。

  為何瑾華不顯老?為何遏必隆年邁,還能身強體壯?為何納蘭·性德獲救,明珠健朗?為何胤祀能拿出救命的藥丸?

  他想徹查,但看著胤祀對政務從生澀到遊刃有餘,對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尊重維護,又有些猶豫。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納蘭府傳來了明珠逝世的消息。

  明珠是含笑而逝的,他是故意沒有服用榮養丸的。

  在瑾華封后,胤祀立儲之後,還是按時給他送來榮養丸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此生做的最對的事情,便是改弦易轍,重投明主。

  他知道帝王疑心重,怕自己與遏必隆的長壽會引起康熙深究的心思,便將近幾年所得的榮養丸給了納蘭·性德保命。

  他知道,他逝世後,除非必要,胤祀不會再往他府上送榮養丸了。

  對此,他毫無怨言,他想,就讓他用自己的性命為瑾華母子做最後一件事情吧,也算報答了瑾華當初對納蘭·性德的救命之恩,更是為自己的後人留一份香火情。

  他相信遏必隆,瑾華與胤祀定然知道他這麼做的原因。

  聽到明珠逝世的消息後,瑾華枯坐良久,對納蘭·明珠很是欽佩,心中自是感念他的一份心意。

  遏必隆與胤祀親自到納蘭府上送了納蘭·明珠最後一程。

  康熙聽到消息後,不自覺鬆了口氣,放下了徹查的念頭,並加恩納蘭·明珠,讓他風光大葬。

  只是心中到底有些不甘心,便也寫下了讓瑾華殉葬的遺詔。

  康熙嘆氣,遏必隆這個老狐狸,這份先帝遺詔送的時間剛剛好啊,還賭上了自己對瑾華的最後一絲憐惜。

  遺詔換遺詔!

  康熙將手中的絲帛點燃,看著它成為灰燼。

  胤祀被立為太子後,並不像胤礽那樣急於攬權,而是如同從前一般,萬事遵循康熙的旨意行事,又會適當提出些疑議,讓康熙細細指點教導。

  康熙很滿意胤祀的通透,也很滿意他對君父的臣服,他其實不想放權,但他如今老態盡顯,不得不慢慢將手中的權力過渡。

  畢竟,他也希望大清江山永固,希望胤祀能平穩地接過自己手中的政權,而不是在新舊帝王交替的時候,引起動亂。

  因此,胤祀這幾年過得很是忙碌,他不僅要把已經爛熟在心的東西再從頭學一遍,還得控制著進度,不讓康熙覺出異常。

  總是,胤祀是痛並快樂著度過了兩代帝王權力的交接。

  六十一年冬,康熙彌留之際將身邊所有的人遣出去,只留下瑾華。

  康熙伸出布滿老人斑的手,瑾華輕輕握了上去。

  「皇后,你怨朕嗎?」蒼老嘶啞的聲音在內室響起。

  瑾華搖搖頭:「皇上,臣妾從未怨恨過您。」但也從未原諒過您。

  康熙原來還想問她,你手上有沒有起死回生的神藥?遏必隆與明珠的長壽與你有沒有關係?你為何不給朕這種奇藥?

  看著瑾華哀傷的面容,他忽然就不想問了,就這樣吧,就讓他們之間留下點念想吧。

  他揮了揮手,讓瑾華出去。

  李德全見瑾華出來,立刻進去伺候康熙。

  梁九功年邁,前年就不在康熙近前伺候了,為了避嫌,他出宮後,沒有直接住進瑾華準備的宅子裡,而是先搬進了自己早年為了養老置辦的宅子,暫時安頓。

  「皇額娘,皇阿瑪還好吧。」胤祀見瑾華出來,忙上前一步問道。

  瑾華說道:「還是那樣,你們多陪陪他。」

  這句話是對著在場的所有阿哥們說的。

  「是,兒臣謹遵皇額娘懿旨。」眾人行禮道。

  次日,康熙將朝中大臣,後宮妃嬪,眾多皇子阿哥聚集在暢春園,在眾人的見證下,宣讀了禪位詔書。

  胤祀在所有人的見證下,名正言順地接過了代表著帝王身份的傳國玉璽。

  這一刻對胤祀有著無法言說的意義,名正言順這四個字是他前世帝王生涯一生所求,而今生,他終於得到了。

  握緊了手中的傳國玉璽,他心中被壓抑了小半生的帝王之心緩緩甦醒,從今日起,他重新成為了這大清江山的主人!

  他一直認為自己這一生沒有任何遺憾,什麼都有了,但重掌江山的這一刻,他明白,此時,他才是真正的圓滿。

  第二日,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瑾華早早就過來陪伴康熙。

  「瑾華,你還記得那年,江南朦朧的煙雨嗎?」

  康熙讓人將他扶起,安置在鋪了虎皮的躺椅上,瑾華給他蓋上了大氅。

  她順著康熙的眼神看向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坐在康熙的身邊,輕聲說道:「記得的。」

  康熙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緩緩閉上眼睛,溘然長逝。

  「皇上駕崩!」

  作者有話說:

  二更來啦

  第165章 終章

  胤祀第一時間趕到,立刻下令京城戒嚴,身為九門提督的法喀領命,帶著人迅速離開暢春園。

  其他阿哥大臣們陸續趕來,瑾華換上一早就準備好的素衣,與同樣身著素衣的胤祀跪在康熙的床塌前。

  早前,她已經在李德全的幫助下將康熙安頓在床塌上。

  因為大位已定,且眾人心中對這一天的到來早有心理準備,因此,此間並沒有什麼人借著垂詢的幌子發難。

  大家有志一同默默按著規矩跪在了瑾華與胤祀的身後。

  等人到齊後,胤祀便與一眾大臣弟兄商議康熙喪儀的種種。

  沒有作任何耽擱,當天,眾人就將康熙迎回紫禁城,停靈乾清宮,喪鐘響起,天下皆知。

  等胤祀將康熙送於景陵安葬後,便在眾位大臣與弟兄的擁躉下登基為帝,改年號為恭和,明年為恭和元年。

  胤祀為表孝心沒有批覆朝臣:「天子當國事為重,聖體為重,請皇上以月代日守大行皇帝孝」的奏摺,而是實實在在地守足了三年孝。

  天下人人稱頌新皇純孝。

  出了孝期,新任恭和帝胤祀立刻下旨,賜封瑾華為皇太后,遷居慈寧宮。

  康熙其他妃嬪皆晉一級,封為太妃,遷居壽康宮。

  康熙年間,無論是驚才絕艷還是泯然眾人的妃嬪全部退出後宮的歷史舞台,自有新人繼續在這後宮演繹精彩的人生。

  封富察·雯鳶為正宮皇后,居坤寧宮。

  胤祀如今後宮只有皇后一人,後宮顯得很清冷,不過,他這個皇帝守國孝三年,其他皇室宗親及大臣們當然也是緊跟他的步伐,亦是足足守了三年孝。

  因此,出孝後,便有人上摺子提議選秀之事,一來充盈後宮,二來,出孝後適婚的宗室皇親,大臣之子實在是太多了。

  胤祀萬沒有想到,他出孝後做的最多的竟然是指婚。

  原本他無意讓後宮進人,他前世就對女色並不熱衷,今生,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如今唯一的想法,便是強壯大清,讓大清在自己的治理下海晏河清。<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