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好。」笑意布滿修長清澈的鶴目,唇角再次勾起。
他怎麼會讓唐薏這麼輕易脫身呢?
第二十一章 把那個人給拎回來
四月近夏,江河水滿,城中桃花次第開放,落英如絮,春色滿城。
江觀雲足足靜養了一個月才能下床,身雖虛卻無旁大礙,已經可以用飯食,湯藥汁子僅為輔補。
自醒來他多了一個習慣,便是坐藤椅中曬太陽,這習慣是當初唐薏給他養成的,閉上眼便能聞到風中的味道,連著她身上的淡香。
姚嘉念照例往筠松居跑,先前江觀雲明確告知她不必來,可她心有所圖,自也不應,只央了江夫人便似得令。
今日來的有些遲了,到院中時正見著有婢女將才煎好的補藥送上。
姚嘉念從中伸手接過,親自端到江觀雲面前。
那人閉著眼,只聽腳步並不知來人是誰,姚嘉念坐到一旁石凳上,羹匙輕輕於碗中攪動,碗中熱氣騰散才能快些。
白瓷輕輕相撞在一處,發出脆生的音調,藥香彌散,江觀雲睜開眼,見到姚嘉念第一眼,神色平淡。
「你來了。」他自認先前歸勸的話雖委婉,卻也不至於讓人聽不懂,顧念著二人從前曾有婚約,加上是個姑娘家,臉皮薄,也不忍心語氣太重。
這段時日所有的一切都未曾順著姚嘉念的心意發展。
外人皆傳江觀雲死裡逃生全是唐薏的功勞,是這場意外的沖喜救了江觀雲的性命,而當初退親的姚家反淪為閒人的笑柄,任人背後譏諷弄巧成拙。
她也曾入宮去求皇后姑姑開恩,即便皇后有意,可流言阻在腳下,若是下旨說江唐二家的婚事不作數,那必定會造成更大的非議詬言。即便再寵愛侄女,也再不能將她強塞到江家,如想硬來,皇后聲名亦會有損,中宮無德,又如何母儀天下。
莫名傳出的流言無根無氣,竟生生將她們擺了一道。
事後江夫人也有意打探,小人之心揣度是不是唐家做鬼,卻又不像,若唐家有旁的心思大可不走,何必又拿銀子又惹是非。
一時進退兩難,只能僵持在原處,眼下姚嘉念唯一的指望便是江觀雲,只要他開口便還有轉圜。
不甘心坐以待斃,因而姚嘉念不顧他的勸阻來的照樣勤快。
眼下春來天暖也換了薄衫,春風一過,吹得她衣袖翻飛,似不經意間露出腕上那道可憎的疤痕來。
一勺湯藥由湯轉溫,伸手送到江觀雲唇邊,殷勤十足,「觀雲哥哥喝藥吧。」
手肘上一發力道,攥住藤椅扶手坐直起身,伸手接過藥碗暫擱一旁石桌上,目觸她的手腕處,明知故問:「落疤了?」
別管這疤是怎麼來的,姚嘉念就是想讓他知曉,這是為他才落的,既目的達到,便又故作扭捏的扯了衣袖,將其重新蓋住,應聲也不敢抬眼,只輕輕點頭,「嗯。」
江夫人不止一次在他耳邊提及姚嘉念為了他到底做了怎麼樣的犧牲,洞若觀火的人很無奈的扯了唇角,「若是刀傷,切口不會這般崎嶇,當平整才對。」
慢聲細語卻毫不留情掀了姚嘉念的謊言,這種話引拿來哄騙江夫人已是極限,卻難過他的法眼。醒來時只瞧一眼便知情況,這種為他而傷的話哪裡會信。
白皙的面容似染上才被碰翻的胭脂,羞紅之意漫了滿眼,姚嘉念低下頭,將手整個縮回到衣袖當中去,小心思被人一點即破,生平頭回在江觀雲面前感到無地自容,一句辯駁的話也甩不出。
「嘉念,」江觀雲和聲念她的名字,身子又朝後靠去,「多謝你這些日子以來的奔波與關照,如今我已有妻室,你若再出入江府,只怕對你名聲有損,往後你不必再來了。」
妻室二字使人心驚,姚嘉念驀地抬眸,反駁道:「沖喜又算哪門子親事,你可知在你昏迷時她都做了什麼?」
江觀雲自是比誰都清楚,他醒來連對江聞谷都沒透露他從始至終意識清明,只是不聲不響的看著身邊來往的人一個個搭戲台子紅白雙唱唱得起勁兒。
微眯起眼,她對唐薏話中有話的質疑詆毀讓人有些不滿,「嘉念,你我當初的親事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既娶了唐薏,便會對她負責一輩子,無關她是什麼樣的人。」
這並非客套話,江觀雲自小順風順水,人生一路走來都是按部就班順理成章,連婚事亦是由父母定下,他不識男女之情,無論婚事與誰定下他都照接,可如今不同了,凡心既動,便再也容不得旁人將就。
這樣的話,姚嘉念從未聽他對自己講過,兩個人不過是差臨門一腳,可一旦錯開就再難。
她亦不懂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更想不通他只要開口那門親事便可不作數,為何他偏生要負責,對唐薏負責......
明明他與她不相熟,明明他對她全無了解,明明他睜眼的第一日唐薏便走了......
對,還有唐薏。
心亂如麻的人忽然想到唐薏所收的銀票,她明明收了銀票留下了和離,只要她不回來就好。
再無理由於這裡待下去,可姚嘉念仍不甘心,只是給自己摳了個台階下,她緩緩自石凳上站起身:「觀雲哥哥,你快喝藥吧,一會兒該涼了,我給夫人帶了些東西,我給她送過去就走。」
江觀雲一番話使人難過,她笑不出來,只能逃似的離開筠松居。
藥自然是得喝的,他一口也不能落下,只有身子快些恢復了,他才能把那個人給拎回來。
春風吹得竹葉沙響,他再次自藤椅中坐直身子,伸手探向石桌上那碗藥,一飲而盡。
沒心沒肺的唐薏還獨做春秋大夢,想縮在市井待流言散了一切皆能回歸平靜。
照例每日往吉祥坊跑,著一身常服幫錢氏賣餅。
午時一過,鋪面前買餅的人便少了,唐薏時不時探頭朝街西望去。
錢氏正歸攏手底下賣剩的餅,打算今日早關張,抬眼見唐薏站在日頭底下,將她喚了回來:「快進屋吧,外頭太陽正毒,你哥走的時候說了,沒這麼快回來。」
唐薏手蹭在身前圍裙上,眼珠子不捨得收回,一邊往回走一邊喃喃自語:「我哥一早就去了碼頭,腿腳再慢也不至於這個時辰還不到啊!」
自打自江府出來唐薏便給從前鄉下的兩個最好的姐妹去了書信,讓她們上京來投奔,其中一個便是當初村子裡大名鼎鼎的李嫂子。
李嫂是外鄉嫁到村中的,後夫君不檢點,和同村一個寡婦弄到了一處,氣得李嫂子大鬧一場便休離了這門親,可她娘家人不認,便將她趕了出來,好在她性子潑辣,自謀出路,誰也不靠。
還有一位名喚吳相宜,長唐薏兩歲,從前就住在隔壁,二人親厚似孿生。
此回這兩個人書信里說要結伴而來,唐薏整整盼了好幾日。
才要轉身回鋪面,且聽後面有人遙聲喚她的名字——「稻花!」
她猛一回頭,正是劉豐年駕著馬車自城西街拐過來,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朝這邊擺臂。
身後馬車帘子被掀起,亦探出兩個頭來。
一見三人,唐薏笑的原地蹦高,跳著腳的朝前招手:「相宜姐!李嫂!」<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怎麼會讓唐薏這麼輕易脫身呢?
第二十一章 把那個人給拎回來
四月近夏,江河水滿,城中桃花次第開放,落英如絮,春色滿城。
江觀雲足足靜養了一個月才能下床,身雖虛卻無旁大礙,已經可以用飯食,湯藥汁子僅為輔補。
自醒來他多了一個習慣,便是坐藤椅中曬太陽,這習慣是當初唐薏給他養成的,閉上眼便能聞到風中的味道,連著她身上的淡香。
姚嘉念照例往筠松居跑,先前江觀雲明確告知她不必來,可她心有所圖,自也不應,只央了江夫人便似得令。
今日來的有些遲了,到院中時正見著有婢女將才煎好的補藥送上。
姚嘉念從中伸手接過,親自端到江觀雲面前。
那人閉著眼,只聽腳步並不知來人是誰,姚嘉念坐到一旁石凳上,羹匙輕輕於碗中攪動,碗中熱氣騰散才能快些。
白瓷輕輕相撞在一處,發出脆生的音調,藥香彌散,江觀雲睜開眼,見到姚嘉念第一眼,神色平淡。
「你來了。」他自認先前歸勸的話雖委婉,卻也不至於讓人聽不懂,顧念著二人從前曾有婚約,加上是個姑娘家,臉皮薄,也不忍心語氣太重。
這段時日所有的一切都未曾順著姚嘉念的心意發展。
外人皆傳江觀雲死裡逃生全是唐薏的功勞,是這場意外的沖喜救了江觀雲的性命,而當初退親的姚家反淪為閒人的笑柄,任人背後譏諷弄巧成拙。
她也曾入宮去求皇后姑姑開恩,即便皇后有意,可流言阻在腳下,若是下旨說江唐二家的婚事不作數,那必定會造成更大的非議詬言。即便再寵愛侄女,也再不能將她強塞到江家,如想硬來,皇后聲名亦會有損,中宮無德,又如何母儀天下。
莫名傳出的流言無根無氣,竟生生將她們擺了一道。
事後江夫人也有意打探,小人之心揣度是不是唐家做鬼,卻又不像,若唐家有旁的心思大可不走,何必又拿銀子又惹是非。
一時進退兩難,只能僵持在原處,眼下姚嘉念唯一的指望便是江觀雲,只要他開口便還有轉圜。
不甘心坐以待斃,因而姚嘉念不顧他的勸阻來的照樣勤快。
眼下春來天暖也換了薄衫,春風一過,吹得她衣袖翻飛,似不經意間露出腕上那道可憎的疤痕來。
一勺湯藥由湯轉溫,伸手送到江觀雲唇邊,殷勤十足,「觀雲哥哥喝藥吧。」
手肘上一發力道,攥住藤椅扶手坐直起身,伸手接過藥碗暫擱一旁石桌上,目觸她的手腕處,明知故問:「落疤了?」
別管這疤是怎麼來的,姚嘉念就是想讓他知曉,這是為他才落的,既目的達到,便又故作扭捏的扯了衣袖,將其重新蓋住,應聲也不敢抬眼,只輕輕點頭,「嗯。」
江夫人不止一次在他耳邊提及姚嘉念為了他到底做了怎麼樣的犧牲,洞若觀火的人很無奈的扯了唇角,「若是刀傷,切口不會這般崎嶇,當平整才對。」
慢聲細語卻毫不留情掀了姚嘉念的謊言,這種話引拿來哄騙江夫人已是極限,卻難過他的法眼。醒來時只瞧一眼便知情況,這種為他而傷的話哪裡會信。
白皙的面容似染上才被碰翻的胭脂,羞紅之意漫了滿眼,姚嘉念低下頭,將手整個縮回到衣袖當中去,小心思被人一點即破,生平頭回在江觀雲面前感到無地自容,一句辯駁的話也甩不出。
「嘉念,」江觀雲和聲念她的名字,身子又朝後靠去,「多謝你這些日子以來的奔波與關照,如今我已有妻室,你若再出入江府,只怕對你名聲有損,往後你不必再來了。」
妻室二字使人心驚,姚嘉念驀地抬眸,反駁道:「沖喜又算哪門子親事,你可知在你昏迷時她都做了什麼?」
江觀雲自是比誰都清楚,他醒來連對江聞谷都沒透露他從始至終意識清明,只是不聲不響的看著身邊來往的人一個個搭戲台子紅白雙唱唱得起勁兒。
微眯起眼,她對唐薏話中有話的質疑詆毀讓人有些不滿,「嘉念,你我當初的親事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既娶了唐薏,便會對她負責一輩子,無關她是什麼樣的人。」
這並非客套話,江觀雲自小順風順水,人生一路走來都是按部就班順理成章,連婚事亦是由父母定下,他不識男女之情,無論婚事與誰定下他都照接,可如今不同了,凡心既動,便再也容不得旁人將就。
這樣的話,姚嘉念從未聽他對自己講過,兩個人不過是差臨門一腳,可一旦錯開就再難。
她亦不懂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更想不通他只要開口那門親事便可不作數,為何他偏生要負責,對唐薏負責......
明明他與她不相熟,明明他對她全無了解,明明他睜眼的第一日唐薏便走了......
對,還有唐薏。
心亂如麻的人忽然想到唐薏所收的銀票,她明明收了銀票留下了和離,只要她不回來就好。
再無理由於這裡待下去,可姚嘉念仍不甘心,只是給自己摳了個台階下,她緩緩自石凳上站起身:「觀雲哥哥,你快喝藥吧,一會兒該涼了,我給夫人帶了些東西,我給她送過去就走。」
江觀雲一番話使人難過,她笑不出來,只能逃似的離開筠松居。
藥自然是得喝的,他一口也不能落下,只有身子快些恢復了,他才能把那個人給拎回來。
春風吹得竹葉沙響,他再次自藤椅中坐直身子,伸手探向石桌上那碗藥,一飲而盡。
沒心沒肺的唐薏還獨做春秋大夢,想縮在市井待流言散了一切皆能回歸平靜。
照例每日往吉祥坊跑,著一身常服幫錢氏賣餅。
午時一過,鋪面前買餅的人便少了,唐薏時不時探頭朝街西望去。
錢氏正歸攏手底下賣剩的餅,打算今日早關張,抬眼見唐薏站在日頭底下,將她喚了回來:「快進屋吧,外頭太陽正毒,你哥走的時候說了,沒這麼快回來。」
唐薏手蹭在身前圍裙上,眼珠子不捨得收回,一邊往回走一邊喃喃自語:「我哥一早就去了碼頭,腿腳再慢也不至於這個時辰還不到啊!」
自打自江府出來唐薏便給從前鄉下的兩個最好的姐妹去了書信,讓她們上京來投奔,其中一個便是當初村子裡大名鼎鼎的李嫂子。
李嫂是外鄉嫁到村中的,後夫君不檢點,和同村一個寡婦弄到了一處,氣得李嫂子大鬧一場便休離了這門親,可她娘家人不認,便將她趕了出來,好在她性子潑辣,自謀出路,誰也不靠。
還有一位名喚吳相宜,長唐薏兩歲,從前就住在隔壁,二人親厚似孿生。
此回這兩個人書信里說要結伴而來,唐薏整整盼了好幾日。
才要轉身回鋪面,且聽後面有人遙聲喚她的名字——「稻花!」
她猛一回頭,正是劉豐年駕著馬車自城西街拐過來,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朝這邊擺臂。
身後馬車帘子被掀起,亦探出兩個頭來。
一見三人,唐薏笑的原地蹦高,跳著腳的朝前招手:「相宜姐!李嫂!」<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