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她記得,奶娘離去的那一天,她難從悲痛中走出,阿兄在夜間與她談心,阿兄告訴她,那就是死亡,血親離去,身上就會少一塊兒,哪怕很小,也是缺了。
姜皖更迫切地想見到姜鶴年,她還未到宮中,先看見被兩侍衛架住的趙陰陽。
「公主?公主——!」他晃眼間瞧見姜皖,起先詫異,卻如蒙大喜,「公主快助我一臂之力!東宮有變!太子有難——!」
聞之,姜皖立即衝過去,見侍衛有拔劍之意,她先行出劍,未多半言,一道寒光閃出來,劍歸鞘中,兩侍衛的脖子頓時鮮血迸濺,嘔血倒下。
宮廷的侍衛敢朝她拔劍,果真東宮有變。
「我在東宮設下的陣方才破了,恐是有邪物闖進東宮。」趙陰陽說道。
姜皖眉宇一皺,邪物?她並不懂道法奧義卻知是大事,沒等趙陰陽解釋,先一步拽住他,奔去東宮。
東宮大門外的婢子瞧見她,又驚又傻,說道:「主子下令,任何人都不得踏入東宮。」
「你是誰的人!」姜皖見那婢子的臉,冷呵一聲,「姜禮?」
姜禮的人進了東宮?
豈會如此?!
「滾開!我看今日誰敢攔我!」她那沾血的劍刃直接削過去,婢子在驚嚇中癱倒在地上。
姜皖持劍踏入東宮,直至內院中,趙陰陽緊跟隨後,卻頹然嘆道:「遲了……」
滿地的落葉,鋪滿了宮道,這裡的空氣冷得像是冰窖,趙陰陽半是哭半是笑,「這是命數,是天命,公主,你快逃!」
「放你的狗屁!」姜皖一聽,恨不得將他也一併給劈了,院中沒有血,和她記憶中一樣寧靜,她自然不信姜鶴年出事。
「阿兄!阿兄——!」
她連連大喊,停在那內殿門外,抬頭一看,殿中跪坐著一個人影,一身素白的外袍,長發頹落,影子都未晃動分毫,枯槁一般痩白的臉,與人偶別無不同。
那正是她阿兄姜鶴年。
「你來得,倒是及時。」姜皖聽人嗤笑一句,那人從殿門一側走出來。
「姜禮——!」姜皖當即吼出來,她提劍上前,身上無所束,還未踏至殿上,就難再邁出一步。
她看見,一雙和屍體一般腐爛蒼白的手掐在姜鶴年的脖頸上。
那是什麼?
姜皖見過太多屍體,鮮血淋漓,腐化潰爛,唯獨沒有活著的屍體,那便是趙陰陽口中說的邪物!她心中大驚。
「你若上前一步,你便能親眼見證阿兄如何身首異處。」姜禮笑道。
她阿兄闔緊雙目,無聲無息地被那一團黑霧包裹,那邪物髒了阿兄的衣袍,饒是她在戰場兩年,在一刻也慌了神。
「太子已亡。」趙陰陽道,他搖搖頭,卻指著姜禮笑道:「可你也不是天命之人,那王位,你坐不了!」
趙陰陽猶記當年,太子加冠,姜王命他為太子占星卜卦。
雙星降世,雙龍爭霸,一為斷首龍,二為潛龍,唯有潛龍嘯世,可續姜朝盛世。
他為姜王和太子解卦,得出的答案卻讓姜王勃然大怒,險些將他下獄,只因姜王不想流言損害太子威名才將此事作罷,令他不得再提,所以那日朝後,他赴東宮與太子話談。
太子姜鶴年便是那斷首龍!這是事實,是天昭!
天昭勝過他的前途和性命,他當年輔佐真龍姜王造反登基,如今也同樣冒大不韙扛龍命,絕不會篡改預兆。
「如此,如此……」太子姜鶴年得知時,比他想得還要平靜,他只輕嘆一句。
趙陰陽不知他未盡之言是何意,太子曾助他,他來此是為償還恩情。
「若想改命,臣有二法。」趙陰陽道:「其一,斬潛龍!」
「那潛龍便是殿下從辛奴庫收的野駒,好馬化龍,殺了他,可破此命局。」
「原是如此。」姜鶴年不怒反笑,他眼睛裡下了細雨,漣漪泛濫,也許是高興,也許傷悲,都是剎那間的事,太短太少。
「難怪趙公看他的眼神總與旁人不同。」他說,「他會成王?」
「是。」趙陰陽答:「臣見他的第一眼就看出,他身負真龍之氣,與王上相同。」
姜鶴年笑了:「那他也會成為一位合格的帝王,與我父王一般。」他說,「既命數已定,何須介懷,趙公不告之父王,而將這些說與孤,難道真想讓孤殺了他?」
趙陰陽搖頭:「臣不敢拿國運兒戲,潛龍在世,必將掃蕩風雨,姜朝昌盛,這正是臣想看見的。」
「是了。」姜鶴年只道:「既能給姜朝盛世,便是幸事。」
「殿下,臣來是為殿下您,臣仍是有一問。」趙陰陽托起伴身的長袍筆直跪下:「殿下可願與臣入道?極陰之人,方有入道才可自救,臣願助殿下改命。」
「趙公有意,孤謝之,但孤此生是太子。」姜鶴年淡淡笑之,「是儲君,此命不改。」
趙陰陽問:「殿下已知命數,所求是何?」
姜鶴年道:「孤思忖,來日既促,何苦嗟嘆?珍惜當下,便已圓滿。」
趙陰陽嘆出一口氣,朝姜鶴年拜三拜:「姜朝有殿下,是百姓之幸也。」
「趙公,起身罷。」
姜鶴年抬手,他站起,移步至殿門,推開一看,殿檐遮擋了他頭頂的穹光,讓它只有院中樹枝的縫隙里熙熙攘攘地穿過去,落在地上,落在人身上。
於林與姜皖站在院中,他二人連聲喊道:
「阿兄!」
「主子。」
他們都笑著,像月牙兒飄到他的手上,是暖的,此刻此景,就刻進了他的眼睛裡。
他想。
如此,便是好。
只是於林,不只能是個武者,姜鶴年對他再無遮攔,二人相伴時,他會將批閱的周折念出來,談及朝政,他看見了於林臉上的窘迫,青年促狹的晦澀之氣和他不想丟臉的執拗都是鮮活的。
姜鶴年教他習字,於林耳聽目染,後來他就上了戰場。
東宮的孩子都長大了,於林戰功赫赫,在群臣之中也是一貫醒目,是頭牙齒鋒利的獅子,姜皖殺敵萬千,還自己招兵買馬,組建了豹騎。
姜鶴年將戰報書信一一保存,疊成了一座雪山。
父王身體日漸虛弱,病症纏綿,他站得越高,走得越遠,姜王便一一卸去了他的擔子,像個普通老者,一個帝王對兒子最大的寵愛便是將他培養成合格的儲君。
姜鶴年對父親心存感激,他有所感應,父王離去不久矣,而他的時間也短矣。
姜皖與於林皆在邊疆,他去探望一次,知再分離便是永別,可他見所愛之人安康自在,早已無身後顧慮。
又一年,他於殿中觀軍報。
信上言,北牧潰退,姜軍追擊。
飛羽將軍言:戰必勝,攻必取,蠻夷可往,我亦可往!
狂言之後,他便深追北牧騎兵五百里至草原桓河。
姜鶴年見過他領軍陣前的模樣,驕陽遜色之,虎豹皆不敵,年輕氣盛,自狂之。
姜鶴年只不能見證他稱帝,當他登上寶座時是否也會侷促無措,這是他心中一憾,他捏著那封信,悵然間,信紙被風卷了起來,從他指尖縫隙間吹去了殿外。
姜皖更迫切地想見到姜鶴年,她還未到宮中,先看見被兩侍衛架住的趙陰陽。
「公主?公主——!」他晃眼間瞧見姜皖,起先詫異,卻如蒙大喜,「公主快助我一臂之力!東宮有變!太子有難——!」
聞之,姜皖立即衝過去,見侍衛有拔劍之意,她先行出劍,未多半言,一道寒光閃出來,劍歸鞘中,兩侍衛的脖子頓時鮮血迸濺,嘔血倒下。
宮廷的侍衛敢朝她拔劍,果真東宮有變。
「我在東宮設下的陣方才破了,恐是有邪物闖進東宮。」趙陰陽說道。
姜皖眉宇一皺,邪物?她並不懂道法奧義卻知是大事,沒等趙陰陽解釋,先一步拽住他,奔去東宮。
東宮大門外的婢子瞧見她,又驚又傻,說道:「主子下令,任何人都不得踏入東宮。」
「你是誰的人!」姜皖見那婢子的臉,冷呵一聲,「姜禮?」
姜禮的人進了東宮?
豈會如此?!
「滾開!我看今日誰敢攔我!」她那沾血的劍刃直接削過去,婢子在驚嚇中癱倒在地上。
姜皖持劍踏入東宮,直至內院中,趙陰陽緊跟隨後,卻頹然嘆道:「遲了……」
滿地的落葉,鋪滿了宮道,這裡的空氣冷得像是冰窖,趙陰陽半是哭半是笑,「這是命數,是天命,公主,你快逃!」
「放你的狗屁!」姜皖一聽,恨不得將他也一併給劈了,院中沒有血,和她記憶中一樣寧靜,她自然不信姜鶴年出事。
「阿兄!阿兄——!」
她連連大喊,停在那內殿門外,抬頭一看,殿中跪坐著一個人影,一身素白的外袍,長發頹落,影子都未晃動分毫,枯槁一般痩白的臉,與人偶別無不同。
那正是她阿兄姜鶴年。
「你來得,倒是及時。」姜皖聽人嗤笑一句,那人從殿門一側走出來。
「姜禮——!」姜皖當即吼出來,她提劍上前,身上無所束,還未踏至殿上,就難再邁出一步。
她看見,一雙和屍體一般腐爛蒼白的手掐在姜鶴年的脖頸上。
那是什麼?
姜皖見過太多屍體,鮮血淋漓,腐化潰爛,唯獨沒有活著的屍體,那便是趙陰陽口中說的邪物!她心中大驚。
「你若上前一步,你便能親眼見證阿兄如何身首異處。」姜禮笑道。
她阿兄闔緊雙目,無聲無息地被那一團黑霧包裹,那邪物髒了阿兄的衣袍,饒是她在戰場兩年,在一刻也慌了神。
「太子已亡。」趙陰陽道,他搖搖頭,卻指著姜禮笑道:「可你也不是天命之人,那王位,你坐不了!」
趙陰陽猶記當年,太子加冠,姜王命他為太子占星卜卦。
雙星降世,雙龍爭霸,一為斷首龍,二為潛龍,唯有潛龍嘯世,可續姜朝盛世。
他為姜王和太子解卦,得出的答案卻讓姜王勃然大怒,險些將他下獄,只因姜王不想流言損害太子威名才將此事作罷,令他不得再提,所以那日朝後,他赴東宮與太子話談。
太子姜鶴年便是那斷首龍!這是事實,是天昭!
天昭勝過他的前途和性命,他當年輔佐真龍姜王造反登基,如今也同樣冒大不韙扛龍命,絕不會篡改預兆。
「如此,如此……」太子姜鶴年得知時,比他想得還要平靜,他只輕嘆一句。
趙陰陽不知他未盡之言是何意,太子曾助他,他來此是為償還恩情。
「若想改命,臣有二法。」趙陰陽道:「其一,斬潛龍!」
「那潛龍便是殿下從辛奴庫收的野駒,好馬化龍,殺了他,可破此命局。」
「原是如此。」姜鶴年不怒反笑,他眼睛裡下了細雨,漣漪泛濫,也許是高興,也許傷悲,都是剎那間的事,太短太少。
「難怪趙公看他的眼神總與旁人不同。」他說,「他會成王?」
「是。」趙陰陽答:「臣見他的第一眼就看出,他身負真龍之氣,與王上相同。」
姜鶴年笑了:「那他也會成為一位合格的帝王,與我父王一般。」他說,「既命數已定,何須介懷,趙公不告之父王,而將這些說與孤,難道真想讓孤殺了他?」
趙陰陽搖頭:「臣不敢拿國運兒戲,潛龍在世,必將掃蕩風雨,姜朝昌盛,這正是臣想看見的。」
「是了。」姜鶴年只道:「既能給姜朝盛世,便是幸事。」
「殿下,臣來是為殿下您,臣仍是有一問。」趙陰陽托起伴身的長袍筆直跪下:「殿下可願與臣入道?極陰之人,方有入道才可自救,臣願助殿下改命。」
「趙公有意,孤謝之,但孤此生是太子。」姜鶴年淡淡笑之,「是儲君,此命不改。」
趙陰陽問:「殿下已知命數,所求是何?」
姜鶴年道:「孤思忖,來日既促,何苦嗟嘆?珍惜當下,便已圓滿。」
趙陰陽嘆出一口氣,朝姜鶴年拜三拜:「姜朝有殿下,是百姓之幸也。」
「趙公,起身罷。」
姜鶴年抬手,他站起,移步至殿門,推開一看,殿檐遮擋了他頭頂的穹光,讓它只有院中樹枝的縫隙里熙熙攘攘地穿過去,落在地上,落在人身上。
於林與姜皖站在院中,他二人連聲喊道:
「阿兄!」
「主子。」
他們都笑著,像月牙兒飄到他的手上,是暖的,此刻此景,就刻進了他的眼睛裡。
他想。
如此,便是好。
只是於林,不只能是個武者,姜鶴年對他再無遮攔,二人相伴時,他會將批閱的周折念出來,談及朝政,他看見了於林臉上的窘迫,青年促狹的晦澀之氣和他不想丟臉的執拗都是鮮活的。
姜鶴年教他習字,於林耳聽目染,後來他就上了戰場。
東宮的孩子都長大了,於林戰功赫赫,在群臣之中也是一貫醒目,是頭牙齒鋒利的獅子,姜皖殺敵萬千,還自己招兵買馬,組建了豹騎。
姜鶴年將戰報書信一一保存,疊成了一座雪山。
父王身體日漸虛弱,病症纏綿,他站得越高,走得越遠,姜王便一一卸去了他的擔子,像個普通老者,一個帝王對兒子最大的寵愛便是將他培養成合格的儲君。
姜鶴年對父親心存感激,他有所感應,父王離去不久矣,而他的時間也短矣。
姜皖與於林皆在邊疆,他去探望一次,知再分離便是永別,可他見所愛之人安康自在,早已無身後顧慮。
又一年,他於殿中觀軍報。
信上言,北牧潰退,姜軍追擊。
飛羽將軍言:戰必勝,攻必取,蠻夷可往,我亦可往!
狂言之後,他便深追北牧騎兵五百里至草原桓河。
姜鶴年見過他領軍陣前的模樣,驕陽遜色之,虎豹皆不敵,年輕氣盛,自狂之。
姜鶴年只不能見證他稱帝,當他登上寶座時是否也會侷促無措,這是他心中一憾,他捏著那封信,悵然間,信紙被風卷了起來,從他指尖縫隙間吹去了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