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買不了。」方校長嘆氣道:「你們誰要是有門路,跟我說一聲,買到了,我替全校師生感謝你們。」
老師們苦笑:「我要是有門路,至於家裡的煤球爐子都熄了火,每天燒柴禾嗎?」
「你住的是石庫門吧?家裡燒柴禾嗆煙,鄰居們不罵嗎?」
「罵什麼。他們都燒,比我家還燒得多些。對了,校長,我聽說學校抗戰那會兒都能弄到煤炭,怎麼這會子反而在這苦挨?」
春妮默默聽著,自然不會主動說,抗戰那會兒的煤是她偷偷從城外一個廢棄礦坑弄來的一點尾礦,這會子早就掘地三尺,挖得乾乾淨淨的了。
好在這會子巷子頭響起了喇叭聲,一列黑亮的小汽車開進來。校長急忙帶著他們幾個站起來:「來了來了,快讓阿進打開校門去迎迎。」阿進就是王阿進。
倭國人投降後,王阿進也從黑獄裡放了出來。只是那年他被抓進去前讓倭國人的狼狗差點咬死,臉上留下好大一塊疤,這副形象,以前走街串巷的生意自然不能再做。春妮便跟方校長商量了一下,把他安排進學校看大門,他媳婦則招進學校里當清潔工,如今一家人苦盡甘來,也算是有了一段平穩安定的小日子。倒是他哥哥王老六,因為在紅幫給倭國人當走狗,戰後清算被抓進牢里判了刑,聽說刑期還不短。
他仍像以前一樣,微跛著腿,斜眉楞眼的看人,再加上那一大塊疤,看著更不像好人了。他也知道自己嚇人,每每要開門時,總低下頭,嘴裡卻是歡快的:「唉唉,馬上就來了。」
車門打開,香風習習中,女人們從車上下來。她們意外的年輕,都是江婉清的同齡人。有的穿著貂皮大衣,有的則是羊毛翻領大衣,戴黑色皮質手套,踩著黑色高
跟鞋,款款向眾人走來。
兩個生活老師顯然沒見過這陣仗,愣在原地。
方校長滿臉是笑:「謝太太,總算等到你們了,裡面請裡面請。這幾位是?」江婉清夫家姓謝。
江婉清圍著水貂皮圍脖,端莊笑著,一個一個同方校長和春妮介紹:「這是交通局長兒媳婦吳太太,這是財務司長孫媳婦洪太太,這是……這幾位是《海城晚報》的記者蔡先生,王先生。」
幾人正在寒暄,有人跺了跺腳:「婉清,我們一定要在這說話嗎?好冷啊。孩子們呢?」
來的太太們中,有人戴著皮質手套,露出半截腕子,還時髦地穿著玻璃絲襪,是受不了一絲寒風的。
方校長忙把人往裡讓:「是我招待不周。幾位快裡面請,孩子們都在等著呢。」
來這裡讀書的孩子,家庭並不是都十分貧困,校長根據平時的了解,選出了兩百來個孩子站在操場上待著,此時他們齊刷刷扭頭過來,看著一乾子精緻到頭髮絲兒的女人們走過來,看著有人忽然捂住鼻子:「什麼味兒,好臭。」
一群窮人的孩子聚在一起,味道當然好不了。到處都買不到煤炭,冬天怎麼洗澡洗頭?洗頭的洗頭粉,洗澡的香皂那可不便宜。何況即使買得到煤炭,要優先做飯燒水,也極少有家庭捨得燒暖屋子,就為了洗個澡。
有人催促:「蔡先生,你相機擺好了沒有?咱們拍了照就走吧,什麼鬼天氣,冷死個人。」
春妮看著這一幕,忽然覺得特別可笑。這場小小的慈善秀上,施贈一方和受贈一方都冷得發抖,卻是一方常年待在暖烘烘的房子裡,失去了感知正常世界寒暖的基本能力,另一方,卻是從出生起未曾有過真正溫暖飽食的一日,早早在這殘酷的世界中掙扎。這兩方隔著的世界如鴻溝巨淵,此時的想法卻有志一同:好冷啊,快點拿(發)了東西回去吧。
倒是江婉清,她走在最後,像是在跟春妮解釋:「我這些朋友很少出門見到這些,這些事,她們不曉得——」
不曉得什麼呢?不曉得這世上有這樣一群窮人?還是太年輕,不曉得該怎麼裝一裝?
這時,一個女人突然尖叫著跳起來:「你手上的什麼東西,拿開拿開,不要碰到我!」
被喝斥的小女孩愣愣的,雙手還維持著接圍巾的姿勢。聽那個女人嫌惡地喊:「婉清,你快來看,她手上流著膿,不會有傳染病吧?」
「啊?」女人們嚇得登時跑開了,「校長你怎麼搞的?有傳染病的小孩也往這裡帶。」
「就是說嘛,知道我們要來,也不曉得篩篩。」
方校長急忙擠進去看了看,跟她們解釋:「大家別慌,她手上的是凍瘡。我們學校很注意衛生的,孩子們都沒有傳染病。」
可這時候已經沒人聽他說話了,她們半掩住嘴巴,像是在擋風,小小聲:「蔡先生你拍好照了?那我們走吧。」
「再不走我就要被凍死了,婉清,快走啊。冷死個人。」
方校長下意識去追,跑出去老遠,忽然想起來,回頭一看,樂了:「圍巾還沒發完。哪個同學沒領到的,接著領接著領啊。」
而校門口噴吐的汽車尾氣中,有人扒著後窗看:「那什麼方校長事情做得不怎麼樣,還算熱情,追了我們這麼遠哩。」
「嗯,這人態度還行。跟蔡記者說一聲,讓他們在報上寫幾句好話吧,都怪可憐的,要是有善心人士捐些物資,也好過些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老師們苦笑:「我要是有門路,至於家裡的煤球爐子都熄了火,每天燒柴禾嗎?」
「你住的是石庫門吧?家裡燒柴禾嗆煙,鄰居們不罵嗎?」
「罵什麼。他們都燒,比我家還燒得多些。對了,校長,我聽說學校抗戰那會兒都能弄到煤炭,怎麼這會子反而在這苦挨?」
春妮默默聽著,自然不會主動說,抗戰那會兒的煤是她偷偷從城外一個廢棄礦坑弄來的一點尾礦,這會子早就掘地三尺,挖得乾乾淨淨的了。
好在這會子巷子頭響起了喇叭聲,一列黑亮的小汽車開進來。校長急忙帶著他們幾個站起來:「來了來了,快讓阿進打開校門去迎迎。」阿進就是王阿進。
倭國人投降後,王阿進也從黑獄裡放了出來。只是那年他被抓進去前讓倭國人的狼狗差點咬死,臉上留下好大一塊疤,這副形象,以前走街串巷的生意自然不能再做。春妮便跟方校長商量了一下,把他安排進學校看大門,他媳婦則招進學校里當清潔工,如今一家人苦盡甘來,也算是有了一段平穩安定的小日子。倒是他哥哥王老六,因為在紅幫給倭國人當走狗,戰後清算被抓進牢里判了刑,聽說刑期還不短。
他仍像以前一樣,微跛著腿,斜眉楞眼的看人,再加上那一大塊疤,看著更不像好人了。他也知道自己嚇人,每每要開門時,總低下頭,嘴裡卻是歡快的:「唉唉,馬上就來了。」
車門打開,香風習習中,女人們從車上下來。她們意外的年輕,都是江婉清的同齡人。有的穿著貂皮大衣,有的則是羊毛翻領大衣,戴黑色皮質手套,踩著黑色高
跟鞋,款款向眾人走來。
兩個生活老師顯然沒見過這陣仗,愣在原地。
方校長滿臉是笑:「謝太太,總算等到你們了,裡面請裡面請。這幾位是?」江婉清夫家姓謝。
江婉清圍著水貂皮圍脖,端莊笑著,一個一個同方校長和春妮介紹:「這是交通局長兒媳婦吳太太,這是財務司長孫媳婦洪太太,這是……這幾位是《海城晚報》的記者蔡先生,王先生。」
幾人正在寒暄,有人跺了跺腳:「婉清,我們一定要在這說話嗎?好冷啊。孩子們呢?」
來的太太們中,有人戴著皮質手套,露出半截腕子,還時髦地穿著玻璃絲襪,是受不了一絲寒風的。
方校長忙把人往裡讓:「是我招待不周。幾位快裡面請,孩子們都在等著呢。」
來這裡讀書的孩子,家庭並不是都十分貧困,校長根據平時的了解,選出了兩百來個孩子站在操場上待著,此時他們齊刷刷扭頭過來,看著一乾子精緻到頭髮絲兒的女人們走過來,看著有人忽然捂住鼻子:「什麼味兒,好臭。」
一群窮人的孩子聚在一起,味道當然好不了。到處都買不到煤炭,冬天怎麼洗澡洗頭?洗頭的洗頭粉,洗澡的香皂那可不便宜。何況即使買得到煤炭,要優先做飯燒水,也極少有家庭捨得燒暖屋子,就為了洗個澡。
有人催促:「蔡先生,你相機擺好了沒有?咱們拍了照就走吧,什麼鬼天氣,冷死個人。」
春妮看著這一幕,忽然覺得特別可笑。這場小小的慈善秀上,施贈一方和受贈一方都冷得發抖,卻是一方常年待在暖烘烘的房子裡,失去了感知正常世界寒暖的基本能力,另一方,卻是從出生起未曾有過真正溫暖飽食的一日,早早在這殘酷的世界中掙扎。這兩方隔著的世界如鴻溝巨淵,此時的想法卻有志一同:好冷啊,快點拿(發)了東西回去吧。
倒是江婉清,她走在最後,像是在跟春妮解釋:「我這些朋友很少出門見到這些,這些事,她們不曉得——」
不曉得什麼呢?不曉得這世上有這樣一群窮人?還是太年輕,不曉得該怎麼裝一裝?
這時,一個女人突然尖叫著跳起來:「你手上的什麼東西,拿開拿開,不要碰到我!」
被喝斥的小女孩愣愣的,雙手還維持著接圍巾的姿勢。聽那個女人嫌惡地喊:「婉清,你快來看,她手上流著膿,不會有傳染病吧?」
「啊?」女人們嚇得登時跑開了,「校長你怎麼搞的?有傳染病的小孩也往這裡帶。」
「就是說嘛,知道我們要來,也不曉得篩篩。」
方校長急忙擠進去看了看,跟她們解釋:「大家別慌,她手上的是凍瘡。我們學校很注意衛生的,孩子們都沒有傳染病。」
可這時候已經沒人聽他說話了,她們半掩住嘴巴,像是在擋風,小小聲:「蔡先生你拍好照了?那我們走吧。」
「再不走我就要被凍死了,婉清,快走啊。冷死個人。」
方校長下意識去追,跑出去老遠,忽然想起來,回頭一看,樂了:「圍巾還沒發完。哪個同學沒領到的,接著領接著領啊。」
而校門口噴吐的汽車尾氣中,有人扒著後窗看:「那什麼方校長事情做得不怎麼樣,還算熱情,追了我們這麼遠哩。」
「嗯,這人態度還行。跟蔡記者說一聲,讓他們在報上寫幾句好話吧,都怪可憐的,要是有善心人士捐些物資,也好過些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