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頁
這「山匪」似是方從土裡挖出來的一般,渾身上下都灰撲撲的,臉上有些血跡,頭髮也很是散亂,兩條腿因為力竭的緣故不停打著擺子,唯有雙眼睛亮得嚇人、滴溜溜亂轉,屁股還沒坐下來,第一件事竟是從車窗鑽出半個身子,抬手便將車廂四角上的鈴鐺拽了下來。
守在車廂外的趕車人一驚,當即怒聲斥責。「山匪」卻恍若未聞,只攥著那銅鈴靠近了車中那小公子,一開口竟是個女子。
「鈴音招鬼,兄台沒聽說過嗎?」
她的聲音透著鬼祟,此時又身處窮山惡水之處,但那小公子卻沒有流露出半點驚疑,反而頗為感興趣地點了點頭。
「早就有此聽聞,凡是被惡鬼附身之人可日行千里路而不知疲憊,只受鈴鐸之音感召驅使、奇詭玄妙非常。此番有機會親自辨一辨這傳言是真是假,又怎能錯過?」
行夜路之人最怕撞鬼,這人倒好,竟巴不得有鬼找上門去。
渾身髒兮兮的「山匪」愣在原地,未察面前之人突然出手,竟掐住了她的臉蛋,捏了半晌過後頗有些失望地退開來。
「既不是山匪,也不是惡鬼,未免無趣了些。」
他說罷闔上眼帘,五根手指有些無聊地繼續搓起核桃來,他對面的女子卻揉了揉臉頰湊上前來。
「公子為何要行此路?你難道沒發覺嗎?這山林間莫說一輛車駕,就連一個活人也見不到。」
那小公子沉默片刻後,托著腮、歪著頭開口道。
「我同家裡人鬧了些彆扭,負氣之下一走了之,正巧聽聞那九皋城遭了難,便順道過來看看。你說這裡沒有活人,那你又是何情況?為何在此地徘徊?」
這可說來話長了,真要是一五一十、徐徐道來,不收個三十文茶水錢都算是吃了虧。
用力吸了吸鼻子,秦九葉打定了主意,終於沉聲開口道。
「不瞞公子,我此番孤身涉險、穿越深山密林,只為去尋那都城來的虞安王,當面向他陳情匯報,請他看在我與城中醫者已堪破那怪病難題的份上,對九皋城網開一面,協助鎮水都尉邱偃一家共同剿滅賊人,為城中百姓謀取一線生機。」
她一番話說得條理分明、大義凜然,同方才剛上車時畏畏縮縮、賊頭賊腦的樣子判若兩人。
按這小公子先前言行,聽了這番話似乎免不了一番追問,可對方此時卻安靜下來,許久才若有所思地重新打量起她來。
「九皋何時有位女官?我倒是未曾聽說過。」
女子垂下頭去,一五一十地說道。
「在下一介草民,在那城中並無一官半職。」
「那便是這龍樞一帶的名醫聖手?不知可有名號?」
女子的頭埋得更深。
「鄉野村醫,無名無號。」
「無官也無職,無名又無號……」對方慢悠悠地品了品她「自報的家門」,半是戲謔半是認真地發問道,「……你為何會覺得僅憑一張嘴,便能令我信服你救得了九皋城?」
然而這一回,對方卻抬起頭來。
她並沒有立刻開口,而是緊抿著唇望過來。她似乎是在思索如何才能用言語終結這幾乎不可能回答的問題,又似乎只是有些長存於心間的思緒等待抒發。奔襲的塵土遮住了她的容顏,光卻在那雙眼睛深處跳躍,直到一切匯聚成流、水到而渠成,她終於下定決心般開始了這至關重要的陳情。
「在下曾四處走方,而後定居村野、開設藥堂,醫過的人沒有千萬也有百千,他們中有平民百姓,也有不少是所謂的江湖高手,平日裡過著刀尖舔血、殺人不眨眼的日子。可每當他們病痛難忍、亦或是徘徊生死時,還是會哭爹喊娘、求神念佛。然而能讓他們見到明日朝陽的人只有我這個村野郎中而已。」
「自古信奉鬼神者不計其數,而所謂神跡大都只是天地規律、亦或造化本身而已。人們將所有希望都寄託於冰冷的石像、轉瞬成灰的香火、繁複虔誠的祝禱之文,除了消耗自己的勇氣與意志,原就得不到任何回應。若這世間當真有鬼神的存在,它們俯瞰這片大地的面容也是無喜無悲、無情無欲的。似牧者之於牲畜、牲畜之於薪蕘、薪蕘之於粥米,斷然不可能設身處地、體察其中的生死煎熬。」
「古往今來,苦難災禍從未間斷。煎熬中的人們似乎永遠也等不來救世者,而真正擁有堅定信念者會選擇成為救世之人。他們或許只有凡人魂魄、血肉之軀、一把骨頭,或許碌碌已久、染疾殘缺、品性瑕疵,或許從未想過星月無光的時候、要燃燒自己來照亮長夜。但他們還是伸出了的手、撐住了頭頂的這片天,獻出了擁有的一切、只為薪火能夠相傳。」
「金玉琳琅,珠光寶器,常伴白骨。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卻有所用。遠志既是小草,小草既是遠志。即使這人世間的秩序往往掌握在那些聰明且自私的人手中,但守護這世間的重擔往往落在那些執著乃至蠢鈍、蠢鈍乃至不畏犧牲的人身上。我那位說書的朋友若還在,應當將這些凡人的名字寫進歲月深處,不要讓自私利己者的頌歌磨滅了它的光彩。」
女子一口氣說到最後,聲音不僅不顯疲態、反而越發嘹亮,似乎就要穿透這四方車廂、穿透這山道間化不開的濃霧、穿透大山大河,去往無限寬廣的天地之間。
「這世上真正能救蒼生於水火之中的並非鬼神,而是蒼生自己。我乃蒼生其一,公子緣何不信於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守在車廂外的趕車人一驚,當即怒聲斥責。「山匪」卻恍若未聞,只攥著那銅鈴靠近了車中那小公子,一開口竟是個女子。
「鈴音招鬼,兄台沒聽說過嗎?」
她的聲音透著鬼祟,此時又身處窮山惡水之處,但那小公子卻沒有流露出半點驚疑,反而頗為感興趣地點了點頭。
「早就有此聽聞,凡是被惡鬼附身之人可日行千里路而不知疲憊,只受鈴鐸之音感召驅使、奇詭玄妙非常。此番有機會親自辨一辨這傳言是真是假,又怎能錯過?」
行夜路之人最怕撞鬼,這人倒好,竟巴不得有鬼找上門去。
渾身髒兮兮的「山匪」愣在原地,未察面前之人突然出手,竟掐住了她的臉蛋,捏了半晌過後頗有些失望地退開來。
「既不是山匪,也不是惡鬼,未免無趣了些。」
他說罷闔上眼帘,五根手指有些無聊地繼續搓起核桃來,他對面的女子卻揉了揉臉頰湊上前來。
「公子為何要行此路?你難道沒發覺嗎?這山林間莫說一輛車駕,就連一個活人也見不到。」
那小公子沉默片刻後,托著腮、歪著頭開口道。
「我同家裡人鬧了些彆扭,負氣之下一走了之,正巧聽聞那九皋城遭了難,便順道過來看看。你說這裡沒有活人,那你又是何情況?為何在此地徘徊?」
這可說來話長了,真要是一五一十、徐徐道來,不收個三十文茶水錢都算是吃了虧。
用力吸了吸鼻子,秦九葉打定了主意,終於沉聲開口道。
「不瞞公子,我此番孤身涉險、穿越深山密林,只為去尋那都城來的虞安王,當面向他陳情匯報,請他看在我與城中醫者已堪破那怪病難題的份上,對九皋城網開一面,協助鎮水都尉邱偃一家共同剿滅賊人,為城中百姓謀取一線生機。」
她一番話說得條理分明、大義凜然,同方才剛上車時畏畏縮縮、賊頭賊腦的樣子判若兩人。
按這小公子先前言行,聽了這番話似乎免不了一番追問,可對方此時卻安靜下來,許久才若有所思地重新打量起她來。
「九皋何時有位女官?我倒是未曾聽說過。」
女子垂下頭去,一五一十地說道。
「在下一介草民,在那城中並無一官半職。」
「那便是這龍樞一帶的名醫聖手?不知可有名號?」
女子的頭埋得更深。
「鄉野村醫,無名無號。」
「無官也無職,無名又無號……」對方慢悠悠地品了品她「自報的家門」,半是戲謔半是認真地發問道,「……你為何會覺得僅憑一張嘴,便能令我信服你救得了九皋城?」
然而這一回,對方卻抬起頭來。
她並沒有立刻開口,而是緊抿著唇望過來。她似乎是在思索如何才能用言語終結這幾乎不可能回答的問題,又似乎只是有些長存於心間的思緒等待抒發。奔襲的塵土遮住了她的容顏,光卻在那雙眼睛深處跳躍,直到一切匯聚成流、水到而渠成,她終於下定決心般開始了這至關重要的陳情。
「在下曾四處走方,而後定居村野、開設藥堂,醫過的人沒有千萬也有百千,他們中有平民百姓,也有不少是所謂的江湖高手,平日裡過著刀尖舔血、殺人不眨眼的日子。可每當他們病痛難忍、亦或是徘徊生死時,還是會哭爹喊娘、求神念佛。然而能讓他們見到明日朝陽的人只有我這個村野郎中而已。」
「自古信奉鬼神者不計其數,而所謂神跡大都只是天地規律、亦或造化本身而已。人們將所有希望都寄託於冰冷的石像、轉瞬成灰的香火、繁複虔誠的祝禱之文,除了消耗自己的勇氣與意志,原就得不到任何回應。若這世間當真有鬼神的存在,它們俯瞰這片大地的面容也是無喜無悲、無情無欲的。似牧者之於牲畜、牲畜之於薪蕘、薪蕘之於粥米,斷然不可能設身處地、體察其中的生死煎熬。」
「古往今來,苦難災禍從未間斷。煎熬中的人們似乎永遠也等不來救世者,而真正擁有堅定信念者會選擇成為救世之人。他們或許只有凡人魂魄、血肉之軀、一把骨頭,或許碌碌已久、染疾殘缺、品性瑕疵,或許從未想過星月無光的時候、要燃燒自己來照亮長夜。但他們還是伸出了的手、撐住了頭頂的這片天,獻出了擁有的一切、只為薪火能夠相傳。」
「金玉琳琅,珠光寶器,常伴白骨。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卻有所用。遠志既是小草,小草既是遠志。即使這人世間的秩序往往掌握在那些聰明且自私的人手中,但守護這世間的重擔往往落在那些執著乃至蠢鈍、蠢鈍乃至不畏犧牲的人身上。我那位說書的朋友若還在,應當將這些凡人的名字寫進歲月深處,不要讓自私利己者的頌歌磨滅了它的光彩。」
女子一口氣說到最後,聲音不僅不顯疲態、反而越發嘹亮,似乎就要穿透這四方車廂、穿透這山道間化不開的濃霧、穿透大山大河,去往無限寬廣的天地之間。
「這世上真正能救蒼生於水火之中的並非鬼神,而是蒼生自己。我乃蒼生其一,公子緣何不信於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