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小太監起身提著食盒正欲離開,孫丞忽又叫住他:「回來。」
拿了食盒,孫丞直接將上面兩層木隔拿開,果然在裡層發現一個暗格。他打開暗格,從中抽出一張字條,只有短短兩個字「動手」。
孫丞知道,太子殿下等不及了。
他們這位太子殿下,心思頗深,但孫丞不得不承認,劉晟是個智勇雙全的儲君。早在劉晟還是皇子的時候,孫丞還不是大內總管,那會總管位置上的人自皇帝登基後便坐得穩。劉晟從那時起就盯緊了那個位置,先是找到當時還是御膳房侍監的孫丞,幫他葬了亡父,救了生母,而後一步步設計,將大內總管拉了下來,助孫丞坐上了那個位置。
對孫丞來說,太子不止是恩人,也是他認的主。
一直以來,皇帝吃的養生丹裡面都有一味極珍稀的藥,名為仙芝。仙芝有養顏補氣之效,但長期食用不止會產生依賴,鮮少有人知曉,若是長期服用仙芝再去服用另一味珍藥,便會相剋而死。
但這個方法很危險,若被太醫查出來那便是死路一條。
孫丞從一開始便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如今劉晟雖坐穩太子之位,但只要皇帝還在,皇位落在誰手上便還是未知數。
夜裡,劉晟獨坐在承風殿飲酒,他對著天上的明月舉杯,薄紅的臉上笑著問:「你自由了,李禹。你終於從孤身邊離開了,你的心愿遂了。孤敬你。」劉晟一飲而下,又倒了一杯,「你倒是遂了心愿,卻怎麼留我一人呢?」
身後的木塌還殘留著李禹的味道,昔日纏綿還歷歷在目,怎麼就死了呢?
劉晟甚少飲酒,青木就站在承風殿外往裡不斷送酒,心裡不斷嘆氣。可惜了,李公子若在,他定要告訴他,他們的太子殿下為了他在承風殿第一次喝醉了。
喝醉的太子殿下抱著李禹的衣物不放,連鞋都不放過。
劉晟整日沉著臉一言不發,除了與幕僚和官員商榷要事,其餘時間皆將自己關在書房。
青木愁得頭髮都快掉光,他的殿下整日茶不思飯不想,除了公務便是公務,幾個月下來瘦了不少。他也清楚,李禹的死對劉晟打擊很大,卻沒想到幾個月過去了,太子殿下還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深夜,劉晟收到一張字條,是孫丞,上面只寫了一個字——妥。
劉晟面無表情地摩挲著這張紙。
他的父皇,早就該下去了。他自私狹隘,只守成,不思進,整日除了懷疑大臣和皇子對他的忠心,就只會求長生不老,玩弄女人,於民生上毫無建樹。如果不是他殺了李禹,劉晟會多留他幾年。
一想到李禹,劉晟的胸口一陣鈍痛,他將手裡的紙條捏得粉碎,喚青木進來,「通知彪騎將軍,做好準備。」
青木嚴肅作揖:「是。」
布局了幾個月,今晚便要見分曉,青木小跑出門。
乾清宮內,皇帝痛苦掩面,明明白天身體還好好的,夜晚睡到一半忽然渾身冷汗直流,呼吸不暢。叫了太醫過來,只說是多日勞累,氣血不通,稍加休息便行。但皇帝躺在塌上,身體越來越不對勁,虛弱地叫著:「孫丞,叫白道士過來。」白道士便是製作仙丹的人。
孫丞低眉順眼,道:「奴才這便去叫他。」
不久,白道士入了乾清宮,皇帝已經呼吸不順,喘著氣問:「朕今日吃了藥丸後,咳......「他大口喘氣,」現下覺得快喘不過氣來,身體又乏又重。」
白道士擦著額上的冷汗,走上前,「貧,貧道幫您看看。」他給皇帝把了把脈,驚出一身冷汗,「這丹藥皇上您每日都吃,並未出現問題,想,想必不是丹藥的問題。您今日又吃了什麼東西?」
孫丞回:「陛下每日吃完丹藥便會喝一盅清湯,今日也是如此。」
白道士為了自己的清白,幫作鎮定道:「或許是今日的湯與我的丹藥相衝,還請將這清湯拿來讓太醫驗一驗。」
簾外跪著一排太醫,孫丞看了一眼,回道:「每日清湯都由奴才喝過才給陛下喝,況且這清湯也是殿下常喝的,裡面的食材並未改變。」
白道士卻堅持:「總有紕漏,還請......」
白道士話音未落,門口的太監來報:「陛下,太子求見。」
皇帝已經有點神志不清,並未回他,小太監看向孫丞,孫丞對他點頭。
劉晟大步往裡,見簾外一排太醫,皺眉問:「父皇如何?」
太醫院使回道:「陛下身體虛弱,呼吸不暢,微臣方才已讓陛下喝了藥,卻不見好。」
劉晟心知皇帝已無力回天,臉上卻露出憤怒的神情:「你們都隨孤進來,務必將父皇治好!」
劉晟往塌前走去,握著皇帝的手焦聲喊道:「父皇,父皇,您醒醒!」
皇帝沒有回應,劉晟一顆心落下。皇帝醒不來最好,若讓太醫查出清湯中的問題,那麼他只能動用驃騎軍了。
驃騎軍是他多年布局才收入囊中的,若跟宮裡的梧桐衛打起來,勝算也只是七成。但劉晟既已下定決心,勝為王,敗便死,無怨無悔。他只恨自己不夠強大,沒能保住李禹的命。
劉晟想到李禹,握著皇帝的手緊了緊,流下兩行清淚。眾人見太子流淚,也紛紛抹淚。
此時,原本昏迷的皇帝忽然睜開眼睛,劉晟猝不及防,但立馬換了驚喜的表情:「父皇,您醒了!」
孫丞聽聞此話,跪著的雙腿抖了抖。
皇帝眼底渾濁,虛弱道:「太子留下,其他人出去。」
待眾人都出了乾清宮,皇帝望向劉晟,「朕快死了,太子。」
劉晟悲痛:「父皇萬歲,怎會死?」
皇帝:「太子,老實告訴朕,你是如何讓朕中毒的?」
劉晟心一凜,卻道「父皇在說什麼,兒臣怎麼會害您?」
皇帝:「朕太了解你了,太子,你以為朕不知道這些年你做了什麼?你籠絡朝臣,勾結軍隊,朕……咳,是朕知道得太晚!」
皇帝發現時,太子的實力已不容小覷。
劉晟:「父皇在說什麼,兒臣聽不懂。」
皇帝:「你自己清楚,太子,我現在只想知道,為何你選擇現在對我下手?」
劉晟見皇帝臉色發黑,已無回光之相,收了悲痛的表情,抹了抹臉上的淚。
「既如此,兒臣想問您?您在位時,為大靖,為百姓做過什麼?」
皇帝閉眼沉默,劉晟繼續道:「您猜忌朝臣,猜忌兒子,猜忌所有的人,您猜,為什麼朝臣能被我籠絡?為何軍隊要倒戈?」
皇帝臉色很不好看,很久沒有人敢如此跟他講話,這個人還是他的兒子,是他一手扶持的儲君。
「為何選擇現在對你下手?」劉晟居高臨下,「因為千不該,萬不該,你為了打壓兒臣,殺了李禹。」劉晟從床榻上緩緩起身。
皇帝的目光跟隨劉晟,見他走到床案前,拿起精緻的花瓶,「你當日就是這樣,遞給我那個瓷瓶,決定了他的生死。他死了,你也要陪葬。」
皇帝氣極:「你這個孽障!朕好歹生了你!」
劉晟冷笑:「生了,養了嗎?做你的兒子,需要時常警惕手足相殘,防備你的猜忌,一不小心便不復萬劫之地。說白了,你在乎你的兒女嗎?不,我和他們一樣,只是你皇權的工具,誰聽話誰就活得很久一些!」
他拿著花瓶走向皇帝,神情冷漠:「樁樁件件,難道你不該死嗎?」
皇帝知道自己活不過今日,大笑一聲,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道:「劉晟,你等著,等你坐上這個位置,也會同朕一樣!」
說完,皇帝氣竭而死。
劉晟將花瓶中剩下的清湯倒入一旁的土壤中,悠悠道:「我不會跟你一樣,因為我此生不會有子女。」
劉晟於六日後登基,年號召和。
--------------------
第11章 桑空
劉晟登基後,發布一系列政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每日忙得腳不沾地。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唯有讓自己忙起來才不至於總是想起李禹。他心中有個地方,因為李禹破了一個洞,越來越大,無法縫合。
李禹住過的承風殿保持著原狀,每日有人打掃,每夜深人靜之時,劉晟會獨自走至承風殿,有時發呆,有時飲酒,有時就躺在塌上,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
後宮除了劉晟在位太子時納的側妃和美人,再無新人入宮。有新來的宮人以為承風殿是皇上逝世的妃子的宮殿,否則為何重兵把守,日日打掃。
有官員提議新帝應儘快立下皇后之位,皆被劉晟駁回,不止如此,後宮三位嬪妃自劉晟登基後便再未見過他,更別說懷上龍子。
這日,何馥宮裡人來御書房報,稱何馥腹痛難耐,讓劉晟去看看她。劉晟冷道:「傳太醫。」
此時依舊為大內總管的孫丞猶豫著上前,道:「陛下,近日朝中關於您......的傳言愈傳愈烈,何不藉此機會破一破這傳言?」
拿了食盒,孫丞直接將上面兩層木隔拿開,果然在裡層發現一個暗格。他打開暗格,從中抽出一張字條,只有短短兩個字「動手」。
孫丞知道,太子殿下等不及了。
他們這位太子殿下,心思頗深,但孫丞不得不承認,劉晟是個智勇雙全的儲君。早在劉晟還是皇子的時候,孫丞還不是大內總管,那會總管位置上的人自皇帝登基後便坐得穩。劉晟從那時起就盯緊了那個位置,先是找到當時還是御膳房侍監的孫丞,幫他葬了亡父,救了生母,而後一步步設計,將大內總管拉了下來,助孫丞坐上了那個位置。
對孫丞來說,太子不止是恩人,也是他認的主。
一直以來,皇帝吃的養生丹裡面都有一味極珍稀的藥,名為仙芝。仙芝有養顏補氣之效,但長期食用不止會產生依賴,鮮少有人知曉,若是長期服用仙芝再去服用另一味珍藥,便會相剋而死。
但這個方法很危險,若被太醫查出來那便是死路一條。
孫丞從一開始便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如今劉晟雖坐穩太子之位,但只要皇帝還在,皇位落在誰手上便還是未知數。
夜裡,劉晟獨坐在承風殿飲酒,他對著天上的明月舉杯,薄紅的臉上笑著問:「你自由了,李禹。你終於從孤身邊離開了,你的心愿遂了。孤敬你。」劉晟一飲而下,又倒了一杯,「你倒是遂了心愿,卻怎麼留我一人呢?」
身後的木塌還殘留著李禹的味道,昔日纏綿還歷歷在目,怎麼就死了呢?
劉晟甚少飲酒,青木就站在承風殿外往裡不斷送酒,心裡不斷嘆氣。可惜了,李公子若在,他定要告訴他,他們的太子殿下為了他在承風殿第一次喝醉了。
喝醉的太子殿下抱著李禹的衣物不放,連鞋都不放過。
劉晟整日沉著臉一言不發,除了與幕僚和官員商榷要事,其餘時間皆將自己關在書房。
青木愁得頭髮都快掉光,他的殿下整日茶不思飯不想,除了公務便是公務,幾個月下來瘦了不少。他也清楚,李禹的死對劉晟打擊很大,卻沒想到幾個月過去了,太子殿下還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深夜,劉晟收到一張字條,是孫丞,上面只寫了一個字——妥。
劉晟面無表情地摩挲著這張紙。
他的父皇,早就該下去了。他自私狹隘,只守成,不思進,整日除了懷疑大臣和皇子對他的忠心,就只會求長生不老,玩弄女人,於民生上毫無建樹。如果不是他殺了李禹,劉晟會多留他幾年。
一想到李禹,劉晟的胸口一陣鈍痛,他將手裡的紙條捏得粉碎,喚青木進來,「通知彪騎將軍,做好準備。」
青木嚴肅作揖:「是。」
布局了幾個月,今晚便要見分曉,青木小跑出門。
乾清宮內,皇帝痛苦掩面,明明白天身體還好好的,夜晚睡到一半忽然渾身冷汗直流,呼吸不暢。叫了太醫過來,只說是多日勞累,氣血不通,稍加休息便行。但皇帝躺在塌上,身體越來越不對勁,虛弱地叫著:「孫丞,叫白道士過來。」白道士便是製作仙丹的人。
孫丞低眉順眼,道:「奴才這便去叫他。」
不久,白道士入了乾清宮,皇帝已經呼吸不順,喘著氣問:「朕今日吃了藥丸後,咳......「他大口喘氣,」現下覺得快喘不過氣來,身體又乏又重。」
白道士擦著額上的冷汗,走上前,「貧,貧道幫您看看。」他給皇帝把了把脈,驚出一身冷汗,「這丹藥皇上您每日都吃,並未出現問題,想,想必不是丹藥的問題。您今日又吃了什麼東西?」
孫丞回:「陛下每日吃完丹藥便會喝一盅清湯,今日也是如此。」
白道士為了自己的清白,幫作鎮定道:「或許是今日的湯與我的丹藥相衝,還請將這清湯拿來讓太醫驗一驗。」
簾外跪著一排太醫,孫丞看了一眼,回道:「每日清湯都由奴才喝過才給陛下喝,況且這清湯也是殿下常喝的,裡面的食材並未改變。」
白道士卻堅持:「總有紕漏,還請......」
白道士話音未落,門口的太監來報:「陛下,太子求見。」
皇帝已經有點神志不清,並未回他,小太監看向孫丞,孫丞對他點頭。
劉晟大步往裡,見簾外一排太醫,皺眉問:「父皇如何?」
太醫院使回道:「陛下身體虛弱,呼吸不暢,微臣方才已讓陛下喝了藥,卻不見好。」
劉晟心知皇帝已無力回天,臉上卻露出憤怒的神情:「你們都隨孤進來,務必將父皇治好!」
劉晟往塌前走去,握著皇帝的手焦聲喊道:「父皇,父皇,您醒醒!」
皇帝沒有回應,劉晟一顆心落下。皇帝醒不來最好,若讓太醫查出清湯中的問題,那麼他只能動用驃騎軍了。
驃騎軍是他多年布局才收入囊中的,若跟宮裡的梧桐衛打起來,勝算也只是七成。但劉晟既已下定決心,勝為王,敗便死,無怨無悔。他只恨自己不夠強大,沒能保住李禹的命。
劉晟想到李禹,握著皇帝的手緊了緊,流下兩行清淚。眾人見太子流淚,也紛紛抹淚。
此時,原本昏迷的皇帝忽然睜開眼睛,劉晟猝不及防,但立馬換了驚喜的表情:「父皇,您醒了!」
孫丞聽聞此話,跪著的雙腿抖了抖。
皇帝眼底渾濁,虛弱道:「太子留下,其他人出去。」
待眾人都出了乾清宮,皇帝望向劉晟,「朕快死了,太子。」
劉晟悲痛:「父皇萬歲,怎會死?」
皇帝:「太子,老實告訴朕,你是如何讓朕中毒的?」
劉晟心一凜,卻道「父皇在說什麼,兒臣怎麼會害您?」
皇帝:「朕太了解你了,太子,你以為朕不知道這些年你做了什麼?你籠絡朝臣,勾結軍隊,朕……咳,是朕知道得太晚!」
皇帝發現時,太子的實力已不容小覷。
劉晟:「父皇在說什麼,兒臣聽不懂。」
皇帝:「你自己清楚,太子,我現在只想知道,為何你選擇現在對我下手?」
劉晟見皇帝臉色發黑,已無回光之相,收了悲痛的表情,抹了抹臉上的淚。
「既如此,兒臣想問您?您在位時,為大靖,為百姓做過什麼?」
皇帝閉眼沉默,劉晟繼續道:「您猜忌朝臣,猜忌兒子,猜忌所有的人,您猜,為什麼朝臣能被我籠絡?為何軍隊要倒戈?」
皇帝臉色很不好看,很久沒有人敢如此跟他講話,這個人還是他的兒子,是他一手扶持的儲君。
「為何選擇現在對你下手?」劉晟居高臨下,「因為千不該,萬不該,你為了打壓兒臣,殺了李禹。」劉晟從床榻上緩緩起身。
皇帝的目光跟隨劉晟,見他走到床案前,拿起精緻的花瓶,「你當日就是這樣,遞給我那個瓷瓶,決定了他的生死。他死了,你也要陪葬。」
皇帝氣極:「你這個孽障!朕好歹生了你!」
劉晟冷笑:「生了,養了嗎?做你的兒子,需要時常警惕手足相殘,防備你的猜忌,一不小心便不復萬劫之地。說白了,你在乎你的兒女嗎?不,我和他們一樣,只是你皇權的工具,誰聽話誰就活得很久一些!」
他拿著花瓶走向皇帝,神情冷漠:「樁樁件件,難道你不該死嗎?」
皇帝知道自己活不過今日,大笑一聲,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道:「劉晟,你等著,等你坐上這個位置,也會同朕一樣!」
說完,皇帝氣竭而死。
劉晟將花瓶中剩下的清湯倒入一旁的土壤中,悠悠道:「我不會跟你一樣,因為我此生不會有子女。」
劉晟於六日後登基,年號召和。
--------------------
第11章 桑空
劉晟登基後,發布一系列政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每日忙得腳不沾地。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唯有讓自己忙起來才不至於總是想起李禹。他心中有個地方,因為李禹破了一個洞,越來越大,無法縫合。
李禹住過的承風殿保持著原狀,每日有人打掃,每夜深人靜之時,劉晟會獨自走至承風殿,有時發呆,有時飲酒,有時就躺在塌上,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
後宮除了劉晟在位太子時納的側妃和美人,再無新人入宮。有新來的宮人以為承風殿是皇上逝世的妃子的宮殿,否則為何重兵把守,日日打掃。
有官員提議新帝應儘快立下皇后之位,皆被劉晟駁回,不止如此,後宮三位嬪妃自劉晟登基後便再未見過他,更別說懷上龍子。
這日,何馥宮裡人來御書房報,稱何馥腹痛難耐,讓劉晟去看看她。劉晟冷道:「傳太醫。」
此時依舊為大內總管的孫丞猶豫著上前,道:「陛下,近日朝中關於您......的傳言愈傳愈烈,何不藉此機會破一破這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