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肖元明笑道:「那鐵定不會。」

  「那就成。」

  然後,肖元明又帶著人去了公社小學那裡,跟他們說了一下重建小學的事情。

  李容哲也跟著一塊去了,畢竟重建公社小學這樣的事情,身為隊長的他怎麼可能不去呢?

  除了他之外,還有其他十幾個生產隊的隊長也來了,大家是約了時間來的,他們還早到了一會,就在這兒先等著了。

  他們這個公社下面有十幾個生產大隊,也就說這個公社下面有十幾個村。

  而公社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鎮了,只不過現在叫人民公社,到了80年代,所有的公社就解體了,恢復了鄉鎮的名稱。

  這十幾個生產隊的隊長都來了,他們除了本人自己來了外,還帶了一兩個得力的幹將來。

  所以等到肖元明李容哲帶著賀子文一行過來的時候,就看到了前面烏央央的三四十個攢動的人頭,不知道的還以為發生啥事了,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人,把賀子文都嚇了一跳。

  李容哲忙解釋「這些都是我們公社下面其他生產大隊的人。」

  賀子文才鬆了口氣,他也沒想到現場有這麼多人在,看來大家都還挺重視這個事情的。

  可不是嘛!

  要重建公社小學,還是有人資助的,大家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都興奮的,哪個生產大隊下面沒有孩子?

  大家的孩子都要讀書,肯定是希望能建得好一點,孩子們也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啊。

  所以這些人在得知了消息後,也各自趕了過來,看看是否有幫得上忙的地方。

  李容哲道:「阿文侄子,怎麼樣,這裡重建小學,好弄嗎?」

  賀子文看了地形後道:「我覺著在原來的小學那裡重建,還不如重新找個地方蓋一所小學。這塊有點偏了,距離遠不說,有一段路還不太好走,孩子們上學放學也不方便,那裡全是黃泥巴路,一下雨,孩子們腳下肯定沾得全是黃泥,來去上學路也遠。」

  眾人紛紛表態,七嘴八舌的說著各自的意見,一致認為這兒確實有點遠了,路還不好走。

  不過又有人表態,說是建個小學,其實他們村子都遠了,孩子還小,要是讓他們自己來去上學,很不方便,大人一天到晚要忙田裡地里的事情,哪有空天天接送。

  一些離得遠些的生產大隊隊長慢慢的就沒了興趣,也有的建議不如在這裡建個中學,其實他們這塊真正緊缺的還是中學啊!

  整個公社裡只有一所初中,還是破破爛爛的,裡面的學生也不多,大部份學生都去縣城上中學了,但是縣城遠呀,通車又不方便,中學的名額也緊張,好多孩子念完小學,中學都沒得上。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著不如重建個初中呢。

  到底是重建小學,還是初中,這個事情大家需要再重新商議,會議定在明天下午的兩點,讓各自做好提議,在會議上提出。

  會議就在公社的黨支部會議室召開,十幾人就此展開了一個激烈的討論,不僅小學的校長來了,中學的校長也來了。

  兩位校長都想自己的學校被修整一番,有更好的師資條件,可以更好的教書育人。

  小學的校長,是隔壁一個生產大隊的知青,是68年下鄉的那一批,因為在本地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放棄了回城的名額。

  後面恢復了高考,又因為有家庭的負擔,還要處理學校的事情,他既是校長又是老師,負責三個年級的教書,所以平時自己的書都沒有時間看,導致高考失利,差了十幾分,又加之他年紀比較大了,都三十好幾了,乾脆歇了心思,一門心思在這裡教書育人。

  中學的校長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男子,是山縣本地人,教書有好多年了,一直兢兢業業,因為學歷問題,得不到什麼升遷,看著破舊的學校,也申請不到經費,現在聽到可能要重建中學,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了過來參與會議。

  此次會議吳縣長和縣委書記也都到場了。

  說起來吳縣長,肖元明也是認識的,他就是吳鳳霞的爸爸,當初吳鳳霞被壞人擄上山,還是肖元明和賀皎皎救的她。

  當時吳縣長為了感覺謝肖元明和賀皎皎,特意表彰了他們,還送了一台縫紉機,肖元明家的成分也因此由地主階級變成了根正苗紅的農民,村里人對肖元明家的看法也是因此而改變的。

  所以吳縣長在看肖元明時,也是分外的熱情,不外乎其他,當時他女兒能考上京城大學,賀皎皎出了很大的力,給了鳳霞不少學習資料,還有一些習題,不然以他女兒的實力,考上京城大學,還是有些難的,但考上個普通大學沒問題。

  可是京城大學和普通大學是有很大差別的,一個是國家最高學府,從京城大學出來的孩子,只要將來不出錯,進入國家政委當個機關幹部,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是普通大學出來,頂多分配個工作罷了,他雖然是縣長,卻也不好為女兒的工作去謀私。

  所以在這一點上,吳俊的心中是很感謝肖元明和賀皎皎,一個是救了他女兒,一個是給了他女兒一個光明的前程,都是他吳家的大恩人。

  沒想到肖元明現在還要出資重建小學,真的是當代年輕一輩的楷模啊!

  第498章 以名字命名

  現在他女兒在京城上學,跟賀皎皎既是同學,也是好朋友,聽說還合夥搞了個什麼服裝廠,鳳霞在京城還自己買了房子,又找了個好對象,鳳霞前陣子還打電話回來,說是年底要帶回家來。

  吳俊心中滿意不已,也更加定肖元明和賀皎皎就是他女兒的貴人,不然他女兒哪會有這般好的人生?

  所以吳俊在看到肖元明的時候,十分熱情的上前與他握手「肖元明同志,好久不見,聽說你的生意是越做得越來越大了,卻依舊能想著建設家鄉,是當代年輕人該學習的榜樣,這樣吧,等學校重建完,我這邊提議用你的名字命名,如何?」

  重建個學校出來,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政績,對孩子對百姓來說都是一件好事,自然引起高度重視。

  再者肖元明做了好事,他也願意讓大家都記住肖元明的這個恩情。

  畢竟這可是六千多塊錢,不是六十塊錢啊!

  六千多塊錢,得一個工人不吃不喝的干十二年啊!

  有多少人掙了錢,是願意拿出這麼一大錢來的?、所以給人家一個名字怎麼了?

  吳俊覺得這很合情合理。

  肖元明有些受寵若驚,他本想著只是資助一番家鄉的學校,可沒有想到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啊!

  大家也覺得很合情合理,人家出這麼多錢,留個名確實很正常。

  名字商定下來了之後,便是商議重建學校的事情了。

  下半場會議,幾乎是兩個校長的主場。

  兩個校長說得激情四溢,唾沫橫飛。

  小學校長覺得中學校長是來搶資金的,人家肖元明同志說的是出資重建小學,又沒說要重建中學,你蹦噠出來幹嘛?這裡有你說話的份嗎?

  中學校長「小學並沒有初中重要,不需要重建,只需要修整一下就行了,中學才是最重要的啊!中學之後就是高中,要初中成績好了,才能到縣城進入重點高中!要是後面能考上大學,就是替自己公社替自己的大隊爭光啊!咱們公社到時候能多出幾個大學生,不好嗎?到時候他們出人頭地,也像肖元明同志一樣,回來回報咱們的家鄉!」<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