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豫小學和中學都是在家附近念的。她的初中同學只有一小半後來念高中,高中同學裡也只有小部分念了大學。她回憶著自己的中學生涯,似乎假期就是玩兒,並沒有什麼社會實踐。「重點中學真是不一樣。我們中學啥活動都沒有,老師天天擔心班上的男同學們要打群架。」

  唐宋從傅從玉那兒知道一些李豫以前的學習情況,她直到升高中後成績才開始冒尖。他誇獎道,「李豫,你可真厲害,居然在打群架的環境裡考上大學並最終讀到博士。採訪一下,高一時發生了什麼令你開竅的事情呢?」

  她解釋說,「並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如果硬要找個關聯的話,或許是開學典禮上,學校花錢請一位名校碩士來講考上名校是種什麼體驗。我忘記演講內容,只是記得那位前輩很高傲的表情,以及面對三流中學生不經意間流露的不屑。那次演講徹底破除了我心中的名校崇拜症。那會兒我覺得那麼個人都可以上名校,自己為什麼不行呢?

  從此之後,我在課堂上開始認真聽講,課外讓我爸幫我報了許多補習班。高中三年,我差不多一直是五點半起床,夜裡十一點睡覺。我不是天賦型的,只能靠勤奮來彌補。

  高三下學期幾次模考,我因為成績不穩定,還懷疑過自己是不是有天花板限制。後來高考成績不錯,大學裡我自信了不少。大四申請學校的時候,儘管一直受挫,我始終沒有再懷疑過自己。」

  高中開學典禮是她從來沒提起過的往事。唐宋從她三言兩語的描述中還原了那個場景,一個人不經意的一段話刺到了她敏感的自尊心。她不想再被人看低,所以努力,努力後的回報讓她更加自信。如果此時不是在開車的話,他很想擁抱這位不一樣的姑娘。

  39|第39章

  他們早上出江城時天氣還是風和日麗,途徑服務站時雲層開始慢慢變厚,車子開到山腳下天空飄起小雨。

  唐宋隨即決定在山下吃午餐,他把車停在一家羊肉館,對李豫說,「中午我們吃本地特色,紅燒羊肉。」

  李豫側身從後排拿出雨傘,說,「好,我不挑食!」

  唐宋從她手裡拿過雨傘,率先下車來到副駕駛位置,接上她後一起朝店內走去。

  門口支著爐灶,桑樹柴火在爐內盡情燃燒,鐵鍋里的羊肉散發著濃郁的肉香。唐宋收起雨傘,說,「這裡的羊肉不錯。我們後天離開時可以打包一些,你帶回去讓李叔嘗嘗。」

  李豫站在鐵鍋旁邊,看著老闆娘從鐵鍋里撈出羊肉,極其麻利地剃掉羊骨,然後拿起菜刀三下五除二得將肉剁成小塊。

  濃油赤醬燜出來的羊肉細嫩,羊蹄晶瑩剔透,更別提旁邊還有翠綠的小蔥和鮮紅的小米辣襯托。將將入秋的雨天裡,這樣一份羊肉讓人很有食慾。

  她點點頭,說,「行啊,買半成品或者成品,他吃飯比我還要湊合。我心血來潮還會靜下心來做頓好的,他可不行,不太喜歡進廚房。」

  唐宋一邊點單,一邊問她,「李叔平時怎麼吃飯?」

  李豫用桌上的茶水清洗餐具,「他呀,現在吃飯靠單位食堂解決。等退休後真不知道他吃飯怎麼辦呢?好想社區也有個食堂。」

  唐宋提議說,「社區可以組織幾家老人一起弄個小飯桌,搭夥兒吃飯。」

  「以後再說吧。實在不行,找個做飯家政,每天來家裡做兩頓飯。」她說完後,問起他,「你家呢?」

  「我爸做飯。他做飯很好吃,也喜歡折騰各種好吃的。」

  李豫感嘆道,「一點也看不出來呀。這是蔥省男人和甬城男人的區別嗎?」

  唐宋聽到這個問題時,其實心裡真實想法是:在李豫這裡,會做飯應該是加分項。旅行結束後,自己應該回家向爸爸學幾道拿手菜。江大旁邊那套房子的廚房,也需要增加些廚具,比如瓦罐、蒸箱啥的。雖說現在沒有太多空餘時間來煲湯,有備無患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好。

  他說出來的話卻和心裡想的完全不一樣,「跟哪兒的人沒關係。李叔可能只是不喜歡灶台而已。」

  他才不傻,李叔獨自把她撫養長大,她可以吐槽自己的爸爸,自己卻不能附和。

  李豫點點頭,「我爸是對做飯沒啥耐心,往往油沒熱就開始向鍋里丟食材。對了,他還特別喜歡大雜燴,所有食材一鍋出爐。我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搬著板凳炒菜,實在是因為我爸做飯太難吃。當然了,我做的飯菜味道也就那樣,跟奶奶相比差遠啦。」

  唐宋覺得李豫過于謙虛,「雖然沒吃過奶奶做的菜,不過你的菜我吃過,很好吃的。」

  她開始解釋說,「我開始做菜的時候有一點像我爸,特別容易急躁。後來,到了美國第一年才開始靜下心來與灶台和解。那時候,我會琢磨著復刻在江城吃過的面,吃過的菜。」

  他關心地問,「為什麼那時候開始靜心了呢?」

  李豫不算內向的人,她大學宿舍與社會學系同學混住,室友四人關係和諧,只是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天南海北的相聚不易。她博士期間與同門更是融洽,衝浪還是師門的一位師姐教的,她們還經常一起徒步。

  只是成年人的社交非常注重話題的邊界,她們很少會問當時發生過什麼事情促使你改變的,或者是諸如為什麼會靜心這類的話題。當然,她也從未主動問過別人這些私人的話題。比如涉及到傅從玉的私人話題,她猶豫後決定擱置。

  當唐宋問起這些話題時,她居然沒有感覺被冒犯到,而是不自覺打開話匣子。

  她開始慢慢回憶,「我在去美國之前,沒有一個人獨立生活過。當時你們走後,我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的。加上剛去的頭一個月,口語說得並不好。那時候一下課後就回自己的小房子,不太出去社交。我會一邊做些簡單的飯菜,一邊重複白天所有的社交場景。我心裡不停地復盤著如果這一天重來一遍的話,我應該怎樣社交,怎樣在課堂發言更加完美,怎樣與導師溝通更順暢。

  如此默默在心裡排練了一個月吧。終於,那一天我笑著與Larry打招呼。他也開心笑起來,鼓勵我說,李豫你英語很好,不要害怕說出來。

  就這樣,我在他辦公室喝到他沖的意式咖啡。我們在coffee 插t時,導師問我的興趣愛好。我脫口而出,做飯和跑步。他覺得這是超級棒的興趣,還說改天要嘗嘗我的手藝。後來我在家裡做過很多次義大利面,其實都是練習。」

  唐宋以前從不覺得那份意面背後有這麼一段心路歷程。有關那份番茄歐芹意面的記憶,被他時不時拿出來盤一下,感覺馬上盤玩出包漿,對面的姑娘告訴自己這份意面背後還有一段關於勇氣的故事。

  他不禁感嘆,「我那時候能吃到那份意面,不僅僅是意外,而是三年多練習的成果。我真幸運。」

  倆人在飄著中雨的假日裡,圍坐在矮凳上,吃著咸鮮的熱羊肉,話著家常。

  唐宋想,這場景要比七八月份他在美東早晚安式的單機打卡真實和有趣太多。

  他突然更加期待這趟旅途了。僅僅半天的時間,他就了解到她曾經的不安與忐忑,她的自尊與努力,她的家人和她的生活片段。這些猶豫拼圖的組成部分,他拿到了,並在心裡逐漸拼出一個更加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李豫。

  飯後,雨勢漸大。飯館的老闆娘說他們預定的民宿路況很好,開車慢些不會有問題。倆人於是決定冒雨啟程。

  唐宋沿著山路小心駕駛車輛,李豫望著車窗前左右擺動的雨刷器,覺得很有趣。

  她問司機,「唐宋,你有沒有覺得雨水落在玻璃上的聲音很解壓?」

  司機儘管車子開得小心翼翼,不過他不討厭雨天,「有。不僅僅雨打玻璃聲音,雨刷器刮雨的畫面也很解壓。這會兒開車走山路還挺舒服的。以前在波士頓,下雨天我喜歡開車漫無目的的閒逛。」

  她也有些好奇他生活過八年的城市是什麼樣子,「波士頓雨水多嗎?」

  唐宋說,「雨沒有雪多。波士頓一年大概有六個月在冬季,一個月是春季,一個月是秋季,剩下月份是夏季。每個季節都很特別,風雪、櫻花、秋葉和雨水,四季的風景應有盡有。我們明年可以一起去短期旅遊。將來我們也可以申請訪問學者,去生活一年兩載的。那兒是與江城、灣區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她搖搖頭,「短期旅行就算了,還是等以後申請訪問學者再去吧。我明年暑假想挑戰TMB徒步。」她說完見唐宋帶著疑惑的表情,進一步解釋說,「TMB是環勃朗峰的縮寫。我第一次可能走不完全程,會走半程。」

  唐宋有些好奇,「你什麼時候有這個想法的?」

  李豫繼續解惑,「前天晚上在家收拾背包,冒出過念頭。中午在餐館給你講做飯的往事,讓我堅定了這個計劃。」

  唐宋更加好奇,「為什麼?徒步與做飯有什麼關聯?」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