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太妃看著院裡積起的一層雪,長長的嘆了口氣,又低頭撥弄自己手上的佛珠。

  一個月後,該回京的都回來了,其中自然有明帝心心念念的皇長孫一脈。皇長孫入宮,倒也不敢耽擱,立時就獻上了虎符。

  可惜明帝並不把大皇子此舉放在眼裡,既然誠心要獻,為何不早早獻上?之前摺子里還說此物貴重,若是送回來怕有人搶奪,現下才曉得送還,早已晚了。

  皇家再怎麼明爭暗鬥,太上皇的喪事還是要辦的,為了表示自己的孝順,明帝陪葬了許多珍寶,引得那些溜須拍馬的官員又歌功頌德一番,明帝心裡很是受用。

  想到明帝願意把金銀珠寶用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深埋地下,也不願拿出些來處理災荒之事,安樂王心裡更加不服這個兄長了。

  不服之人不止寒繼一個,景國公那邊有人逃脫,也不知是哪一位王爺做的手腳,有皇長孫這個出頭的椽子在,明帝無暇顧及他人,把所有的帳都往大皇子一脈算。

  “先生說他不成,我想著這麼些年,他在這位子上行事還算妥當,不想內里卻是這麼個模樣?”黛玉得了個空隙,和寒繼獨處,一日沒和誰說過話的她忍不住小聲議論此事。“想來先時必是父皇有垂簾聽政之舉,不然前幾年也不會那麼太平。”

  “正是如此,不然我這皇兄也不會總盯著我不放了,他總覺著父皇想把這位子給我,實際上父皇是想給我那大侄子。”寒繼小聲道。

  “原來你就是‘草船借箭’那草人,被推了出來當靶子的?”黛玉笑道。

  “難為你還笑得出來,再笑我就被紮成刺蝟了!”寒繼佯裝發怒。

  “成了刺蝟不正好,這樣豈不是誰都碰不得你了?你那好侄兒那麼早冒了頭,可有你的手筆?”黛玉反問。

  “不是你把那虎符賞給侄兒的嗎?”寒繼說。

  “別裝傻,我問的是之前!”黛玉白了寒繼一眼。

  “你猜猜?”寒繼並沒有說出因果,反是讓黛玉自己猜,見有內侍往這邊過來,二人立時就住了嘴,沒再說話。

  明帝的監視可謂無孔不入,之前還略作掩飾,現在幾乎是光明正大了,寒繼雖然想在太后膝下多盡孝道,但京中局勢如此混亂,王太后只盼著太上皇七七一過,寒繼和黛玉南下江南。

  太上皇仙逝之前就預言過,若他一去,天下必然紛亂,想到子孫相殘,他就痛心極了。

  然痛心又有何用,如果太上皇態度明確些,按著自己意願定了下一任帝王,不要只顧著安穩讓當今明帝有機會上位,天下又何至於此?

  王太后作為局外人,倒是把這些關節都看得分明。雖然寒繼長於她膝下,但是她曉得太上皇最疼愛的是皇長孫,既然不能占嫡,那便占長,太上皇一向遵循祖制,若不是明帝勢力漸長,太上皇也不至於被逼著禪位。

  可太上皇就算禪位了,還是發揮餘力,將皇長孫那一方養的兵強馬壯,如今大亂想來也是太上皇的手筆,他態度如此曖昧,不就是在暗示皇長孫,這皇位需要你自己來搶。

  王太后想到這就覺得心中難受,太上皇故意把寒繼留在京中,不就是為了吸引明帝注意力,給皇長孫擋刀麼?

  皇長孫的婚事也是太上皇親自定下的,是宮中陳閣老的嫡親孫女,陳閣老家一門三進士,蔭下學子莘莘。若是太上皇真把寒繼這個兒子放在心上,從長遠計,也斷不會允黛玉這門親的。

  王太后只恨自己後家無力,唯一想到的法子就是讓寒繼快些往番地去,想到寒繼和黛玉在江南為了百姓奔忙,王太后這當娘的心裡那叫一個疼啊!她畢竟是婦人,現下唯一所願就是兒子能平安。

  寒繼和黛玉曉得,就算這次他們走脫了,避居江南,將來無論是誰上位,他們都討不了好去,因為太上皇早把寒繼立出來當了靶子,無論是皇長孫和明帝最後都會來找他這靶子算帳的。

  細細論來,就算太上皇疼愛皇長孫,可寒繼自小由太后撫養,身份總是比他們高些。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了名正言順,也為了日後能安心,首當其衝,就是安樂王。

  太上皇的七七一過,寒繼就向明帝請辭,明帝十分痛快的應了,寒繼也不耽擱,帶著黛玉離了京城南下。可皇長孫卻被明帝留了下了,明帝說太上皇向來疼愛皇長孫,讓皇長孫給太上皇守上一年墳,以慰太上皇的在天之靈。

  離京三日,寒繼已經走出了京城地界,黛玉拿出自己出嫁之前顧遠老狐狸給她的錦囊,拆開了看這帝師有何錦囊妙計。

  作者有話要說:  黛玉這篇文已經接近尾聲,謝謝各位的一路陪伴。

  我經常生病這事,一路看過來的讀者心裡有數,謝謝大家的體諒。

  有一段時間是真的差點狗帶了,那時候想著我這篇文會不會像紅樓一樣不會完稿。

  慶幸的是我還是堅持了下來。

  希望各位讀者新的一年,一切都好。

  我的下一篇文已經開始更新了,歡迎各位收藏養肥。

  ……比心

  第118章 偷兵

  一百一十八、偷兵

  “這老狐狸, 倒是敢想?和本王想到一處了!”寒繼看了顧遠神神秘秘弄的錦囊妙計, 不由笑道, 自懷中掏出一樣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