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佶寬下外袍,躺在柔軟的床榻上,頭下墊著一個格外堅硬的枕頭。他要蘇夜給他推拿揉捏,蘇夜就依言而行,按住他頭頸處的穴道,有一下沒一下地推著。

  屋裡有龍涎香味,也有茶香。趙佶吩咐她出力之前,曾大發慈悲,命她一起品茶,做派酷似方應看。她舉杯飲了一口,誇讚不愧為天家聖品,把茶杯放到一邊,再也沒碰第二下。

  她費了許多心思,當然不想只做皇帝的御用按摩師。但趙佶不開口,她亦找不到話說,只好關注他日益稀疏的頭髮,和略微消瘦了一點的臉。

  龍八一狀告到,趙佶不會毫無表示。他刻意沉默,意圖弄出沉重嚴峻的氣氛,讓蘇夜忐忑不安,過會兒有問必答,不敢說假話。

  那時候,龍八受傅宗書指使,把手下的大開大闔三神君當成苦主,控訴她無法無天。蔡京避嫌,全程一言不發,派傅宗書做另外一個證人,證實龍八所說確有此事。

  趙佶聽了,半信半疑,既不相信那神妃仙子般的女子出手殺人,又覺得龍八不敢騙自己。他百思不得其解,諮詢身邊近臣,結果米蒼穹、方應看和一爺異口同聲,均說不是蘇夜的錯,全是因為丞相府中護衛仗勢欺人,被她教訓了一頓。他們怒下殺手,她盡力反抗,期間死傷難以避免,絕非她好戰嗜殺。

  這正好變為趙佶最愛的戲碼——以明君姿態明察獨斷,斥責哄騙天子的人,愛惜對他忠誠的人。他呵呵笑了幾聲,決定親自問她,給他們一個交待,讓那些人知道他絕不好騙。

  出言詢問前,他內心早有定論,或者說,潛意識裡早有偏見。蘇夜容貌美不勝收,如同暖閣里的水仙、御花園中的白梅成了仙,說話異常溫柔,一舉一動都超凡脫俗,怎麼可能隨便殺人?多半是那紅臉大漢龍八見他寵愛別人,心生不忿,故意尋事挑釁。

  他想的太簡單,同時想的太多。他認為,她殺沒殺人均不重要,重要的是趁此機會,向她恩威並施,“敲打”她,要她更加懂事,不要模仿傅宗書的手下,動不動在外面找事。

  他半閉著眼睛,只覺全身輕鬆,仿佛身體裡所有積鬱、凝滯的地方,正在被慢慢打通,重新嘗到身輕如燕的滋味。這種感覺實在太過舒服,致使他享受了足足兩刻鐘,才想起有正事要做,連忙輕咳一聲,淡淡道:“蘇卿家,你是不是殺過人?”

  他自以為出人意料,哪知道蘇夜已經等的不能再等。

  她總算等到他的問話,心想這皇帝也不是太傻,故意愣了一下,幽幽答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不願傷任何人的性命,可是……我怎能掌控他人的舉動?”

  她殺過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她刻意控制,從來不肯濫殺,所殺之人都有可殺之處。按理說,她應該把他們交給官府,依法處理,問題在於一旦報官,往往就像魯書一那樣,被人輕而易舉帶走,沒過幾天,又活蹦亂跳地出現。

  依她的脾氣,她真想矢口否認,堅決不承認自己有殺人行徑。蔡京、童貫等人,都可以成為一代名臣,大宋的中流砥柱,她為何不能做個手上不沾血的仙子?

  她之所以痛快認了,是因為這樣最方便,亦最可信。趙佶見她坦然承認,多半不致跳起來大罵你這可殺的重犯,而是十分滿意,認為她對他無所掩飾。

  但他沒有命令她去殺蔡京,她多少有些失望,說話時,口氣愈發幽然無奈。

  她稍微一用力,就能擠爆趙佶的頭。他在她手裡,絕不存在任何逃生的可能。然而,他始終感覺一切盡在掌握,露出自信的微笑,明怒實嗔地道:“朕以為卿家與眾不同,結果還是和那些山野糙民一樣,視人命如無物。”

  蘇夜笑道:“我只是一介民女,自然是山野糙民。人家要殺我,難道我站著給人殺?老莊書中,可沒講到這麼一條。”

  趙佶板起臉,正色道:“你可知道你身家性命,全在朕一念之間?我開口叫人進來,將你送到開封府那裡,羈押下獄,你怕是不怕?”

  如果蘇夜定力差一點,恐怕得用盡全身力氣,才能忍住不壓碎他的腦袋。可她什麼都見過,什麼都經歷過,所以微微一笑,笑道:“不怕。”

  趙佶道:“哦?為什麼?”

  蘇夜輕聲道:“因為我相信官家英明睿智,慈和寬厚,不至於為這麼一點小事,就把我送給官府處置。”

  趙佶聽到自己想聽的話,頓時笑了起來,笑完又嘆,嘆息道:“你們這些人哪,總覺得朕長於深宮之中,平時養尊處優,不近人情,但朕有什麼不知道的?你們不顧王法,互相鬥毆廝殺,也就算了,只要對我忠心,我不管你們的胡鬧。”

  第三百零五章

  趙佶的意思已很明確,最緊要的是忠於他。不需要忠於朝廷, 不需要做什麼好事, 只需在日常表露忠心, 便可獲得他的倚重。

  這原是皇帝們的通病,大位坐久了, 認知會出現偏差,當真以為自己上承天命,下撫黎民, 是天生的九五至尊。他們開始把疆土當成私產, 覺得胡作非為也無需付出代價。然後代價找上門, 把他們驚的六神無主。

  忽然之間,蘇夜想起了久違的前世生活。倘若趙佶的言行被放上視頻網站, 那麼在這個時候, 估計整個畫面都被鋪天蓋地的彈幕遮住了。歷史上的趙佶或者不這麼天真, 可她沒活在真正的歷史裡, 而是現在這個充滿了高深武功和神奇人物的北宋。

  她從未如此深刻地體會到諸葛神侯的心情。神侯不擔心皇帝的人身安全,亦不覺得蔡京等人有謀逆之心, 因為像這樣一個皇帝, 確實很難找到。與其行廢立之事, 不如好好供著他, 騙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

  她思緒飄的很遠, 忍不住在心中勾畫未來,同時忍不住微微冷笑。

  在大難臨頭之際,趙佶將皇位傳給太子, 躲進深宮作太上皇。那位太子,正是將來與他一起被擄走的宋欽宗。欽宗登基後,頒布了一些意圖力挽狂瀾的命令,例如貶斥六賊,平息民憤,致使蔡京死在貶官的路上。可惜為時已晚,僅僅一年時間,他無力挽回江山傾覆的命運。

  倘若她沒出現,任憑命運自由發展,二帝北狩的事件是否仍會發生?想過之後,她憑直覺認為,儘管中原能人輩出,看似一個與眾不同的江湖,但該出現的還是會出現。

  蔡京也許會瀕死一搏,利用收買來的勢力,鬧的天翻地覆,可惜的是,他終究逃不過死在中途的結局。最多病死換成刺殺、毒斃、自盡,對死去的人而言,怎樣死並不太重要。

  如今,她若去告訴蔡京,他將死的淒涼孤單,而朱勔等人將被當眾正法,想必他冷笑的聲音會比她還大。這些人大多飽讀詩書,深知“宮闕千重都化了土”的道理,只是放到自己這邊,就變成絕無可能發生的問題。

  而神通侯方應看,他又會扮演什麼角色,作出什麼事跡?

  她很明白,他對大宋沒有任何忠誠之心,如果他有機會坐上皇位,開闢下一代皇朝,他將二話不說抓住機會,即使犧牲長久以來的盟友米公公,也完全無所謂。但他的下場就像蔡京,根本無法成功,宋室基業將由默默無聞的康王趙構繼承,落不到他頭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