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在年前陸陸續續的回城潮中,春妮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夏風萍回來了。
自從那年她和丈夫倉惶逃出海城,春妮就失去了夏風萍一家的消息。只知道她要去雙城,至於是不是真在雙城,又經歷了什麼,她卻是一無所知的。
想到那天她仿佛空降在春妮面前,燙著手推波,一身駝色的兔毛大衣,妝容精緻,高跟皮靴擦得鋥亮,想必過得很是不差,春妮便為她感到高興。
只是臨近春節,春妮學校事忙,沒聊兩句,夏風萍丟下一張請柬,便先行告辭離去了。
這次她專程找到春妮,就是來送她請柬。說是要知會親朋好友一聲,都請到她和朱先生的新家聚聚。
這是海城上流社會流行的做法,主人家出遠門回家後,會請親朋好友到家裡吃飯跳舞,算是變相宣布自己一家人回歸的消息。
只是夏風萍沒有回到他們位於英租界昌平路的別墅,而是換了個地方居住。不過春妮也能理解,朱先生當年在那裡被逮捕,想必給他們一家人都留下了不小的陰影。這次回來想換個新環境,也很正常。
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真是漫長冬日裡一個好大的驚喜。
春妮對周六晚上同好朋友的聚餐充滿了期待。
第236章 236 故知
倭國人投降後, 原先滯留在後方的政府要員們都一撥一撥地朝海城涌回來,夏風萍一家人算回來得晚的。
就春妮的了解,越是在政府中擔任的職位緊要, 越是回來得早。像常校長他們, 新學校的招生考試都過去兩個月,通知書早發了出去,新學生們上預科校舍也全部整理了出來,學校的幾個重要實驗室耗材也購置到了位,除了有的新生住得遠,還沒趕到學校報導之外,學校的日常運行早就步入了正軌。
夏家現在住在以前的法租界伯爵路, 也就是更名後的民主路。租界重回國人手中之後,政府發起一股更名運動, 登報徵求租界各條路的新名字,力求將原來外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烙印褪得乾乾淨淨,一時引得民眾熱烈響應,更名信件如雪片般往報社裡寄去。
她家離春妮戰時買的, 供學生們避難的那間公寓不遠,也是一套公寓房。不過不像麗莎公寓那樣有著「情婦公寓」的惡名, 這棟公寓以前都是法國有錢人在住,名副其實的高檔公寓樓盤。
那些外國人撤離得匆忙,留下一大片房產, 有不少在華銀行接收了不少這樣的房產受託轉賣。都知道和平來臨之後,房價不日將要迎來一撥暴漲。夏家就是趁這個時候, 搶下的這套房子。
這是夏家人的得意之事,春妮到時,聽見夏風萍扶著鋼琴侃侃而談:「我先生原還有些猶豫, 他做公務員,薪水有限嘛。但機會實在難得,我回家問父母借了筆錢,又向滬生銀行貸了筆款,總算將它拿了下來。」
這話一說,有人驚聲道:「你們在滬生銀行還能辦下貸款?這銀行審核得可嚴,怎麼貸下來的?」
這年代還不存在房貸這種說法,銀行也幾乎不對私人發放貸款。畢竟戰亂時節,大家的抗風險能力普遍不高,銀行更不可能做虧本生意。普通人甚至沒機會得知這種消息,春妮也好奇地豎起耳朵。她戰時為了安頓學校,高價接盤了幾套租界房產。戰爭勝利之後,外國人低價拋售房產,春妮也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可惜那時候她手上沒錢,問銀行去借,銀行卻是連她這個校長助理的身份都不理呢。
夏風萍謙虛地說:「銀行也是看在我先生是財政局副處長,有份穩定工作的份上才肯貸的。」
眾人恍然大悟,一時諛詞如潮:「確實不錯。朱先生這樣的青年俊彥自然是走到哪裡都要叫人高看一眼的。」
「朱先生高升了?哎呀朱太太你怎麼不提前同我們講一聲?害我們什麼賀禮都沒準備,就這樣就來了,多失禮的。」
春妮這時候才知道朱先生成了公務員,還是公務員中的財神爺。她看著夏風萍夫婦,夫妻倆一個穿著紅色高開叉旗袍,一個是一身黑色手工西裝,端著酒杯一臉的喜氣。要不是她參加過夏風萍的婚禮,再加上看到他倆旁邊一邊一個站著兩個孩子,只怕會誤以為今天才是他們的大喜之日。
雙喜臨門,同一時間有太多人都在向主人家道賀說話,春妮擠不進去,便也不去湊那個熱鬧。她伸手叉了一塊乳酪蛋糕,端在盤子裡有一口沒一口吃著,一邊隨意打量。海城的租界寸土寸金,夏風萍家這套公寓總面積不大,但也有三室兩廳,加客廳的一個小露台。淡綠牆紙加滿屋的法式裝潢,顯得十分有格調。
家具應該也是原主人的,洛可可風的米白沙發上坐著個穿藍色舊線衫的女人。春妮隨意瞥過一眼,覺得她有些眼熟。正巧這女人也轉過頭,兩人對視個正著,春妮「呀」地一聲:「陳護士,你怎麼在這?」
這位可不就是那年春妮從家鄉跑出來,因為一場大水意外結識的,戰地醫院的陳護士嗎?
春妮那時候還是個才滿十二歲的黑瘦小姑娘,她這些年的變化太大了,陳護士直到她走到自己面前,說起當年認識的經過,才驚喜道:「顧姑娘,你也在這?哎呀,我早該想到的,你當年就跟朱太太好,這回必也是在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夏風萍回來了。
自從那年她和丈夫倉惶逃出海城,春妮就失去了夏風萍一家的消息。只知道她要去雙城,至於是不是真在雙城,又經歷了什麼,她卻是一無所知的。
想到那天她仿佛空降在春妮面前,燙著手推波,一身駝色的兔毛大衣,妝容精緻,高跟皮靴擦得鋥亮,想必過得很是不差,春妮便為她感到高興。
只是臨近春節,春妮學校事忙,沒聊兩句,夏風萍丟下一張請柬,便先行告辭離去了。
這次她專程找到春妮,就是來送她請柬。說是要知會親朋好友一聲,都請到她和朱先生的新家聚聚。
這是海城上流社會流行的做法,主人家出遠門回家後,會請親朋好友到家裡吃飯跳舞,算是變相宣布自己一家人回歸的消息。
只是夏風萍沒有回到他們位於英租界昌平路的別墅,而是換了個地方居住。不過春妮也能理解,朱先生當年在那裡被逮捕,想必給他們一家人都留下了不小的陰影。這次回來想換個新環境,也很正常。
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真是漫長冬日裡一個好大的驚喜。
春妮對周六晚上同好朋友的聚餐充滿了期待。
第236章 236 故知
倭國人投降後, 原先滯留在後方的政府要員們都一撥一撥地朝海城涌回來,夏風萍一家人算回來得晚的。
就春妮的了解,越是在政府中擔任的職位緊要, 越是回來得早。像常校長他們, 新學校的招生考試都過去兩個月,通知書早發了出去,新學生們上預科校舍也全部整理了出來,學校的幾個重要實驗室耗材也購置到了位,除了有的新生住得遠,還沒趕到學校報導之外,學校的日常運行早就步入了正軌。
夏家現在住在以前的法租界伯爵路, 也就是更名後的民主路。租界重回國人手中之後,政府發起一股更名運動, 登報徵求租界各條路的新名字,力求將原來外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烙印褪得乾乾淨淨,一時引得民眾熱烈響應,更名信件如雪片般往報社裡寄去。
她家離春妮戰時買的, 供學生們避難的那間公寓不遠,也是一套公寓房。不過不像麗莎公寓那樣有著「情婦公寓」的惡名, 這棟公寓以前都是法國有錢人在住,名副其實的高檔公寓樓盤。
那些外國人撤離得匆忙,留下一大片房產, 有不少在華銀行接收了不少這樣的房產受託轉賣。都知道和平來臨之後,房價不日將要迎來一撥暴漲。夏家就是趁這個時候, 搶下的這套房子。
這是夏家人的得意之事,春妮到時,聽見夏風萍扶著鋼琴侃侃而談:「我先生原還有些猶豫, 他做公務員,薪水有限嘛。但機會實在難得,我回家問父母借了筆錢,又向滬生銀行貸了筆款,總算將它拿了下來。」
這話一說,有人驚聲道:「你們在滬生銀行還能辦下貸款?這銀行審核得可嚴,怎麼貸下來的?」
這年代還不存在房貸這種說法,銀行也幾乎不對私人發放貸款。畢竟戰亂時節,大家的抗風險能力普遍不高,銀行更不可能做虧本生意。普通人甚至沒機會得知這種消息,春妮也好奇地豎起耳朵。她戰時為了安頓學校,高價接盤了幾套租界房產。戰爭勝利之後,外國人低價拋售房產,春妮也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可惜那時候她手上沒錢,問銀行去借,銀行卻是連她這個校長助理的身份都不理呢。
夏風萍謙虛地說:「銀行也是看在我先生是財政局副處長,有份穩定工作的份上才肯貸的。」
眾人恍然大悟,一時諛詞如潮:「確實不錯。朱先生這樣的青年俊彥自然是走到哪裡都要叫人高看一眼的。」
「朱先生高升了?哎呀朱太太你怎麼不提前同我們講一聲?害我們什麼賀禮都沒準備,就這樣就來了,多失禮的。」
春妮這時候才知道朱先生成了公務員,還是公務員中的財神爺。她看著夏風萍夫婦,夫妻倆一個穿著紅色高開叉旗袍,一個是一身黑色手工西裝,端著酒杯一臉的喜氣。要不是她參加過夏風萍的婚禮,再加上看到他倆旁邊一邊一個站著兩個孩子,只怕會誤以為今天才是他們的大喜之日。
雙喜臨門,同一時間有太多人都在向主人家道賀說話,春妮擠不進去,便也不去湊那個熱鬧。她伸手叉了一塊乳酪蛋糕,端在盤子裡有一口沒一口吃著,一邊隨意打量。海城的租界寸土寸金,夏風萍家這套公寓總面積不大,但也有三室兩廳,加客廳的一個小露台。淡綠牆紙加滿屋的法式裝潢,顯得十分有格調。
家具應該也是原主人的,洛可可風的米白沙發上坐著個穿藍色舊線衫的女人。春妮隨意瞥過一眼,覺得她有些眼熟。正巧這女人也轉過頭,兩人對視個正著,春妮「呀」地一聲:「陳護士,你怎麼在這?」
這位可不就是那年春妮從家鄉跑出來,因為一場大水意外結識的,戰地醫院的陳護士嗎?
春妮那時候還是個才滿十二歲的黑瘦小姑娘,她這些年的變化太大了,陳護士直到她走到自己面前,說起當年認識的經過,才驚喜道:「顧姑娘,你也在這?哎呀,我早該想到的,你當年就跟朱太太好,這回必也是在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