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安哥兒通紅了一張臉,幸好現下花園裡沒有侍從,不然安哥兒還是有些害羞。
「我看過花園沒人。等過段日子,我們出門去放風箏吧。我去安信侯府提親,你就是在屋檐上撿風箏,然後不小心落在我懷裡。」
安哥兒輕快的應一聲,他挽著虞長行的手走。
……
鄭山辭翌日一早就去上朝,虞瀾意醒來後就去國公府。
他到鎮國公府時,還有許多馬車停在府邸門口,虞瀾意掀開車簾:「來這麼多人。」
虞瀾意下了馬車,其餘的夫郎跟夫人們看見是他,熱情的同他說話。
「原來是虞少爺啊,虞少爺最近在做甚?」
「虞少爺……」
虞瀾意敷衍幾句,他看向牌匾上寫著鎮國公府幾個大字,與有榮焉。他昂首挺胸的走進去,金雲狐假虎威挺胸抬頭跟著一塊進去。
家裡的侍從丫鬟面上都帶著笑,進了正堂虞瀾意就看見虞夫郎跟安哥兒在接待夫人跟夫郎。
「人太多了,我們家這麼大一個正堂都快要坐不下來了。」虞瀾意感嘆一句。
虞夫郎看見虞瀾意來了忙不迭來他一塊應酬。
來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送了禮聊上幾句就走了,人陸陸續續的走完,留下了許多禮品。最後留下來的只有英國公夫人一家跟虞瀾意。
「長行出息了,昨日我們聽了消息真為他高興。」英國公夫人笑道。
虞夫郎:「這次是承蒙陛下信任,又有將士拼命,我兒的爵位絕非只是他一人的功勞。」
英國公夫人聞言心中又酸又讚賞。虞夫郎說話間就把全京城的一半的貴夫郎,貴夫人比上去了。
「以後等同兒承襲了爵位,他們兩個表兄弟還不要生分了才是。」英國公夫人笑著道。
昨日他們知道虞長行做了國公,心裡又喜又悲。喜的是他們與虞家是姻親,虞長行做了國公對他們有好處,悲的是家中的爵位傳到賀同手裡就要降爵變成侯爵,長陽侯府反而升爵成了鎮國公府。
英國公夫人說完閒談幾句就離開了。
虞瀾意坐在椅子上喝茶,讓侍從還給他上了一份冰粉吃。
「少吃一些涼的東西。」虞夫郎忍不住說道。
「天氣熱,吃了敗火。」虞瀾意拿著勺子大口吃。
「人來得真多,這幾日有得忙了,我就今天回來蹭飯吃,這幾天不來了。」虞瀾意怕麻煩,他不喜歡應酬。
有的應酬避不可免,有的應酬可以避開。
「晌午用了膳,去你屋裡睡一覺,下午我們仨一塊去街上看看,買點首飾跟衣裳,這錢我跟你們的父親出。」虞夫郎笑道。
安哥兒:「謝謝阿爹跟父親。」
虞瀾意:「太好了,我要買很多。」
虞瀾意用了晚膳,跟虞長行說了陣話,「大哥要休息幾天?」
「陛下放了七日的假。」虞長行笑著說:「朝堂賞賜下來有幾批料子,你大嫂給你留了些,回去時就帶回家。」
虞瀾意開心的點頭,回到娘家又吃又拿。
吃完飯太陽炎熱,虞瀾意打著哈欠去睡覺。另一邊的鄭山辭還在膳堂里跟好友用膳,蕭高陽升官做了翰林學士,如今已是翰林院最高的官員管理一院,好友們都紛紛用湯碗當做酒恭喜他。
蕭高陽笑道:「休沐日來我家,我請你們喝酒。」
「這才像話。」崔子期叫囂道。
鄭山辭捧著碗喝湯:「蕭兄做翰林學士了,往後等蕭辰入了翰林,蕭兄還能關照一二。」
蕭高陽聞言臉上笑意更甚:「辰兒還小,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中進士。鄭兄說這話我就不敢當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們這些人已經老了。」杜寧難得感慨。
「我不覺得我老。」鄭山辭無辜。
「不要裝。」姜蘭禮難得吐槽。他是昔年的探花郎,如今年歲上去了,更加優雅從容。這幾年出的探花郎都沒有姜蘭禮長得好看。
這些好友家裡專門出美人。
幾個人說說笑笑毫無隔閡,做官這麼久了,他們的感情還是一樣的好。施玄跟他們說話,偷偷的摸了摸自己手上的佛珠。
跟他們一樣的官員也有好友,只是過了幾年可能就分道揚鑣,或是因為利益分開,鄭山辭他們這樣一直在一起的少見,令人羨慕。
這輩子有一起奮鬥,志趣相投的好友是人生一大幸事。
崔子期說:「說好了休沐日去蕭家喝酒,蕭兄你可要好好招待我們。」
蕭高陽:「放心吧。」
他們在膳堂吃飯,話太多等他們走出來已經沒多少官員在了。鄭山辭走進內閣,放輕腳步去自己的值房,進了值房,他緩緩慢慢的關上門,走進內室呼出一口氣。
脫下鞋子跟官袍躺在床上睡覺。
鄭山辭醒來後剛洗漱完,喝了一杯冷水,旺福就進來說道:「范大人來了。」
「讓他進來吧。」鄭山辭坐直身子。
范侍郎進來先見禮,把文書呈給鄭山辭說道:「最近下官在理州府的稅收,這涼州夏日總報旱災,朝廷派欽差大臣去救,每年夏日都要撥給涼州二十萬兩銀子,一年復一年戶部這邊實在不勝其煩。」
「范大人坐下慢慢說。」
旺福提了菊花茶進來給鄭山辭和范侍郎倒茶後在門外守著。
范侍郎應一聲呷一口茶:「下官覺得奇怪便讓手底下人去查涼州以前有沒有記錄旱災的事。這一查就查出問題了,下官查到在這阮太守上任前涼州雖有小災小禍,但決計不會讓朝廷去賑災,直到這阮太守赴任後,這都賑了三回災。」
鄭山辭翻開文書:「照范大人說確實有問題,每年二十萬的款子不可能不修水道,三年下來六十萬兩銀子,哪怕是海水都能引過來。」
范侍郎忙附和:「就是這個理。我又不敢妄言,畢竟這事不僅牽著封疆大吏,還牽扯到陛下這三年派出去的欽差,故此我只好來找鄭大人了。」
仗打完了,戶部的官員鬆口氣,他們終於不用把一兩銀子扳成二兩來用了。將士們把仗打完了,後續的問題還要兵部跟戶部共同商量,這撫恤銀子就是一大筆開銷。按照規定每個陣亡的士兵撫恤銀子五十兩,五畝田地。
幸虧清丈田地了,不然這田地分下來就夠嗆。陣亡的士兵要撫恤銀子,活著的士兵要賞錢,陛下還要大肆賞賜,這銀子都是從國庫里出。說不讓陛下賞吧,這次把蠻夷打下來功績這麼大,他們也說不出口。
只好省著銀子花。
鄭山辭也知道戶部的難處,「這事我寫摺子呈上去讓都察院派人下去調查,要真有問題就讓他們連本帶利把吃進去的銀子吐出來。」
范侍郎眉眼舒展,「有鄭大人這句話,下官就放心了。」
「撫恤銀子,賞錢,田地這些事要辛苦你們了,另外這些金銀出入都要登記,哪怕是一文錢都要記帳。」鄭山辭提醒。
在戶部做事哪怕是一分一厘都要登記,不然出事後就不好問責。這做審計、財務的最怕有理說不清,被人誣陷背黑鍋。
范侍郎點頭:「是,鄭大人,下官記下了。」
「我看過花園沒人。等過段日子,我們出門去放風箏吧。我去安信侯府提親,你就是在屋檐上撿風箏,然後不小心落在我懷裡。」
安哥兒輕快的應一聲,他挽著虞長行的手走。
……
鄭山辭翌日一早就去上朝,虞瀾意醒來後就去國公府。
他到鎮國公府時,還有許多馬車停在府邸門口,虞瀾意掀開車簾:「來這麼多人。」
虞瀾意下了馬車,其餘的夫郎跟夫人們看見是他,熱情的同他說話。
「原來是虞少爺啊,虞少爺最近在做甚?」
「虞少爺……」
虞瀾意敷衍幾句,他看向牌匾上寫著鎮國公府幾個大字,與有榮焉。他昂首挺胸的走進去,金雲狐假虎威挺胸抬頭跟著一塊進去。
家裡的侍從丫鬟面上都帶著笑,進了正堂虞瀾意就看見虞夫郎跟安哥兒在接待夫人跟夫郎。
「人太多了,我們家這麼大一個正堂都快要坐不下來了。」虞瀾意感嘆一句。
虞夫郎看見虞瀾意來了忙不迭來他一塊應酬。
來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送了禮聊上幾句就走了,人陸陸續續的走完,留下了許多禮品。最後留下來的只有英國公夫人一家跟虞瀾意。
「長行出息了,昨日我們聽了消息真為他高興。」英國公夫人笑道。
虞夫郎:「這次是承蒙陛下信任,又有將士拼命,我兒的爵位絕非只是他一人的功勞。」
英國公夫人聞言心中又酸又讚賞。虞夫郎說話間就把全京城的一半的貴夫郎,貴夫人比上去了。
「以後等同兒承襲了爵位,他們兩個表兄弟還不要生分了才是。」英國公夫人笑著道。
昨日他們知道虞長行做了國公,心裡又喜又悲。喜的是他們與虞家是姻親,虞長行做了國公對他們有好處,悲的是家中的爵位傳到賀同手裡就要降爵變成侯爵,長陽侯府反而升爵成了鎮國公府。
英國公夫人說完閒談幾句就離開了。
虞瀾意坐在椅子上喝茶,讓侍從還給他上了一份冰粉吃。
「少吃一些涼的東西。」虞夫郎忍不住說道。
「天氣熱,吃了敗火。」虞瀾意拿著勺子大口吃。
「人來得真多,這幾日有得忙了,我就今天回來蹭飯吃,這幾天不來了。」虞瀾意怕麻煩,他不喜歡應酬。
有的應酬避不可免,有的應酬可以避開。
「晌午用了膳,去你屋裡睡一覺,下午我們仨一塊去街上看看,買點首飾跟衣裳,這錢我跟你們的父親出。」虞夫郎笑道。
安哥兒:「謝謝阿爹跟父親。」
虞瀾意:「太好了,我要買很多。」
虞瀾意用了晚膳,跟虞長行說了陣話,「大哥要休息幾天?」
「陛下放了七日的假。」虞長行笑著說:「朝堂賞賜下來有幾批料子,你大嫂給你留了些,回去時就帶回家。」
虞瀾意開心的點頭,回到娘家又吃又拿。
吃完飯太陽炎熱,虞瀾意打著哈欠去睡覺。另一邊的鄭山辭還在膳堂里跟好友用膳,蕭高陽升官做了翰林學士,如今已是翰林院最高的官員管理一院,好友們都紛紛用湯碗當做酒恭喜他。
蕭高陽笑道:「休沐日來我家,我請你們喝酒。」
「這才像話。」崔子期叫囂道。
鄭山辭捧著碗喝湯:「蕭兄做翰林學士了,往後等蕭辰入了翰林,蕭兄還能關照一二。」
蕭高陽聞言臉上笑意更甚:「辰兒還小,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中進士。鄭兄說這話我就不敢當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們這些人已經老了。」杜寧難得感慨。
「我不覺得我老。」鄭山辭無辜。
「不要裝。」姜蘭禮難得吐槽。他是昔年的探花郎,如今年歲上去了,更加優雅從容。這幾年出的探花郎都沒有姜蘭禮長得好看。
這些好友家裡專門出美人。
幾個人說說笑笑毫無隔閡,做官這麼久了,他們的感情還是一樣的好。施玄跟他們說話,偷偷的摸了摸自己手上的佛珠。
跟他們一樣的官員也有好友,只是過了幾年可能就分道揚鑣,或是因為利益分開,鄭山辭他們這樣一直在一起的少見,令人羨慕。
這輩子有一起奮鬥,志趣相投的好友是人生一大幸事。
崔子期說:「說好了休沐日去蕭家喝酒,蕭兄你可要好好招待我們。」
蕭高陽:「放心吧。」
他們在膳堂吃飯,話太多等他們走出來已經沒多少官員在了。鄭山辭走進內閣,放輕腳步去自己的值房,進了值房,他緩緩慢慢的關上門,走進內室呼出一口氣。
脫下鞋子跟官袍躺在床上睡覺。
鄭山辭醒來後剛洗漱完,喝了一杯冷水,旺福就進來說道:「范大人來了。」
「讓他進來吧。」鄭山辭坐直身子。
范侍郎進來先見禮,把文書呈給鄭山辭說道:「最近下官在理州府的稅收,這涼州夏日總報旱災,朝廷派欽差大臣去救,每年夏日都要撥給涼州二十萬兩銀子,一年復一年戶部這邊實在不勝其煩。」
「范大人坐下慢慢說。」
旺福提了菊花茶進來給鄭山辭和范侍郎倒茶後在門外守著。
范侍郎應一聲呷一口茶:「下官覺得奇怪便讓手底下人去查涼州以前有沒有記錄旱災的事。這一查就查出問題了,下官查到在這阮太守上任前涼州雖有小災小禍,但決計不會讓朝廷去賑災,直到這阮太守赴任後,這都賑了三回災。」
鄭山辭翻開文書:「照范大人說確實有問題,每年二十萬的款子不可能不修水道,三年下來六十萬兩銀子,哪怕是海水都能引過來。」
范侍郎忙附和:「就是這個理。我又不敢妄言,畢竟這事不僅牽著封疆大吏,還牽扯到陛下這三年派出去的欽差,故此我只好來找鄭大人了。」
仗打完了,戶部的官員鬆口氣,他們終於不用把一兩銀子扳成二兩來用了。將士們把仗打完了,後續的問題還要兵部跟戶部共同商量,這撫恤銀子就是一大筆開銷。按照規定每個陣亡的士兵撫恤銀子五十兩,五畝田地。
幸虧清丈田地了,不然這田地分下來就夠嗆。陣亡的士兵要撫恤銀子,活著的士兵要賞錢,陛下還要大肆賞賜,這銀子都是從國庫里出。說不讓陛下賞吧,這次把蠻夷打下來功績這麼大,他們也說不出口。
只好省著銀子花。
鄭山辭也知道戶部的難處,「這事我寫摺子呈上去讓都察院派人下去調查,要真有問題就讓他們連本帶利把吃進去的銀子吐出來。」
范侍郎眉眼舒展,「有鄭大人這句話,下官就放心了。」
「撫恤銀子,賞錢,田地這些事要辛苦你們了,另外這些金銀出入都要登記,哪怕是一文錢都要記帳。」鄭山辭提醒。
在戶部做事哪怕是一分一厘都要登記,不然出事後就不好問責。這做審計、財務的最怕有理說不清,被人誣陷背黑鍋。
范侍郎點頭:「是,鄭大人,下官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