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
御前的紅人一茬接著一茬,如今正好輪到宋允知,也不知道這一茬能持續多少年。唉,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們呀?
唐懿安排座位時也花了不少功夫,跟允哥兒交好的安排在一桌,交惡的安排在一桌,如此一來,不管哪一邊都有話可以聊,反正允哥兒也不在乎他們會不會聚在一塊說自己的是非。
宋瑜跟陳素一桌,允哥兒那兒熱鬧,他這裡也不遑多讓,宋瑜有些內斂,早些年在外經商還好一些,這幾年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面寫話本子,越發不喜歡跟人接觸了。他平時與人交往都靠唐懿跟賀延庭,今日這麼多陌生人找上來,宋瑜也怪不自在的。
不過很快他便沒有那麼多彆扭的情緒了,這些人來的目的都很單純,無非是看在允哥兒的面子上跟他說幾句喜氣的話。
雖然這些人一個個來頭很大,不是皇親國戚便是世家權貴,不像他,這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平頭百姓,身上既沒有官銜,也沒有結尾,可是那又如何呢,他兒子厲害!
宋瑜背都挺得直直的,他的底氣比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要足。
得虧唐郢不在,否則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知要做何想法。當初他將女兒一家攆出去之後,何曾想過有今日?
相府最熱鬧的時候,莫過於宮中兩位皇子抵達相府,親自來喝了一杯宋允知的喜酒。
眾人這才記起來,幾位皇子從前也是國子監的學生,還跟宋允知關係親密。此子在人脈上面還真是叫人挑不出錯,上至皇族,下至平民,都有他的知交好友。
蕭寶玄跟三皇子難得私下再碰到允哥兒,一左一右地霸占著宋允知身旁的位置,惹得賀延庭偷偷往這兒看了好幾眼。這兩個小皇子從前便喜歡連著允哥兒,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怎麼一點長進也沒有?
蕭寶玄可不知賀延庭那些說不出口的酸話,他正在偷偷向允哥兒透露,父皇才允了他跟著允哥兒一塊兒外出辦事兒!
宋允知嚇了一跳:「真是陛下答應的?」
蕭寶玄重重地點了點頭,自然是父皇答應的,不過他也求了很久。
宋允知面露遲疑,他出去辦事兒辦的可是丈量田地、重新繪製圖冊這種麻煩事。累就不說了,關鍵是危險。
林祁盛那廝雖然討了賞賜,如今也依舊在外面剿滅部分殘餘起義軍,可鄭廷留下來的人脈仍舊不少,宋允知擔心他們會出手對蕭寶玄不利,這位可是皇后娘娘的獨子!
蕭寶玄也猜到了允哥兒在擔心什麼,笑著道:「我在宮中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可對民間百態卻一概不知,正好藉此機會學習一番,如此才不枉費先生多年來的教導。至於安危一事,父皇調了一批暗衛過來,還讓程武跟盧蒙二人貼身侍奉。」
宋允知眼睛一亮。
自從戰事結束之後,他便再沒有見到程武盧蒙了,二人顯然是又回到了陛下身邊。以他們倆的身手,回去之後不知道要被安排在何處,宋允知本以為再見面怕是難了,不曾想峰迴路轉,如今又能一塊共事。
這再好不過了,保護蕭寶玄,可比保護他有前途多了,這小傢伙看著白白嫩嫩的,但未來如何,不可估量。朝中未立太子,不是陛下心中沒有屬意的人,而是為了長遠計,不願意將心中的人選透露出來,過早地與人為敵。
兩位皇子在丞相府待了許久才離開,可謂給足了顏面,眾人一杯接一杯地灌酒,嫉妒讓他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不到二十歲的丞相,還有沒有天理了?
相府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是外頭大多都是對此喜聞樂見的。為官人品正與不正,百姓們心中最是明了,他們就看好這個宋大人,盼著他能長長久久,盼著他能多為百姓做點兒實事。
系統也是打開面板才發現,宋允知的聲望又漲了可他分明還沒來得及做什麼,只是被封為丞相而已。難道丞相跟普通官員在百姓心中差別竟然這麼大?怪哉。
因為自己也弄不清究竟是什麼原因,系統索性就沒有跟宋允知說。
宋允知在前頭會客,唐懿則領著兒媳在邊上的花園處另設戲台酒宴,款待諸位官眷。
李蘭序今日一直壓抑著情緒,生怕自己將事情給弄砸了。她還是頭一次招待這麼多的貴客,緊張是必然的。不過李蘭序性格跟唐懿有些像,都是喜歡鑽研人脈的,比起賀延庭,她才是最有進取心的那一個。只是從前一直沒有機會,李蘭序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次總算是能大展身手了。
感謝小叔子,若不是小叔子出息了,她何德何能接觸到這麼多的貴夫人?李蘭序由衷希望小叔子再接再厲,在陛下面前恩寵不衰,這樣她手頭的人脈才能更長遠些。
唐懿看出了兒媳的那點小心思,甚至倍感親切,她年輕時,也是這般心態。只要沒有壞心眼兒,若想經營人脈,唐懿願意幫她。她帶著李蘭序見了京中諸位說得上話的夫人,寒暄一番後,才落座到鎮北候夫人身旁。
李蘭序總覺得母親對鎮北候府的姑娘格外看重。她豎著耳朵聽聽這兩位母親的閒聊,很快她便瞭然了——母親應當是看上了鎮北侯府的姑娘,想替小叔子說親呢。
若是小叔子沒當上丞相,這門親事便是小叔子高攀了,可如今,兩家正好門當戶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唐懿安排座位時也花了不少功夫,跟允哥兒交好的安排在一桌,交惡的安排在一桌,如此一來,不管哪一邊都有話可以聊,反正允哥兒也不在乎他們會不會聚在一塊說自己的是非。
宋瑜跟陳素一桌,允哥兒那兒熱鬧,他這裡也不遑多讓,宋瑜有些內斂,早些年在外經商還好一些,這幾年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面寫話本子,越發不喜歡跟人接觸了。他平時與人交往都靠唐懿跟賀延庭,今日這麼多陌生人找上來,宋瑜也怪不自在的。
不過很快他便沒有那麼多彆扭的情緒了,這些人來的目的都很單純,無非是看在允哥兒的面子上跟他說幾句喜氣的話。
雖然這些人一個個來頭很大,不是皇親國戚便是世家權貴,不像他,這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平頭百姓,身上既沒有官銜,也沒有結尾,可是那又如何呢,他兒子厲害!
宋瑜背都挺得直直的,他的底氣比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要足。
得虧唐郢不在,否則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知要做何想法。當初他將女兒一家攆出去之後,何曾想過有今日?
相府最熱鬧的時候,莫過於宮中兩位皇子抵達相府,親自來喝了一杯宋允知的喜酒。
眾人這才記起來,幾位皇子從前也是國子監的學生,還跟宋允知關係親密。此子在人脈上面還真是叫人挑不出錯,上至皇族,下至平民,都有他的知交好友。
蕭寶玄跟三皇子難得私下再碰到允哥兒,一左一右地霸占著宋允知身旁的位置,惹得賀延庭偷偷往這兒看了好幾眼。這兩個小皇子從前便喜歡連著允哥兒,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怎麼一點長進也沒有?
蕭寶玄可不知賀延庭那些說不出口的酸話,他正在偷偷向允哥兒透露,父皇才允了他跟著允哥兒一塊兒外出辦事兒!
宋允知嚇了一跳:「真是陛下答應的?」
蕭寶玄重重地點了點頭,自然是父皇答應的,不過他也求了很久。
宋允知面露遲疑,他出去辦事兒辦的可是丈量田地、重新繪製圖冊這種麻煩事。累就不說了,關鍵是危險。
林祁盛那廝雖然討了賞賜,如今也依舊在外面剿滅部分殘餘起義軍,可鄭廷留下來的人脈仍舊不少,宋允知擔心他們會出手對蕭寶玄不利,這位可是皇后娘娘的獨子!
蕭寶玄也猜到了允哥兒在擔心什麼,笑著道:「我在宮中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可對民間百態卻一概不知,正好藉此機會學習一番,如此才不枉費先生多年來的教導。至於安危一事,父皇調了一批暗衛過來,還讓程武跟盧蒙二人貼身侍奉。」
宋允知眼睛一亮。
自從戰事結束之後,他便再沒有見到程武盧蒙了,二人顯然是又回到了陛下身邊。以他們倆的身手,回去之後不知道要被安排在何處,宋允知本以為再見面怕是難了,不曾想峰迴路轉,如今又能一塊共事。
這再好不過了,保護蕭寶玄,可比保護他有前途多了,這小傢伙看著白白嫩嫩的,但未來如何,不可估量。朝中未立太子,不是陛下心中沒有屬意的人,而是為了長遠計,不願意將心中的人選透露出來,過早地與人為敵。
兩位皇子在丞相府待了許久才離開,可謂給足了顏面,眾人一杯接一杯地灌酒,嫉妒讓他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不到二十歲的丞相,還有沒有天理了?
相府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是外頭大多都是對此喜聞樂見的。為官人品正與不正,百姓們心中最是明了,他們就看好這個宋大人,盼著他能長長久久,盼著他能多為百姓做點兒實事。
系統也是打開面板才發現,宋允知的聲望又漲了可他分明還沒來得及做什麼,只是被封為丞相而已。難道丞相跟普通官員在百姓心中差別竟然這麼大?怪哉。
因為自己也弄不清究竟是什麼原因,系統索性就沒有跟宋允知說。
宋允知在前頭會客,唐懿則領著兒媳在邊上的花園處另設戲台酒宴,款待諸位官眷。
李蘭序今日一直壓抑著情緒,生怕自己將事情給弄砸了。她還是頭一次招待這麼多的貴客,緊張是必然的。不過李蘭序性格跟唐懿有些像,都是喜歡鑽研人脈的,比起賀延庭,她才是最有進取心的那一個。只是從前一直沒有機會,李蘭序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次總算是能大展身手了。
感謝小叔子,若不是小叔子出息了,她何德何能接觸到這麼多的貴夫人?李蘭序由衷希望小叔子再接再厲,在陛下面前恩寵不衰,這樣她手頭的人脈才能更長遠些。
唐懿看出了兒媳的那點小心思,甚至倍感親切,她年輕時,也是這般心態。只要沒有壞心眼兒,若想經營人脈,唐懿願意幫她。她帶著李蘭序見了京中諸位說得上話的夫人,寒暄一番後,才落座到鎮北候夫人身旁。
李蘭序總覺得母親對鎮北候府的姑娘格外看重。她豎著耳朵聽聽這兩位母親的閒聊,很快她便瞭然了——母親應當是看上了鎮北侯府的姑娘,想替小叔子說親呢。
若是小叔子沒當上丞相,這門親事便是小叔子高攀了,可如今,兩家正好門當戶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