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
翌日一早鄭山辭到內閣處理事務,今年的會試又要開始了,禮部主持科舉事宜,這份奏摺就是來要錢的。
鄭山辭嚴謹的把禮部的奏摺看完,禮部提出要五萬兩銀子,鄭山辭精準的算了算,駁回,給出三萬兩銀子。
只單單是考試上三萬兩銀子足夠花銷了。
再者禮部不同於其他部門,禮部有額外的收入。考生要繳納的報名費,這些都是歸禮部管理,朝廷沒有干涉,還有外交接待中像是小邦國會給禮部一些錢財,還有辦理皇家典禮,禮部有時候會虛報價格,鄭山辭就找到好幾張單子是禮部虛報的價格。另外最重要的是香火錢和寺廟直接由禮部管理,有香火錢在,禮部一年有不少收帳。
現今一個考試找戶部要五萬兩銀子,鄭山辭覺得要得太多,他只好敲打一番。
禮部的摺子呈到武明帝處,武明帝批了一個準。
三萬兩銀子夠禮部使了,武明帝批完奏摺,起身去東宮。
東宮中魏首輔正在給謝承講課,這次講到上善若水來了。
武明帝聽了一陣,轉身離開,他想了想說:「承兒如今二十歲了,身邊沒有半點顏色,朕是不是該給他選太子妃了。」
馮德接話:「陛下英明,殿下身邊一直沒人,想必殿下還未開竅。」
還未開竅也要先相看著,武明帝這般想著。晚上他去坤寧宮,把這件事交給王鳳君,王鳳君應了一聲。
「臣侍會挑選合適的適齡小姐跟哥兒供承兒選擇。」
武明帝點頭:「這事交給你,朕放心。」
王鳳君頷首帶著淡笑。
武明帝想到謝澹的年紀,謝澹還未到適婚的年紀,但前朝像是他這麼大的皇子早該開府去宮外住了。武明帝十五歲就開府到住進宮外,謝澹也有十五歲了,武明帝本想提及謝澹開府的事,他看向王鳳君又把這件事咽下來。
王鳳君捨不得謝澹,武明帝也捨不得讓謝澹去宮外。在武明帝眼裡謝承因為是儲君可以把他當做一個大人,謝澹年紀小,還充滿了稚氣。
謝澹不知道武明帝這麼想他,他在皇子所里睡得正香,一點煩惱也沒有。
在戶部除卻鬧漲俸祿的官員之後就沒甚事了,鄭山辭提出在一條街修築民宅,這條街有些落敗,根本就沒什麼商戶,地砸在手上。鄭山辭提出把這條街改造成官宅,家中有困難的人,經過戶部的評定就可以入住,每年收取十兩銀子。
工部修船修橋修慣了,現在修民宅很容易。武明帝想到也不費事就准了。這么小的事,上面的人都不會注意,他們的眼中習慣看天下的局勢,有時候對一些細節就沒注意。
鄭山辭可以看天下的局勢,他也可以體諒民眾,以小見大,以大見小。這是一個不同的視角。
工部的人接了活就去修築官宅,底層官員們心中對鄭山辭很是感激,每年十兩銀子的房租,這個價格比他們現在房租便宜太多,把房租省下來他們就能過得更好了。
只要官員不犯錯,他們就會在這個官職上一直待著,當然也有可能等資歷到了或是給年輕官員讓位會被外派出去,但他們這輩子都會是官。
早朝結束後,鄭山辭正要回內閣,魏首輔喊住他。
鄭山辭就跟魏首輔一塊走,本來有官員想找鄭山辭說話,看見魏首輔在,他們就歇了心思。
「鄭大人,你提出的建議挺好的,京城的房價高,你能讓他們安心住下,解決他們住宿的問題。官員們住在官宅里方便,每年戶部還能收一筆房租,這落敗的街道被你利用起來了。」
這街道的位置不好,人煙稀少,但只有人去那邊住,很多小商戶也樂意去那邊做生意,這樣還能盤活商業。魏首輔看向鄭山辭,心中驚嘆真是後生可畏。
鄭山辭說道:「魏大人謬讚了,我沒有想那麼多。我也是從正七品縣令往上面走的,所以對官員們的房租問題有所察覺。」
「鄭大人不忘來時路,這已算很好的品質。」魏首輔對這個後生越發滿意,他在滿意的同時對鄭山辭抱著警惕。
魏首輔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鄭山辭才三十多歲,他們相差二十歲,魏首輔還想在首輔的位置上多待幾年,不想早早就退下去。
他把心思壓下去,跟鄭山辭又閒聊幾句,這話一扯就扯到會試上去了。
魏首輔說:「雲兒今年也要去會試。」
魏雲還未有十五歲已經是舉人了,鄭山辭已覺優秀,若是這次未過,等三年後再下場更不得了了。
「魏公子頭一次下場就能考到會試,這以後還不知道會怎麼樣,還要恭喜魏大人。」
魏首輔聽了鄭山辭的話,心裡高興,面上還是波瀾不驚:「這孩子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陛下前幾日召我入宮說了蠻夷的事,我猜陛下是想對蠻夷用兵。」魏首輔壓低了聲音。
鄭山辭跟魏首輔一樣的心思,但他沒想到魏首輔會跟他說這麼推心置腹的話。鄭山辭謹慎的說:「魏大人這番話倒給我另一種思考。」
魏首輔看出鄭山辭在裝傻,他笑呵呵的不說話,兩個人到了內閣各自分開。
鄭山辭回到自己的值房他喝了一口茶壓壓驚,緩和過來就批奏摺,下午去給謝承上課。謝承成為太子後就在金鑾殿觀政,現在武明帝又把他從翰林院調到吏部了。
鄭山辭這次給謝承出的題都是他看見的摺子中的問題,謝承喜歡這樣的方式。上完課後,謝承請教鄭山辭問道:「鄭大人,吏部掌管官員的調任權利很大,若是吏部官員貪污造成人才流失,讓無能之輩升官,這樣的事怎麼樣才能減少?」
聽見謝承的話,鄭山辭有些欣慰。他先問道:「殿下你覺得朝廷在這方面的措施是什麼?」
「有都察院在。」謝承說道。
「殿下說得對,都察院是其中之一,在大燕立國後,升官的途徑已經固定了,想要升官就要看政績,若是有背景沒有政績這樣就升不了官,當然手眼通天的人,可以把小輩安排到富庶之地,這樣政績也會更容易獲得,但殿下這樣的畢竟是在少數,所以能保證絕大程度上的公平,另外若是德不配位之人升官會在民間引起譁然之聲,百姓會對此不滿,只要都察院的人去考證就會發現,百姓的聲音對官員也是監督。」
謝承的眉眼舒展:「是本宮執念了。」
鄭山辭笑著說:「殿下能在吏部發現這樣的問題,殿下的心思於官員和百姓來說都是好事。」
謝承挨了鄭山辭的夸,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王鳳君已經把京中適齡的小姐跟哥兒的畫像拿給謝承挑了,他挑了蕭次輔的孫子蕭哥兒做正君,餘下的還要等過幾年或是謝承有想法了再挑選側室。
魏首輔還是家底太薄,他們家族中只有魏首輔一家出眾,且沒有適齡的小姐跟哥兒。想來想去只有蕭次輔家的蕭哥兒合適。
謝承挑選正夫時主要看長相家世和性格,畢竟等他登基後,他的正夫就是大燕的鳳君。謝承希望自己在這方面態度要謹慎一些。
鄭山辭知道謝承定下了蕭家的哥兒,心裡還有些詫異。在鄭山辭眼裡謝承還是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要娶夫了。
翌日一早鄭山辭到內閣處理事務,今年的會試又要開始了,禮部主持科舉事宜,這份奏摺就是來要錢的。
鄭山辭嚴謹的把禮部的奏摺看完,禮部提出要五萬兩銀子,鄭山辭精準的算了算,駁回,給出三萬兩銀子。
只單單是考試上三萬兩銀子足夠花銷了。
再者禮部不同於其他部門,禮部有額外的收入。考生要繳納的報名費,這些都是歸禮部管理,朝廷沒有干涉,還有外交接待中像是小邦國會給禮部一些錢財,還有辦理皇家典禮,禮部有時候會虛報價格,鄭山辭就找到好幾張單子是禮部虛報的價格。另外最重要的是香火錢和寺廟直接由禮部管理,有香火錢在,禮部一年有不少收帳。
現今一個考試找戶部要五萬兩銀子,鄭山辭覺得要得太多,他只好敲打一番。
禮部的摺子呈到武明帝處,武明帝批了一個準。
三萬兩銀子夠禮部使了,武明帝批完奏摺,起身去東宮。
東宮中魏首輔正在給謝承講課,這次講到上善若水來了。
武明帝聽了一陣,轉身離開,他想了想說:「承兒如今二十歲了,身邊沒有半點顏色,朕是不是該給他選太子妃了。」
馮德接話:「陛下英明,殿下身邊一直沒人,想必殿下還未開竅。」
還未開竅也要先相看著,武明帝這般想著。晚上他去坤寧宮,把這件事交給王鳳君,王鳳君應了一聲。
「臣侍會挑選合適的適齡小姐跟哥兒供承兒選擇。」
武明帝點頭:「這事交給你,朕放心。」
王鳳君頷首帶著淡笑。
武明帝想到謝澹的年紀,謝澹還未到適婚的年紀,但前朝像是他這麼大的皇子早該開府去宮外住了。武明帝十五歲就開府到住進宮外,謝澹也有十五歲了,武明帝本想提及謝澹開府的事,他看向王鳳君又把這件事咽下來。
王鳳君捨不得謝澹,武明帝也捨不得讓謝澹去宮外。在武明帝眼裡謝承因為是儲君可以把他當做一個大人,謝澹年紀小,還充滿了稚氣。
謝澹不知道武明帝這麼想他,他在皇子所里睡得正香,一點煩惱也沒有。
在戶部除卻鬧漲俸祿的官員之後就沒甚事了,鄭山辭提出在一條街修築民宅,這條街有些落敗,根本就沒什麼商戶,地砸在手上。鄭山辭提出把這條街改造成官宅,家中有困難的人,經過戶部的評定就可以入住,每年收取十兩銀子。
工部修船修橋修慣了,現在修民宅很容易。武明帝想到也不費事就准了。這么小的事,上面的人都不會注意,他們的眼中習慣看天下的局勢,有時候對一些細節就沒注意。
鄭山辭可以看天下的局勢,他也可以體諒民眾,以小見大,以大見小。這是一個不同的視角。
工部的人接了活就去修築官宅,底層官員們心中對鄭山辭很是感激,每年十兩銀子的房租,這個價格比他們現在房租便宜太多,把房租省下來他們就能過得更好了。
只要官員不犯錯,他們就會在這個官職上一直待著,當然也有可能等資歷到了或是給年輕官員讓位會被外派出去,但他們這輩子都會是官。
早朝結束後,鄭山辭正要回內閣,魏首輔喊住他。
鄭山辭就跟魏首輔一塊走,本來有官員想找鄭山辭說話,看見魏首輔在,他們就歇了心思。
「鄭大人,你提出的建議挺好的,京城的房價高,你能讓他們安心住下,解決他們住宿的問題。官員們住在官宅里方便,每年戶部還能收一筆房租,這落敗的街道被你利用起來了。」
這街道的位置不好,人煙稀少,但只有人去那邊住,很多小商戶也樂意去那邊做生意,這樣還能盤活商業。魏首輔看向鄭山辭,心中驚嘆真是後生可畏。
鄭山辭說道:「魏大人謬讚了,我沒有想那麼多。我也是從正七品縣令往上面走的,所以對官員們的房租問題有所察覺。」
「鄭大人不忘來時路,這已算很好的品質。」魏首輔對這個後生越發滿意,他在滿意的同時對鄭山辭抱著警惕。
魏首輔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鄭山辭才三十多歲,他們相差二十歲,魏首輔還想在首輔的位置上多待幾年,不想早早就退下去。
他把心思壓下去,跟鄭山辭又閒聊幾句,這話一扯就扯到會試上去了。
魏首輔說:「雲兒今年也要去會試。」
魏雲還未有十五歲已經是舉人了,鄭山辭已覺優秀,若是這次未過,等三年後再下場更不得了了。
「魏公子頭一次下場就能考到會試,這以後還不知道會怎麼樣,還要恭喜魏大人。」
魏首輔聽了鄭山辭的話,心裡高興,面上還是波瀾不驚:「這孩子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陛下前幾日召我入宮說了蠻夷的事,我猜陛下是想對蠻夷用兵。」魏首輔壓低了聲音。
鄭山辭跟魏首輔一樣的心思,但他沒想到魏首輔會跟他說這麼推心置腹的話。鄭山辭謹慎的說:「魏大人這番話倒給我另一種思考。」
魏首輔看出鄭山辭在裝傻,他笑呵呵的不說話,兩個人到了內閣各自分開。
鄭山辭回到自己的值房他喝了一口茶壓壓驚,緩和過來就批奏摺,下午去給謝承上課。謝承成為太子後就在金鑾殿觀政,現在武明帝又把他從翰林院調到吏部了。
鄭山辭這次給謝承出的題都是他看見的摺子中的問題,謝承喜歡這樣的方式。上完課後,謝承請教鄭山辭問道:「鄭大人,吏部掌管官員的調任權利很大,若是吏部官員貪污造成人才流失,讓無能之輩升官,這樣的事怎麼樣才能減少?」
聽見謝承的話,鄭山辭有些欣慰。他先問道:「殿下你覺得朝廷在這方面的措施是什麼?」
「有都察院在。」謝承說道。
「殿下說得對,都察院是其中之一,在大燕立國後,升官的途徑已經固定了,想要升官就要看政績,若是有背景沒有政績這樣就升不了官,當然手眼通天的人,可以把小輩安排到富庶之地,這樣政績也會更容易獲得,但殿下這樣的畢竟是在少數,所以能保證絕大程度上的公平,另外若是德不配位之人升官會在民間引起譁然之聲,百姓會對此不滿,只要都察院的人去考證就會發現,百姓的聲音對官員也是監督。」
謝承的眉眼舒展:「是本宮執念了。」
鄭山辭笑著說:「殿下能在吏部發現這樣的問題,殿下的心思於官員和百姓來說都是好事。」
謝承挨了鄭山辭的夸,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王鳳君已經把京中適齡的小姐跟哥兒的畫像拿給謝承挑了,他挑了蕭次輔的孫子蕭哥兒做正君,餘下的還要等過幾年或是謝承有想法了再挑選側室。
魏首輔還是家底太薄,他們家族中只有魏首輔一家出眾,且沒有適齡的小姐跟哥兒。想來想去只有蕭次輔家的蕭哥兒合適。
謝承挑選正夫時主要看長相家世和性格,畢竟等他登基後,他的正夫就是大燕的鳳君。謝承希望自己在這方面態度要謹慎一些。
鄭山辭知道謝承定下了蕭家的哥兒,心裡還有些詫異。在鄭山辭眼裡謝承還是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要娶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