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他媽……」顧錚雙拳緊握,像是下一秒就要進去揍人。

  法治社會,暴力解決不了問題。卓杭心情剛好些,不能再給他添堵。

  顧錚在走廊抽菸平復心情,「我什麼都不知道,你別跟卓杭說。」

  廣博實點頭,擦擦額頭冷汗,心想:你能控制住不去揍人,都謝天謝地了。

  二人回到主廳,不過五分鐘,便開始競拍郭沫若的字。

  拍賣師展示宏偉大氣的藏品,說明規則:100萬起拍,一次加價20萬。

  落錘後,卓杭第一次舉牌,之後又有幾位藏家舉牌,競拍價格分分鐘升到200萬。

  卓杭說:「這幅字是父親15年前200萬拍來的,現在估值300-400萬。」

  在座的行家都知道這件藝術品的價值,果不其然,當競拍快到300萬時,舉牌速度明顯慢了。

  卓杭掐準時機舉牌,300萬。

  「300萬1次,300萬2次,13號出價320萬。」

  閻永逸舉著13號牌子,回頭油膩一笑,這回不止顧錚,連廣博實都想罵人。

  卓杭繼續加價到340萬,下輪閻永逸直接舉到400萬,叫到了這幅字的最高價值。

  行家都知道,這時候繼續加價就會有賠錢的風險,卓杭也知道自己不該再加,但就是忍不住。

  卓杭不想再與他周旋,便直接加價到500萬,萬萬沒想到閻永逸又舉到520萬。

  現在這幅字已經超過物品本身價值太多,讓閻永逸以高價買入,就會造成至少120萬的損失,也算對過往以牙還牙。

  犯不上跟無賴較勁,可以先讓閻永逸拍下,等到價錢低的時候再收回來。

  卓杭決定放棄。

  卻沒想到顧錚舉牌了。

  顧錚加價到540萬,閻永逸這隻狗皮膏藥偏偏要跟到560萬。

  卓杭拉拉顧錚的衣袖,說:「別拍了,讓他損失160萬吧。」

  顧錚不聽,直接加價到600萬,閻永逸加到620萬。

  現在這幅字已經比預估價值高一倍,全場屏息凝神,都想看看這件藏品最後花落誰家。

  每個人都有想要守護的人或事物,不計成本、無論價值。

  雖然能等以後把字低價買回來,但要是閻永逸不出手呢?卓杭已經失去太多,顧錚不能讓他再繼續苦了。

  顧錚右手比出一個手槍的形狀,舉過頭頂,以一個挑釁的姿態向全場宣告競價到底的決心。

  現場掌聲雷動,驚嘆此起彼伏,拍賣師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26號點天燈!」

  第46章 生日禮物

  80多平的兩室一廳,床頂懸著比房價還貴五倍的字,就像掃地阿姨背著愛馬仕包包。

  真的看上去也像假的。

  「杭哥,我們的公司叫什麼名字好呢?」顧錚下載個取名軟體,備忘錄里記了三五十個名字,記錄的時候感覺哪個都挺好,現在又感覺哪個都差了點兒意思。

  卓杭在細枝末節上沒什麼想法,便道:「都聽你的。」

  「這話聽起來大度,實際你就是不想動腦子!成立公司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不能讓我一個人耗費精力,你就當是給兒子取名字!」

  「兒子?」

  「女兒也行!公司就是我們的孩子,它現在需要個名字!」顧錚抱著手機,滿床打滾耍無賴,「我不管,今天你要陪我想,想不出來就不睡覺了。」

  卓杭無奈,陪他在備忘錄中挑了幾個,顧錚一直覺著不滿意。二人挑到凌晨,卓杭眼皮打架,胡亂說了句:「要不就叫日木頁金吧。」

  「日木頁金?」

  卓杭不好意思道:「就是,我們名字拆開的組合,叫頁金日木也行,或者再想想別……」

  「這個好啊,這個好,就叫這個了!」顧錚當機立斷。

  於是若干年後叱吒商界、血洗海外資本、令無數空頭聞風喪膽的日木頁金投資管理公司就這樣出生了。

  顧錚向外公借來了李家總管袁鴻禎,為他們的公司搭建架構。

  「袁叔,這是卓杭。」顧錚介紹。

  袁鴻禎看面相50歲左右,舉手投足間頗具職業素養,卓杭與他握手,仨人入座,袁鴻禎展開文件,逐條與二人確認。

  「與常規企業不同,成立基金公司不僅需要工商執照,還需要證監會的審批文件。因新註冊公司手續辦理時間較長、流程較為繁瑣,建議收購基金公司,並成立合夥股份制公司對該基金公司控股。」

  二人表示贊成。

  袁鴻禎看向卓杭,「有限合夥控股公司不需要法人,投資公司需要新的法人。當公司出現問題時,法人會承擔企業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顧明宇在俞城身居要職,顧錚這些年連輛車都不敢買,別說擔任法人、就連在公司任職都不行。

  卓杭應下,「我當法人。」

  袁鴻禎繼續道,「出於隱私考慮,控股公司建議在外海註冊,BVI公司可以免稅,並且公司上市前都無需公開股東持有的股份。」

  二人沒意見。

  於是便到了本次談話最重要的環節,確認股份。

  「二位各持股50%,若意見相左會讓公司的決策效率低下、陷入僵局,出於企業發展考慮不建議這樣。」

  袁鴻禎的話第一次遭到雙雙反駁。

  顧錚:「我們意見不同,才說明這件事情需要更多溝通。每個人都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雙方溝通後、經過多角度制定出來的策略會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卓杭:「若持股不均,公司發展全憑一方決策,會讓投資機構面臨更多風險,持股均衡可以分擔風險。」

  袁鴻禎只是客觀提建議,落實還是要以股東思想為準。

  「在股份方面,二位可以各持股50%;在公司決策方面,要不要簽署行動人一致協議和一票否決文件?」

  二人異口同聲,「不要。」

  卓有智被架空股權,就是在公司成立初期沒簽決策權的相關文件,卓杭深知其中利弊,卻依然選擇相信顧錚。

  顧錚說:「袁叔,我知道外公是為我好,但我們真的不需要這些。」

  公司架構確認後,袁鴻禎著手辦手續,部分文件需要股東確認,顧錚癱在床上審閱文件,卓杭問也不問專心盯盤數錢。

  顧錚確認完核心架構,便開始搭建企業內部架構,執照剛變更完畢,就發布了招聘信息。

  投資、風控、財務、行政必不可少,至於策略研究員、風控負責人等會降低企業人效的崗位統統滯後。

  大學時,卓杭將金融與企業管理課題讓給了顧錚,轉去主修金融與投資,這些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今成為管理數十億資產的操盤手;而顧錚主修的金融與企業管理,如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公司瑣事無需卓杭出面,但辦公環境一定要卓杭確認。

  冬日午後,二人一起去選寫字間。

  辦公環境與金錢掛鉤,租金高的採光好、地段好、私密性好,租金低的採光差、位置偏遠、幾乎沒有物業服務。

  財大氣粗的太子爺當然想租最貴的寫字間,不過還是要聽男友意見。

  卓杭委婉道:「這裡挺好,但每層不能分租。一千多平的寫字間,公司只有三五十人,聚不攏人氣。我們可以先租個小點的,等以後企業發展壯大再搬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