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王大嘴哪還有不明白的?擼起袖子跑回船艙,揪起塗鐵柱,兩人一個攆一個藏,捉對打鬧起來。
出來後天遠地闊,春妮跟王大嘴幾個說說笑笑小半天,心裡那股不得不圈在劉家村土屋的憋煩勁不覺消散許多。
這一趟出門,花在路上的時間比春妮以為的要久。
駛出蘆葦盪子之後,小船一路折向西邊,漢子們且唱且鬧,奮力劃了小半天,到天剛擦黑時,小船在岸邊停下。塗鐵柱讓春妮跟王大嘴兩個人單獨上岸,領著其他人打道回府,竟是放心將她丟給了旁人。
也沒個甚不放心的,春妮坐在這船上不怎麼言語,但對王大嘴這次的目的和他這些年幹的事,已經有了初步的猜測。
兩人又坐牛車顛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晌午時分,才在一座小山腳下停住。
王大嘴引著春妮往山背又翻了一整天的山,伴著時遠時近的狼嚎,總算找到了地方。
這裡是一座跟春妮家鄉地勢差不多的小山村,甚至比她家還偏僻難走。走到村口,遠遠看見村中尖針一樣的草塔,她忍不住問王大嘴:「咋滴,這回的病人是個財主?」
這草塔在她家鄉也有,王地主在他那土堡似的大房子周圍蓋了四五個,說是用來瞭望。有一回土匪下山,就是靠在草塔上值守的人報信,大夥提前躲了起來,總算那一次沒禍害到人。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自那之後,王地主再給村民找事就有了理由。說他府里家丁爬高曬日頭辛苦,要村民每月出兩斗高粱額外補貼他家,再叫村里孩子們到山裡采了金銀花菊花送給他家熬水……總之是想著法子給自家謀好處。
王大嘴倒是沒跟她賣關子,直言道:「這裡是徐公傲的老家村子。」
春妮便多看了那草塔一眼,問:「那他的鄉親們都著跟你們干啦?」見王大嘴點頭,她笑了一聲:「可以的啊,你們把徐公傲的老巢都策反了。
」
徐公傲是大商人出身,現任南城偽政府財務司司長。這人跟抗戰開始沒多久就被刺死的海城偽前市長一樣,據說很早就投靠了倭國人,還很得信任,不然也不可能憑一介商人的出身占據財務司長這樣的要職。畢竟是傀儡政權推上前台的代表人物,除了徐公傲,其他南城官員要麼是跟王季新一樣的前政府要員,要麼是名士宿儒等一方名人。不過再大的名人,跟倭國人攪和到一起,戰爭勝利之後,好日子也該到了頭。春妮臨出海城前,聽說海城市政府和南城的偽政府辦公室起碼空了一半,有門路的早找門路跑不知道哪去了。
像徐公傲這樣做了漢奸,老家鄉親們卻全民抗倭,甚至將漢奸大官逐出族譜的宗族鄉村,隨著抗戰臨近尾聲,必然會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
王大嘴接過她的醫療箱:「可不是你想的那樣。徐家村的鄉親們投我們,說不定比你還早。」
「全村都投了?」
「全村。待會兒你見了人家鄉親,可別露怪相。人家老少爺們都跟我們扛槍殺過鬼子,沒一個孬的,跟那個姓徐的不是一回事。」
「小瞧人了不是?徐公傲是徐公傲,徐家村是徐家村,一樣米養百樣人,我還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王大嘴便跟她嘮叨起別的:「徐家以前在這是大地主,你看見那片地了沒有?就是稻子長最好的那片,那以前都是徐家的地。我們來了之後,把他家地給鄉親們分了。剩下的徐家人全被趕出了徐家村,徐公傲後來出錢派人來打過兩回,但他手下能有什麼好兵?被鄉親們打退過兩回,據說偽軍那邊嫌他給的錢少,再後來就不願意來了。」
春妮隨著他的指點轉頭左右看。徐家村在山窩裡,村裡有水有田,雖然位於淪陷區的腹心位置,但地處偏遠,有糧有堡,關起門來就能過自己的日子,是個發展小根據地的好地方。
類似的,光春妮知道的,單是海城周邊,就有兩三塊小地方。反抗軍們依託地形和人勢,就這樣星星點點散落在敵人的後方跟侵略者們周旋角力。有時候,侵略者們被磨得失去了耐性,索性隨便指兩個漢奸出來代管那個地區,自己躲得遠遠的,兩邊維持個表面和平。但更多的時候,這些反抗勢力被敵人一遍遍清剿屠殺,卻如野火春風,總有人在滿浸著鮮血的土地上重新站出來繼續戰鬥,直到死亡,再有下一批,再下一批……
春妮要治的人被安置在徐家堂屋旁邊的主臥,但她只懂得一些簡單的護理知識,青黴素肌注一劑之後,就沒她什麼事了。
或許因為王大嘴提前說過她是自己人的緣故,村民們待她態度還不錯,許她在徐家宅子前後轉悠,她問話時,挑著些大夥都知道的也回答了她。
一頓飯的功夫,春妮便收穫了徐家以前怎麼發的家,徐公傲是怎麼靠坑騙鄉鄰賣苦力賺錢,在發達之後又是如何卸磨殺驢。春妮聽得連連感嘆,南方許多大族對外人或許嚴酷,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但對族裡人多少還要留些顏面。不說大家多少代以前都是同一個祖宗的子孫,有點香火情在,那些人祖墳都在這,真是把事情做得太絕,不怕哪天他們家祖墳被刨?
跟春妮說話的村民看出她的疑慮,主動解釋道:「徐家從他爺爺那輩起就壞了根了。他爺爺的大哥當年怎麼染的賭癮?他姑丈家的油坊是怎么姓的徐?打量旁人都是傻子,啥都不知道?他們大徐家的人坑自家人是祖傳手藝,這回家裡人不夠坑,就惦記上咱族裡人了唄。不然咱們祖輩都一樣的老農民,憑啥他徐公傲家翹起腳受用,住著五進大宅子,咱們日裡夜裡在地里刨食,黃土茅屋都住不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出來後天遠地闊,春妮跟王大嘴幾個說說笑笑小半天,心裡那股不得不圈在劉家村土屋的憋煩勁不覺消散許多。
這一趟出門,花在路上的時間比春妮以為的要久。
駛出蘆葦盪子之後,小船一路折向西邊,漢子們且唱且鬧,奮力劃了小半天,到天剛擦黑時,小船在岸邊停下。塗鐵柱讓春妮跟王大嘴兩個人單獨上岸,領著其他人打道回府,竟是放心將她丟給了旁人。
也沒個甚不放心的,春妮坐在這船上不怎麼言語,但對王大嘴這次的目的和他這些年幹的事,已經有了初步的猜測。
兩人又坐牛車顛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晌午時分,才在一座小山腳下停住。
王大嘴引著春妮往山背又翻了一整天的山,伴著時遠時近的狼嚎,總算找到了地方。
這裡是一座跟春妮家鄉地勢差不多的小山村,甚至比她家還偏僻難走。走到村口,遠遠看見村中尖針一樣的草塔,她忍不住問王大嘴:「咋滴,這回的病人是個財主?」
這草塔在她家鄉也有,王地主在他那土堡似的大房子周圍蓋了四五個,說是用來瞭望。有一回土匪下山,就是靠在草塔上值守的人報信,大夥提前躲了起來,總算那一次沒禍害到人。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自那之後,王地主再給村民找事就有了理由。說他府里家丁爬高曬日頭辛苦,要村民每月出兩斗高粱額外補貼他家,再叫村里孩子們到山裡采了金銀花菊花送給他家熬水……總之是想著法子給自家謀好處。
王大嘴倒是沒跟她賣關子,直言道:「這裡是徐公傲的老家村子。」
春妮便多看了那草塔一眼,問:「那他的鄉親們都著跟你們干啦?」見王大嘴點頭,她笑了一聲:「可以的啊,你們把徐公傲的老巢都策反了。
」
徐公傲是大商人出身,現任南城偽政府財務司司長。這人跟抗戰開始沒多久就被刺死的海城偽前市長一樣,據說很早就投靠了倭國人,還很得信任,不然也不可能憑一介商人的出身占據財務司長這樣的要職。畢竟是傀儡政權推上前台的代表人物,除了徐公傲,其他南城官員要麼是跟王季新一樣的前政府要員,要麼是名士宿儒等一方名人。不過再大的名人,跟倭國人攪和到一起,戰爭勝利之後,好日子也該到了頭。春妮臨出海城前,聽說海城市政府和南城的偽政府辦公室起碼空了一半,有門路的早找門路跑不知道哪去了。
像徐公傲這樣做了漢奸,老家鄉親們卻全民抗倭,甚至將漢奸大官逐出族譜的宗族鄉村,隨著抗戰臨近尾聲,必然會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
王大嘴接過她的醫療箱:「可不是你想的那樣。徐家村的鄉親們投我們,說不定比你還早。」
「全村都投了?」
「全村。待會兒你見了人家鄉親,可別露怪相。人家老少爺們都跟我們扛槍殺過鬼子,沒一個孬的,跟那個姓徐的不是一回事。」
「小瞧人了不是?徐公傲是徐公傲,徐家村是徐家村,一樣米養百樣人,我還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王大嘴便跟她嘮叨起別的:「徐家以前在這是大地主,你看見那片地了沒有?就是稻子長最好的那片,那以前都是徐家的地。我們來了之後,把他家地給鄉親們分了。剩下的徐家人全被趕出了徐家村,徐公傲後來出錢派人來打過兩回,但他手下能有什麼好兵?被鄉親們打退過兩回,據說偽軍那邊嫌他給的錢少,再後來就不願意來了。」
春妮隨著他的指點轉頭左右看。徐家村在山窩裡,村裡有水有田,雖然位於淪陷區的腹心位置,但地處偏遠,有糧有堡,關起門來就能過自己的日子,是個發展小根據地的好地方。
類似的,光春妮知道的,單是海城周邊,就有兩三塊小地方。反抗軍們依託地形和人勢,就這樣星星點點散落在敵人的後方跟侵略者們周旋角力。有時候,侵略者們被磨得失去了耐性,索性隨便指兩個漢奸出來代管那個地區,自己躲得遠遠的,兩邊維持個表面和平。但更多的時候,這些反抗勢力被敵人一遍遍清剿屠殺,卻如野火春風,總有人在滿浸著鮮血的土地上重新站出來繼續戰鬥,直到死亡,再有下一批,再下一批……
春妮要治的人被安置在徐家堂屋旁邊的主臥,但她只懂得一些簡單的護理知識,青黴素肌注一劑之後,就沒她什麼事了。
或許因為王大嘴提前說過她是自己人的緣故,村民們待她態度還不錯,許她在徐家宅子前後轉悠,她問話時,挑著些大夥都知道的也回答了她。
一頓飯的功夫,春妮便收穫了徐家以前怎麼發的家,徐公傲是怎麼靠坑騙鄉鄰賣苦力賺錢,在發達之後又是如何卸磨殺驢。春妮聽得連連感嘆,南方許多大族對外人或許嚴酷,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但對族裡人多少還要留些顏面。不說大家多少代以前都是同一個祖宗的子孫,有點香火情在,那些人祖墳都在這,真是把事情做得太絕,不怕哪天他們家祖墳被刨?
跟春妮說話的村民看出她的疑慮,主動解釋道:「徐家從他爺爺那輩起就壞了根了。他爺爺的大哥當年怎麼染的賭癮?他姑丈家的油坊是怎么姓的徐?打量旁人都是傻子,啥都不知道?他們大徐家的人坑自家人是祖傳手藝,這回家裡人不夠坑,就惦記上咱族裡人了唄。不然咱們祖輩都一樣的老農民,憑啥他徐公傲家翹起腳受用,住著五進大宅子,咱們日裡夜裡在地里刨食,黃土茅屋都住不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