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蕭峰黯然,道:「臣這兄弟脾氣最是心高氣傲。先不說肯不肯來,他這毛病卻比阿紫那回重得多了。那日藏經閣中,神僧為他號脈,說……」
那天掃地老僧講論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三人病情,一眼見了慕容復臉色,輕輕「咦」了一聲,踏上半步,伸出手來,徑直去拿慕容復手腕。慕容復躲閃不及,被他拿住。診視半日,道寒毒無解,惟有一種破法。眾人還來不及欣喜,說出來卻是須得化去一身功力,從此後半生形同廢人。慕容復想也不想,一口回絕。
此時蕭峰卻不願多講這些。他心中影影綽綽,總是有一段微茫的希冀在,仿佛不把這些說出來,便不是真的一般。只道:「……不是人參虎膽的事。只要有法子能治好他,臣什麼都願意一試。但如今即便是舍了臣一身功夫,只怕也救不了他。」
二人不約而同地靜默下來,各自想著各自的心事。過了半晌,耶律洪基突然發問:「那他……如今身在何處?」
蕭峰搖頭道:「自臣回了遼國,不曾再有過他音訊。」
耶律洪基瞧他神氣不願多談,隨之沉默下來。君臣二人並轡,漫無目的地又行了一段。耶律洪基忽正色道:「朕聽此事,兄弟你於他確有虧欠。」
他這句話發得沒頭沒腦,蕭峰卻心中一痛,應道:「是。」
只聽耶律洪基沉思著,輕輕地道:「兄弟,所以鑄成這個大錯,推尋罪魁禍首,都是那些漢人南蠻不好,尤其是丐幫一干叫化子,更是忘恩負義。你也休得煩惱,我克日興兵,討伐南蠻,把中原武林、丐幫眾人,一古腦兒的都殺了。」
蕭峰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心道:「如今我的爹爹出家啦,他的爹爹也瘋啦。即便殺再多的人,興再大的干戈,又豈能換回一個好好的他來?」說道:「多謝陛下厚恩,只是臣與中原武人之間的仇怨,已然一筆勾銷。微臣手底已殺了不少中原武人,怨怨相報,實是無窮無盡。戰釁一啟,兵連禍結,更是非同小可。」
耶律洪基微微冷笑,道:「宋人文弱,只會大言炎炎,戰陣之上,實是不堪一擊。兄弟英雄無敵,統兵南征,南蠻指日可待,哪有甚麼兵連禍結?兄弟,哥哥此次南來,你可知為的是甚麼事?」
蕭峰收斂心神,道:「正要陛下示知。」
耶律洪基肅容道:「第一件事,以賢弟之見,西夏是否可取?」
蕭峰吃了一驚,尋思:「皇上的圖謀著實不小,既要南占大宋,又想西取西夏。」便道:「陛下明鑑,臣子歷險江湖,近戰搏擊,差有一日之長,但行軍布陣,臣子實在一竅不通。」
耶律洪基笑道:「賢弟過謙了。瞧你那兄弟,武功謀略都與你不相上下,於西夏邊關征戰十數年,以宋朝之弱,西夏之強盛,竟被他以一己之力,生生扭轉成今日令西夏割地稱臣、退守三千里的戰局。」
蕭峰一怔,心中隱隱覺得不妙,不知為何耶律洪基這一番話竟然東拉西扯,扯到慕容復身上來。正沉吟不定,只聽耶律洪基已接下去道:「做哥哥的此番南來,第二件事為的是替兄弟增爵升官。賢弟聽封。」
蕭峰道:「微臣受恩已深,不敢再望……」
耶律洪基朗聲道:「南院大王蕭峰聽封!」蕭峰只得翻身下鞍,拜伏在地。
耶律洪基說道:「南院大王蕭峰公忠體國,為朕股肱,茲進爵為宋王,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欽此。」
蕭峰心下遲疑,不知如何是好,說道:「微臣無功,實不敢受此重恩。」
耶律洪基森然道:「怎麼?你拒不受命麼?」蕭峰聽他口氣嚴峻,知道無可推辭,只得叩頭道:「臣蕭峰謝恩。」洪基哈哈大笑,道:「這樣才是我的好兄弟呢。」雙手扶起。說道:「兄弟,我這次南來,卻不是以南京為止,御駕要到汴梁。」
蕭峰又是一驚,顫聲道:「陛下要到汴梁,那……那怎麼……」耶律洪基笑道:「兄弟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為我先行,咱們直驅汴梁。日後兄弟的宋王府,便設在汴梁趙煦小子的皇宮之中。」
蕭峰呆了一呆,道:「陛下是說咱們要和南朝開仗?」
耶律洪基眼中精光一閃,徐徐地道:「西取西夏,南圖宋國!」
蕭峰一驚,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耶律洪基瞧著他神色,似有所悟,壓低聲音,道:「朕知道你的顧慮。你與你那兄弟私交甚篤,情誼深厚,如今你又有負於他。南朝如今朝中將領,除了他無人堪配大用。帶兵講究的是韜略勇氣,就算他如今武功有損,於領軍布陣卻不妨礙。若是趙煦派他率軍於雁門關外拒敵,你二人沙場相見,必有諸多不便。」
聽及此處,蕭峰已然出了一身冷汗。他萬萬沒想到遼帝的主意竟然打到了慕容復身上,搶上一步,急道:「陛下!慕容他……」
耶律洪基已然一抬手打斷他,胸有成竹地道:「朕自有主張:如今宋強夏弱,南朝向來重文抑武,朕上回冷眼瞧著,他這個將軍當得甚是憋屈。趙煦那小子胡作非為,斥逐忠臣,連蘇大鬍子也給他貶斥了,這樣一員大將,放在他麾下,不擅重用,暴殄天物,豈不是天大的浪費!你這個好兄弟,既然能明白我契丹前朝老臣王繼忠的一段苦心,想必也懂得『審時度勢』的大道理。兄弟你此去,若能將他勸降歸順於我,朕便封他作個平西大將軍,為我討平西夏,再進封他為夏王。從今往後,他的王府,便在靈州城中。你我攜手,一圖天下!好兄弟,他日我君臣三人名垂青史,那是何等的美事?」
那天掃地老僧講論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三人病情,一眼見了慕容復臉色,輕輕「咦」了一聲,踏上半步,伸出手來,徑直去拿慕容復手腕。慕容復躲閃不及,被他拿住。診視半日,道寒毒無解,惟有一種破法。眾人還來不及欣喜,說出來卻是須得化去一身功力,從此後半生形同廢人。慕容復想也不想,一口回絕。
此時蕭峰卻不願多講這些。他心中影影綽綽,總是有一段微茫的希冀在,仿佛不把這些說出來,便不是真的一般。只道:「……不是人參虎膽的事。只要有法子能治好他,臣什麼都願意一試。但如今即便是舍了臣一身功夫,只怕也救不了他。」
二人不約而同地靜默下來,各自想著各自的心事。過了半晌,耶律洪基突然發問:「那他……如今身在何處?」
蕭峰搖頭道:「自臣回了遼國,不曾再有過他音訊。」
耶律洪基瞧他神氣不願多談,隨之沉默下來。君臣二人並轡,漫無目的地又行了一段。耶律洪基忽正色道:「朕聽此事,兄弟你於他確有虧欠。」
他這句話發得沒頭沒腦,蕭峰卻心中一痛,應道:「是。」
只聽耶律洪基沉思著,輕輕地道:「兄弟,所以鑄成這個大錯,推尋罪魁禍首,都是那些漢人南蠻不好,尤其是丐幫一干叫化子,更是忘恩負義。你也休得煩惱,我克日興兵,討伐南蠻,把中原武林、丐幫眾人,一古腦兒的都殺了。」
蕭峰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心道:「如今我的爹爹出家啦,他的爹爹也瘋啦。即便殺再多的人,興再大的干戈,又豈能換回一個好好的他來?」說道:「多謝陛下厚恩,只是臣與中原武人之間的仇怨,已然一筆勾銷。微臣手底已殺了不少中原武人,怨怨相報,實是無窮無盡。戰釁一啟,兵連禍結,更是非同小可。」
耶律洪基微微冷笑,道:「宋人文弱,只會大言炎炎,戰陣之上,實是不堪一擊。兄弟英雄無敵,統兵南征,南蠻指日可待,哪有甚麼兵連禍結?兄弟,哥哥此次南來,你可知為的是甚麼事?」
蕭峰收斂心神,道:「正要陛下示知。」
耶律洪基肅容道:「第一件事,以賢弟之見,西夏是否可取?」
蕭峰吃了一驚,尋思:「皇上的圖謀著實不小,既要南占大宋,又想西取西夏。」便道:「陛下明鑑,臣子歷險江湖,近戰搏擊,差有一日之長,但行軍布陣,臣子實在一竅不通。」
耶律洪基笑道:「賢弟過謙了。瞧你那兄弟,武功謀略都與你不相上下,於西夏邊關征戰十數年,以宋朝之弱,西夏之強盛,竟被他以一己之力,生生扭轉成今日令西夏割地稱臣、退守三千里的戰局。」
蕭峰一怔,心中隱隱覺得不妙,不知為何耶律洪基這一番話竟然東拉西扯,扯到慕容復身上來。正沉吟不定,只聽耶律洪基已接下去道:「做哥哥的此番南來,第二件事為的是替兄弟增爵升官。賢弟聽封。」
蕭峰道:「微臣受恩已深,不敢再望……」
耶律洪基朗聲道:「南院大王蕭峰聽封!」蕭峰只得翻身下鞍,拜伏在地。
耶律洪基說道:「南院大王蕭峰公忠體國,為朕股肱,茲進爵為宋王,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欽此。」
蕭峰心下遲疑,不知如何是好,說道:「微臣無功,實不敢受此重恩。」
耶律洪基森然道:「怎麼?你拒不受命麼?」蕭峰聽他口氣嚴峻,知道無可推辭,只得叩頭道:「臣蕭峰謝恩。」洪基哈哈大笑,道:「這樣才是我的好兄弟呢。」雙手扶起。說道:「兄弟,我這次南來,卻不是以南京為止,御駕要到汴梁。」
蕭峰又是一驚,顫聲道:「陛下要到汴梁,那……那怎麼……」耶律洪基笑道:「兄弟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為我先行,咱們直驅汴梁。日後兄弟的宋王府,便設在汴梁趙煦小子的皇宮之中。」
蕭峰呆了一呆,道:「陛下是說咱們要和南朝開仗?」
耶律洪基眼中精光一閃,徐徐地道:「西取西夏,南圖宋國!」
蕭峰一驚,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耶律洪基瞧著他神色,似有所悟,壓低聲音,道:「朕知道你的顧慮。你與你那兄弟私交甚篤,情誼深厚,如今你又有負於他。南朝如今朝中將領,除了他無人堪配大用。帶兵講究的是韜略勇氣,就算他如今武功有損,於領軍布陣卻不妨礙。若是趙煦派他率軍於雁門關外拒敵,你二人沙場相見,必有諸多不便。」
聽及此處,蕭峰已然出了一身冷汗。他萬萬沒想到遼帝的主意竟然打到了慕容復身上,搶上一步,急道:「陛下!慕容他……」
耶律洪基已然一抬手打斷他,胸有成竹地道:「朕自有主張:如今宋強夏弱,南朝向來重文抑武,朕上回冷眼瞧著,他這個將軍當得甚是憋屈。趙煦那小子胡作非為,斥逐忠臣,連蘇大鬍子也給他貶斥了,這樣一員大將,放在他麾下,不擅重用,暴殄天物,豈不是天大的浪費!你這個好兄弟,既然能明白我契丹前朝老臣王繼忠的一段苦心,想必也懂得『審時度勢』的大道理。兄弟你此去,若能將他勸降歸順於我,朕便封他作個平西大將軍,為我討平西夏,再進封他為夏王。從今往後,他的王府,便在靈州城中。你我攜手,一圖天下!好兄弟,他日我君臣三人名垂青史,那是何等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