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自此,蕭凌便在監軍府中安坐,便是元鐵心派人來請她商談軍務,她也都稱病推脫不肯參加,只道軍中大事元帥做主就好。如這般幾次試探下來,元鐵心便明了其中緣由,知道燕帝不過是施壓而已,並不是要派個毛孩子來干涉軍政,便放下心來,對蕭凌也開始照顧有加,時不時送些蔬菜瓜果來,禮物雖輕卻頗能表示個關心的意思。
其實元鐵心倒是有些誤會蕭凌不出門的原因了,這其中固然有燕帝蕭統的意思在內,但多半原因卻是蕭凌來自自身的兩點考慮。一點是為那燕不泣,他是元鐵心的外甥,雖說他並未見過蕭凌的面目,但當年他看不見時便能認出蕭凌,現下看得見了,不知又會怎樣?所以蕭凌並不敢冒險。第二點便是為著那孩子了,那孩子七月而生,出生時便先天不足,蕭凌躲在這監軍內府,屏退了一干僕役,仗著李善才高來高去的功夫也可見見孩子,畢竟母乳餵養對提高孩子抵抗力很有好處。當然,蕭凌的奶水並不多,孩子還是要仰仗李善才請的奶媽。說來那奶媽卻是個有情之人,因著李善才並未交代孩子的名字,便細心給張羅了起來,蕭凌知道後便給孩子起了個乳名叫寶寶,卻是存著日後叫燕不泣取名的意思。
她這廂每日裡看幾眼孩子,順道坐坐月子補補身子,每日裡過的倒是悠閒自在,甚至想就這樣也不錯。當然這都是想想,因為元鐵心是不會坐視她這個大壓力不理的,怎麼也要拿出點成績來讓她身後的大BOSS放心,所以十月的時候,大燕軍隊便有了新動作。
其實早在離京之時,蕭凌就聽雲淺流分析過:「忠勇侯戰術之高,幾乎可以比肩開國的太祖皇帝,只是這老狐狸甚會隱藏自己的實力,知道的人不多罷了。之所以出現眼下這個局面,卻無非是逼著皇上立燕王鉞為太子罷了。
所以殿下過去,只要按兵不動,那老狐狸就會明白皇上打的主意,屆時為了叫殿下少分功,給八殿下多撈點資本,那老狐狸必然要速戰速決,班師回朝。所以,我敢斷言,殿下此行連去帶回,絕不超過三個月。」
對於雲淺流的分析,蕭凌現在回想起來竟是暗暗吃驚。說來她當初打的是拖延的主意,所以只把雲淺流的話當成兒戲,後來雖說沒有拖延成功,但卻也在行程上耽誤了近半個月。可是如今看元鐵心的動作,竟真不出雲淺流所料,竟是不日便要回京了。
僅三天,大燕連破夏口,烏盤和新源,劍鋒直指平陽,梁主終於坐不住了,迅速徵兵二十萬擋在門戶之前,然後便派了使臣連夜趕往燕京和談。
就在那梁國使臣進京七天後,聖旨便傳了下來,說兩國協議已定,忠勇侯元鐵心可即刻班師回朝。
這樣的速度叫蕭凌驚訝不已,直到忠勇侯借給她的那個幕僚李期解釋後蕭凌才明白。原來兩國這些年摩擦不斷,這些事使臣們早都輕車熟路了,不過這次是大戰,要在慣例之上增重比例,這才多拖了幾天,不然完事的更早。
蕭凌聽了一陣啞然,李期見了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也不是所有鄰國都這樣痛快的,不過是這梁國人大多尚武,向來勝了便是勝了,敗了也絕不抵賴,皇上和侯爺這才放心叫大軍撤回。不過聽說這次的停戰協議我國說要簽五年,但梁國使者只同意簽三年,三年不興兵,再長一點便不肯,所以三年之後,咱們還是要回來打的。」說完,便笑看蕭凌的再次無語。
不過蕭凌不說話,並不是像李期想的那樣是再次被嚇到了,反而是在思考燕帝蕭統容忍這兒戲般約定的用意了,畢竟誰也不會喜歡一個好戰的鄰居不是?
蕭凌默默的坐在馬車裡思考,直到休息時看見幾個十八九歲的士兵走過,才猛然想到燕帝的用意,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蕭凌又仔細觀察了大軍的組成,果然,年輕的居多。這下,蕭凌明白了,燕帝蕭統之所以對梁國留而不滅,其目的竟是為了練兵。當下嘆然,帝王心術果然不是普通人可以了解。
其實蕭凌只猜對了一點,練兵固然重要,但若是無仗可打不是更好?而且燕帝心中未嘗沒有大一統的意思,不過是因為大燕內部牽扯太多,留下一個好戰的梁國,以便需要時好轉移內部矛盾罷了。當然,蕭凌雖聰慧,但以現在的經驗還不足以猜出這一點。
大軍回到京城,立時受到全城百姓的熱烈歡迎,燕帝蕭統也按例舉行了盛大的宮廷宴會來為凱旋的將軍們慶功。不過蕭凌卻以路上受了風寒為由沒有去,雖說有沒準備好怎麼直接面對著燕不泣的意思,但更多卻是為了要想個妥善的法子安置寶寶。
原來在蕭凌的想法裡,之前在五原城自己就做的很成功,所以便想要用這個來說服李善才,畢竟要保證事情的順利實現是要通過李善才的,哪知她的話才出口便被李善才斷然拒絕了,直道這孩子必須送走。
蕭凌磨破了嘴皮子李善才也不肯鬆口,情急之下蕭凌便破口罵道:「你自己不能有後嗣,便也見不得別人有骨肉麼?」這本是蕭凌情急之言,可卻實實在在的傷了李善才的心。須知但凡有一點念想的人,又有那個願意去做那斷子絕孫的太監?李善才自然也是不例外的,當時臉上便暗淡下來,仿佛又老了十歲。
看到李善才的樣子,蕭凌也不由的後悔,要知道李善才這麼做可是完全為她考慮。只是想到這考慮卻叫自己骨肉分離,道歉的話蕭凌卻是怎麼也說不出來,一時間兩人都陷入沉默中。<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其實元鐵心倒是有些誤會蕭凌不出門的原因了,這其中固然有燕帝蕭統的意思在內,但多半原因卻是蕭凌來自自身的兩點考慮。一點是為那燕不泣,他是元鐵心的外甥,雖說他並未見過蕭凌的面目,但當年他看不見時便能認出蕭凌,現下看得見了,不知又會怎樣?所以蕭凌並不敢冒險。第二點便是為著那孩子了,那孩子七月而生,出生時便先天不足,蕭凌躲在這監軍內府,屏退了一干僕役,仗著李善才高來高去的功夫也可見見孩子,畢竟母乳餵養對提高孩子抵抗力很有好處。當然,蕭凌的奶水並不多,孩子還是要仰仗李善才請的奶媽。說來那奶媽卻是個有情之人,因著李善才並未交代孩子的名字,便細心給張羅了起來,蕭凌知道後便給孩子起了個乳名叫寶寶,卻是存著日後叫燕不泣取名的意思。
她這廂每日裡看幾眼孩子,順道坐坐月子補補身子,每日裡過的倒是悠閒自在,甚至想就這樣也不錯。當然這都是想想,因為元鐵心是不會坐視她這個大壓力不理的,怎麼也要拿出點成績來讓她身後的大BOSS放心,所以十月的時候,大燕軍隊便有了新動作。
其實早在離京之時,蕭凌就聽雲淺流分析過:「忠勇侯戰術之高,幾乎可以比肩開國的太祖皇帝,只是這老狐狸甚會隱藏自己的實力,知道的人不多罷了。之所以出現眼下這個局面,卻無非是逼著皇上立燕王鉞為太子罷了。
所以殿下過去,只要按兵不動,那老狐狸就會明白皇上打的主意,屆時為了叫殿下少分功,給八殿下多撈點資本,那老狐狸必然要速戰速決,班師回朝。所以,我敢斷言,殿下此行連去帶回,絕不超過三個月。」
對於雲淺流的分析,蕭凌現在回想起來竟是暗暗吃驚。說來她當初打的是拖延的主意,所以只把雲淺流的話當成兒戲,後來雖說沒有拖延成功,但卻也在行程上耽誤了近半個月。可是如今看元鐵心的動作,竟真不出雲淺流所料,竟是不日便要回京了。
僅三天,大燕連破夏口,烏盤和新源,劍鋒直指平陽,梁主終於坐不住了,迅速徵兵二十萬擋在門戶之前,然後便派了使臣連夜趕往燕京和談。
就在那梁國使臣進京七天後,聖旨便傳了下來,說兩國協議已定,忠勇侯元鐵心可即刻班師回朝。
這樣的速度叫蕭凌驚訝不已,直到忠勇侯借給她的那個幕僚李期解釋後蕭凌才明白。原來兩國這些年摩擦不斷,這些事使臣們早都輕車熟路了,不過這次是大戰,要在慣例之上增重比例,這才多拖了幾天,不然完事的更早。
蕭凌聽了一陣啞然,李期見了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也不是所有鄰國都這樣痛快的,不過是這梁國人大多尚武,向來勝了便是勝了,敗了也絕不抵賴,皇上和侯爺這才放心叫大軍撤回。不過聽說這次的停戰協議我國說要簽五年,但梁國使者只同意簽三年,三年不興兵,再長一點便不肯,所以三年之後,咱們還是要回來打的。」說完,便笑看蕭凌的再次無語。
不過蕭凌不說話,並不是像李期想的那樣是再次被嚇到了,反而是在思考燕帝蕭統容忍這兒戲般約定的用意了,畢竟誰也不會喜歡一個好戰的鄰居不是?
蕭凌默默的坐在馬車裡思考,直到休息時看見幾個十八九歲的士兵走過,才猛然想到燕帝的用意,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蕭凌又仔細觀察了大軍的組成,果然,年輕的居多。這下,蕭凌明白了,燕帝蕭統之所以對梁國留而不滅,其目的竟是為了練兵。當下嘆然,帝王心術果然不是普通人可以了解。
其實蕭凌只猜對了一點,練兵固然重要,但若是無仗可打不是更好?而且燕帝心中未嘗沒有大一統的意思,不過是因為大燕內部牽扯太多,留下一個好戰的梁國,以便需要時好轉移內部矛盾罷了。當然,蕭凌雖聰慧,但以現在的經驗還不足以猜出這一點。
大軍回到京城,立時受到全城百姓的熱烈歡迎,燕帝蕭統也按例舉行了盛大的宮廷宴會來為凱旋的將軍們慶功。不過蕭凌卻以路上受了風寒為由沒有去,雖說有沒準備好怎麼直接面對著燕不泣的意思,但更多卻是為了要想個妥善的法子安置寶寶。
原來在蕭凌的想法裡,之前在五原城自己就做的很成功,所以便想要用這個來說服李善才,畢竟要保證事情的順利實現是要通過李善才的,哪知她的話才出口便被李善才斷然拒絕了,直道這孩子必須送走。
蕭凌磨破了嘴皮子李善才也不肯鬆口,情急之下蕭凌便破口罵道:「你自己不能有後嗣,便也見不得別人有骨肉麼?」這本是蕭凌情急之言,可卻實實在在的傷了李善才的心。須知但凡有一點念想的人,又有那個願意去做那斷子絕孫的太監?李善才自然也是不例外的,當時臉上便暗淡下來,仿佛又老了十歲。
看到李善才的樣子,蕭凌也不由的後悔,要知道李善才這麼做可是完全為她考慮。只是想到這考慮卻叫自己骨肉分離,道歉的話蕭凌卻是怎麼也說不出來,一時間兩人都陷入沉默中。<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