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孟止還等著下一趟,結果看他站旁邊半天沒動作,「爹,滑啊。」要不是他姐發下話,為了安全不許一起下去,他這會兒功夫不知上下多少趟了。
孟知少瀟灑一笑,左腳踩著木船,沒像別人屈膝坐在裡面,腰背挺直,右腳一蹬就衝下去了。
「且看為父凌虛——」
「爹!爹!我不催你了!」
可能是他自小學過些強身健體的拳腳,也可能是信道多年,這份誠心也的確有用,孟知少整個人竄出去撲在草地上後,大夫來了一看,除了膝蓋有兩片青,其它都無事。
孟初都不知該說什麼好了,她娘要是知道,都能跑莊子上拿鞭子把她爹捆回家。
孟知少靠坐在床榻上,孟止給他端藥來他也不喝,而是掐指一算。
「是我的錯。」
……不然還能是誰的錯,「爹,喝藥吧。」
「本該在第二日便去清成觀拜見天尊,一時懈怠,才引此告誡,必是定數。」
完了,他爹摔出癔症來了。
孟初知道孟知少非要去清成觀後,反而很淡定,她幼時發過一場熱,當時她爹就覺得是要出什麼事了,本來該升官的,結果硬是把這事給攪和涼了,她娘當時氣得要把家裡那些道袍都燒了,但說來也奇怪,頂了她爹升官的那個人,官位都沒坐穩,就被查出來貪了不少銀子。
雖然當時孟知少以此人證明自己做的沒錯,但孟武氏對他只冷冷一笑,「可別把沒了門牙當吃墨,你也不知有多少臉面,幾個兜子裝的本事,這麼多年你貪了幾個銅板,拿幾張宣紙回來都要你命了!」
既然勸說沒用,孟初就讓人好好將他爹送去清成觀待著,「豐谷,你隨著去,讓怡蘭給你拿荷包,到那記得給香火錢。」
「是。」
趙祈雖然說是在莊子上遊玩,但其實每日還是要有兩三個時辰在書房待著,偶爾還抽出半個時辰去抽查孟止他們的功課。
孟止的聰明他早已是心中有數,但侯白年卻讓他心中嘆了不少可惜。
「若說孟止頗具天資,侯閣老的這位嫡孫,便是智多近妖之輩。」他所知道除侯白年外,在這個年紀能將晦澀難懂的古書籍看透,並且在民生商事都有自身見解的,唯有如今父皇的心腹永親王叔。
只是永親王叔中途丟了書去習武,這才讓朝中漸漸淡忘其少年時的聰慧。
孟初對這個被孟止帶著,一起離家出走的侯小公子心有愧疚,何況他名白年,和滿年有一個字相對,更是緣分,「他身上的病,御醫治不好嗎?」
「侯閣老費盡心思,連皇上也垂問過,太醫院那邊還有他的存檔,可惜一直不見成效。」趙祈有些話不好直言,侯白年的病與太子幾乎是無有差別,這些年來,太醫院凡是出了什麼新的法子,總是得先在侯白年身上試一試,然後才敢用在太子身上。
說得好聽是皇上恩典,說得難聽些,就是拿老臣的嫡孫當藥人,侯閣老如今對朝堂之事淡淡,一方面是年紀到了,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皇上所為而心涼。
太醫院不是無能之輩,孟初自己就用過不少出自太醫的藥丸子,幾乎是藥到病除,她苦藥都沒喝過幾碗。
「好在聽孟止說,侯閣老並沒有讓他去科舉之意,不然更是耗費心血。」從某方面說,侯閣老真是開明,若放到其它府里有這樣的天才,就算是命不久矣,也要去奪一個名頭回來光耀門楣。
趙祈嘆一聲,「只願咱們的滿年,此生平平安安。」他低頭將她耳邊的髮絲攏好,看到她光潔的耳垂,突然心中一動,「棲棲,你既然戴不了耳飾,那留著又做何用?」
這話問的是莫名其妙,孟初就隨口回道:「留給滿年,他想用來做什麼都行。」給她娘也行啊。
「得發生了什麼事,才能讓你不想著把東西留給他?」
「這東西又是指什麼?」
趙祈頓了一下,「換個說法,是你只把耳飾給他,真正貴重的都不給。」
孟初蹙眉想了一會兒,他這樣問就只是想問一個可能性,她便只用常人的緣由來回,「要麼是有其它孩子,並且是十分偏心。」
「是哪怕沒有別的孩子,你也不會給。」
「那就是……發現不是親生的?貪賭了?染芙蓉膏了?」
這話是越說越離譜了,趙祈失笑,他也是被三哥的事困了太久,實在查不出個頭緒,這才想從棲棲這得些聽聽。
三哥和四哥絕對是父皇的親生子,且不說他們兄弟幾個都有幾分相似,皇宮是什麼地方,他們這些皇子出府後再進去,都得拿腰牌,宮裡的娘娘身邊更是一刻都離不開人,就像是在府里,多得是下人想尋個機會給他和棲棲表忠心,哪有能獨自的時機。
何況依著父皇的手段,真要是有這種醜事,三哥根本活不下來,更別說賀德妃如今還好好的在那,日日與太后請安。
那藏書閣下面那層禁書,又會與這些事有什麼聯繫?
見他敲著桌子,似乎想事情入了神,孟初也就沒擾他,順手拿了本書翻,書是趙祈從書房帶來的,是先帝與前朝打仗時的戰記,文字晦澀,她把那一頁從頭到尾看了三四遍,才勉強看出個意思來。
這頁寫先帝是多麼多麼勇武,他為了讓跟隨的將士安心,特意把自己的妻兒都接到了軍中,以此上下一心。
「怎麼翻這個書看了。」
「先帝當年,真把妻兒都接到身邊了?」寫本朝事跡的書,孟初實在很懷疑這其中虛實各有幾分。
棲棲竟然還真看進去了,趙祈也沒想瞞她什麼,「說是接到身邊,也是湊巧,當時皇祖母就帶著先帝的三個孩子去尋他,先帝便順勢而為了。」
古往今來,原配做了皇后,還能長壽到這個年紀的,實在是不多見,皇家的事都藏一半,哪怕孟初自小生在京都這天子腳下,那也是一問三不知,進善郡王府前,她連皇上有幾個兒子出宮建府了都不清楚。
「那這三個孩子……」
「兩兒一女,都沒能活下來,直到先帝登基,太后才又有了父皇。」當今從出生便是先帝的長子,雖然未曾被封太子,但底下的弟弟都比他小了不少年紀,先帝因戰役過於操勞,登基沒多久便舊傷復發駕崩了。
「難怪太后尊貴至極,卻一直吃齋念佛,年節也不出面,原是有喪子之痛。」年輕時沒了三個孩子,中年又送走了夫君,換做常人早撐不住了。
別說孟初至今沒有見過太后,宮裡只有賀徳妃日日去請安,便是趙祈也沒能見幾面,偶爾宮宴上能給行禮請安便算是難得了,太后與父皇之間也沒見親熱,太子在世時坐父皇左下,他那時年少,還好奇的偷偷觀察了一晚,之後跟趙祈說父皇親自去給太后夾菜,但太后只是略嘗一嘗,就沒吃過第二口。
御膳房絕不會在太后面前的宴席上,放她不吃的膳食,只能是太后不願承父皇這個情罷了。
太后、父皇、賀徳妃。
直到晚上洗漱後,兩人都已經睡下了,趙祈突然坐起身,夜色如水,帳子外只有一點昏暗的光透進來,映在他驚震的眼眸。
孟初就是睡得再沉,被這個動靜也驚醒了,「怎麼了?」
他把剛剛心中那驚世駭俗的猜測壓下去,額角滲出冷汗,「沒事,睡吧,我喝口茶。」
她迷迷糊糊,「桌上茶冷了,讓元德再端來……」
趙祈給她蓋好薄被,下了床榻,自己倒了杯冷茶喝了。
還好這段時日,他讓陳以那邊停了手,此事不能再查。
第76章 是或不是,且看此夜 該剝了他們的皮!……
自從莊子上回來, 孟初便發現趙祈似乎就沒睡過一個好覺,拿了不少本朝的書籍到她這,連滿年的搖床里都不知什麼時候被放了一本薄冊。
她翻了翻, 是先帝戰時的詳記, 大多只是歌功頌德。
「主子,勉郡王府的雲側妃發帖子來了。」如今午時天熱的人出汗,怡蘭從院外進屋裡,都不敢離主子太近, 就怕身上有汗味。
孟初接過來一看, 下個月八皇子出宮建府, 雲側妃來問她去不去, 她在心裡算了一遍, 八皇子如今才十四,怎麼說也不到該建府的年紀。
「八皇子乃麗貴人所出, 聽說是八字單薄, 怕被衝撞,連上書房都晚了兩年才去。」怡蘭知道的也不多, 對這些有點印象,還是和一個在麗貴人宮中做灑掃的宮女是同鄉,那宮女後來又被調回內務府,這才私底下和怡蘭透露一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孟知少瀟灑一笑,左腳踩著木船,沒像別人屈膝坐在裡面,腰背挺直,右腳一蹬就衝下去了。
「且看為父凌虛——」
「爹!爹!我不催你了!」
可能是他自小學過些強身健體的拳腳,也可能是信道多年,這份誠心也的確有用,孟知少整個人竄出去撲在草地上後,大夫來了一看,除了膝蓋有兩片青,其它都無事。
孟初都不知該說什麼好了,她娘要是知道,都能跑莊子上拿鞭子把她爹捆回家。
孟知少靠坐在床榻上,孟止給他端藥來他也不喝,而是掐指一算。
「是我的錯。」
……不然還能是誰的錯,「爹,喝藥吧。」
「本該在第二日便去清成觀拜見天尊,一時懈怠,才引此告誡,必是定數。」
完了,他爹摔出癔症來了。
孟初知道孟知少非要去清成觀後,反而很淡定,她幼時發過一場熱,當時她爹就覺得是要出什麼事了,本來該升官的,結果硬是把這事給攪和涼了,她娘當時氣得要把家裡那些道袍都燒了,但說來也奇怪,頂了她爹升官的那個人,官位都沒坐穩,就被查出來貪了不少銀子。
雖然當時孟知少以此人證明自己做的沒錯,但孟武氏對他只冷冷一笑,「可別把沒了門牙當吃墨,你也不知有多少臉面,幾個兜子裝的本事,這麼多年你貪了幾個銅板,拿幾張宣紙回來都要你命了!」
既然勸說沒用,孟初就讓人好好將他爹送去清成觀待著,「豐谷,你隨著去,讓怡蘭給你拿荷包,到那記得給香火錢。」
「是。」
趙祈雖然說是在莊子上遊玩,但其實每日還是要有兩三個時辰在書房待著,偶爾還抽出半個時辰去抽查孟止他們的功課。
孟止的聰明他早已是心中有數,但侯白年卻讓他心中嘆了不少可惜。
「若說孟止頗具天資,侯閣老的這位嫡孫,便是智多近妖之輩。」他所知道除侯白年外,在這個年紀能將晦澀難懂的古書籍看透,並且在民生商事都有自身見解的,唯有如今父皇的心腹永親王叔。
只是永親王叔中途丟了書去習武,這才讓朝中漸漸淡忘其少年時的聰慧。
孟初對這個被孟止帶著,一起離家出走的侯小公子心有愧疚,何況他名白年,和滿年有一個字相對,更是緣分,「他身上的病,御醫治不好嗎?」
「侯閣老費盡心思,連皇上也垂問過,太醫院那邊還有他的存檔,可惜一直不見成效。」趙祈有些話不好直言,侯白年的病與太子幾乎是無有差別,這些年來,太醫院凡是出了什麼新的法子,總是得先在侯白年身上試一試,然後才敢用在太子身上。
說得好聽是皇上恩典,說得難聽些,就是拿老臣的嫡孫當藥人,侯閣老如今對朝堂之事淡淡,一方面是年紀到了,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皇上所為而心涼。
太醫院不是無能之輩,孟初自己就用過不少出自太醫的藥丸子,幾乎是藥到病除,她苦藥都沒喝過幾碗。
「好在聽孟止說,侯閣老並沒有讓他去科舉之意,不然更是耗費心血。」從某方面說,侯閣老真是開明,若放到其它府里有這樣的天才,就算是命不久矣,也要去奪一個名頭回來光耀門楣。
趙祈嘆一聲,「只願咱們的滿年,此生平平安安。」他低頭將她耳邊的髮絲攏好,看到她光潔的耳垂,突然心中一動,「棲棲,你既然戴不了耳飾,那留著又做何用?」
這話問的是莫名其妙,孟初就隨口回道:「留給滿年,他想用來做什麼都行。」給她娘也行啊。
「得發生了什麼事,才能讓你不想著把東西留給他?」
「這東西又是指什麼?」
趙祈頓了一下,「換個說法,是你只把耳飾給他,真正貴重的都不給。」
孟初蹙眉想了一會兒,他這樣問就只是想問一個可能性,她便只用常人的緣由來回,「要麼是有其它孩子,並且是十分偏心。」
「是哪怕沒有別的孩子,你也不會給。」
「那就是……發現不是親生的?貪賭了?染芙蓉膏了?」
這話是越說越離譜了,趙祈失笑,他也是被三哥的事困了太久,實在查不出個頭緒,這才想從棲棲這得些聽聽。
三哥和四哥絕對是父皇的親生子,且不說他們兄弟幾個都有幾分相似,皇宮是什麼地方,他們這些皇子出府後再進去,都得拿腰牌,宮裡的娘娘身邊更是一刻都離不開人,就像是在府里,多得是下人想尋個機會給他和棲棲表忠心,哪有能獨自的時機。
何況依著父皇的手段,真要是有這種醜事,三哥根本活不下來,更別說賀德妃如今還好好的在那,日日與太后請安。
那藏書閣下面那層禁書,又會與這些事有什麼聯繫?
見他敲著桌子,似乎想事情入了神,孟初也就沒擾他,順手拿了本書翻,書是趙祈從書房帶來的,是先帝與前朝打仗時的戰記,文字晦澀,她把那一頁從頭到尾看了三四遍,才勉強看出個意思來。
這頁寫先帝是多麼多麼勇武,他為了讓跟隨的將士安心,特意把自己的妻兒都接到了軍中,以此上下一心。
「怎麼翻這個書看了。」
「先帝當年,真把妻兒都接到身邊了?」寫本朝事跡的書,孟初實在很懷疑這其中虛實各有幾分。
棲棲竟然還真看進去了,趙祈也沒想瞞她什麼,「說是接到身邊,也是湊巧,當時皇祖母就帶著先帝的三個孩子去尋他,先帝便順勢而為了。」
古往今來,原配做了皇后,還能長壽到這個年紀的,實在是不多見,皇家的事都藏一半,哪怕孟初自小生在京都這天子腳下,那也是一問三不知,進善郡王府前,她連皇上有幾個兒子出宮建府了都不清楚。
「那這三個孩子……」
「兩兒一女,都沒能活下來,直到先帝登基,太后才又有了父皇。」當今從出生便是先帝的長子,雖然未曾被封太子,但底下的弟弟都比他小了不少年紀,先帝因戰役過於操勞,登基沒多久便舊傷復發駕崩了。
「難怪太后尊貴至極,卻一直吃齋念佛,年節也不出面,原是有喪子之痛。」年輕時沒了三個孩子,中年又送走了夫君,換做常人早撐不住了。
別說孟初至今沒有見過太后,宮裡只有賀徳妃日日去請安,便是趙祈也沒能見幾面,偶爾宮宴上能給行禮請安便算是難得了,太后與父皇之間也沒見親熱,太子在世時坐父皇左下,他那時年少,還好奇的偷偷觀察了一晚,之後跟趙祈說父皇親自去給太后夾菜,但太后只是略嘗一嘗,就沒吃過第二口。
御膳房絕不會在太后面前的宴席上,放她不吃的膳食,只能是太后不願承父皇這個情罷了。
太后、父皇、賀徳妃。
直到晚上洗漱後,兩人都已經睡下了,趙祈突然坐起身,夜色如水,帳子外只有一點昏暗的光透進來,映在他驚震的眼眸。
孟初就是睡得再沉,被這個動靜也驚醒了,「怎麼了?」
他把剛剛心中那驚世駭俗的猜測壓下去,額角滲出冷汗,「沒事,睡吧,我喝口茶。」
她迷迷糊糊,「桌上茶冷了,讓元德再端來……」
趙祈給她蓋好薄被,下了床榻,自己倒了杯冷茶喝了。
還好這段時日,他讓陳以那邊停了手,此事不能再查。
第76章 是或不是,且看此夜 該剝了他們的皮!……
自從莊子上回來, 孟初便發現趙祈似乎就沒睡過一個好覺,拿了不少本朝的書籍到她這,連滿年的搖床里都不知什麼時候被放了一本薄冊。
她翻了翻, 是先帝戰時的詳記, 大多只是歌功頌德。
「主子,勉郡王府的雲側妃發帖子來了。」如今午時天熱的人出汗,怡蘭從院外進屋裡,都不敢離主子太近, 就怕身上有汗味。
孟初接過來一看, 下個月八皇子出宮建府, 雲側妃來問她去不去, 她在心裡算了一遍, 八皇子如今才十四,怎麼說也不到該建府的年紀。
「八皇子乃麗貴人所出, 聽說是八字單薄, 怕被衝撞,連上書房都晚了兩年才去。」怡蘭知道的也不多, 對這些有點印象,還是和一個在麗貴人宮中做灑掃的宮女是同鄉,那宮女後來又被調回內務府,這才私底下和怡蘭透露一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