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另一種則是和孩子有直接關係的,比如手抄報。這些原本是孩子應該做的,但他們的時間被嚴格掌控,所以就直接全部交給監護人去完成了。不過手抄報也並非是每天都有,通常情況下一周一次。」
一周一次,一次五張。
張亦可心下無言,這和一天一次有什麼區別?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讓張亦可感到無法理解的地方在於,既然知道孩子無法完成,為什麼還要有這項任務的存在?桌椅板凳就不說了,手抄報又為什麼?
難道手抄報是什麼必須做、不做就會死的東西嗎?
很顯然它的威力沒有大到這種程度。
還有特別噁心的一點,這種東西,竟然是默認「因為孩子沒有時間,無法完成,所以直接派發給監護人」的。
張亦可氣憤問道:「為什麼孩子沒時間做就要給監護人做?監護人是什麼大冤種啊!」
紀梧奇怪地看了張亦可一眼,說:「在我們那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啊。這裡的監護人和我們那裡的父母是一個意思……你們學校沒有布置過手抄報嗎?很多孩子都是不能獨立完成需要父母協助的啊。還有很多別的作業也是這樣的。」
張亦可回憶一下,確實有這麼些事。
她有很多從學校里領過來的「作業」,到了家裡以後無法獨立完成,最後只能是李怡和張旭勇耐心地陪著她一點點解決。
曾經的她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到了現在事情落在自己身上,她就想不明白了,「這些和父母有什麼關係啊?為什麼要他們來做?不覺得很奇怪嗎?」
紀梧怔了一下,恍神瞬間,搖了搖頭,「很奇怪嗎?我不這樣覺得。」
她眼睛中流露出一絲羨慕情緒,「我上學時候碰到需要父母出現的事情,總是只有我一個人的。我只能看著別人和她的父母一起去做這些事情,而我,永遠只是自己一個人。」
張亦可沉默一瞬,她再一次感覺到自己的不識好歹。
但該解決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她對紀梧說:「我們不去聯想現實生活,只看現在這裡……你不覺得,那些事情,並不能算作是監護人的工作職責嗎?」
紀梧還是有些懵,「監護人不就是父母嗎?和孩子有關的事情,怎麼會和父母無關呢?」頓了頓,她又說:「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沒有能力去完成或者完善的事情,就是需要父母去幫忙的啊。」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這種生活,但我從小到大看到的一切例子都是這樣告訴我的,甚至學校和老師也是這麼告訴我的。」她看著張亦可,不解地問:「你們那裡不是嗎?」
還真是,只是……
張亦可靜默了。
只是她一直都沒有在這種事情上碰到過任何挫折,從來都是只要她對李怡和張旭勇說出來,他們就會和顏悅色、果斷迅疾地動手幫她一起,從來沒有拖延過,也從來沒有不耐煩過。
這種事情在張亦可的記憶裡面太過平常,也太過平淡,於是張亦可並不認為這是十分值得在意的記憶點。
她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是正常的,合理的,就應該這樣的。
可是現在,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需要做那些的人變成張亦可,她才發現,自己並不能心平氣和地去做這些,而是第一時間去想:這和我監護人的身份有什麼關係?
紀梧告訴她,那些事情和孩子有關,所以也和身為監護人的她有關。
張亦可明白了這個邏輯關係,但還是不能成功理解,即便她自己曾經就享受過那些來自於父母的優待和幫助。
張亦可還是覺得,這裡面有問題。這個邏輯有問題。
為什麼身為監護人,身為父母,就要理所應當地為了孩子去做那些事?
而且,自己身為孩子,又是如何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些呢?
張亦可覺得這些都有問題。
她自己也有問題。
她調動了自己所有的神經和精力去思考,回憶自己腦海中的所有一切知識和思想,最後發現,她找到的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答案竟然是:父母為了孩子做這些事情,本來就是應該的,不做才是不應該。
張亦可震驚地低頭,看著自己的手,視線模糊了。
這種想法,和她一直以來耿耿於懷、無法理解的別人對於周笑音的指責,無形之中仿佛重合了。
為什麼她會認為,父母不做那些,是不應該的呢?
張亦可想不明白。
「你怎麼了?」紀梧看她狀況不對,拍了拍她的肩膀,擔心地問。
張亦可緩緩抬頭,眼周是紅的,聲音是顫抖的,她問紀梧:「你覺得,父母為了孩子去做那些並非應該是自己負責的事情,是應該的嗎?」
紀梧說:「倒也不是應該,如果一定要有一個說法的話,我覺得是'正常'。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是會那樣做的。」
她停頓一下,又說:「不過我的想法不具備參考性,因為我沒經歷過那些事,與其說我是為了孩子去做,不如說我其實是在自己補償過去的自己。」
這個邏輯是能說得通的,而且很正常。
張亦可閉了閉眼睛,問紀梧:「那我為什麼會覺得應該呢?」
「我沒有要向你炫耀的意思……」張亦可認真說明了一下,看到紀梧點頭後繼續說:「可我從小到大,我爸媽都是很自然地去為我做那些事情,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不耐煩過,所以我一直沒有覺得這些事情有多麼不容易,也不覺得這些記憶有多重要。我是被這樣薰陶著長大的,我不是更應該在以後去為了我自己的孩子做這些嗎?可為什麼我只要一想起那種假設,就覺得哪裡都不對,甚至煩心得不得了?」
紀梧微微睜大眼睛,又聽到張亦可說:「而且,我居然會覺得,父母就是應該為了孩子去做一切事情的……」
張亦可看著她,睫毛忽然簌簌抖動幾下,「你知道嗎,我自己是不認同這些的。可為什麼換成我父母對我,我就覺得是'應該'?而且,我竟然是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些的,這太不對了。」
紀梧呼吸亂了幾下,誠實道:「我也不清楚。我沒有經歷過。」
張亦可更加迷茫了。
有那麼一瞬間,她甚至懷疑,自己這次和父母吵架,錯誤的地方就是在自己。
是她太過獨斷,不識好歹,拒絕了父母的好意。
但這種想法僅僅只有一瞬間。
張亦可實在無法說服自己,那個表里不一的什麼凱的出現,是她父母為了她好的表現。
這很離譜。
張亦可在這一刻變得極其矛盾。
她一面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一面又覺得自己的心理想法不可理喻。兩種情緒雜糅在一起,張亦可感覺自己對也是錯,錯也是對。
她無法區分自己到底哪裡是對,又有哪裡是錯。
但其實只要她平靜下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兩件不同的事,於是也根本沒有必要把這兩件事情歸結到一起,得到那個唯一的有關於對錯的答案。
可偏偏,她這時候心裡太亂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周一次,一次五張。
張亦可心下無言,這和一天一次有什麼區別?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讓張亦可感到無法理解的地方在於,既然知道孩子無法完成,為什麼還要有這項任務的存在?桌椅板凳就不說了,手抄報又為什麼?
難道手抄報是什麼必須做、不做就會死的東西嗎?
很顯然它的威力沒有大到這種程度。
還有特別噁心的一點,這種東西,竟然是默認「因為孩子沒有時間,無法完成,所以直接派發給監護人」的。
張亦可氣憤問道:「為什麼孩子沒時間做就要給監護人做?監護人是什麼大冤種啊!」
紀梧奇怪地看了張亦可一眼,說:「在我們那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啊。這裡的監護人和我們那裡的父母是一個意思……你們學校沒有布置過手抄報嗎?很多孩子都是不能獨立完成需要父母協助的啊。還有很多別的作業也是這樣的。」
張亦可回憶一下,確實有這麼些事。
她有很多從學校里領過來的「作業」,到了家裡以後無法獨立完成,最後只能是李怡和張旭勇耐心地陪著她一點點解決。
曾經的她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到了現在事情落在自己身上,她就想不明白了,「這些和父母有什麼關係啊?為什麼要他們來做?不覺得很奇怪嗎?」
紀梧怔了一下,恍神瞬間,搖了搖頭,「很奇怪嗎?我不這樣覺得。」
她眼睛中流露出一絲羨慕情緒,「我上學時候碰到需要父母出現的事情,總是只有我一個人的。我只能看著別人和她的父母一起去做這些事情,而我,永遠只是自己一個人。」
張亦可沉默一瞬,她再一次感覺到自己的不識好歹。
但該解決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她對紀梧說:「我們不去聯想現實生活,只看現在這裡……你不覺得,那些事情,並不能算作是監護人的工作職責嗎?」
紀梧還是有些懵,「監護人不就是父母嗎?和孩子有關的事情,怎麼會和父母無關呢?」頓了頓,她又說:「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沒有能力去完成或者完善的事情,就是需要父母去幫忙的啊。」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這種生活,但我從小到大看到的一切例子都是這樣告訴我的,甚至學校和老師也是這麼告訴我的。」她看著張亦可,不解地問:「你們那裡不是嗎?」
還真是,只是……
張亦可靜默了。
只是她一直都沒有在這種事情上碰到過任何挫折,從來都是只要她對李怡和張旭勇說出來,他們就會和顏悅色、果斷迅疾地動手幫她一起,從來沒有拖延過,也從來沒有不耐煩過。
這種事情在張亦可的記憶裡面太過平常,也太過平淡,於是張亦可並不認為這是十分值得在意的記憶點。
她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是正常的,合理的,就應該這樣的。
可是現在,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需要做那些的人變成張亦可,她才發現,自己並不能心平氣和地去做這些,而是第一時間去想:這和我監護人的身份有什麼關係?
紀梧告訴她,那些事情和孩子有關,所以也和身為監護人的她有關。
張亦可明白了這個邏輯關係,但還是不能成功理解,即便她自己曾經就享受過那些來自於父母的優待和幫助。
張亦可還是覺得,這裡面有問題。這個邏輯有問題。
為什麼身為監護人,身為父母,就要理所應當地為了孩子去做那些事?
而且,自己身為孩子,又是如何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些呢?
張亦可覺得這些都有問題。
她自己也有問題。
她調動了自己所有的神經和精力去思考,回憶自己腦海中的所有一切知識和思想,最後發現,她找到的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答案竟然是:父母為了孩子做這些事情,本來就是應該的,不做才是不應該。
張亦可震驚地低頭,看著自己的手,視線模糊了。
這種想法,和她一直以來耿耿於懷、無法理解的別人對於周笑音的指責,無形之中仿佛重合了。
為什麼她會認為,父母不做那些,是不應該的呢?
張亦可想不明白。
「你怎麼了?」紀梧看她狀況不對,拍了拍她的肩膀,擔心地問。
張亦可緩緩抬頭,眼周是紅的,聲音是顫抖的,她問紀梧:「你覺得,父母為了孩子去做那些並非應該是自己負責的事情,是應該的嗎?」
紀梧說:「倒也不是應該,如果一定要有一個說法的話,我覺得是'正常'。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是會那樣做的。」
她停頓一下,又說:「不過我的想法不具備參考性,因為我沒經歷過那些事,與其說我是為了孩子去做,不如說我其實是在自己補償過去的自己。」
這個邏輯是能說得通的,而且很正常。
張亦可閉了閉眼睛,問紀梧:「那我為什麼會覺得應該呢?」
「我沒有要向你炫耀的意思……」張亦可認真說明了一下,看到紀梧點頭後繼續說:「可我從小到大,我爸媽都是很自然地去為我做那些事情,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不耐煩過,所以我一直沒有覺得這些事情有多麼不容易,也不覺得這些記憶有多重要。我是被這樣薰陶著長大的,我不是更應該在以後去為了我自己的孩子做這些嗎?可為什麼我只要一想起那種假設,就覺得哪裡都不對,甚至煩心得不得了?」
紀梧微微睜大眼睛,又聽到張亦可說:「而且,我居然會覺得,父母就是應該為了孩子去做一切事情的……」
張亦可看著她,睫毛忽然簌簌抖動幾下,「你知道嗎,我自己是不認同這些的。可為什麼換成我父母對我,我就覺得是'應該'?而且,我竟然是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些的,這太不對了。」
紀梧呼吸亂了幾下,誠實道:「我也不清楚。我沒有經歷過。」
張亦可更加迷茫了。
有那麼一瞬間,她甚至懷疑,自己這次和父母吵架,錯誤的地方就是在自己。
是她太過獨斷,不識好歹,拒絕了父母的好意。
但這種想法僅僅只有一瞬間。
張亦可實在無法說服自己,那個表里不一的什麼凱的出現,是她父母為了她好的表現。
這很離譜。
張亦可在這一刻變得極其矛盾。
她一面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一面又覺得自己的心理想法不可理喻。兩種情緒雜糅在一起,張亦可感覺自己對也是錯,錯也是對。
她無法區分自己到底哪裡是對,又有哪裡是錯。
但其實只要她平靜下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兩件不同的事,於是也根本沒有必要把這兩件事情歸結到一起,得到那個唯一的有關於對錯的答案。
可偏偏,她這時候心裡太亂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