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趙主事跟聶言是同年進士,兩個人的關係好,趙主事聽說聶言的事心裡羨慕,但卻不想跟他一樣出海去,出海的時間長,有沒有政績還兩說,還有可能在海上就喪失了性命,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結局。
「趙兄抬舉我了。」聶言還是個翰林沒有正式任職。
趙主事說道:「今天鄭大人也要來醉仙樓。鄭大人自打入閣後,越來越忙了,下午在戶部處理完了事務就離開了。」
聶言的腦子嗡嗡作響,他的喉嚨有些乾澀,「你說鄭大人入閣了?」
聶言走之前鄭山辭還是尚書,兩年回來鄭山辭入閣了。他的這個老師太能升職了。聽趙兄的意思老師還兼任了戶部尚書。
聶言心中敬佩不已。
他們說了一陣話,趙主事向聶言打聽海上的事,聶言說了幾句,趙主事打了一個哆嗦:「果然出海這事有風險,幸好聶兄你命大,你要多去廟裡拜一拜。」
「你有兩年沒回來,我跟崔兄都已經娶親了。你沒來,你夫郎來給我們慶祝了。」趙主事笑著說。
聶言感嘆說道:「我有兩年沒有回來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就覺得有些面孔已經不認識了。」
范侍郎跟鄭山辭一塊來了,他們在醉仙樓門口遇上一併上來,等鄭山辭到了,眾人都向他見禮。
「不必多禮,這次是給你們接風洗塵的。戶部已經把大船上的物品清點清楚,你們有功的都會為你們請功。」
眾人面上一喜,紛紛說道:「謝過鄭大人。」
眾人一起喝了一杯酒就開始吃飯,鄭山辭吃了一點,這次跟眾人一塊吃到最後喝了一碗鮮菌湯結束。鄭山辭起身要離開,他不讓人送他,喊了一聲聶言:「你吃好了沒?」
聶言受寵若驚,他忙不迭起身回話:「鄭大人我已經吃好了。」
鄭山辭讓聶言跟他一塊走。
眾人紛紛把艷羨的目光投向聶言。
聶言聽見鄭山辭的話,心裡也是輕飄飄的像是踩在棉花上。
「我送你回聶府吧。」鄭山辭說道。
聶言點點頭讓聶府的馬夫先回去,他上了鄭府的馬車拘謹的坐在一側。
「我看過戶部的清單,還有你帶回來的地圖跟種子。聶言你這次幫了朝廷的大忙,水稻種子比這幾艘大船還有地圖都要更有價值。」鄭山辭毫不誇張的說。
能提高糧食的產量,這樣的種子一旦能在大燕的土地適應,聶言這輩子的仕途就穩了。
聶言拱手:「我們剛開始是在一個小島上發現的,我看見小島上的水稻很茂盛就跟同僚們一塊上岸跟這些人交談,我本來勸服他們來大燕,但他們沒同意,我也不好強求。」
聶言想過綁一個人到大燕專門培養水稻,但他們人手太少,跟島上的人作對吃虧的是他們,聶言只好放棄。
鄭山辭說道:「種子先種在皇莊試一試,若是可行就可以推廣出去。」
聶言乖巧的點頭,他輕聲說道:「還未恭喜老師入閣了。」
鄭山辭笑道:「謝謝。但是今天你們才是應該慶祝的,恭喜你,聶言。其實你平安回來已經很好了,其餘的一切都能擱在一邊。」
聶言心中一暖,心裡還生出愧疚,他讓老師擔心了。
鄭山辭把聶言送到聶府,聶言恭敬的向鄭山辭道謝後目送鄭家的馬車走遠,自己才進了府邸。
兩年未見了,鄭山辭看聶言變得黑了,人也變瘦了,出海還是吃了不少苦頭。
好歹是自己的弟子與尋常人不同,鄭山辭還是有些心疼聶言。
鄭山辭回到家裡,小平安剛從魏府回來,魏雲會試沒通過正傷心,小平安就去安慰好友。
小平安心中戚戚然,魏雲太傷心了。以前他在書院課業沒有做好也會傷心,但沒有像魏雲這麼傷心,科考真可怕。小平安對科考有了敬畏之心。
鄭山辭回到家裡,小平安喝了幾口熱水就去睡覺了。
「你應酬得怎麼樣?」虞瀾意問道。
「就跟聶言多說了幾句,他們這一行人還是受苦了,在海上漂泊了兩年,還有幾個人死了,我讓戶部的人給他們登記發撫恤銀子。」
虞瀾意點頭,海面上的危險來自大自然也來自未知的外邦人,虞瀾意在京城見過外邦人,他還跟他們說過話,雖說牛頭不對馬嘴,但小時候的虞瀾意也很高興,他能嘰嘰喳喳跟外邦人說好一陣的話,然後被金雲拖走。
鄭山辭把擱在桌子上的醒酒湯喝了。
……
聶言從外邦發現的種子讓武明帝十分重視,地圖也讓戶部好好收起來,幾艘大船帶來的金銀反而成了最不起眼的東西。鄭山辭很欣賞聶言。
聶言出海的目的是把船上的貨物賣出來獲取金銀,或是把外邦的東西帶回來售賣,但他做的收集種子跟繪製地圖這兩件事恰恰都比金銀和貨物更重要。
他會在出海時發現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不僅僅只是局限於上官下派的任務。
武明帝給聶言授官正五品的大理寺寺丞。
聶言:「臣領旨謝恩。」
武明帝頷首,他沉吟片刻說道:「邊疆蠻夷一直掠邊,把大燕的領土視為他眼中的肥肉,現今國庫充盈,朕想征蠻夷,擴張大燕的疆域。」
魏首輔還有些躊躇,他猜到武明帝有想法想征蠻夷,但沒想到這麼快陛下就提出來了。
蕭次輔聞言說道:「大燕國力強盛,可以一試。」
朝中大半的官員贊同,武將更是一半倒。只有打仗他們武將才有用武之地,才能贏得地位跟財富。
虞長行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若要征蠻夷,臣請長纓!」
武明帝跟虞長行對視一眼,兩雙眼睛都燃著火,這是他們年少時的約定。如今他們成家立業,少年時光不再,但他們還是想再試一試。
烈烈北風,旌旗飄飄,清霜劍戟。虞長行想讓大燕的旌旗在蠻夷的王城升起。
武明帝坐在龍椅上說道:「虞愛卿為征討蠻夷的主將,率領邊疆二十萬大軍,兵部,戶部,工部一切的事宜以征討蠻夷為重。」
此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朝臣中有人想勸說武明帝,但一看內閣四位閣臣都沒有發話,再者武明帝的態度強硬,他們不敢觸霉頭。
同時他們心思百轉在想在這場戰爭中有沒有利益可以交換。
早朝結束後,文武百官心思複雜各自退去。
鄭山辭這次先回戶部給大軍準備糧草,這次是給二十萬大軍準備攻城的糧草和兵器,其中的主將還是他的大舅哥。
戶部的官員知道這層關係,不敢怠慢。
第181章 大軍開拔
「仔細些,這糧草準備好了,還要準備藥材去邊疆。」玉風親自盯著。
「玉大人您放心,我們知道分寸。長陽侯世子做主將,我們戶部一定全力支持,保證糧草充足。」一個戶部官員樂呵呵的說道。
玉風:「你明白就好。」
這準備糧草和兵器還要幾日,這幾日就留給將領和士兵們跟家人道別。
大燕每個月的俸祿在月中旬發,這次鄭山辭寫摺子給內閣,讓將領跟士兵的俸祿提前發。
讓他們離開家之前好好的吃一頓。將士們為戶部的貼心感激。
「趙兄抬舉我了。」聶言還是個翰林沒有正式任職。
趙主事說道:「今天鄭大人也要來醉仙樓。鄭大人自打入閣後,越來越忙了,下午在戶部處理完了事務就離開了。」
聶言的腦子嗡嗡作響,他的喉嚨有些乾澀,「你說鄭大人入閣了?」
聶言走之前鄭山辭還是尚書,兩年回來鄭山辭入閣了。他的這個老師太能升職了。聽趙兄的意思老師還兼任了戶部尚書。
聶言心中敬佩不已。
他們說了一陣話,趙主事向聶言打聽海上的事,聶言說了幾句,趙主事打了一個哆嗦:「果然出海這事有風險,幸好聶兄你命大,你要多去廟裡拜一拜。」
「你有兩年沒回來,我跟崔兄都已經娶親了。你沒來,你夫郎來給我們慶祝了。」趙主事笑著說。
聶言感嘆說道:「我有兩年沒有回來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就覺得有些面孔已經不認識了。」
范侍郎跟鄭山辭一塊來了,他們在醉仙樓門口遇上一併上來,等鄭山辭到了,眾人都向他見禮。
「不必多禮,這次是給你們接風洗塵的。戶部已經把大船上的物品清點清楚,你們有功的都會為你們請功。」
眾人面上一喜,紛紛說道:「謝過鄭大人。」
眾人一起喝了一杯酒就開始吃飯,鄭山辭吃了一點,這次跟眾人一塊吃到最後喝了一碗鮮菌湯結束。鄭山辭起身要離開,他不讓人送他,喊了一聲聶言:「你吃好了沒?」
聶言受寵若驚,他忙不迭起身回話:「鄭大人我已經吃好了。」
鄭山辭讓聶言跟他一塊走。
眾人紛紛把艷羨的目光投向聶言。
聶言聽見鄭山辭的話,心裡也是輕飄飄的像是踩在棉花上。
「我送你回聶府吧。」鄭山辭說道。
聶言點點頭讓聶府的馬夫先回去,他上了鄭府的馬車拘謹的坐在一側。
「我看過戶部的清單,還有你帶回來的地圖跟種子。聶言你這次幫了朝廷的大忙,水稻種子比這幾艘大船還有地圖都要更有價值。」鄭山辭毫不誇張的說。
能提高糧食的產量,這樣的種子一旦能在大燕的土地適應,聶言這輩子的仕途就穩了。
聶言拱手:「我們剛開始是在一個小島上發現的,我看見小島上的水稻很茂盛就跟同僚們一塊上岸跟這些人交談,我本來勸服他們來大燕,但他們沒同意,我也不好強求。」
聶言想過綁一個人到大燕專門培養水稻,但他們人手太少,跟島上的人作對吃虧的是他們,聶言只好放棄。
鄭山辭說道:「種子先種在皇莊試一試,若是可行就可以推廣出去。」
聶言乖巧的點頭,他輕聲說道:「還未恭喜老師入閣了。」
鄭山辭笑道:「謝謝。但是今天你們才是應該慶祝的,恭喜你,聶言。其實你平安回來已經很好了,其餘的一切都能擱在一邊。」
聶言心中一暖,心裡還生出愧疚,他讓老師擔心了。
鄭山辭把聶言送到聶府,聶言恭敬的向鄭山辭道謝後目送鄭家的馬車走遠,自己才進了府邸。
兩年未見了,鄭山辭看聶言變得黑了,人也變瘦了,出海還是吃了不少苦頭。
好歹是自己的弟子與尋常人不同,鄭山辭還是有些心疼聶言。
鄭山辭回到家裡,小平安剛從魏府回來,魏雲會試沒通過正傷心,小平安就去安慰好友。
小平安心中戚戚然,魏雲太傷心了。以前他在書院課業沒有做好也會傷心,但沒有像魏雲這麼傷心,科考真可怕。小平安對科考有了敬畏之心。
鄭山辭回到家裡,小平安喝了幾口熱水就去睡覺了。
「你應酬得怎麼樣?」虞瀾意問道。
「就跟聶言多說了幾句,他們這一行人還是受苦了,在海上漂泊了兩年,還有幾個人死了,我讓戶部的人給他們登記發撫恤銀子。」
虞瀾意點頭,海面上的危險來自大自然也來自未知的外邦人,虞瀾意在京城見過外邦人,他還跟他們說過話,雖說牛頭不對馬嘴,但小時候的虞瀾意也很高興,他能嘰嘰喳喳跟外邦人說好一陣的話,然後被金雲拖走。
鄭山辭把擱在桌子上的醒酒湯喝了。
……
聶言從外邦發現的種子讓武明帝十分重視,地圖也讓戶部好好收起來,幾艘大船帶來的金銀反而成了最不起眼的東西。鄭山辭很欣賞聶言。
聶言出海的目的是把船上的貨物賣出來獲取金銀,或是把外邦的東西帶回來售賣,但他做的收集種子跟繪製地圖這兩件事恰恰都比金銀和貨物更重要。
他會在出海時發現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不僅僅只是局限於上官下派的任務。
武明帝給聶言授官正五品的大理寺寺丞。
聶言:「臣領旨謝恩。」
武明帝頷首,他沉吟片刻說道:「邊疆蠻夷一直掠邊,把大燕的領土視為他眼中的肥肉,現今國庫充盈,朕想征蠻夷,擴張大燕的疆域。」
魏首輔還有些躊躇,他猜到武明帝有想法想征蠻夷,但沒想到這麼快陛下就提出來了。
蕭次輔聞言說道:「大燕國力強盛,可以一試。」
朝中大半的官員贊同,武將更是一半倒。只有打仗他們武將才有用武之地,才能贏得地位跟財富。
虞長行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若要征蠻夷,臣請長纓!」
武明帝跟虞長行對視一眼,兩雙眼睛都燃著火,這是他們年少時的約定。如今他們成家立業,少年時光不再,但他們還是想再試一試。
烈烈北風,旌旗飄飄,清霜劍戟。虞長行想讓大燕的旌旗在蠻夷的王城升起。
武明帝坐在龍椅上說道:「虞愛卿為征討蠻夷的主將,率領邊疆二十萬大軍,兵部,戶部,工部一切的事宜以征討蠻夷為重。」
此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朝臣中有人想勸說武明帝,但一看內閣四位閣臣都沒有發話,再者武明帝的態度強硬,他們不敢觸霉頭。
同時他們心思百轉在想在這場戰爭中有沒有利益可以交換。
早朝結束後,文武百官心思複雜各自退去。
鄭山辭這次先回戶部給大軍準備糧草,這次是給二十萬大軍準備攻城的糧草和兵器,其中的主將還是他的大舅哥。
戶部的官員知道這層關係,不敢怠慢。
第181章 大軍開拔
「仔細些,這糧草準備好了,還要準備藥材去邊疆。」玉風親自盯著。
「玉大人您放心,我們知道分寸。長陽侯世子做主將,我們戶部一定全力支持,保證糧草充足。」一個戶部官員樂呵呵的說道。
玉風:「你明白就好。」
這準備糧草和兵器還要幾日,這幾日就留給將領和士兵們跟家人道別。
大燕每個月的俸祿在月中旬發,這次鄭山辭寫摺子給內閣,讓將領跟士兵的俸祿提前發。
讓他們離開家之前好好的吃一頓。將士們為戶部的貼心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