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李二鳳雖說不明白姑姑看向他的眼神為何如此的詭異,可他還是下意識打了個寒顫。
總感覺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是他的錯覺嘛?
李家這裡熱熱鬧鬧地籌備著婚事,北方草原上,謹歡期待已久的作死大軍也拉開了作死的大幕。
戰爭,一觸即發。
第297章 大唐盛世
要說謹歡對這場戰爭可是期待已久了, 而且還不光是期待,李家可是前前後後投入進去很多人力物力了。別的先不說, 金銀珠寶就不知道送掉多少了,主要原因, 還是挑唆棒子早點跳出來作大死,然後把楊廣給徹底拉進這個泥沼里。等到那旮旯戰事一起,楊玄感保管也安生不了。有了楊玄感這個出頭的椽子先冒出來,到時候熱**辣的事業就能遍地開花了,那時候的楊廣就算想坐穩皇位,只怕也跟坐在火山口上差不多了。
這些事情的具體經辦自然有王珪領頭去操辦,至于謹歡, 只需要知道目前的進程就好了。在這些謀士們看來, 若是連這等“些微小事”他們都辦不好的話,將來何談替明公管理天下呢?
沒錯,從頭至尾,就沒人對謹歡是否能登上皇位這件事抱有懷疑。要說有懷疑的, 大概也就房玄齡這個一開始不咋合群的了, 不過到了現在,他差不多也已經被成功洗腦了。
開什麼玩笑!我家明公這般天資絕世,千載難逢的絕頂人物居然不能當皇帝?絕對不可能!
開著金手指欺負人的謹歡成功在眾人心中根植下了這樣的念頭,這樣自然是有利於她日後的管理的,可是對將來要繼承她大位的李建成來說,這些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了。
姑姑已經將手下的期待值拉得太高了,等到他繼位了, 會不會讓其他人感覺到失望呢?當然了,這些都是之後的事情,現在考慮還有些為之過早,再怎麼深謀遠慮的人,此時此刻都不會想到這些問題的,畢竟此刻擺在他們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戰爭的發生。
李家連著嫁出去兩個女兒之後,大隋同高句麗的戰爭也終於真正地開始了。
“啥?我那表哥還真御駕親征了?”謹歡很沒形象地掏了掏耳朵,“這人也太好大喜功了吧。”雖說她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楊廣這人,但是收到消息之後,還是免不了驚訝了一番。
要說皇帝御駕親征這事兒吧,那得分成兩個方面來看。這一來呢,對將士們的鼓舞作用,對敵軍的威懾作用,那肯定是非常有效果的,畢竟在這個君權神授的年代,哪怕再怎麼好色的皇帝,那也是天子不是,擺著當吉祥物那也是有效果的呀。
可換個角度來說呢,那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連君子都曉得的道理,都是皇帝了,還不注意一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帝那可是萬萬金都不止啊!再說了,就算躲在大後方,也難免敵軍抽個風,來個偷襲,間諜或者色/誘啥的呢,到時候要真是出了事兒,領兵的主將就真是萬死莫辭了。
謹歡當年領兵上戰場的時候,是個人都知道她武藝絕倫,天下間絕無敵手,千軍萬馬之間亦可取敵軍首級。然而就是就這樣,每回她領兵出征的時候嬴政還叨逼叨,叨逼叨呢,好像他多說幾句廢話謹歡就能不上戰場了一樣。
而且行軍打仗,怕的就是個外行領導內行,謹歡的威懾力和向心力都是她一仗一仗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來的,全軍上下誰不服氣。人人知道她是最大的內行,自然也會按照她的吩咐行事。
但是楊廣是內行嗎?
他當年率兵攻打前陳,聽著是好聽,的確也幹了不少事兒,可是真正在背後做決定的是楊素啊。再說了,溫柔鄉里沉溺了這麼多年,楊廣是否還能有當年的那麼一丟丟水準,約莫只有鬼才知道了。
沒奈何,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最大,他要是真發了話,誰又敢不聽呢。
聽了謹歡的話,朱寬也在一旁跟著發笑,他本就是武將出身,自然更是明白其中的道道。
“要說從前還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這回咱們皇帝老爺都跟著一起去了,主帥和皇帝要是起了爭執,那可有樂子了,哈哈哈哈哈……”朱寬是個武人,不比文人那麼講究,再加上他一心奉謹歡為主,損起皇帝來自然是不管不顧的。
“此次出征,光是兵士就足有百萬之多,再加上一路徵集而來的民夫勞役,只怕是四五百萬都不止,如此聲勢浩大,卻只為了征討一個小小的高句麗,當真是勞民傷財啊!”高熲心痛說道。
作為幾朝的老臣,高熲考慮更多的永遠都是百姓,更何況如此大規模的行動,又焉是一句“勞民傷財”就可盡述的呢。
房玄齡在一旁冷笑道:“我可是聽說了,今歲初春,皇帝下令命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當地官吏幾乎是往死里驅使那些個勞役,那些個造船工匠幾乎晝夜都在水中工作,誰都不敢休息,可是因為長時間泡在水中,許多人自腰往下都長出蛆蟲,我看報告說是死者有十之三四,可按照官員們素來的習慣,死亡人數只怕是過半都不止了。”
房玄齡也是世家子弟出身,要讓他有類似於眾生平等的想法無異於痴人說夢。事實上就算是謹歡,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封建王朝之後,她的想法也早已經被改變。
可是這些百姓,那都是國家的根基,他們不是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也不是因為天災家園盡毀,僅僅是因為皇帝要修船,就被活生生的逼迫而死。
“自從大業元年開始營建東都,疏浚運河,修建沿河的行宮,每年死在勞役之上的百姓根本就難以數盡,開皇年間好容易休養生息攢下來的一點底子,如今也要揮霍得差不多了。”王珪早已歷練出來,只需要掃幾眼數據,他就能猜度出如今大隋的情況。
“幾相比較起來,我隴西各地如今倒是真成了樂園了。”一直做旁聽生的李建成這才開口。
謹歡也很是無奈,她是經歷過戰爭的人也最明白人力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昔年秦軍東征,橫掃六國之時,為何要定下不許屠殺平民的軍令?自然是因為這些百姓很快就會是大秦的百姓,會為大秦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他們的力量。也正是因為謹歡定下的軍令,大秦才能在平定六國之後迅速地發展起來,從而依據中原,再度開疆拓土。
可現在?
謹歡簡直心疼得無以復加。
在楊廣看來,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賤民,為了他的宏圖大業,死了也就死了。可在謹歡看來,這些都是她未來的子民,是未來大唐的根基的,結果現在就這麼被楊廣給折騰死了?
“真是好想好想弄死我表哥啊!”謹歡特別無奈道。
在場眾人:“……”
明公哎,您想就想吧,也沒必要這麼大聲地說出來吧?
“誰?”話音未落,謹歡就聽到了外面的動靜,當即縱身而出,順手就逮到了三個一臉茫然的“小毛賊”。
不對,應該說是兩個一臉茫然,剩下一個心虛莫名。
總感覺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是他的錯覺嘛?
李家這裡熱熱鬧鬧地籌備著婚事,北方草原上,謹歡期待已久的作死大軍也拉開了作死的大幕。
戰爭,一觸即發。
第297章 大唐盛世
要說謹歡對這場戰爭可是期待已久了, 而且還不光是期待,李家可是前前後後投入進去很多人力物力了。別的先不說, 金銀珠寶就不知道送掉多少了,主要原因, 還是挑唆棒子早點跳出來作大死,然後把楊廣給徹底拉進這個泥沼里。等到那旮旯戰事一起,楊玄感保管也安生不了。有了楊玄感這個出頭的椽子先冒出來,到時候熱**辣的事業就能遍地開花了,那時候的楊廣就算想坐穩皇位,只怕也跟坐在火山口上差不多了。
這些事情的具體經辦自然有王珪領頭去操辦,至于謹歡, 只需要知道目前的進程就好了。在這些謀士們看來, 若是連這等“些微小事”他們都辦不好的話,將來何談替明公管理天下呢?
沒錯,從頭至尾,就沒人對謹歡是否能登上皇位這件事抱有懷疑。要說有懷疑的, 大概也就房玄齡這個一開始不咋合群的了, 不過到了現在,他差不多也已經被成功洗腦了。
開什麼玩笑!我家明公這般天資絕世,千載難逢的絕頂人物居然不能當皇帝?絕對不可能!
開著金手指欺負人的謹歡成功在眾人心中根植下了這樣的念頭,這樣自然是有利於她日後的管理的,可是對將來要繼承她大位的李建成來說,這些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了。
姑姑已經將手下的期待值拉得太高了,等到他繼位了, 會不會讓其他人感覺到失望呢?當然了,這些都是之後的事情,現在考慮還有些為之過早,再怎麼深謀遠慮的人,此時此刻都不會想到這些問題的,畢竟此刻擺在他們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戰爭的發生。
李家連著嫁出去兩個女兒之後,大隋同高句麗的戰爭也終於真正地開始了。
“啥?我那表哥還真御駕親征了?”謹歡很沒形象地掏了掏耳朵,“這人也太好大喜功了吧。”雖說她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楊廣這人,但是收到消息之後,還是免不了驚訝了一番。
要說皇帝御駕親征這事兒吧,那得分成兩個方面來看。這一來呢,對將士們的鼓舞作用,對敵軍的威懾作用,那肯定是非常有效果的,畢竟在這個君權神授的年代,哪怕再怎麼好色的皇帝,那也是天子不是,擺著當吉祥物那也是有效果的呀。
可換個角度來說呢,那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連君子都曉得的道理,都是皇帝了,還不注意一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帝那可是萬萬金都不止啊!再說了,就算躲在大後方,也難免敵軍抽個風,來個偷襲,間諜或者色/誘啥的呢,到時候要真是出了事兒,領兵的主將就真是萬死莫辭了。
謹歡當年領兵上戰場的時候,是個人都知道她武藝絕倫,天下間絕無敵手,千軍萬馬之間亦可取敵軍首級。然而就是就這樣,每回她領兵出征的時候嬴政還叨逼叨,叨逼叨呢,好像他多說幾句廢話謹歡就能不上戰場了一樣。
而且行軍打仗,怕的就是個外行領導內行,謹歡的威懾力和向心力都是她一仗一仗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來的,全軍上下誰不服氣。人人知道她是最大的內行,自然也會按照她的吩咐行事。
但是楊廣是內行嗎?
他當年率兵攻打前陳,聽著是好聽,的確也幹了不少事兒,可是真正在背後做決定的是楊素啊。再說了,溫柔鄉里沉溺了這麼多年,楊廣是否還能有當年的那麼一丟丟水準,約莫只有鬼才知道了。
沒奈何,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最大,他要是真發了話,誰又敢不聽呢。
聽了謹歡的話,朱寬也在一旁跟著發笑,他本就是武將出身,自然更是明白其中的道道。
“要說從前還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這回咱們皇帝老爺都跟著一起去了,主帥和皇帝要是起了爭執,那可有樂子了,哈哈哈哈哈……”朱寬是個武人,不比文人那麼講究,再加上他一心奉謹歡為主,損起皇帝來自然是不管不顧的。
“此次出征,光是兵士就足有百萬之多,再加上一路徵集而來的民夫勞役,只怕是四五百萬都不止,如此聲勢浩大,卻只為了征討一個小小的高句麗,當真是勞民傷財啊!”高熲心痛說道。
作為幾朝的老臣,高熲考慮更多的永遠都是百姓,更何況如此大規模的行動,又焉是一句“勞民傷財”就可盡述的呢。
房玄齡在一旁冷笑道:“我可是聽說了,今歲初春,皇帝下令命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當地官吏幾乎是往死里驅使那些個勞役,那些個造船工匠幾乎晝夜都在水中工作,誰都不敢休息,可是因為長時間泡在水中,許多人自腰往下都長出蛆蟲,我看報告說是死者有十之三四,可按照官員們素來的習慣,死亡人數只怕是過半都不止了。”
房玄齡也是世家子弟出身,要讓他有類似於眾生平等的想法無異於痴人說夢。事實上就算是謹歡,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封建王朝之後,她的想法也早已經被改變。
可是這些百姓,那都是國家的根基,他們不是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也不是因為天災家園盡毀,僅僅是因為皇帝要修船,就被活生生的逼迫而死。
“自從大業元年開始營建東都,疏浚運河,修建沿河的行宮,每年死在勞役之上的百姓根本就難以數盡,開皇年間好容易休養生息攢下來的一點底子,如今也要揮霍得差不多了。”王珪早已歷練出來,只需要掃幾眼數據,他就能猜度出如今大隋的情況。
“幾相比較起來,我隴西各地如今倒是真成了樂園了。”一直做旁聽生的李建成這才開口。
謹歡也很是無奈,她是經歷過戰爭的人也最明白人力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昔年秦軍東征,橫掃六國之時,為何要定下不許屠殺平民的軍令?自然是因為這些百姓很快就會是大秦的百姓,會為大秦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他們的力量。也正是因為謹歡定下的軍令,大秦才能在平定六國之後迅速地發展起來,從而依據中原,再度開疆拓土。
可現在?
謹歡簡直心疼得無以復加。
在楊廣看來,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賤民,為了他的宏圖大業,死了也就死了。可在謹歡看來,這些都是她未來的子民,是未來大唐的根基的,結果現在就這麼被楊廣給折騰死了?
“真是好想好想弄死我表哥啊!”謹歡特別無奈道。
在場眾人:“……”
明公哎,您想就想吧,也沒必要這麼大聲地說出來吧?
“誰?”話音未落,謹歡就聽到了外面的動靜,當即縱身而出,順手就逮到了三個一臉茫然的“小毛賊”。
不對,應該說是兩個一臉茫然,剩下一個心虛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